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课题教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7个月前 (04-22)
用课题教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陈少金 2018年10月11日,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的小学数学优质生态课堂的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会在湛江市第十二小学会议室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霞山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张颖、市第十八小教导处副主任黄坚冰和市十二小教导处副主任曾主燕三位评审专家和13名子课题的主持人。
本次省级子课题结题报告会由湛江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湛江市第十二小学的林小花老师主持。
市九小的冯琳主任、市二十五小百儒校区韩爱华校长、市十八小的陈康沛副主任和朱少娜老师、市二十五小的张采英副主任、市七小的陈冬燕主任、李霞主任、吴秋虹主任和陈少金老师、市二十二中的李新主任、市一小的符林茵主任、市五小的莫扬静老师、市十二小的陈敬主任等13名子课题主持人针对自己研究的课题作出了精彩的结题报告。
我的子课题《小学数学优质生态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也在会议上接受专家的评审。
经过两年多的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和及时的分析总结,我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而我也从中获益匪浅。
我不仅对练习设计有了一定的方法,而且也亲身感受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魅力。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做课题的一些体会: 一、用心做课题 课题研究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所以我们必须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必须用心去做课题。
对于老师来说,正常的教学及各项教育工作已经令我们很费心了,还要再用心做好课题并非易事。
由于需要多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前期,我们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并请教了专家,最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课题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
如果不去用心做我们是无法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无法做到有质有效。
二、做课题的意义 一是评聘职称的需要,二是教学的需要。
通过这个课题研究活动,让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谓“课题”,就是研究教学中探究的问题。
课题工作的展开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进行问题聚焦的过程。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我们也可以尝试去分析,去摸索解决,积累一些教学的经验,最终沉淀为自己的东西。
殊不知,这个过程中我们便是在搞研究了,只不过在分析、摸索中我们便善于去提炼,总结,形成文字。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很有必要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来自己的业务水平。
通过《小学数学优质生态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我真正认识到了练习的有效设计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学习挖掘利于学生发展的练习设计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真正有效的练习设计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优质生态的效果,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策略一:出让练习作业设计权,激发作业自主性。
自主设计练习作业,即在一课时、一单元或者某一模块知识学习完毕之后,学生自己根据知识的重难点、联系点、关键点、易错点等进行作业题目的设计,再利用平台进行相互作答相互评价,以达到对知识技能的自主巩固、融会贯通。
这种师生角色互换的学习活动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与挑战感,带动其学习的参与性。
教师通过观察能比较容易了解到学生喜欢的作业题目内容、形式等,甚他们对知识理解的出错点也能间接反映出来,教师可以从中积累今后的作业设计素材,找对设计方向。
在作业题目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经历对知识的重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等的排查与确定过程,有助于他们养成整理复习、查漏补缺的习惯与能力。
策略二:留出小小空白处,留住自主评价反思能力 学生的作业本上每页都有一块用线条隔离出的空白部分,这一小块空白处是留给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与反思的,如同作业随笔一样。
如对错题的即时分析,在错题旁边的空白处注释错误原因、错误订正、预防措施;同时也可标注自我提醒强调、自我勉励的话语。
盖一个自我鼓励孩子的符号,也可写上自己在做题过程中额外的收获等等。
随学生自身的需要对这块空白处进行充分、个性化的利用。
而教师随时对这块宝贵的“园地”进行跟踪了解,以更好地把握学情。
这一小小空白处看似不起眼,却是我们经历了诸多摸索幸得的“宝地”。
策略三:借助学科整,提高数学练习兴趣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似乎对科学、美术等课程的活动更感兴趣,一些经常在数学学科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能坚持去完成一个美术学科布置的橡皮泥塑.....对比中,我们也在反思,也希望着数学作业能充满这样的魅力。
于是我们尽量使数学作业的设计也能朝着趣味性、实践性、生活化等方向发展。
比如,在学习了平移、旋转、对称等数学知识后,要求学生在美术学科的剪纸、折纸活动中完成平移、旋转、对称等知识的实践。
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兴趣盎然。
策略四:将数学练习与生活实际结 数学练习如果脱离实际,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的数学作业更富于生活化、趣味性,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对生活数学的认识能力。
我们引入了语文学科常用的练笔方式一一日记,进行了学科整,尝试改变练习形式,让学生编写数学小日记,写下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数。
三、科研能力了,同时教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上,我阅读了大量的关于练习作业设计的资料,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量。
通过在实践阶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
在整理资料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等。
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点给我的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也使得我更加乐于去深入了解学生。
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化的成长过程。
我们的课题虽将结题,但探究无止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出席会议的有:霞山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张颖、市第十八小教导处副主任黄坚冰和市十二小教导处副主任曾主燕三位评审专家和13名子课题的主持人。
本次省级子课题结题报告会由湛江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湛江市第十二小学的林小花老师主持。
市九小的冯琳主任、市二十五小百儒校区韩爱华校长、市十八小的陈康沛副主任和朱少娜老师、市二十五小的张采英副主任、市七小的陈冬燕主任、李霞主任、吴秋虹主任和陈少金老师、市二十二中的李新主任、市一小的符林茵主任、市五小的莫扬静老师、市十二小的陈敬主任等13名子课题主持人针对自己研究的课题作出了精彩的结题报告。
我的子课题《小学数学优质生态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也在会议上接受专家的评审。
经过两年多的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和及时的分析总结,我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而我也从中获益匪浅。
我不仅对练习设计有了一定的方法,而且也亲身感受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魅力。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做课题的一些体会: 一、用心做课题 课题研究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所以我们必须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必须用心去做课题。
对于老师来说,正常的教学及各项教育工作已经令我们很费心了,还要再用心做好课题并非易事。
由于需要多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前期,我们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并请教了专家,最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课题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
如果不去用心做我们是无法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无法做到有质有效。
二、做课题的意义 一是评聘职称的需要,二是教学的需要。
通过这个课题研究活动,让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谓“课题”,就是研究教学中探究的问题。
课题工作的展开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进行问题聚焦的过程。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我们也可以尝试去分析,去摸索解决,积累一些教学的经验,最终沉淀为自己的东西。
殊不知,这个过程中我们便是在搞研究了,只不过在分析、摸索中我们便善于去提炼,总结,形成文字。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很有必要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来自己的业务水平。
通过《小学数学优质生态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我真正认识到了练习的有效设计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学习挖掘利于学生发展的练习设计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真正有效的练习设计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优质生态的效果,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策略一:出让练习作业设计权,激发作业自主性。
自主设计练习作业,即在一课时、一单元或者某一模块知识学习完毕之后,学生自己根据知识的重难点、联系点、关键点、易错点等进行作业题目的设计,再利用平台进行相互作答相互评价,以达到对知识技能的自主巩固、融会贯通。
这种师生角色互换的学习活动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与挑战感,带动其学习的参与性。
教师通过观察能比较容易了解到学生喜欢的作业题目内容、形式等,甚他们对知识理解的出错点也能间接反映出来,教师可以从中积累今后的作业设计素材,找对设计方向。
在作业题目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经历对知识的重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等的排查与确定过程,有助于他们养成整理复习、查漏补缺的习惯与能力。
策略二:留出小小空白处,留住自主评价反思能力 学生的作业本上每页都有一块用线条隔离出的空白部分,这一小块空白处是留给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与反思的,如同作业随笔一样。
如对错题的即时分析,在错题旁边的空白处注释错误原因、错误订正、预防措施;同时也可标注自我提醒强调、自我勉励的话语。
盖一个自我鼓励孩子的符号,也可写上自己在做题过程中额外的收获等等。
随学生自身的需要对这块空白处进行充分、个性化的利用。
而教师随时对这块宝贵的“园地”进行跟踪了解,以更好地把握学情。
这一小小空白处看似不起眼,却是我们经历了诸多摸索幸得的“宝地”。
策略三:借助学科整,提高数学练习兴趣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似乎对科学、美术等课程的活动更感兴趣,一些经常在数学学科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能坚持去完成一个美术学科布置的橡皮泥塑.....对比中,我们也在反思,也希望着数学作业能充满这样的魅力。
于是我们尽量使数学作业的设计也能朝着趣味性、实践性、生活化等方向发展。
比如,在学习了平移、旋转、对称等数学知识后,要求学生在美术学科的剪纸、折纸活动中完成平移、旋转、对称等知识的实践。
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兴趣盎然。
策略四:将数学练习与生活实际结 数学练习如果脱离实际,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的数学作业更富于生活化、趣味性,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对生活数学的认识能力。
我们引入了语文学科常用的练笔方式一一日记,进行了学科整,尝试改变练习形式,让学生编写数学小日记,写下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数。
三、科研能力了,同时教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上,我阅读了大量的关于练习作业设计的资料,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量。
通过在实践阶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
在整理资料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等。
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点给我的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也使得我更加乐于去深入了解学生。
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化的成长过程。
我们的课题虽将结题,但探究无止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