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网岭湘钢农场知青返城四十周年纪念

1年前 (2024-04-22)
攸县网岭湘钢农场知青返城四十周年纪念小白鱼 攸县网岭农场知青返城40周年纪念作者小白鱼 相逢是首歌 同行是你和我 心儿是眼睛的太阳 真诚也活泼 我想对你说 相逢是首歌 分别是明天的路 思念是生的火 …… 2019年三月二十二日,一首《相逢是首歌》拉开了攸县网岭湘钢农场知青返城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大幕,知青们相拥在湘潭枫车坪社区聚乐园内的卡座里,倾述着久别的相思、梳理着青春岁月的碎片,感叹曾经的相识。
细雨寒春露,万树暖梨花,四十年前,也是这细雨菲菲的时节,攸县知青办、湘钢知青办为全场知青集体办理了回城手续,喧嚣的农场一时间变得冷冷清清,回城的日子竟然来的是那么突然,以于知青们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真的,马上要离开农场了知青们说不清楚是迷茫还是眷恋,那里的一草一木曾抚摸过他们劳动的汗水、一山一石曾刻下了他们艰辛的足印,知青们怎能不眷顾,怎会舍得离开?春雨染得枝柳绿,阳光催生杜鹃红,泥泞的山岭上看不到一个知青的影子,甘冲、大西塘、铁路坡、粪积坡不再有知青们劳动的号子,只有凄风呼唤着枯叶仿佛在等待着春天的到来,知青们如同那枯叶一样,期待着湘钢派来的大卡车,把那些困惑和迷茫通通都带回城里去,让燃烧的火焰在岁月中慢慢地流逝…… 而今天,那些曾经熄灭了的焰火又重新地燃烧了,四十年来,知青们魂牵梦绕的竟是人生中一段短暂的记忆,记忆中他们把青春永远地留在了农场。
四十年后农场留下的一栋知青宿舍   图片: 知青宿舍承载着我们青春的记忆 大卡车承载着我们回城的梦想 以上图片为四十年后湘钢农场知青集体返乡纪念 出席攸县第九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农场知青(中,带队的是农场领导李老师) 农场知青在甘糖坡垦荒 农场炊事班知青在球坪前读报 农场知青彭春乾在教女知青犁田 犁田班知青影欢送杨雨庭、胡国湘、陈志远等知青应征入伍 农场农业队知青劳动闲暇留影 农场汤医生在医务室问诊 农场知青秋收后的喜悦   图片 难忘的岁月 不朽的丰碑   雨,还在下,可是,阻挡不了知青们的火焰,花甲之年的农场知青们如约而,个个兴高采烈,互相问候,体会着做爷爷当奶奶的艰辛与乐趣。
张老师走进来了,张老师是今天纪念活动耀眼的明星,几十双手,几十双眼睛一齐拥向张老师。
在农场,张老师是我们的农技师,每当春耕来临的时候,是她,寝种育秧,教会了知青们犁耙滚打的道理,每当中耕后水稻出现了病虫害的时候,是她,站在田间地头教会了我们配药杀虫、除害保收,是她的牵挂才有了今天的聚首,她像一颗的种子,在知青们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张老师牵挂每一个知青就像牵挂农场那片热土一样,可是,张老师,您感觉到了吗?知青们更加想念您啊,想念您的师尊,想念您的微笑,更不会忘记李老师的一丝不苟,你们是我们知青成长的园丁啊!大家拉住张老师的手,都说张老师没什么太大的变化,认得出来,真的,张老师,你没什么太大变化,您还是年轻时候那样的艳丽,只是,脸上比青春时期少了一些光泽,多了一些慈祥,您还是知青农场那个张老师。
知青们拉着张老师开始拍照,笑脸迎笑脸,阳光遇雨露,聊也聊不完的老话题,真是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愉悦心情溢于言表。
  知青们相拥着与张老师影,(张老师湘钢劳资处干部) 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影   张老师与农业队长赵衍明亲切交谈   此次纪念活动是由李中山、张素娟、赵衍明等农场知青策划组织的,目的就是为农场知青搭建一个抒感的平台,四十年啊,人生能有几回搏,孰不忆当年? 一大早,张素娟、苏芝蓉、钟亚军、李碧仙等就冒雨赶到了聚乐园布置活动场所,10点前,聚会知青基本到齐。
醒目的“攸县网岭湘钢农场知青返城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横幅高挂在聚乐园的门楣上,粉色的气球张扬着喜庆,滚动播放的《相逢是首歌》渲染了浓浓的别离情意 农友别离四十年 湖光山影石径连 相聚无论富与贵 把酒推盏尽欢颜 当年韶华拂面去 今日霜白染鬓帘 残花淡淡香犹在 酣笑无忌赛貂蝉 如果四十年前我们的相逢是一种缘分,那么,今天的相聚就是一种情结,就是一首难忘的歌。
门楣上高挂着“攸县网岭湘钢农场知青返城四十周年纪念”横幅 酒桌上,四十年前往事历历在目 为青春干杯!为相聚干杯   纪念活动由李中山主持,农业队长赵衍明代表农场知青们讲话,赵衍明显得十分激动,嘴角蠕动着,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 : 我们不会忘记农场,知青们的情感是永远抹不掉的…… 接着,张老师为大家送福,张老师强调“现在我们年龄大了,要以健康为中心,什么都不要管,到晚打哈哈,过好每” 张老师暖心的话语赢得了知青们的阵阵掌声,随后,农业队的付队长刘淑华为活动演讲作了一个概括性的小结。
也许是步入了“中国式大妈”行列,知青们聚会同样逃不掉照相、聚餐两项内容,四十年前我们我们留下的影像太少了,我们太珍惜那段情结了,四十年后我们补上,我们还有后二十年,三十年,到那时我们就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
讲话一结束大家就又开始拉着张老师拍照,集体的、个人的排着队儿。
聚乐园里没有摄像的背景,大家就都站在大厅的花帘前拍照,集体像照了十多张,视角太小,横幅打不开,不知谁又推出个新招,提出农业队的知青集体个影,接着,犁田班的知青影,炊事班的知青影、七五届高中毕业的知青影、同下放的知青影……小小的花帘前拥堵的水泄不通,大家奔放,热闹非常。
11点40,服务员开始上菜了,大家拥进了包厢,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知青三十四人,分三个包厢, AA制结算,喝酒的知青同坐一个包厢,三瓶郎酒不管喝够,只管喝好,喝出咱们知青的风采。
活动中,李老师委托张老师带来了一个红包让人泪目。
李老师提出这次农场知青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全部费用由他负责承担。
真是意想不到,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礼物啊,四十年后作为农场领导的李老师竟然还是这样呵护我们,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啊?在四十年芸芸众生的忙碌中还有一种牵挂,在这里,我们代表农场的全体知青向李老师及张老师道一声“谢谢!您们的情意我们领了,但红包我们万万不能收下,请您理解”,同时,祝福您及您的家人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留下舒心的一刻 我们也有浪漫的人生   饭后,大家依依不舍久聚不去,我们总觉得花帘前的那张集体照不完整,于是,冒着雨在枫车坪社区选择了一个背景,拉上横幅终于完整地拍了一张集体照。
下午自由活动,知青在聚乐园K歌、打牌,尽情释怀。
俗说话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终究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不论我们走到哪里,不论贫穷富贵,请大家记住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知青”,我们还将走在一起,借用催修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不到九十九,谁都不能走”请大家多保重身体,来年再聚首! ,祝福农场的兄弟姐妹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感谢农场老知青特约代表孙一峰、老王的光临!谢谢! 2019年三月二十五日 附:农场知青星期五聚会名单1,李中山,徐建平,张素娟,苏芝蓉,李碧仙,周 超,杨雨庭,龙仕华,杨丽艳,王艳娟,刘新年,钟娅军,关英杰,刘淑华,张老师,郑 凤 ,陈志远、李建辉,陈湘元,杨吨其,陆雪林,柳林 ,高明炯,赵衍明,袁春友,魏乐慧,孙一峰,卿俊升,苑莲英,李春湘,冯铁平,杨振华,王 跃,老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