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故事【老上海的痕迹】一百四十,南翔的古桥——“天恩桥”
1年前 (2024-04-22)
长篇纪实故事【老上海的痕迹】一百四十,南翔的古桥——“天恩桥”爱爱【老上海的痕迹】 老上海的痕迹 南翔的古桥——“天恩桥” 南翔有很多古桥,由于多次整修,那些古桥依旧保留今,但是古桥的风范已大打折扣。
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南翔的古桥,而且保持了原貌的大型石拱桥——“天恩桥”。
说到石拱桥,现在近郊越来越多,这些新建的石拱桥也越来越漂亮。
可是大多都是假的;钢筋水泥一浇,外面花岗石贴面一粘,装模作样的在新建的景区一站,就成了。
真正要建一个石拱桥,不用钢筋水泥,我看现在接得了这活的人不会太多。
朱家角的大桥那才令人钦佩,它建了几年我不知道。
但是陈行的“度民桥”,只一跨,秦锡田用了多少年才建成,成了当地载入史册的大事。
天恩桥有多大,有多高,不说与“放生桥”比,但也能对上号,有三跨呢! “天恩桥”,又称“真圣堂桥”,顾名思义这里原来应该有一座“真圣堂”,供奉的是汉相萧何。
“真圣堂”也和白鹤一样不见了影踪,留下的是这座桥,由于它很大,故又称“大桥”。
当我在南翔拍“云翔寺”时,当地保安告诉我为什么不去拍“大桥头”?他提的“大桥头”就是“天恩桥”,这是当地人的叫法。
这样看来“天恩桥”真的应该很大,到底有多大? 迷糊中的天恩桥 清早,大雾,我按南翔路边的老人指点,沿沪宜公路向嘉定方向开了将近5公里,到了真圣堂桥,这是一座公路桥,很宽,肯定不会是的。
正在纳闷,在公路桥上向东一看;迷迷糊糊的一座又高又大的古桥在雾中。
“天恩桥”全长有40米,桥顶高5.5米,是三孔石拱桥,中孔跨度11.5米,边孔净跨5.5米,它的高度、跨度都是沪郊数一数二的,大概仅次于朱家角的“放生桥”了。
由于地处乡村,依旧保持了古色古香的原貌,对于拍照来说是兴奋万分的,也是极难的,因为目标只有一个。
这里是《老上海的痕迹》;可以不考虑光影和色彩,也不用考虑构图,只要尽快地把它们清晰记录下来。
现在不一样,还要把它优美风光的一面记录下来,这样会使很少有人知道的沪郊奇葩更灿烂。
在我看来这座桥有三个特点;雄伟、古朴,浓重的乡土气息,这就是我要拍摄的方向,如果把这三个东西表现出来,自以为任务就完成了。
桥已经看到了,可是周围拆得一片狼藉,加上河道纵横,根本无法靠近。
兜了一个大圈子,终于到了桥下,“天恩桥”就在眼前; 天恩桥 “天恩桥”始建于清初顺治年间,雍正九年修,乾隆十八年修且增加石栏,同治十三年(1874年)会元徐致祥等重建,这些都记于南翔镇志上,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天恩桥”横跨在横沥河上(现在还叫横沥河),它的半圆形石拱与水中的倒影成为圆状,到了晚上,明月当空,你站在我拍照的地方观赏;“江清月近,尤其佳妙”。
三孔园如月 我不是学文科的,写不出这样的词句,是抄古人的;还有诗句; “月夜登眺,野旷天低,心为荡。
俯看南北,澄澈如正练”。
因此,此景被称为“天恩赏月”,是当初“槎溪十八景”之一,这桥也就叫“天恩桥”。
又弄出了一个“槎溪十八景”,上一集里我们知道;“槎溪”是“南翔镇”别名,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那里的十八景有多少人还记得?云翔寺就有八景——经幢石、梁朝井、九品观、云卧楼、祯明桧、博望槎、齐师石、鹤迹石,现已所存无几。
使我想起了《老上海的痕迹》;开始写时只想把我知道的老上海记下来,谁知一进去没完没了。
就南翔这一站,就问题成堆,因为它们比老上海的历史长多了,只能烂泥萝卜擦一段吃一段,吃到哪里算哪里。
这里难度更大;按说缺照片,赶出去拍几张就行了,现在要想好后再去拍,漏了再跑一趟那就犯难了。
但是这样拍照练韵味到是有好处,把它们美好的一面再现,我想也是很有意思的。
说一句丑话;像这样的桥也就是只有一个痴心的人对它倾心,那就是我。
回过头来再看“天恩桥”;由于“天恩赏月”的美妙,清人吕王辅作诗; “不是垂虹锁巨川,半海脚底涌婵娟。
置身直疑浮槎客,抚景宁追掷仗仙。
色冷印残千里迹,影低划破一溪烟。
未邀好酒丹阳尹,奠野风光笑独专。
” 这种境界是我们无法及得的。
桥洞两侧的四幅对联同样道出了大桥的气势; “云间龙飞高麦百尺,波间虹卧彩耀三槎” “境接吴淞势挟汪洋通万顷,名颜真圣义兼廉让媲千秋” “人杰地灵白鹤来飞传胜迹,风恬浪静彩虹耀映镇槎溪” “行看月中桂子落,定是仙槎海上来” 桥对联 这对联就是上面的一句。
到这桥边我真的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差一点放弃;助动车陷在那废墟里,拉也拉不出来,周围没有一个人,谁也不会来帮你。
下了功夫就有好回报,对联我只拍一张,与文章一下就对上了,太高兴了! 诗中“三槎”、“槎溪”都是南翔的“雅称”,由赏月可以联想到月中的桂花,由槎溪又可联想到汉代张骞乘“槎”游天河遇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哈哈!我又学到了一样新东西;你知道“槎(cha)”是什么吗?现在我知道了;原来“槎”是竹木编成的筏子。
知道了它的意思,再来看桥上的对联,就能知道它的大概意境;太有诗意,风光也太美了,这样要拍好它就有了依据,也把难度加大了。
这样拍照太难了!我们是“快乐摄影”,不管那么多,这种意境有一个印象就够了,还是只有一个要求——“力求比上一次拍得好一点”。
大桥这么大,上面这张照片暗暗的,这是早上雾气太阳出不来所致,也成就了我月中“天恩桥”意境。
好事来了!雾过太阳露,先拍它的雄姿; 天恩桥的雄姿 石阶 现在新建景点里的桥,石阶能有几级,这里你可数一数有多少,这可不是新建的,是顺治年间的“原样”。
那么我为什么说是“原样”呢?因为它的样式是原来的,它的大部分桥石都是原来的,历年来几次被毁,尤其抗战期间,桥的中孔被炸毁,后又重建。
桥面上没有车道,可能是桥太高,有三层楼板那么高,马车是拉不上去的。
我们上桥去,石缝里的野草在向我招手; 野草迎你上石阶 我四周望望,空无一人,孤苦伶仃的“天恩桥”竟没有一个人去理会它,只有这野草;年复一年,不离不弃地陪着它度过了几百年。
我不忍踩到它们,不要让它们少了一个依靠,今天我是陪着它们,可是我走了以后,哪年哪月哪日还会再来? 秋日的野草在寒风中挣扎,它和大桥一起期望着真正的春天到来,好凄凉! 好了!拍照拍伤了感情,这就不太好了。
上桥去吧!桥的围栏好奇怪。
旧石栏 石栏的石料有新有旧,我喜欢旧的,能有这样的面貌肯定这桥是有人管过。
天恩桥重修记 桥顶栏杆上有重修记,这可是六十年前的事,石缝里的水泥好像很新,在另一端的桥脚下有一块小小的石碑;2000年立的。
区文物保护单位 应该说这十年中是修过的,可是现在为什么会这样,我弄不懂! 桥边的野草 我围着桥脚下转悠,顺着桥脚看到了一样不为人注意的好东西; 纤道 桥脚下有一个石台阶你看到没有?这是做什么用的你知道吗?这可不是洗衣的,也不是船码头。
在南翔去“天恩桥”前,一位老先生就告诉我;“不要忘了拍这石台阶”。
过去的船是要拉纤的,纤夫过桥洞后就是在这石台阶(纤道)上岸的,由于接下来又是河,所以还有一个平板桥。
现在好多好多景点里的新桥,哪里来有这样的纤道,所以都是大兴的,这里才是原汁原味的,看你去发现它。
“妹妹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纤绳荡悠悠……给你亲个够”,哪有这样潇洒?破衣烂衫的纤夫,穿着自己编的草鞋,顶着刺骨的寒风,一长溜的三五人,拉着一船货,要从嘉定一直到南翔。
他们哪里来的唱歌?这只是拍电影;扑哧扑哧地一路喘着气,好辛苦!为了养家糊口,这样的情景你体会到了没有,好像就在眼前。
拉纤 我坐在河边痴痴的沉浸在美景中,迟迟地不想回去,河边的小树上微微的颤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这里太静了! 看守的大鸟 一只大鸟在那里呆呆地望着我,鸟很大,决不是鸽子和乌鸦能与之相比的,由于怕它逃走,拍得太匆忙有一点虚,但是我很满足了;一方面“天恩桥”有大鸟陪着,另一方面大鸟可能好久没有看到有人来看望它的好朋友“天恩桥”,还带了相机;今天来了贵客,它很好奇。
再见!“天恩桥” 大鸟终究飞走了,以优美的姿态在天空中盘旋,我也该走了,“天恩桥”又湮没在乱石和野草之中……。
在南翔附近有那么好的一个去处,所以早就为我们的先人所推崇,同时又是原汁原味。
可能你没有去过,今后你也不一定会去,我把它写在这里给你参考,因为这里总究是“槎溪十八景”之一。
一旦房地产开发一启动,哪怕是造仿古老屋也已经大煞风景,更不用说高楼大厦,一座活生生的老桥,早晚要伤在那些不珍惜老东西人的手里。
蔡康安 2012,01,15 《老上海的痕迹》长篇纪实故事,视频故事 《网络连环画》网络连环画集 《爱爱日记》杂谈 《风光无限好》长篇风光摄影,风光视频
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南翔的古桥,而且保持了原貌的大型石拱桥——“天恩桥”。
说到石拱桥,现在近郊越来越多,这些新建的石拱桥也越来越漂亮。
可是大多都是假的;钢筋水泥一浇,外面花岗石贴面一粘,装模作样的在新建的景区一站,就成了。
真正要建一个石拱桥,不用钢筋水泥,我看现在接得了这活的人不会太多。
朱家角的大桥那才令人钦佩,它建了几年我不知道。
但是陈行的“度民桥”,只一跨,秦锡田用了多少年才建成,成了当地载入史册的大事。
天恩桥有多大,有多高,不说与“放生桥”比,但也能对上号,有三跨呢! “天恩桥”,又称“真圣堂桥”,顾名思义这里原来应该有一座“真圣堂”,供奉的是汉相萧何。
“真圣堂”也和白鹤一样不见了影踪,留下的是这座桥,由于它很大,故又称“大桥”。
当我在南翔拍“云翔寺”时,当地保安告诉我为什么不去拍“大桥头”?他提的“大桥头”就是“天恩桥”,这是当地人的叫法。
这样看来“天恩桥”真的应该很大,到底有多大? 迷糊中的天恩桥 清早,大雾,我按南翔路边的老人指点,沿沪宜公路向嘉定方向开了将近5公里,到了真圣堂桥,这是一座公路桥,很宽,肯定不会是的。
正在纳闷,在公路桥上向东一看;迷迷糊糊的一座又高又大的古桥在雾中。
“天恩桥”全长有40米,桥顶高5.5米,是三孔石拱桥,中孔跨度11.5米,边孔净跨5.5米,它的高度、跨度都是沪郊数一数二的,大概仅次于朱家角的“放生桥”了。
由于地处乡村,依旧保持了古色古香的原貌,对于拍照来说是兴奋万分的,也是极难的,因为目标只有一个。
这里是《老上海的痕迹》;可以不考虑光影和色彩,也不用考虑构图,只要尽快地把它们清晰记录下来。
现在不一样,还要把它优美风光的一面记录下来,这样会使很少有人知道的沪郊奇葩更灿烂。
在我看来这座桥有三个特点;雄伟、古朴,浓重的乡土气息,这就是我要拍摄的方向,如果把这三个东西表现出来,自以为任务就完成了。
桥已经看到了,可是周围拆得一片狼藉,加上河道纵横,根本无法靠近。
兜了一个大圈子,终于到了桥下,“天恩桥”就在眼前; 天恩桥 “天恩桥”始建于清初顺治年间,雍正九年修,乾隆十八年修且增加石栏,同治十三年(1874年)会元徐致祥等重建,这些都记于南翔镇志上,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天恩桥”横跨在横沥河上(现在还叫横沥河),它的半圆形石拱与水中的倒影成为圆状,到了晚上,明月当空,你站在我拍照的地方观赏;“江清月近,尤其佳妙”。
三孔园如月 我不是学文科的,写不出这样的词句,是抄古人的;还有诗句; “月夜登眺,野旷天低,心为荡。
俯看南北,澄澈如正练”。
因此,此景被称为“天恩赏月”,是当初“槎溪十八景”之一,这桥也就叫“天恩桥”。
又弄出了一个“槎溪十八景”,上一集里我们知道;“槎溪”是“南翔镇”别名,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那里的十八景有多少人还记得?云翔寺就有八景——经幢石、梁朝井、九品观、云卧楼、祯明桧、博望槎、齐师石、鹤迹石,现已所存无几。
使我想起了《老上海的痕迹》;开始写时只想把我知道的老上海记下来,谁知一进去没完没了。
就南翔这一站,就问题成堆,因为它们比老上海的历史长多了,只能烂泥萝卜擦一段吃一段,吃到哪里算哪里。
这里难度更大;按说缺照片,赶出去拍几张就行了,现在要想好后再去拍,漏了再跑一趟那就犯难了。
但是这样拍照练韵味到是有好处,把它们美好的一面再现,我想也是很有意思的。
说一句丑话;像这样的桥也就是只有一个痴心的人对它倾心,那就是我。
回过头来再看“天恩桥”;由于“天恩赏月”的美妙,清人吕王辅作诗; “不是垂虹锁巨川,半海脚底涌婵娟。
置身直疑浮槎客,抚景宁追掷仗仙。
色冷印残千里迹,影低划破一溪烟。
未邀好酒丹阳尹,奠野风光笑独专。
” 这种境界是我们无法及得的。
桥洞两侧的四幅对联同样道出了大桥的气势; “云间龙飞高麦百尺,波间虹卧彩耀三槎” “境接吴淞势挟汪洋通万顷,名颜真圣义兼廉让媲千秋” “人杰地灵白鹤来飞传胜迹,风恬浪静彩虹耀映镇槎溪” “行看月中桂子落,定是仙槎海上来” 桥对联 这对联就是上面的一句。
到这桥边我真的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差一点放弃;助动车陷在那废墟里,拉也拉不出来,周围没有一个人,谁也不会来帮你。
下了功夫就有好回报,对联我只拍一张,与文章一下就对上了,太高兴了! 诗中“三槎”、“槎溪”都是南翔的“雅称”,由赏月可以联想到月中的桂花,由槎溪又可联想到汉代张骞乘“槎”游天河遇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哈哈!我又学到了一样新东西;你知道“槎(cha)”是什么吗?现在我知道了;原来“槎”是竹木编成的筏子。
知道了它的意思,再来看桥上的对联,就能知道它的大概意境;太有诗意,风光也太美了,这样要拍好它就有了依据,也把难度加大了。
这样拍照太难了!我们是“快乐摄影”,不管那么多,这种意境有一个印象就够了,还是只有一个要求——“力求比上一次拍得好一点”。
大桥这么大,上面这张照片暗暗的,这是早上雾气太阳出不来所致,也成就了我月中“天恩桥”意境。
好事来了!雾过太阳露,先拍它的雄姿; 天恩桥的雄姿 石阶 现在新建景点里的桥,石阶能有几级,这里你可数一数有多少,这可不是新建的,是顺治年间的“原样”。
那么我为什么说是“原样”呢?因为它的样式是原来的,它的大部分桥石都是原来的,历年来几次被毁,尤其抗战期间,桥的中孔被炸毁,后又重建。
桥面上没有车道,可能是桥太高,有三层楼板那么高,马车是拉不上去的。
我们上桥去,石缝里的野草在向我招手; 野草迎你上石阶 我四周望望,空无一人,孤苦伶仃的“天恩桥”竟没有一个人去理会它,只有这野草;年复一年,不离不弃地陪着它度过了几百年。
我不忍踩到它们,不要让它们少了一个依靠,今天我是陪着它们,可是我走了以后,哪年哪月哪日还会再来? 秋日的野草在寒风中挣扎,它和大桥一起期望着真正的春天到来,好凄凉! 好了!拍照拍伤了感情,这就不太好了。
上桥去吧!桥的围栏好奇怪。
旧石栏 石栏的石料有新有旧,我喜欢旧的,能有这样的面貌肯定这桥是有人管过。
天恩桥重修记 桥顶栏杆上有重修记,这可是六十年前的事,石缝里的水泥好像很新,在另一端的桥脚下有一块小小的石碑;2000年立的。
区文物保护单位 应该说这十年中是修过的,可是现在为什么会这样,我弄不懂! 桥边的野草 我围着桥脚下转悠,顺着桥脚看到了一样不为人注意的好东西; 纤道 桥脚下有一个石台阶你看到没有?这是做什么用的你知道吗?这可不是洗衣的,也不是船码头。
在南翔去“天恩桥”前,一位老先生就告诉我;“不要忘了拍这石台阶”。
过去的船是要拉纤的,纤夫过桥洞后就是在这石台阶(纤道)上岸的,由于接下来又是河,所以还有一个平板桥。
现在好多好多景点里的新桥,哪里来有这样的纤道,所以都是大兴的,这里才是原汁原味的,看你去发现它。
“妹妹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纤绳荡悠悠……给你亲个够”,哪有这样潇洒?破衣烂衫的纤夫,穿着自己编的草鞋,顶着刺骨的寒风,一长溜的三五人,拉着一船货,要从嘉定一直到南翔。
他们哪里来的唱歌?这只是拍电影;扑哧扑哧地一路喘着气,好辛苦!为了养家糊口,这样的情景你体会到了没有,好像就在眼前。
拉纤 我坐在河边痴痴的沉浸在美景中,迟迟地不想回去,河边的小树上微微的颤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这里太静了! 看守的大鸟 一只大鸟在那里呆呆地望着我,鸟很大,决不是鸽子和乌鸦能与之相比的,由于怕它逃走,拍得太匆忙有一点虚,但是我很满足了;一方面“天恩桥”有大鸟陪着,另一方面大鸟可能好久没有看到有人来看望它的好朋友“天恩桥”,还带了相机;今天来了贵客,它很好奇。
再见!“天恩桥” 大鸟终究飞走了,以优美的姿态在天空中盘旋,我也该走了,“天恩桥”又湮没在乱石和野草之中……。
在南翔附近有那么好的一个去处,所以早就为我们的先人所推崇,同时又是原汁原味。
可能你没有去过,今后你也不一定会去,我把它写在这里给你参考,因为这里总究是“槎溪十八景”之一。
一旦房地产开发一启动,哪怕是造仿古老屋也已经大煞风景,更不用说高楼大厦,一座活生生的老桥,早晚要伤在那些不珍惜老东西人的手里。
蔡康安 2012,01,15 《老上海的痕迹》长篇纪实故事,视频故事 《网络连环画》网络连环画集 《爱爱日记》杂谈 《风光无限好》长篇风光摄影,风光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