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行草书法欣赏

1年前 (2024-04-22)
文征明~行草书法欣赏相逢是缘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称“吴门四家”。
  章法指的是字体的大小,在创作时,一定要注意字的大小变化,这样就避免了呆板。
【二】粗细我们常说笔要提得起、按得下。
提得起就是要求我们敢于在正常书写状态下突然用笔尖书写,虽然是用笔尖书写,但是也要有提按变化,也要用力书写,而绝不是描。
所谓按得下,就是敢于让毛笔大面积吃纸,甚使用侧锋。
这里要说明的是,虽然笔画很重,但也要见笔,笔划要有质感。
【三】枯湿枯,是毛笔上的墨汁将近用完时的状态,这时就是出现飞白。
湿,自然是刚蘸墨时的状态,这时写的字很容易出现涨墨,涨墨后的字一定要可识,否则就是墨猪。
枯要见笔,湿要见形,枯湿过渡要自然。
【四】疏密除了要有相当的笔墨技巧,更重要的时能对全篇进行调控。
【五】欹正在一副书法佳作中,一定是欹正相生,参差错落。
【六】连断指字与字之间的连接关系。
断和连不要有死板的规律,但不能没有呼应。
【七】感性与理性感性,任情恣性;理性,巧作安排。
感性和理性的反复运用,既能表现作者的情感变化,在形式上也起到了调节节奏的作用,使作品更具有节奏感,同时也更能打动观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