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吴哥城巴戎庙
1年前 (2024-04-22)
大吴哥城巴戎庙一乐也 吴哥在高棉语的意思,是寺庙城市。
如今柬埔寨人口中95%是高棉人,据说他们最早来源于中国,两千多年前开始建国,从公元9世纪到15世纪建立了一个强盛的吴哥王朝,领土曾覆盖大部分印度支那半岛及小部分马来半岛,在吴哥地区建筑了数以百计的石头和砖头建筑,其中小吴哥和大吴哥是其最光辉的代表。
吴哥窟被人们称为万庙之王,它主要包括国都大吴哥城和国庙小吴哥窟,它都是在柬埔寨吴哥王朝鼎盛时期所建。
大吴哥指的是吴哥城,景点比较多,地方也比较大,里面比较有名的是塔普伦寺、巴戎寺、圣剑寺等,小吴哥指的是吴哥寺,就是柬埔寨国旗上的那个,也是吴哥窟最精华的地方。
小吴哥原是苏利耶跋二世的都城,建于12世纪前半期。
城区南北宽约1.3公里,东西长约1.5公里,有一条护城河围绕,建筑深受印度教影响。
大吴哥距小吴哥不远,建于12世纪末,较小吴哥约晚半个世纪,为者耶跋摩七世所建。
这期间,高棉曾经历一场战乱,暹逻军队入侵,内部分裂,后一代霸主者耶跋摩七世崛起,重新统一全国,建大吴哥。
为了表示他比先前的国王更有力量更有权势,他将都城建得更加宏大。
大吴哥周长12公里,有5座城门,内有王宫、巴戎寺、斗象台、癞王台等。
经过上一次变乱,朝野上下都思和平与安宁,者耶跋摩七世崇信佛教,人民的信仰也大都转向小乘佛教,所以大吴哥中的代表建筑巴戎寺虽然建筑形式与吴哥寺大同小异,但它供奉的已不是印度教诸,而是观音菩萨。
走进巴戎寺,像走进了塔的森林。
这里有49座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据说是建造巴戎寺的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
这些佛像与许多“妙相庄严”的佛像不同,个个面相平和,面带微笑,这就是著名的“高棉微笑”。
巴戎寺共分三层,下两层为正方形,外侧廊壁雕刻故事性浮雕,顶层为圆形,树立佛塔。
巴戎寺的外观似乎与小吴哥窟很相似,但巴戎寺是佛教寺院,它的整体构成是以传说中佛教最高境界的须弥山为样本。
其最著名的就是刻在塔身上的四面观音像,象征着当时高棉王国的强盛和平安。
进入大吴哥城,首先见到的是雄伟的斗象台以及对面的十二生肖塔。
斗象台的台阶旁边是大象的头像,长长的象鼻形成的弧度,把台上的皇亲贵族和台下青青绿草,与壮实的大象联为一体。
一座古老的宫殿隐藏在密密的树林后,长长的甬道将宫殿的大门和斗象台的一端连接起来。
斗象台的长度超过三百米,共有三个平台。
南部的梯级以三头饰的大象为柱,象鼻卷着莲花。
平台的墙壁则雕上狮子和鸟。
象台的外观,主要是厚皮动物如大象、犀牛、河马等图饰,栩栩如生。
古代的吴哥国王,站在斗象台上观礼,举行各种公共仪式,马队、车队、象队,鱼贯在广场上走过,接受检阅。
如今柬埔寨人口中95%是高棉人,据说他们最早来源于中国,两千多年前开始建国,从公元9世纪到15世纪建立了一个强盛的吴哥王朝,领土曾覆盖大部分印度支那半岛及小部分马来半岛,在吴哥地区建筑了数以百计的石头和砖头建筑,其中小吴哥和大吴哥是其最光辉的代表。
吴哥窟被人们称为万庙之王,它主要包括国都大吴哥城和国庙小吴哥窟,它都是在柬埔寨吴哥王朝鼎盛时期所建。
大吴哥指的是吴哥城,景点比较多,地方也比较大,里面比较有名的是塔普伦寺、巴戎寺、圣剑寺等,小吴哥指的是吴哥寺,就是柬埔寨国旗上的那个,也是吴哥窟最精华的地方。
小吴哥原是苏利耶跋二世的都城,建于12世纪前半期。
城区南北宽约1.3公里,东西长约1.5公里,有一条护城河围绕,建筑深受印度教影响。
大吴哥距小吴哥不远,建于12世纪末,较小吴哥约晚半个世纪,为者耶跋摩七世所建。
这期间,高棉曾经历一场战乱,暹逻军队入侵,内部分裂,后一代霸主者耶跋摩七世崛起,重新统一全国,建大吴哥。
为了表示他比先前的国王更有力量更有权势,他将都城建得更加宏大。
大吴哥周长12公里,有5座城门,内有王宫、巴戎寺、斗象台、癞王台等。
经过上一次变乱,朝野上下都思和平与安宁,者耶跋摩七世崇信佛教,人民的信仰也大都转向小乘佛教,所以大吴哥中的代表建筑巴戎寺虽然建筑形式与吴哥寺大同小异,但它供奉的已不是印度教诸,而是观音菩萨。
走进巴戎寺,像走进了塔的森林。
这里有49座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据说是建造巴戎寺的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
这些佛像与许多“妙相庄严”的佛像不同,个个面相平和,面带微笑,这就是著名的“高棉微笑”。
巴戎寺共分三层,下两层为正方形,外侧廊壁雕刻故事性浮雕,顶层为圆形,树立佛塔。
巴戎寺的外观似乎与小吴哥窟很相似,但巴戎寺是佛教寺院,它的整体构成是以传说中佛教最高境界的须弥山为样本。
其最著名的就是刻在塔身上的四面观音像,象征着当时高棉王国的强盛和平安。
进入大吴哥城,首先见到的是雄伟的斗象台以及对面的十二生肖塔。
斗象台的台阶旁边是大象的头像,长长的象鼻形成的弧度,把台上的皇亲贵族和台下青青绿草,与壮实的大象联为一体。
一座古老的宫殿隐藏在密密的树林后,长长的甬道将宫殿的大门和斗象台的一端连接起来。
斗象台的长度超过三百米,共有三个平台。
南部的梯级以三头饰的大象为柱,象鼻卷着莲花。
平台的墙壁则雕上狮子和鸟。
象台的外观,主要是厚皮动物如大象、犀牛、河马等图饰,栩栩如生。
古代的吴哥国王,站在斗象台上观礼,举行各种公共仪式,马队、车队、象队,鱼贯在广场上走过,接受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