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感——孙路弘系列课程四次总结
10个月前 (04-22)
数感——孙路弘系列课程四次总结十一 数感启蒙的三大感觉系统:触觉、视觉、听觉。
其中,触觉是首要的。
因此,手摸,手指头运算非常重要。
数感是一种感觉。
听觉在三个月就有了。
触觉:摸得越多,脑发育越快。
听觉要听单一的声音。
数感是有表情的东西。
那么,数感是怎么形成的呢?智商可以解决数学问题、语文、工程问题等等。
0-6岁是大脑发育的高峰期。
0-6岁大脑发育90%,6-12岁大脑发育剩下的10%。
好比建筑工地打地基,地基打好以后,楼盖好,你根本看不见地基。
地基铺的钢筋水泥,横梁,你根本不知道。
铺少了,大楼不稳,铺的不够。
大楼就会塌陷。
人的大脑前六年是给一生打基础的。
数感启蒙的三件事:触觉,听觉,视觉。
触觉:手摸、脚踩、身体碰到。
不过渐渐会集中在手上。
因此,触觉是首要的。
而首要渠道是手。
手摸,手指头运算。
小学老师不让孩子用手指头运算,用手指头就嘲笑他笨。
其实爸爸妈妈心里要有一个定数,别人家嘲笑你家孩子笨,他归他嘲笑,别人嘲笑你家孩子笨,你就认了吗?你就跟他争吗?那你不是跟大家说你笨是一回事吗?因此,用手指是非常重要的。
0-3岁大脑发育会完成60%—70%。
3-6岁大脑发育会完成20%—30%。
 数感是一种感觉。
最早的触觉是嘴唇。
因为嘴唇能解释他吃东西的问题。
他能吃到东西是靠嘴唇的,是靠嘴唇去寻找的,寻找到他能知道哪有奶的地方。
然后,舌头就有感觉了。
视觉:0-1个月只有15厘米,3个月扩大到15-20厘米。
6个月25-30厘米。
30厘米以后就是模糊不清的东西了。
听觉在3个月就有了。
所以这三大感觉影响着大脑的初期。
由脑干到海绵体,再到脑髓,这一块开始先发育,这一块发育是所有的经早期,经是由经元组成的,经元是一种很小的,有突触,有核,有外包的一层光滑的纤维组织,是这样的一个一个的小点组成的,它有的长,有的短,取决于它的髓鞘,经元一旦连起来,它就是一条经。
这条经你手摸到很烫的东西就形成了一条经,一看冒烟的东西,别摸,那东西烫。
视觉,由于他看不清东西,只能用手摸,他小的时候如果摸的东西越多,粗糙的、光滑的、有点温度的东西,他摸的越多,大脑发育的越快。
尤其在他脑干部分发育越快。
视觉现在暂时还用不上。
因为视觉只有15-20厘米左右,没那么远。
听觉不能证明远近,只能证明在3个月听觉就有了。
只有声音很大,比如打雷的声音孩子才能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尤其是妈妈的声音是被识别的。
因此,如果在这个时候听很嘈杂的声音,他的声音感觉系统就会弱。
声音反而是要听很纯粹的声音。
听单一的声音,这就是我跟你讲的视觉现在用不上,只能是触觉和听觉。
这是0-6个月,0-3岁之间整个数感的感觉,其实你说这感受仅仅是在数上吗?不是,数感其实只有三个点,个:他对东西的多少有感觉,我给你举个例子,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这个例子。
你给小朋友冲奶的时候,他什么时候能意识到这瓶多这瓶少。
你如果同时冲两瓶,一瓶多,一瓶少。
让他去用手拿,他会拿哪瓶?这个我们对3个月,6个月的孩子就做过这个测试。
告诉你一条,99%的孩子会去拿那个高的奶瓶。
我们最厉害的是比10个瓶。
分成10个高低,孩子多数会拿第七第八个,他认为第九个,第十个已经意义不大了。
但没有孩子拿5个以下的。
这就叫他很小就有多少的感受了。
尤其这个多少是跟他的视觉有关的。
还有大小,如果孩子可以吃辅食了。
那么,你就拿小碗,中型碗,大碗。
看孩子会拿哪个碗。
然后就是远近,远近你看不出来,只能看到伸手要抓的东西。
他是一次就能抓到,还是他伸手身体就往前了,他伸手身体就往前意味着他判断出如果不往前,靠自己的手是够不着的,也就是他伸手的同时,身体的上半身就在动,这就意味着远近他有了。
我们能够测出孩子的远近的感觉。
0-3岁这三个感觉都会有,就看表现清晰不清晰。
清晰数感基础就很好。
我们有些爸妈关心说我家孩子五岁了,粗心大意,老是数数跟不上去,实际上是数感建立不够。
由于数感发育曲线力不够,你生教他的东西,他是靠记忆力的,由于他没有感觉系统,他靠记忆力是说不出来的。
在美国,有一个人,一个美国人掉进了水里,他在掉进河里喊救的时候,他是美国人,他在美国长大的,他喊救的时候,当然是用英语喊救,可是这个美国人为什么当做意外,他喊救的时候是用日语喊的救。
由于他用日语喊的救,很多在河边的美国人没有听到,恰好当时在那个小区,有人在那儿休闲,有三个家庭是日本人。
这几个日本人听到了,这三个人立刻跳下去把他救上来了。
救上来一看,这三个日本人模糊不清了。
这是一个纯美国人,一个10岁左右的美国小孩。
他掉进河里,那水本来是浅的,水把他冲到了,他急呼救,不是喊的英文“help”,而是喊的日语救,日本人将他救上来跟他说日语,他完全不明白。
他张口就是英语表示感谢。
然后日本人问他你当时喊救喊的是什么?他说是“help”。
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因为人们不懂,当时周围还有儿童语言学家,还有认知学家是在耶鲁大学附近的一个河出现的事。
这是在认知历史上有记录的一个重要事件。
于是,大家开始了解,跟他家里的父母谈,这孩子成长过程中你们什么时候跟这个孩子教过日语?没有,没有,从来没有。
左想右想,终于想起他在出生以后,在医院有一个护士是日本人,这个护士说过日语,而且说过“help”的日语,用日语说过帮助这个词。
一定是在当时她很紧急的时候,在处理小孩的一件事的时候,怕孩子掉下,本能的喊了一句日语的帮助,因为她在美国的医院,她马上又换成了“help”,但她的本能说的是日语,而这个小孩这个时候已经记住了。
实际上已经刻在大脑里了。
而刻在大脑里我们把这种就叫语感。
如果大家说,我们给孩子放放英语说是磨耳朵,这基本上都是胡扯,磨耳朵不能是靠平时的这种听,磨耳朵没用。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学脏话学得快,那是因为说脏话的同时,这个人有表情,你就知道了,孩子是视觉看着你的表情,听觉在听着你骂人的话,或者是帮助的话,或者是蟑螂,或者是害怕的话。
立刻就记住了。
这就是数感。
数感就是利用这种大脑的机制把它印下去。
感觉系统的形成过程就是信号输入,而我们利用数感的窗口期就是大脑在这个时候加工这些信号的效率提高。
他不需要识别学那么多,只要他看到有表情的东西,立刻就获得了。
这个就是数感的一个重要起源,数感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秘的东西。
因为它是一种说法,很多人都看不到,我这么说吧!很多来听课的爸爸妈妈们说我家孩子已经心算了,我家孩子还在用手指头,你知道吗?用手指头用心算都不意味着他有数感。
 将来他数学好不好咱不知道,的父母不知道数感是什么,数感都不知道,你事后教他1+2,2+3加法、数数完全是模糊的,因为那变成了一个机械性认知。
的父母不知道数感是什么,的老师不知道数感是什么,他们教的是数学,他们教的是知识,孙老师我教的是一层本能的反应,97%的孩子是没有数感的,他只是数学符号形式的操作。
他做的加法再准确,我只要一看他,问几个问题,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数感。
教音乐的人会在意孩子有没有乐感。
教运动,教游泳的人,在收运动员的时候,游泳教练会很在乎你家小孩学没学过,如果学过,国家队不要,或者高级教练不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是假的,你已经将他最原始的水的感受,水性全都抹杀了。
所以,在没有培养数感的时候,后天再在数感期一过,你再教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乐感,根本就不是动感,根本就不是美感,是后天的。
孙老师在给你强调的是0-6岁是先天的,先天的不是生下来就会。
我们说莫扎特生下来就会拉小提琴了,你们知道吗?莫扎特在6岁之前已经经历了4000小时的音乐训练。
他6岁已经经历了4000小时的音乐,音乐符号,小提琴的训练。
4000小时,绝大多数15岁都没有。
那种感受是刻进去的,他能不超过吗?我们说的灵感,秘感,它是一种感受。
我教的数感就是一种感觉。
不是几加几等于几,那是操作。
很多爸爸妈妈说音乐细胞、美术细胞、运动细胞、文艺学细胞等,那都不是细胞,准确的说是经元。
数感,各种感觉会形成一系列的经元,刻录在大脑底层,底层部分就是脑干附近,如果学过认知心理学,脑经科学的,我们就知道那附近实际上是爬虫阶段。
大脑发育的三层是三个阶段,人类发育浓缩的三个阶段叫爬虫阶段。
到是高智商阶段大脑皮层了。
那么爬虫阶段,现在我把所有数感的东西都摁进去,那么将来他反应就非常快。
我跟你讲两个窗口期,这两个窗口期都是给爸爸妈妈实战用的。
所谓实战用就是在这个阶段你可以干什么。
:窗口期的意思是这个阶段效率最高,这个阶段是大脑发育最快的,那经元蹭蹭往上涨。
我不知大家看没看雨后春笋,你拿一个摄影机在那儿拍,那春笋会蹭蹭往上涨。
你就能明白那经元在0-6个月,6-12个月,12-24个月期间那经元像竹节一样蹭蹭往上涨。
这个时候你刻入一个深刻的日语的“救”,那么就是一段经元非常清晰的写在那儿了。
直接能够发音发出来,非常清晰。
这就是说这个阶段效率最高。
那么错过这个阶段意味着什么?错过这个阶段并不是刻不进去,而是效率很慢,你原来一次就刻好,错过这个阶段可能10次才刻好,错过这个阶段,你都刻不到最底层了。
它已经发展到不是在脑干附近,是最高层了,超过海绵体了,超过海马体了。
在海马体再往上,不在爬虫阶段了。
那么将来就不是天生反应,是后天学习的。
就像9岁以后学英语,别人是母语的一听就听出来了,这不是母语。
大脑中的物质主要是海马体,海绵体,脑干,扁桃体,经元,髓鞘,皮层。
经元是1000亿经元,在我们大脑中这些经元细胞是一个个小细胞,它们连起来才叫活,不连起来就是死的。
我们每个人,包括我也就是激活了1亿个。
你想想1000亿个,只激活了1亿个,也就是1亿个连起来的。
所有的感都是怎么来的,都是连接起来的。
0-3岁一切的触觉感觉他能摸到的,他能握住的,你应该促进他摸到温度不同的东西。
比如奶瓶你让他抱着,让手能摸到,让他感觉到是温的。
凉水也可以让他摸到,冰箱的东西也可以让他摸到。
他摸出不同温度的东西,他的大脑皮层就刻进去了很多温度不同的东西的感受。
让他握住,他就能摸表层。
这时候,你让他摸各种东西的表层。
比如说桌子的表层,塑料的表层,皮包的表层,衣服的表层,玻璃的表层,纸箱子的表层,你让他摸各种物质的材料越多,你看不到他的反应。
我们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我给他拿一玩具,他现在就会,他不可能的。
在0-3岁之内,我们做过这个实验,我在哈佛大学观察的:对幼儿园两岁小朋友做的,一个班就8个小朋友,拿来一个玩具,给小朋友展示一次,每个人都可以拿一个,放在小朋友跟前,老师展示了一下,玩了一会儿,放在他们面前,只有一个小朋友碰了一下,没有一个小朋友玩,两个月后,让妈妈在回家的时候拿着这个玩具,然后不经意的放在孩子跟前,8个孩子有6个孩子拿起来就知道怎么玩,而且一模一样。
而这件事是隔了两个星期之后出现的。
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在孩子面前展示一样东西,你不应该期待他立刻就重复这个动作,因为他的大脑在刻录,刻录完以后还没有回放,没法回放。
你现在听完我说的,我让你重复,你讲不出来,就算你能讲出来,你是,那孩子不具备立刻回放的功能,大脑忙着发育,不忙着回对重新做。
但是,两周之后,他睡了12个晚上,看的那段已经被大脑加工过了,为什么孩子睡眠要达到15-16个小时,就是大脑在加工,把白天看的东西在晚上睡的时候拼的连接,一旦连上了,这动作他就会了。
0-3岁你这个时候应该促进什么?视觉。
给他多种颜色的东西看,给他不同形状的东西,当然他能握住,三个概念促进数感:多少的概念,大小的概念,远近的概念。
在0-3岁就可以促进了。
3-6岁的数感是这样形成的,要有活动,主动产生变化。
比如说乐高,如果他有200块乐高,你给他分成6堆,他只要碰一堆,弄倒另一堆,这叫主动产生了视觉上的变化。
什么叫被动产生的变化?他什么东西都没动,那个就在变化,比如外面的树叶在动,外面看到的汽车在动,他自己没动,它在变化。
这个很快他就没兴趣,一开始他会感兴趣,他以后就接受那是动的,再看动就没兴趣了。
孩子愿意接受主动产生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要让他有主动产生变化的所有东西。
要他开始能动了,要在他活动的范围内,让他的触觉有能够控制的东西。
视觉控制触觉,什么意思?当他摸的时候,比如说他在摸鱼缸的时候,他的手顺着鱼在摸,因为他摸鱼缸的时候,里面的鱼在游,他手摸过去,鱼就游开了,他的手在追着鱼游。
这个就叫视觉控制触觉,他的手要去摸,大脑是初次体会指挥的感觉,0-3岁大脑还不会指挥,不会指挥,外界要完成大脑的任务。
3-6岁有更多的指挥方式了,有更多精细化的手部动作。
比如说把小拇指大小的东西能够拼起来,拼起来的过程它又不倒,就像乐高,他能控制乐高的变化,它是在大脑进行的体验而这两个就是窗口期。
非常重要的窗口期,窗口期发育它有大脑特定区域的发育。
主要是脑干附近,接着是特定的功能。
什么功能?视觉的连接功能和触觉的感受功能。
它的连接是经元与经元之间互相搭配,形成一个认识,这个认识如果非常稳固,它就变成本能反应。
遇到同样情况,张嘴一说就可以了。
我们看到这个人的表现就是天生优秀,就是这么来的,这个世界非常奇。
数感的氛围:数量的视觉感受,这氛围是环境,氛围和玩具组成的。
与其有20样不同的玩具,不如只拥有乐高,让他拥有300块,它是类似的东西,它有颜色的不同,它的数量会有视觉感受。
300块堆在地上,对于小孩来说,它已经有一定规模了。
如果你有20种不同玩具,你增加了它的多样性,而大脑0-6岁发育不是多样性。
玩具多他理解不了,他只是同类的东西。
不断的强化,他的经元往多元化试探,等他掌握了一个乐高的一块的时候,他愿意这块跟那块接,这个时候就意味着大脑的经元在一个一个的创造各个区域的链接,这个时候我们说孩子会聪明。
我为什么说高智商,高智商是来源于数感的,数感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而在这个阶段教加减乘除,你实际上是把学校的符号教给了他,这不是数感,这是抽象的,这是后天的东西。
创造氛围,是视觉看到的,可以触摸的点,线,面。
那些乐高的块数都是不同的点,都有不同的线,都有不同的面,玩具可以出现不同的变化。
不同的玩具堆在一起,数感的感觉就来了。
数感的表现:在5岁以前教孩子数数或写数字,基本上先把数感这一区域就给关闭了,就给扼杀了,就给堵死了。
这块田地还未开垦,你就施肥了。
只要是农村种地的都知道,你施上三年的肥,那块地完蛋了,那块地碱化了。
这就是为什么真正懂农业的,会让那块地荒上三年,不动它,接受日晒、风吹、雨淋,什么东西,什么药都不撒,围起来,有野猫野狗随便,野草随便长。
三年后开垦出来,什么都不撒,直接种粮食,粮食出来就是饱满的,那地肥了。
我们倒好,把小学的往幼儿园的教,中学的往小学的教,高中的往初中的教,大学的往中学的教,到了大学就剩下玩了,而大学最需要学习的时候,积累知识的时候,他就玩了,没啥学的。
所以现在爸爸妈妈的误区:给他学很多的东西,而不是增加符他大脑发育的本质感受。
0-3岁可以有孩子偏爱的颜色,你可以问他喜欢什么颜色,问了隔一个星期再问,一个月后再问,然后就买他喜欢的颜色的东西,这样就给他找到一个理由:我喜欢的东西。
我观察0-6岁的孩子有没有数感,我只要观察这8个方面:能不能识别一堆物品的多少(妈妈这堆东西多),识别物品的大小(这个苹果大),识别物品的远近,能够寻找掉落的东西,聚焦五分钟(孩子在桌上玩东西,掉落了,他又需要这一块,能够寻找五分钟,这非常好,这是数感的表现)。
能够意识到图形的变化,这个图形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
而且孩子非常喜欢变化,比如:0-3岁的孩子,你拿手捂住自己的脸,离他30厘米,然后突然打开,他就会笑,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他看到了变化,原来的脸是那样的,突然被手遮住了,手也是他熟悉的,突然它就会变化,这种变化他就能意识到,我就是这样测量孩子的数感的。
能够模仿手指的变化,比如说我拿手指做一个望远镜,离孩子30厘米,做一个望远镜放在眼睛上,看他是不是模仿,然后就开始闭一只眼睛,然后闭另一只眼睛。
张嘴,再把嘴撅起来,他是不是反射我脸的变化,这是测试大脑是不是能够控制脸部肌肉,这八条就是0-3岁核心的数感的感受,我讲的测量方式,对智商的所有测量方式,实际上都是智商的训练方式,因为我们是通过这个来看到孩子的智商的,看到孩子的智商,我们也就知道他智力发育到什么程度,你通过这个训练行不行?完全可以通过这个训练。
没有孩子是不喜欢乐高的,如果你的孩子四岁,他不喜欢乐高,你已经把他灭掉一部分了,0-3岁基本上你已经把他灭掉了,管制太严,你不允许他喜欢这个,喜欢那个,他的自我偏好已经被关掉了。
很多爸爸妈妈在乎提前教育用的是错误的方法,把孩子的意识一个一个的关掉了。
3-6岁的孩子数感的表现也是这八条,能够让物件的数量变化,我给他摆三堆物价,明显的不一样,我问他:哪堆多?他会告诉我,我说:把那堆弄的最少,但是不能没有哦!他会不会去操作它,能够判断伸手可以够到的物价,三岁左右,他在摸一个东西时,身体是不是跟着动。
能够组物价的位置,也就是他能把物价摆在不同的位置,比如把自己的玩具放回原处。
我们很多爸爸妈妈、老人替孩子做事,帮助他收拾,不给他训练数感的机会。
因为摆放的位置其实就是在训练他对物品位置的变化的初级的记忆力方式的训练,是初级的行为记忆力的训练,一个东西放在哪?它什么时候该放回去,那个位置是不是在那。
能够只数到20,指的是指着苹果一个一个数,而不是数字,不是看着数字1 2 3 4 5,他看着点也行,看着骰子,他指着那几个点能数出五个点来也行,也不是默数,一定要发音发出来,这个时候是大脑在控制发音,能够数手指,数手指对应的是准确的,能够数到1, 2,中间不跳,由于他不跳就很重要。
能够判断多出来的和减少的,也就是说我这里放了8个梨,拿走了两个,他能判断少了,并且知道少了两个。
注意,我在这儿没有教减法,我只是说多还是少,如果你在这个阶段教加减法,而是没有多少的感觉,那么他学加减法就是生硬的,就是记忆的,生搬硬套的根本不是数感,能够意识数量的次序,一个先有的,两个后有的,三个后有的,8个是后有的,它是这样的一个变化过程。
这8条判断的是3-6岁的数感表现。
通过这8条的判断也可以进行这8个方向的训练。
这是最重要的,能够跟着它训练。
我指出训练的好的,孙老师,这8项我都有专门的事情训练过,我都示范过,他都跟我玩过。
那么你带到我跟前,我不知道你玩过没玩过,我一看,他这些东西都有表现,直接告诉你数感良好。
数感良好的一个表现就是智商极其稳定,非常扎实。
我必须要回答的一些问题:为什么孩子不会数20,总是跳到21,那是因为数感没有,他是靠记忆力的。
我将来怎么办?重新去玩,重新真正的拿着一堆东西去玩,小学前要不要学习加减法,那取决于爸爸妈妈们扛得住扛不住你周围的环境,你周围的幼儿园的老师不断的指责你,催促你家孩子这不行那不行,不断的羞辱你,不断的用你孩子的不行来跟别人比,让你产生压力。
所以我们的爸爸妈妈很多是在这种压力下失衡的,孩子总是不懂进位制,怎么回事?因为玩的不够,在他大脑中没有数过数,没有数过超过20以上的实际的东西,如果他数过,他自己就知道。
他实际上都没有真正的去看过先是有数量的感觉,而不是有数字的感觉。
孩子口算总是错,为什么?口算就是在玩的时候没有直接对应那些数说过,所以他口算的时候,大脑里没有形象他就会出错,形象是怎么来的,数感阶段培养的。
珠心算要不要学,学可以,你想害孩子,让孩子多学,早点学,多学一点,表现的越好,你害的越踏实。
凑十法不懂怎么办?玩。
拿扑克牌就玩凑十法,就把10到A去掉。
只剩2 3 4 5 6 7 8 9,然后每个人手里拿5张牌,拿好以后,再翻开,桌子上翻开5张,谁能加起来等于10,就拿起来算你的,所有牌翻完,谁牌最多谁赢。
你玩吧!你不用跟他说这是凑十法,只要玩,说这加起来等于10。
以后滚瓜烂熟的数感,2和8一凑,3和7一凑,4和6一凑,两个5一凑,1和9一凑。
没有1,除非你告诉他A就是1。
女孩子能够学好数学吗?当然能够学好数学。
其实男孩女孩的区别就是脑干的左后侧,实际上是细胞的大小。
女孩子擅长依靠记忆力,这是最麻烦的,如果你让他充分的玩,不要让她开发记忆力,她的数学就能和男孩子一样,因为男孩子是不擅长记忆的,他是大细胞,他的脑干左边的细胞颗粒较大,他不善于有细的东西记住。
我们听课的有三类人:一类妈妈是还没当妈妈;一类妈妈有0-6岁的孩子,无论是老大还是老二还有一类妈妈是6岁之后,错过了0-3岁,错过了窗口期没事,只不过是后天的,不是原生态的,而且时间次序频率要较多,什么叫重启系统,重新开始跟他玩,大人参与,每天少补充两次大人跟他玩。
一次玩要达到30分钟,你开始跟他计时,每天玩两次,一次玩30分钟。
大人手上不做任何事,手机都不拿,就跟他在这玩,这就是重启系统。
重启系统最需要发育的那套系统。
再造情感:如果爸爸妈妈说我的孩子现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我怎么调动他都不行,我告诉你是情感失联了。
是他认为他不是他自己,他没有安全感,他自己不信任,因为你让他做的很多事他的表现都不会。
所以你对他有失望,他对自己也失望。
他对自己没信心,这是情感缺失了,你们看不出来,是因为他总是要依赖你生活,他肯定还要叫你爸妈。
他的情感缺失是:他什么事都做不好,他也不愿意参加,没有兴趣。
那么,第三个重启系统的办法:兴趣识别,尊重孩子的兴趣,孩子喜欢什么你都不要说服他改变,都不要说这件事好还是坏。
他喜欢对不对?那你就提供条件让他试。
这就是重启系统的三个办法。
核心一个字:告诉大家就是玩。
争取通过玩,意识复活。
经元重新开始连接,而不是经元都已经关闭了。
经元都已经关上了,非常可怕,这孩子有可能做题做的很好。
但是,他已经没有创意了。
没有自己的灵活精了。
很多女孩都是这样,特别听话,爸爸妈妈害孩子最重要的一个词就是你真乖。
乖就是让他听你话,他不再是他自己了,他是你的附属品。
他按照你的期望长大,他是你的品。
也就是他根本不是他自己,他不是他自己,渐渐地他自我生存的欲望就没了。
自己一切经元连接就都关闭了。
这孩子不仅学什么都没兴趣,他这一生都不会快乐。
我们到了总结的时候了。
爸爸妈妈不是老师,所以不要做老师的动作。
老师在幼儿园,在学校教加法教数数,教清点。
你不该做,你说,孙老师,我们幼儿园老师让我们配。
他让你配你就配,你是他助手呀?你跟他领工资呀?他让你配你就配,凭什么?他让你配对吗?你可以跟他说,我不是老师,我不用配你教他,我可以配你,但是我不会在家里重复你做的事。
家庭不是课堂,不要出现课堂的情景,不要出现课堂里用作业本做题的情景。
孩子不是,大脑发育过程是缓慢与扎实,不是你们要的是速度。
数学不是符号,不是运算,而是一种思维,是一种感觉,孩子也不是工具,孩子是一个自我的生,有自己的目的和使,我们都把孩子当成事业的继承。
自己希望他的发展,你数学不好,希望孩子数学好,我数学好,孩子的数学怎么那么差。
那些都是错误的,你没必要在孩子身上实现你的补偿。
你的救赎不是孩子,你应该是你家孩子的救赎。
孩子不是你的救赎,好好想想你能不能理解救赎这个词。
核心道理:都是从最基础的地方给大家讲一个道理,我这里面不仅给你讲了道理,还有操作性,我希望大家能够在家落实这样的操作性。
你落实了才能体会我讲的这背后所依据的科学规律。
其中,触觉是首要的。
因此,手摸,手指头运算非常重要。
数感是一种感觉。
听觉在三个月就有了。
触觉:摸得越多,脑发育越快。
听觉要听单一的声音。
数感是有表情的东西。
那么,数感是怎么形成的呢?智商可以解决数学问题、语文、工程问题等等。
0-6岁是大脑发育的高峰期。
0-6岁大脑发育90%,6-12岁大脑发育剩下的10%。
好比建筑工地打地基,地基打好以后,楼盖好,你根本看不见地基。
地基铺的钢筋水泥,横梁,你根本不知道。
铺少了,大楼不稳,铺的不够。
大楼就会塌陷。
人的大脑前六年是给一生打基础的。
数感启蒙的三件事:触觉,听觉,视觉。
触觉:手摸、脚踩、身体碰到。
不过渐渐会集中在手上。
因此,触觉是首要的。
而首要渠道是手。
手摸,手指头运算。
小学老师不让孩子用手指头运算,用手指头就嘲笑他笨。
其实爸爸妈妈心里要有一个定数,别人家嘲笑你家孩子笨,他归他嘲笑,别人嘲笑你家孩子笨,你就认了吗?你就跟他争吗?那你不是跟大家说你笨是一回事吗?因此,用手指是非常重要的。
0-3岁大脑发育会完成60%—70%。
3-6岁大脑发育会完成20%—30%。
 数感是一种感觉。
最早的触觉是嘴唇。
因为嘴唇能解释他吃东西的问题。
他能吃到东西是靠嘴唇的,是靠嘴唇去寻找的,寻找到他能知道哪有奶的地方。
然后,舌头就有感觉了。
视觉:0-1个月只有15厘米,3个月扩大到15-20厘米。
6个月25-30厘米。
30厘米以后就是模糊不清的东西了。
听觉在3个月就有了。
所以这三大感觉影响着大脑的初期。
由脑干到海绵体,再到脑髓,这一块开始先发育,这一块发育是所有的经早期,经是由经元组成的,经元是一种很小的,有突触,有核,有外包的一层光滑的纤维组织,是这样的一个一个的小点组成的,它有的长,有的短,取决于它的髓鞘,经元一旦连起来,它就是一条经。
这条经你手摸到很烫的东西就形成了一条经,一看冒烟的东西,别摸,那东西烫。
视觉,由于他看不清东西,只能用手摸,他小的时候如果摸的东西越多,粗糙的、光滑的、有点温度的东西,他摸的越多,大脑发育的越快。
尤其在他脑干部分发育越快。
视觉现在暂时还用不上。
因为视觉只有15-20厘米左右,没那么远。
听觉不能证明远近,只能证明在3个月听觉就有了。
只有声音很大,比如打雷的声音孩子才能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尤其是妈妈的声音是被识别的。
因此,如果在这个时候听很嘈杂的声音,他的声音感觉系统就会弱。
声音反而是要听很纯粹的声音。
听单一的声音,这就是我跟你讲的视觉现在用不上,只能是触觉和听觉。
这是0-6个月,0-3岁之间整个数感的感觉,其实你说这感受仅仅是在数上吗?不是,数感其实只有三个点,个:他对东西的多少有感觉,我给你举个例子,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这个例子。
你给小朋友冲奶的时候,他什么时候能意识到这瓶多这瓶少。
你如果同时冲两瓶,一瓶多,一瓶少。
让他去用手拿,他会拿哪瓶?这个我们对3个月,6个月的孩子就做过这个测试。
告诉你一条,99%的孩子会去拿那个高的奶瓶。
我们最厉害的是比10个瓶。
分成10个高低,孩子多数会拿第七第八个,他认为第九个,第十个已经意义不大了。
但没有孩子拿5个以下的。
这就叫他很小就有多少的感受了。
尤其这个多少是跟他的视觉有关的。
还有大小,如果孩子可以吃辅食了。
那么,你就拿小碗,中型碗,大碗。
看孩子会拿哪个碗。
然后就是远近,远近你看不出来,只能看到伸手要抓的东西。
他是一次就能抓到,还是他伸手身体就往前了,他伸手身体就往前意味着他判断出如果不往前,靠自己的手是够不着的,也就是他伸手的同时,身体的上半身就在动,这就意味着远近他有了。
我们能够测出孩子的远近的感觉。
0-3岁这三个感觉都会有,就看表现清晰不清晰。
清晰数感基础就很好。
我们有些爸妈关心说我家孩子五岁了,粗心大意,老是数数跟不上去,实际上是数感建立不够。
由于数感发育曲线力不够,你生教他的东西,他是靠记忆力的,由于他没有感觉系统,他靠记忆力是说不出来的。
在美国,有一个人,一个美国人掉进了水里,他在掉进河里喊救的时候,他是美国人,他在美国长大的,他喊救的时候,当然是用英语喊救,可是这个美国人为什么当做意外,他喊救的时候是用日语喊的救。
由于他用日语喊的救,很多在河边的美国人没有听到,恰好当时在那个小区,有人在那儿休闲,有三个家庭是日本人。
这几个日本人听到了,这三个人立刻跳下去把他救上来了。
救上来一看,这三个日本人模糊不清了。
这是一个纯美国人,一个10岁左右的美国小孩。
他掉进河里,那水本来是浅的,水把他冲到了,他急呼救,不是喊的英文“help”,而是喊的日语救,日本人将他救上来跟他说日语,他完全不明白。
他张口就是英语表示感谢。
然后日本人问他你当时喊救喊的是什么?他说是“help”。
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因为人们不懂,当时周围还有儿童语言学家,还有认知学家是在耶鲁大学附近的一个河出现的事。
这是在认知历史上有记录的一个重要事件。
于是,大家开始了解,跟他家里的父母谈,这孩子成长过程中你们什么时候跟这个孩子教过日语?没有,没有,从来没有。
左想右想,终于想起他在出生以后,在医院有一个护士是日本人,这个护士说过日语,而且说过“help”的日语,用日语说过帮助这个词。
一定是在当时她很紧急的时候,在处理小孩的一件事的时候,怕孩子掉下,本能的喊了一句日语的帮助,因为她在美国的医院,她马上又换成了“help”,但她的本能说的是日语,而这个小孩这个时候已经记住了。
实际上已经刻在大脑里了。
而刻在大脑里我们把这种就叫语感。
如果大家说,我们给孩子放放英语说是磨耳朵,这基本上都是胡扯,磨耳朵不能是靠平时的这种听,磨耳朵没用。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学脏话学得快,那是因为说脏话的同时,这个人有表情,你就知道了,孩子是视觉看着你的表情,听觉在听着你骂人的话,或者是帮助的话,或者是蟑螂,或者是害怕的话。
立刻就记住了。
这就是数感。
数感就是利用这种大脑的机制把它印下去。
感觉系统的形成过程就是信号输入,而我们利用数感的窗口期就是大脑在这个时候加工这些信号的效率提高。
他不需要识别学那么多,只要他看到有表情的东西,立刻就获得了。
这个就是数感的一个重要起源,数感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秘的东西。
因为它是一种说法,很多人都看不到,我这么说吧!很多来听课的爸爸妈妈们说我家孩子已经心算了,我家孩子还在用手指头,你知道吗?用手指头用心算都不意味着他有数感。
 将来他数学好不好咱不知道,的父母不知道数感是什么,数感都不知道,你事后教他1+2,2+3加法、数数完全是模糊的,因为那变成了一个机械性认知。
的父母不知道数感是什么,的老师不知道数感是什么,他们教的是数学,他们教的是知识,孙老师我教的是一层本能的反应,97%的孩子是没有数感的,他只是数学符号形式的操作。
他做的加法再准确,我只要一看他,问几个问题,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数感。
教音乐的人会在意孩子有没有乐感。
教运动,教游泳的人,在收运动员的时候,游泳教练会很在乎你家小孩学没学过,如果学过,国家队不要,或者高级教练不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是假的,你已经将他最原始的水的感受,水性全都抹杀了。
所以,在没有培养数感的时候,后天再在数感期一过,你再教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乐感,根本就不是动感,根本就不是美感,是后天的。
孙老师在给你强调的是0-6岁是先天的,先天的不是生下来就会。
我们说莫扎特生下来就会拉小提琴了,你们知道吗?莫扎特在6岁之前已经经历了4000小时的音乐训练。
他6岁已经经历了4000小时的音乐,音乐符号,小提琴的训练。
4000小时,绝大多数15岁都没有。
那种感受是刻进去的,他能不超过吗?我们说的灵感,秘感,它是一种感受。
我教的数感就是一种感觉。
不是几加几等于几,那是操作。
很多爸爸妈妈说音乐细胞、美术细胞、运动细胞、文艺学细胞等,那都不是细胞,准确的说是经元。
数感,各种感觉会形成一系列的经元,刻录在大脑底层,底层部分就是脑干附近,如果学过认知心理学,脑经科学的,我们就知道那附近实际上是爬虫阶段。
大脑发育的三层是三个阶段,人类发育浓缩的三个阶段叫爬虫阶段。
到是高智商阶段大脑皮层了。
那么爬虫阶段,现在我把所有数感的东西都摁进去,那么将来他反应就非常快。
我跟你讲两个窗口期,这两个窗口期都是给爸爸妈妈实战用的。
所谓实战用就是在这个阶段你可以干什么。
:窗口期的意思是这个阶段效率最高,这个阶段是大脑发育最快的,那经元蹭蹭往上涨。
我不知大家看没看雨后春笋,你拿一个摄影机在那儿拍,那春笋会蹭蹭往上涨。
你就能明白那经元在0-6个月,6-12个月,12-24个月期间那经元像竹节一样蹭蹭往上涨。
这个时候你刻入一个深刻的日语的“救”,那么就是一段经元非常清晰的写在那儿了。
直接能够发音发出来,非常清晰。
这就是说这个阶段效率最高。
那么错过这个阶段意味着什么?错过这个阶段并不是刻不进去,而是效率很慢,你原来一次就刻好,错过这个阶段可能10次才刻好,错过这个阶段,你都刻不到最底层了。
它已经发展到不是在脑干附近,是最高层了,超过海绵体了,超过海马体了。
在海马体再往上,不在爬虫阶段了。
那么将来就不是天生反应,是后天学习的。
就像9岁以后学英语,别人是母语的一听就听出来了,这不是母语。
大脑中的物质主要是海马体,海绵体,脑干,扁桃体,经元,髓鞘,皮层。
经元是1000亿经元,在我们大脑中这些经元细胞是一个个小细胞,它们连起来才叫活,不连起来就是死的。
我们每个人,包括我也就是激活了1亿个。
你想想1000亿个,只激活了1亿个,也就是1亿个连起来的。
所有的感都是怎么来的,都是连接起来的。
0-3岁一切的触觉感觉他能摸到的,他能握住的,你应该促进他摸到温度不同的东西。
比如奶瓶你让他抱着,让手能摸到,让他感觉到是温的。
凉水也可以让他摸到,冰箱的东西也可以让他摸到。
他摸出不同温度的东西,他的大脑皮层就刻进去了很多温度不同的东西的感受。
让他握住,他就能摸表层。
这时候,你让他摸各种东西的表层。
比如说桌子的表层,塑料的表层,皮包的表层,衣服的表层,玻璃的表层,纸箱子的表层,你让他摸各种物质的材料越多,你看不到他的反应。
我们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我给他拿一玩具,他现在就会,他不可能的。
在0-3岁之内,我们做过这个实验,我在哈佛大学观察的:对幼儿园两岁小朋友做的,一个班就8个小朋友,拿来一个玩具,给小朋友展示一次,每个人都可以拿一个,放在小朋友跟前,老师展示了一下,玩了一会儿,放在他们面前,只有一个小朋友碰了一下,没有一个小朋友玩,两个月后,让妈妈在回家的时候拿着这个玩具,然后不经意的放在孩子跟前,8个孩子有6个孩子拿起来就知道怎么玩,而且一模一样。
而这件事是隔了两个星期之后出现的。
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在孩子面前展示一样东西,你不应该期待他立刻就重复这个动作,因为他的大脑在刻录,刻录完以后还没有回放,没法回放。
你现在听完我说的,我让你重复,你讲不出来,就算你能讲出来,你是,那孩子不具备立刻回放的功能,大脑忙着发育,不忙着回对重新做。
但是,两周之后,他睡了12个晚上,看的那段已经被大脑加工过了,为什么孩子睡眠要达到15-16个小时,就是大脑在加工,把白天看的东西在晚上睡的时候拼的连接,一旦连上了,这动作他就会了。
0-3岁你这个时候应该促进什么?视觉。
给他多种颜色的东西看,给他不同形状的东西,当然他能握住,三个概念促进数感:多少的概念,大小的概念,远近的概念。
在0-3岁就可以促进了。
3-6岁的数感是这样形成的,要有活动,主动产生变化。
比如说乐高,如果他有200块乐高,你给他分成6堆,他只要碰一堆,弄倒另一堆,这叫主动产生了视觉上的变化。
什么叫被动产生的变化?他什么东西都没动,那个就在变化,比如外面的树叶在动,外面看到的汽车在动,他自己没动,它在变化。
这个很快他就没兴趣,一开始他会感兴趣,他以后就接受那是动的,再看动就没兴趣了。
孩子愿意接受主动产生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要让他有主动产生变化的所有东西。
要他开始能动了,要在他活动的范围内,让他的触觉有能够控制的东西。
视觉控制触觉,什么意思?当他摸的时候,比如说他在摸鱼缸的时候,他的手顺着鱼在摸,因为他摸鱼缸的时候,里面的鱼在游,他手摸过去,鱼就游开了,他的手在追着鱼游。
这个就叫视觉控制触觉,他的手要去摸,大脑是初次体会指挥的感觉,0-3岁大脑还不会指挥,不会指挥,外界要完成大脑的任务。
3-6岁有更多的指挥方式了,有更多精细化的手部动作。
比如说把小拇指大小的东西能够拼起来,拼起来的过程它又不倒,就像乐高,他能控制乐高的变化,它是在大脑进行的体验而这两个就是窗口期。
非常重要的窗口期,窗口期发育它有大脑特定区域的发育。
主要是脑干附近,接着是特定的功能。
什么功能?视觉的连接功能和触觉的感受功能。
它的连接是经元与经元之间互相搭配,形成一个认识,这个认识如果非常稳固,它就变成本能反应。
遇到同样情况,张嘴一说就可以了。
我们看到这个人的表现就是天生优秀,就是这么来的,这个世界非常奇。
数感的氛围:数量的视觉感受,这氛围是环境,氛围和玩具组成的。
与其有20样不同的玩具,不如只拥有乐高,让他拥有300块,它是类似的东西,它有颜色的不同,它的数量会有视觉感受。
300块堆在地上,对于小孩来说,它已经有一定规模了。
如果你有20种不同玩具,你增加了它的多样性,而大脑0-6岁发育不是多样性。
玩具多他理解不了,他只是同类的东西。
不断的强化,他的经元往多元化试探,等他掌握了一个乐高的一块的时候,他愿意这块跟那块接,这个时候就意味着大脑的经元在一个一个的创造各个区域的链接,这个时候我们说孩子会聪明。
我为什么说高智商,高智商是来源于数感的,数感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而在这个阶段教加减乘除,你实际上是把学校的符号教给了他,这不是数感,这是抽象的,这是后天的东西。
创造氛围,是视觉看到的,可以触摸的点,线,面。
那些乐高的块数都是不同的点,都有不同的线,都有不同的面,玩具可以出现不同的变化。
不同的玩具堆在一起,数感的感觉就来了。
数感的表现:在5岁以前教孩子数数或写数字,基本上先把数感这一区域就给关闭了,就给扼杀了,就给堵死了。
这块田地还未开垦,你就施肥了。
只要是农村种地的都知道,你施上三年的肥,那块地完蛋了,那块地碱化了。
这就是为什么真正懂农业的,会让那块地荒上三年,不动它,接受日晒、风吹、雨淋,什么东西,什么药都不撒,围起来,有野猫野狗随便,野草随便长。
三年后开垦出来,什么都不撒,直接种粮食,粮食出来就是饱满的,那地肥了。
我们倒好,把小学的往幼儿园的教,中学的往小学的教,高中的往初中的教,大学的往中学的教,到了大学就剩下玩了,而大学最需要学习的时候,积累知识的时候,他就玩了,没啥学的。
所以现在爸爸妈妈的误区:给他学很多的东西,而不是增加符他大脑发育的本质感受。
0-3岁可以有孩子偏爱的颜色,你可以问他喜欢什么颜色,问了隔一个星期再问,一个月后再问,然后就买他喜欢的颜色的东西,这样就给他找到一个理由:我喜欢的东西。
我观察0-6岁的孩子有没有数感,我只要观察这8个方面:能不能识别一堆物品的多少(妈妈这堆东西多),识别物品的大小(这个苹果大),识别物品的远近,能够寻找掉落的东西,聚焦五分钟(孩子在桌上玩东西,掉落了,他又需要这一块,能够寻找五分钟,这非常好,这是数感的表现)。
能够意识到图形的变化,这个图形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
而且孩子非常喜欢变化,比如:0-3岁的孩子,你拿手捂住自己的脸,离他30厘米,然后突然打开,他就会笑,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他看到了变化,原来的脸是那样的,突然被手遮住了,手也是他熟悉的,突然它就会变化,这种变化他就能意识到,我就是这样测量孩子的数感的。
能够模仿手指的变化,比如说我拿手指做一个望远镜,离孩子30厘米,做一个望远镜放在眼睛上,看他是不是模仿,然后就开始闭一只眼睛,然后闭另一只眼睛。
张嘴,再把嘴撅起来,他是不是反射我脸的变化,这是测试大脑是不是能够控制脸部肌肉,这八条就是0-3岁核心的数感的感受,我讲的测量方式,对智商的所有测量方式,实际上都是智商的训练方式,因为我们是通过这个来看到孩子的智商的,看到孩子的智商,我们也就知道他智力发育到什么程度,你通过这个训练行不行?完全可以通过这个训练。
没有孩子是不喜欢乐高的,如果你的孩子四岁,他不喜欢乐高,你已经把他灭掉一部分了,0-3岁基本上你已经把他灭掉了,管制太严,你不允许他喜欢这个,喜欢那个,他的自我偏好已经被关掉了。
很多爸爸妈妈在乎提前教育用的是错误的方法,把孩子的意识一个一个的关掉了。
3-6岁的孩子数感的表现也是这八条,能够让物件的数量变化,我给他摆三堆物价,明显的不一样,我问他:哪堆多?他会告诉我,我说:把那堆弄的最少,但是不能没有哦!他会不会去操作它,能够判断伸手可以够到的物价,三岁左右,他在摸一个东西时,身体是不是跟着动。
能够组物价的位置,也就是他能把物价摆在不同的位置,比如把自己的玩具放回原处。
我们很多爸爸妈妈、老人替孩子做事,帮助他收拾,不给他训练数感的机会。
因为摆放的位置其实就是在训练他对物品位置的变化的初级的记忆力方式的训练,是初级的行为记忆力的训练,一个东西放在哪?它什么时候该放回去,那个位置是不是在那。
能够只数到20,指的是指着苹果一个一个数,而不是数字,不是看着数字1 2 3 4 5,他看着点也行,看着骰子,他指着那几个点能数出五个点来也行,也不是默数,一定要发音发出来,这个时候是大脑在控制发音,能够数手指,数手指对应的是准确的,能够数到1, 2,中间不跳,由于他不跳就很重要。
能够判断多出来的和减少的,也就是说我这里放了8个梨,拿走了两个,他能判断少了,并且知道少了两个。
注意,我在这儿没有教减法,我只是说多还是少,如果你在这个阶段教加减法,而是没有多少的感觉,那么他学加减法就是生硬的,就是记忆的,生搬硬套的根本不是数感,能够意识数量的次序,一个先有的,两个后有的,三个后有的,8个是后有的,它是这样的一个变化过程。
这8条判断的是3-6岁的数感表现。
通过这8条的判断也可以进行这8个方向的训练。
这是最重要的,能够跟着它训练。
我指出训练的好的,孙老师,这8项我都有专门的事情训练过,我都示范过,他都跟我玩过。
那么你带到我跟前,我不知道你玩过没玩过,我一看,他这些东西都有表现,直接告诉你数感良好。
数感良好的一个表现就是智商极其稳定,非常扎实。
我必须要回答的一些问题:为什么孩子不会数20,总是跳到21,那是因为数感没有,他是靠记忆力的。
我将来怎么办?重新去玩,重新真正的拿着一堆东西去玩,小学前要不要学习加减法,那取决于爸爸妈妈们扛得住扛不住你周围的环境,你周围的幼儿园的老师不断的指责你,催促你家孩子这不行那不行,不断的羞辱你,不断的用你孩子的不行来跟别人比,让你产生压力。
所以我们的爸爸妈妈很多是在这种压力下失衡的,孩子总是不懂进位制,怎么回事?因为玩的不够,在他大脑中没有数过数,没有数过超过20以上的实际的东西,如果他数过,他自己就知道。
他实际上都没有真正的去看过先是有数量的感觉,而不是有数字的感觉。
孩子口算总是错,为什么?口算就是在玩的时候没有直接对应那些数说过,所以他口算的时候,大脑里没有形象他就会出错,形象是怎么来的,数感阶段培养的。
珠心算要不要学,学可以,你想害孩子,让孩子多学,早点学,多学一点,表现的越好,你害的越踏实。
凑十法不懂怎么办?玩。
拿扑克牌就玩凑十法,就把10到A去掉。
只剩2 3 4 5 6 7 8 9,然后每个人手里拿5张牌,拿好以后,再翻开,桌子上翻开5张,谁能加起来等于10,就拿起来算你的,所有牌翻完,谁牌最多谁赢。
你玩吧!你不用跟他说这是凑十法,只要玩,说这加起来等于10。
以后滚瓜烂熟的数感,2和8一凑,3和7一凑,4和6一凑,两个5一凑,1和9一凑。
没有1,除非你告诉他A就是1。
女孩子能够学好数学吗?当然能够学好数学。
其实男孩女孩的区别就是脑干的左后侧,实际上是细胞的大小。
女孩子擅长依靠记忆力,这是最麻烦的,如果你让他充分的玩,不要让她开发记忆力,她的数学就能和男孩子一样,因为男孩子是不擅长记忆的,他是大细胞,他的脑干左边的细胞颗粒较大,他不善于有细的东西记住。
我们听课的有三类人:一类妈妈是还没当妈妈;一类妈妈有0-6岁的孩子,无论是老大还是老二还有一类妈妈是6岁之后,错过了0-3岁,错过了窗口期没事,只不过是后天的,不是原生态的,而且时间次序频率要较多,什么叫重启系统,重新开始跟他玩,大人参与,每天少补充两次大人跟他玩。
一次玩要达到30分钟,你开始跟他计时,每天玩两次,一次玩30分钟。
大人手上不做任何事,手机都不拿,就跟他在这玩,这就是重启系统。
重启系统最需要发育的那套系统。
再造情感:如果爸爸妈妈说我的孩子现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我怎么调动他都不行,我告诉你是情感失联了。
是他认为他不是他自己,他没有安全感,他自己不信任,因为你让他做的很多事他的表现都不会。
所以你对他有失望,他对自己也失望。
他对自己没信心,这是情感缺失了,你们看不出来,是因为他总是要依赖你生活,他肯定还要叫你爸妈。
他的情感缺失是:他什么事都做不好,他也不愿意参加,没有兴趣。
那么,第三个重启系统的办法:兴趣识别,尊重孩子的兴趣,孩子喜欢什么你都不要说服他改变,都不要说这件事好还是坏。
他喜欢对不对?那你就提供条件让他试。
这就是重启系统的三个办法。
核心一个字:告诉大家就是玩。
争取通过玩,意识复活。
经元重新开始连接,而不是经元都已经关闭了。
经元都已经关上了,非常可怕,这孩子有可能做题做的很好。
但是,他已经没有创意了。
没有自己的灵活精了。
很多女孩都是这样,特别听话,爸爸妈妈害孩子最重要的一个词就是你真乖。
乖就是让他听你话,他不再是他自己了,他是你的附属品。
他按照你的期望长大,他是你的品。
也就是他根本不是他自己,他不是他自己,渐渐地他自我生存的欲望就没了。
自己一切经元连接就都关闭了。
这孩子不仅学什么都没兴趣,他这一生都不会快乐。
我们到了总结的时候了。
爸爸妈妈不是老师,所以不要做老师的动作。
老师在幼儿园,在学校教加法教数数,教清点。
你不该做,你说,孙老师,我们幼儿园老师让我们配。
他让你配你就配,你是他助手呀?你跟他领工资呀?他让你配你就配,凭什么?他让你配对吗?你可以跟他说,我不是老师,我不用配你教他,我可以配你,但是我不会在家里重复你做的事。
家庭不是课堂,不要出现课堂的情景,不要出现课堂里用作业本做题的情景。
孩子不是,大脑发育过程是缓慢与扎实,不是你们要的是速度。
数学不是符号,不是运算,而是一种思维,是一种感觉,孩子也不是工具,孩子是一个自我的生,有自己的目的和使,我们都把孩子当成事业的继承。
自己希望他的发展,你数学不好,希望孩子数学好,我数学好,孩子的数学怎么那么差。
那些都是错误的,你没必要在孩子身上实现你的补偿。
你的救赎不是孩子,你应该是你家孩子的救赎。
孩子不是你的救赎,好好想想你能不能理解救赎这个词。
核心道理:都是从最基础的地方给大家讲一个道理,我这里面不仅给你讲了道理,还有操作性,我希望大家能够在家落实这样的操作性。
你落实了才能体会我讲的这背后所依据的科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