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加拉大瀑布(游记散文) 作者:谢昭光

1年前 (2024-04-22)
尼亚加拉大瀑布(游记散文) 作者:谢昭光谢昭光(雪泥鸿爪) 初夏的阳光,美丽而活跃。
2012年5月旅美期间,我和太太在布法罗坐大巴前往瀑布公园去观光世界四大名瀑之一的尼亚加拉大瀑布。
小时候,听妈妈说过,我是在瀑布声中诞生的。
外婆家住在浙江世界地质公园、著名风景区雁荡山麓。
从母亲怀我开始,她常常回娘家,我是在娘胎里听雁荡山瀑布声足月,直分娩,因而长大后的我对瀑布情有独钟,产生了一种“恋瀑”情结。
参观尼亚加拉大瀑布我梦寐以求。
“尼亚加拉”在印第安语中意为雷之水,印第安人认为瀑布的轰鸣是雷说话的声音。
我在国内游历过包括黄果树、黄河壶口、德天、雁荡山等许多著名瀑布。
雁荡山的大龙湫瀑布,虽不能与尼亚加拉相蒂并论,没有唐代诗人李白所描绘的那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和场面,但也峭拔而秀美、矫健而飘逸,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
汽车在伊利湖畔的公路上奔驰。
还没抵达我已隐约听到有种似排山倒海、万钧雷霆的声音在方圆数公里的空中轰鸣着,此时,我跳动的心随着愈来愈近的瀑布声也剧烈激荡起来。
尼亚加拉大瀑布,地处美国与加拿大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上,并为河中一个宽达三百五十米的条状岛屿——山羊岛所分割,在断崖上形成两幅宽阔、倾泻而下的水帘: 一幅在美国境内,叫“美利坚瀑布”。
另一幅在加拿大境内,因其中间凹进,形如马蹄铁,故名“马蹄瀑布”。
两瀑称“尼亚加拉大瀑布”,总宽度一千两百四十米,落差五十六米,平均总流量达六千七百四十立方米每秒,相当于我国黄河流量的三倍,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是世界量的瀑布。
早在一万两千多年前,尼亚加拉河就已经存在,不过那时候只是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的一条水道。
当大陆一次冰川期消失时,这里发生地层断裂,原在同一平面的两个湖泊,因安大略湖地面下沉,形成悬崖峭壁;而与此同时,由于两湖高低悬殊,流经此处的河水,就像一匹羁绊的野马,再也按奈不住只是静静流淌的裂性,于是扬鬃奋蹄演绎出人间最惊悚、最狂野的,直捣安大略湖,造就了今天这一世界奇观的大瀑布。
瀑布下的河床是由石灰岩、页岩和砂岩相间构成的。
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页岩、砂岩渐渐被掏空,上面岩层塌落,使之瀑位逐年向上游退去,年复一年,久而久之,也就出现了尼亚加拉峡谷。
汽车在瀑布公园前停下。
大家赶紧下车。
趁导游去取票的空隙,我和太太一口气便跑到沿河的一条柏油马路上,欲先睹为快。
之后,我们在瀑布入口处前排队进入,上楼、过天桥,来到观瀑塔的另一端桥臂上。
凭栏远眺,近在咫尺、激动人心的大瀑布全景尽收眼底。
如此洁白亮丽、宽阔雄伟的匹练,如此惊涛裂岸、深邃莫测的潭穴,加上夏季因瀑布溅起的水雾弥漫在峡谷两岸,使这一瀑布显得分外妖娆,妩媚动人。
在天桥上,游客们挤挤挨挨一边观瀑一边争先恐后地拍着摆着各种POS的瀑照。
观赏大瀑布,最动人心魄的莫过于乘坐游艇,搏击惊涛骇浪。
回入塔楼,当电梯降落底层,我们迫不及待地走出观瀑塔。
沿着通道往码头走下去,一股湿冷的风便扑面而来,峡谷那头银河狂泻,瀑浪咆哮,雨雾弥漫,气象万千,瀑布震颤着人们的整个躯体和灵魂。
码头上人头攒动。
我们挨着队伍,登上了一艘“少女”号游艇。
游艇逆流而上,不一会儿,就冲到了美利坚瀑布跟前。
在瀑布底部,透过浓浓的水雾,可以欣赏到美利坚瀑布雾中少女般那种美丽的朦胧美,人们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雾中少女”,也有叫“新娘面纱”的。
再仰头往上看,只见瀑顶和天际连成一片,渺渺茫茫之中,一堵硕大的雪白水墙正呼啸着从九天直落而下。
观其状,如千山崩雪,似万马奔腾;听其声,若霹雳撼地,犹浊浪排空。
身临其境,“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所描述的那种雄伟壮阔的场面、豪迈磅礴的气概在这里得到了的再现。
巨大的水柱冲下潭底,又是一幅水石相击、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图景。
含笑的波涛,俏皮的水流,在岸边转了几个漩涡之后,摧枯拉朽似地向尼亚加拉峡谷滚滚而去。
我和太太并肩站在甲板上。
铺天盖地而来的瀑雨和飞瀑激起的狂风,使我们根本无处躲藏。
幸好我们登艇时都已穿上服务生预先发给的塑料雨衣,要不然总是个“落汤鸡”……不过它们不耍阴谋诡计,是明着来的,所以脸上虽全被水珠打透了,又冰又冷的雨水直往脖子里钻,不寒而栗,但我们仍乐此不“避”。
看潭穴虚怀若谷,有容乃大,其实这是一种撼心摄魄的人生体验,特别是我们这些来自现代都市的凡夫俗子,目睹飞瀑,触景生情,有如在佛堂受到宗教的圣洁的洗礼! 游艇一个劲儿地往前冲去,忽而上下翻滚,忽而左右颠簸,险象环生,身不由己。
我俩正好立在船头靠驾驶舱的位置,这样背后还有个依撑,因此我们的胆子大了许多,并且目不转睛死死盯住瀑布那激扬、壮烈的瞬间。
很快游艇冲过美利坚瀑布,驶到了毗邻的马蹄瀑布跟前。
可是,这里的情况比原来更紧张更复杂,向里凹进的马蹄瀑布,瀑布围帐极大,游艇深入其里,就像冲进了一个巨大的漩涡。
愈驶近瀑布,面前及周围的风势雨势水势就愈恐怖。
当那些垂直的庞大的水柱直捣深渊时,如雷的吼声中雪白的瀑花冲底回升,犹若蛟龙出海,银狮怒起;当那些白头巨浪轰然大作且在达到岸边以前已撞成粉碎时,每个碎片中似乎都包含瀑浪全部的愤怒的力量,它们赶忙成一个青面獠牙的怪兽,而当怪兽成形后,马上又改变它原来的形象和地位,同时去击退另一个新的怪兽…… 此起彼伏的怪兽鏖战深谷,同仇敌忾的深谷围剿怪兽。
无数无数的怪兽从远处喧嚣滚来,脚下的“少女”号不断震颤地往后退去,抑或它一下子被高扬空中,一下子又被抛落水面,仿佛顷刻间就要被这发怒的怪兽吞没了似的。
面对这一恐怖景象,像丢了魂似的,大家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尖叫。
惊恐之余,我忽地发现无数只海鸥闪电般钻出水雾,在狂风瀑雨中勇敢地搏击、翱翔,它让人感到生不息、战斗不止;前进中充满生机和希望,因而有一种永恒的冲动,一种不懈的追求,一种对美好前景的憧憬和志在必得! 回到岸上,我们沿着河道朝瀑布的源头走去,想追寻这个奇的瀑布之谜。
公园一依带水,海鸥不断地从湖面飞来,在草坪上和游人嬉戏。
我无心玩鸥。
一直走了二十多分钟才出乎意料地发现:瀑布源头──尼亚加拉河的水流竟是那么的平静、和缓、安详。
由于河床水平地层的显露受流水差异侵蚀形成了跌阶状,使得这一河段的水看上去似乎只是薄薄的一层,并且阶阶跌淌,于是出现了一道道浪花翻飞的“多级水瀑”。
哦,它原来是这么默默地积蓄着能量,又是这么目标坚定,一往无前,直到浩浩荡荡,归入大海。
(其中部分照片源于网上,特此说明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