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十五军

1年前 (2024-04-22)
走进十五军太阳宝 《赞十五军》——参观十五军军史馆有感 硝烟弥漫上甘岭炮火纷飞五圣山一战威名惊世界丰功伟绩耸云天   4月30日,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组织青年员工代表前往空降第十五军军史馆参观学习,缅怀革先烈,传承五四精,并邀请多次受到和接见的电影《上甘岭》中女护士的原型、十五军全军模范人物、抗美援朝英雄王清珍奶奶为青年员工讲授微团课,追忆革故事。
  空降军是由中国人民空降第十五军整改而成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空降第十五军是由原陆军第十五军和空降师改编而成的。
空降是我军重要武装力量之一。
在近年打击势力的数次大规模军事演习中都起到了尖刀的作用,是我军不可多得的一支威慑与实战并举的快速机动、纵深打击力量。
这支队伍骨干力量来自朝鲜战争中血战上甘岭的英雄部队,素以英勇善战而享誉海内外。
我军空降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引导、防化、汽车、工、炮、侦察、通信、步等8个技术种36个专业的现代化攻击型快速反应部队。
  为展现空降十五集团军的光辉历程和发展壮大,空降军史馆于2010年10月落成,共有3层展厅,展馆包括序厅、综部分、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烈和题词等展区。
馆内展览形式丰富多样,不仅有常见的图片和文物、仿真雕塑、场景模型,还有高科技的幻影成像、沙盘、微缩景观,生动展示了十五军七十年来的艰苦卓绝和辉煌战绩,以及抗震抢险、抗洪救灾、参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保卫和建设祖国的奋斗历程。
尤其是利用声、光、电设备再现了上甘岭战场的炮火连天,身临其境,叹为观止。
在馆内的一幅幅历史照片前,在一件件先烈遗物前,在历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名单前,大家深深地为革先烈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革精所震撼。
  在参观完军史馆之后,大家接着来到某部干休所。
在战斗功臣王清珍家里,聆听老奶奶讲述那过去的故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上甘岭》电影中,女卫生员王兰的勇敢形象和她那悦耳的歌声,已经深深地铭记在心中。
但怎么也没有想到,王兰的原型——女英雄王清珍,如今就坐在自己眼前。
王清珍今年83岁,给人印象是生活简朴,满头银丝,笑容可掬。
尽管年迈体衰,但耳聪目明,思路清晰。
  谈起六十多年前在异国那段烽火连天的日子,王清珍难掩激动。
1951年初,15岁的王清珍踏上抗美援朝的战场。
她回忆说,“我本来想去前线打仗,首长说后方更需要女同志。
好,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于是,她成为志愿军45师医院的一名卫生员。
  最让王清珍难忘的还是上甘岭。
1952年10月14日凌晨4时30分,上甘岭战役打响,我志愿军战士与敌展开了一场以坑道为主的阵地防御战。
王清珍被安排到前线坑道救护危重伤员,负责3个坑道、20多名伤员的护理。
那时,她还是一个留着羊角辫的15岁少女。
在上甘岭战役最激烈的时候,坑道里抬进了一位烈士,他的两只手还高高地举着,全身已经僵硬,他就是以身堵枪眼的黄继光。
王清珍和另外两名护士为烈士整容。
她们用热水给烈士连洗带敷,洗去他脸上的血迹,给他换上了新衣…… 王清珍的出色表现,受到志愿军官的广泛赞扬。
上甘岭战役后,她荣立二等功,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王清珍从朝鲜回国后,于1958年退役回到北京老家,在东城区科伟医疗器械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同年,她出席了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时任团中央的胡耀邦接见了她。
胡耀邦握住她的手高兴地说:“听说你就是《上甘岭》中的王兰,好哇,在战场上是英雄,回到地方当模范。
”之后,她被任为厂团委,又多次受到和的接见。
直1966年,根据中央军委的通知,王清珍又重返部队,她第二次穿上军装。
1982年,她在十五军卫生处副处长的岗位上退休。
2003年清明节,王清珍和战友们还特地赶沈阳,来到黄继光烈士墓前,献上花圈……   “一位革老,就是一部红色教科书。
”大家走近荣立过战功的王清珍身边,聆听老奶奶的战地故事,学习他们的忠诚坚守,传承他们的红色基因,不忘初心跟走。
此次开展的“青春心向 建功新时代”主题团日活动走进十五军,旨在让青年员工在红色教育基地,实地接受一次“沉浸式”的精洗礼,引导青年员工弘扬五四精和革传统,在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上贡献鄂电青春力量! 作者:周先保,网名太阳宝,中国摄影家艺术协会会员,中国电力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电力工作者,高级政工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用电检查员。
▲长按二维码~关注“阿宝视界”公众号 ★ 阿宝视界 影像世界 ★ ★ 阿宝色影 美人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