“白龙江”的故事

1年前 (2024-04-22)
“白龙江”的故事一路火花  出广元市一直沿着108国道向西南方向驶去。
车行到宝轮镇,就改道上西北方向的212国道了,行驶不久一座大桥映入眼帘,白色的桥上面高高的刻着五个大字“白龙江大桥”,过了“白龙江大桥”后,就进入一片开阔的水域,车沿着江边那崎岖的山道,开始进入那漫长的道路,天上下着小雨,车沿着白龙江边时隐时现的在山上转着,天气有点冷,山中有薄雾,弯道太多,1~2百米就是一个急转弯,为了安全,车速也降到20~30公里,20多年前也走过这条道,没感到这么窄,是不是开惯了宽路的原因,现在这条路两台大货车交会都的小心谨慎,更不要说超车。
白龙江就在旁边,一直向上游开去。
 为什么放着宽阔快速的高速不走,偏要去走那种危险崎岖的山道,又费油又费时间?其实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我是去寻找已经很久远的那一段历史。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的冬季,中国人民一支部队按照军部方案,兰州解放后向南下行军,经甘肃的岷县、武都、文县来到“白龙江”边,一条大河拦阻了进军的道路,军部通知各部队抓紧时间组织力量选择渡河,军车和大炮选择到渡口,用征集到的大型船只渡河,可是那时的大船也不能将整辆汽车装上船,不得已只好拆了上船,……。
这支部队就是中国人民62军185师,我们父辈浴血奋战的部队。
 整整七十年了,寻找父辈们的足迹一直是心中的一个愿望。
虽然以前也曾经开车走过这条路,但那时在我们脑海里,对父辈的过去了解甚少。
2018年1月参加了全军老战士和后代们的“纪念雅安解放68周年”大会后,通过组委会和老战士的挖掘、整理,已经逐步理清了很多父辈过去的经历和部队历史,知道这一切后,就迫切的想去实地考察,重走一次父辈们走过的路。
 照片中左边就是从宝轮镇到青川的212国道,我们刚刚从山上下来,这里是沙州镇,木鱼收费站就座落在这里,一条由西向东“兰海高速”经过了这里。
在这“白龙江”也就与我们分开了,下车稍作休息,检查下车况。
当年部队在甘肃的碧口镇渡江,然后翻越“摩天岭”进入四川境内的青川。
岷山 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
西北东南走向。
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
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峰峦重叠,河谷深切。
山地长有川西云杉、岷江冷杉、油松、栎类等。
3,800公尺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
岷山、迭山、摩天岭为大熊猫集中分布区,以摩天岭分布密度。
翻越“摩天岭”部队进入四川的青川,从这里走向江油,走向绵阳,走向成都……。
 离开沙州镇这个十字路口,向青川县城出发,就从212国道转到105省道,余下的这几十公里路就好走多了,道路沥青路面很平顺,弯道少了,道路也宽了。
青川在5.12大地震中也是受灾很重的县,到了青川先找地方住下来,再去四处走走,看看这座曾经遭受过灾难的县城。
十年了,已经看不到大地震造成的阴影,能看到的是地震后又在离老县城2公里外又修建了一个新区。
 沿着105省道从青川到平武县的南坝镇,南坝镇曾经在古代是有名的“江油关”,值得一看。
地震后的南坝在河北唐山的援建后,面貌焕然一新,整齐漂亮的街道,如同城市一般的道路、城市设施样样俱全,一座舒适的小镇展现在我们面前。
应该感谢国家,我们有如此强大的祖国,什么困难克服不了,我们应该感谢那些一心一意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之心,永远不忘!  再见啦!“白龙江”,你那宽怀的胸膛我将永远记得,你那曾经一段光荣的历史,将永远会一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