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老师
1年前 (2024-04-22)
闫老师三五 圆舞曲《在巴黎的天空下》 这是我最喜爱的一首手风琴曲,次听到是在同学家新搬来的邻居闫老师昏暗的陋室。
闫老师拉琴很专注,时而仰起头张开双臂让情感放飞,时而俯下身收拢风箱将心灵紧闭。
怀中手风琴就像他的恋人,情到深处会把头轻轻地依偎在上面,眼眶潮润,间或溢出莫名的泪水。
那时的闫老师在我的眼中就是一尊青铜雕塑的男。
闫老师在一所小学教美术,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拉得一手好琴,可谓多才多艺。
闫老师称我为弟,对闫老师妻子我自然叫大嫂了。
大嫂齐耳短发,三十左右的年龄眼角已现鱼尾纹,与闫老师那张娃娃脸相较显得苍老且又疲惫,但仔细观去,大嫂年轻时肯定是个美人坯子,风韵犹存。
闫老师有仨孩子,二女一男,大的叫丽,二的叫放,最小的是男孩叫牛。
在当时像闫老师这般年龄的人有三个孩子不多见,大嫂只是在街道里做些杂事没有什么固定收入,全家人基本靠闫老师微薄的薪水,日子过得很窘迫,白一点讲很烂。
仨孩子中闫老师和大嫂最疼爱牛,但在外人眼里丽最讨人喜欢,简直是两个人最好的基因最的组。
丽聪明伶俐,就像电影《城南旧事》里的英子一样,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你,仿佛一眼能触及你的内心。
可就在丽秀外慧中的后面,却蕴含着花蕾般童年不该有的忧郁,令人不知何来些许酸楚和感伤。
虽是陋室,闫老师家却不乏快乐。
七十年代初,在那些物资匮乏文化荒漠的日子里,一吃过晚饭我就拎着小提琴去闫老师家,三五好友在闫老师带领下奏起中外乐曲。
多瑙河之波、春之声、喀秋莎、在巴黎的天空下、卖花姑娘、快乐的女战士… …我们尽情地玩着,大嫂在一旁抱着牛静静地听着,昏暗中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那是我人生中一段最难忘的粉色时光。
后来我进了工厂,去闫老师家的次数渐渐少了,慢慢断了联系。
不久听说闫老师与大嫂为家庭琐事常常吵架,老大丽不堪忍受,小小的年纪自己结束了生离父母而去。
再后来我考入了大学,再不久又听说闫老师和大嫂离了婚,不知搬到何处,今没有一点消息。
夜半人静,睡意阑珊,耳机里又响起熟悉的旋律,眼前来回晃动着闫老师、大嫂和丽的影子。
人生的舞曲谁保证能跳得圆呢… …? 想你,曾经有过的岁月。
想你们,闫老师一家人。
(闫老师,名中发,当年在沈城内中街一带小有名气,有识其人又知其信息者请@我,有酬谢。
) 20171214 子夜
闫老师拉琴很专注,时而仰起头张开双臂让情感放飞,时而俯下身收拢风箱将心灵紧闭。
怀中手风琴就像他的恋人,情到深处会把头轻轻地依偎在上面,眼眶潮润,间或溢出莫名的泪水。
那时的闫老师在我的眼中就是一尊青铜雕塑的男。
闫老师在一所小学教美术,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拉得一手好琴,可谓多才多艺。
闫老师称我为弟,对闫老师妻子我自然叫大嫂了。
大嫂齐耳短发,三十左右的年龄眼角已现鱼尾纹,与闫老师那张娃娃脸相较显得苍老且又疲惫,但仔细观去,大嫂年轻时肯定是个美人坯子,风韵犹存。
闫老师有仨孩子,二女一男,大的叫丽,二的叫放,最小的是男孩叫牛。
在当时像闫老师这般年龄的人有三个孩子不多见,大嫂只是在街道里做些杂事没有什么固定收入,全家人基本靠闫老师微薄的薪水,日子过得很窘迫,白一点讲很烂。
仨孩子中闫老师和大嫂最疼爱牛,但在外人眼里丽最讨人喜欢,简直是两个人最好的基因最的组。
丽聪明伶俐,就像电影《城南旧事》里的英子一样,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你,仿佛一眼能触及你的内心。
可就在丽秀外慧中的后面,却蕴含着花蕾般童年不该有的忧郁,令人不知何来些许酸楚和感伤。
虽是陋室,闫老师家却不乏快乐。
七十年代初,在那些物资匮乏文化荒漠的日子里,一吃过晚饭我就拎着小提琴去闫老师家,三五好友在闫老师带领下奏起中外乐曲。
多瑙河之波、春之声、喀秋莎、在巴黎的天空下、卖花姑娘、快乐的女战士… …我们尽情地玩着,大嫂在一旁抱着牛静静地听着,昏暗中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那是我人生中一段最难忘的粉色时光。
后来我进了工厂,去闫老师家的次数渐渐少了,慢慢断了联系。
不久听说闫老师与大嫂为家庭琐事常常吵架,老大丽不堪忍受,小小的年纪自己结束了生离父母而去。
再后来我考入了大学,再不久又听说闫老师和大嫂离了婚,不知搬到何处,今没有一点消息。
夜半人静,睡意阑珊,耳机里又响起熟悉的旋律,眼前来回晃动着闫老师、大嫂和丽的影子。
人生的舞曲谁保证能跳得圆呢… …? 想你,曾经有过的岁月。
想你们,闫老师一家人。
(闫老师,名中发,当年在沈城内中街一带小有名气,有识其人又知其信息者请@我,有酬谢。
) 20171214 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