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麟:清修直节,当官不挠(原创)

10个月前 (04-22)
刘麟:清修直节,当官不挠(原创)胡祖荣(地方文化) 刘麟(1474—1561),字元瑞,一字子振,号南垣。
明朝大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今余江县中童镇赤塘刘家人。
祖父刘亹以武功授山西平阳卫后所副千戶,改南京鹰扬卫,又调广洋卫。
父亲刘苍袭南京广洋卫副千户,举家迁金陵。
孝宗弘治九年(1496),二十三岁的刘麟中丙辰朱希周榜进士,在工部实习政事。
这年四月,岷王朱膺鉟劾武冈知州刘逊,孝宗下令逮捕刘逊等人。
刑科都给事中庞泮、吕献等进言:“锦衣、天子视军,非不轨及妖言重情不可轻遣。
逊所坐微,而王奏牵左证百人,势难尽逮。
宜敕抚按官体勘。
”奏章传到孝宗手上,孝宗以违背圣旨之罪,亲自下诏书给庞泮等四十二人及御史刘绅等二十人定罪,六科官署因之一空。
刘麟和同榜进士陆昆不顾个人安危,向孝宗上书直言,为谏官庞泮等辩护,使庞泮等得以出狱。
观政半年,母亲不幸早逝,刘麟扶柩归葬安仁祖茔傍,在老家安仁县(今余江区)赤塘刘家为母亲守孝三年。
守孝期满,朝廷补授刑部主事一职,不久进刑部员外郎,奉旨巡视京畿区域内的监狱,对在押犯的情况认真审录,使三百九十余人得以。
正德初年(1506),迁刑部郎中。
正德三年(1508),刘麟迁绍兴府知府。
但莅任仅五十余日,宦官刘瑾恨刘麟没有上门道谢,搜集刘麟在刑部审录在押犯时种种无关法纪的小事,假托朝廷圣旨,革除刘麟官职,贬为庶民。
圣旨从宫中下传到绍兴的那,绍兴府士民知其冤屈,奔走号呼,如失父母,捐资千金为他做路费,刘麟笑着说:汉朝政绩的刘宠只取一钱,我和刘宠相比,差之甚远,岂敢拿这钱?于是分文不取,只身离开绍兴。
绍兴民众为传扬刘麟的美德,请人画他的肖像,建生祠供奉。
祠名小刘祠,称赞他可以和东汉会稽太守、清廉公正的“一钱太守”刘宠媲美。
革职回金陵这一年,恰逢年成不好,粮食歉收,金陵米贵,斗米百钱,刘麟家无余财,安仁、金陵又无产业,没钱买米,家里经常断炊,一家人只有忍饥挨饿。
士大夫争相送钱送粮,刘麟一概不收。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湖州士人吴甘泉、施侃等到金陵办事,仰慕刘麟才名与人品,邀请他到湖州定居。
迫于生计,刘麟于是举家移居湖州碧浪湖,并与吴甘泉缔结为姻亲。
文学家李梦阳因弹劾宦官刘瑾被下狱免官归家,闻听刘麟革除官职移居湖州,感慨万分,写下《赠刘元瑞五首》,表达对刘麟的仰慕和思念,如其二:矫矫云中鹄,忽忽晨南翔。
连翩客游子,驾言逝何方。
霜露日夜零,东路悠且长。
意欲从子逝,我马玄以黄。
徒思谅无益,欲置难遽忘。
爱子千金躯,双亲在高堂。
这一年刘麟三十四岁,与吴甘泉、施侃、龙霓等赋闲在家。
后关中诗人孙一元也移居湖州,五人情投意,性喜吟诗作对,相互倡和,人称“湖南五这一年刘麟三十四岁,与吴甘泉、施侃、龙霓等赋闲在家。
后关中诗人孙一元也移居湖州,五人情投意,性喜吟诗作对,相互倡和,人称“湖南五隐”。
正德五年(1510),宦官刘瑾伏诛,刘麟官复原职,转知西安府。
在任一年余,父亲刘苍去世,刘麟辞职回金陵守孝,本想送父亲灵柩回安仁老家赤塘刘家安葬,但正逢江西宁王朱宸濠叛乱,路途中断,只好把父亲葬在吴兴石鼓山南。
正德九年(1514),守丧期满,改任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监管粮食储运。
适逢关内饥荒,西北游牧民族经常深入关内抢劫掳掠。
朝廷派宫中贵臣督,宫中贵臣和监管军队的陕西都御史邓璋上奏朝廷想加征陕西赋税以供给军队,陕西大小官员不敢提出异议,唯独刘麟上疏道:“边境是为了老百姓,但饥荒年之却加赋税,老百姓遭受饥荒就不值得同情吗?” 宫中贵臣和陕西都御史邓璋闻之情颓丧。
恰逢有陕西士民赴京陈诉关内饥荒情形,于是加征陕西赋税的这件事就停止了。
为了保证军队物资供给,刘麟严谨明察,严惩从中侵吞牟利者,约束地方官员不得拖欠军队粮草等物资。
在刘麟的督查下,军队所需物资竟然丝毫不缺少。
正德十三年(1518),刘麟升云南按察使,为云南省司法长官,掌一省刑名按劾。
关中诗人孙一元陪刘麟同行,刘麟以佩剑相赠,孙一元赋《按察使刘元瑞惠宝剑歌》诗以谢。
诗云:刘侯意气天下无,惠我宝剑来昆吾。
腰间斜解虎头绶,鱼皮缠鞘苍波粗。
铸炼自是明力,欧冶已死风胡徂。
泰山为砥作平地,东海出淬苍鳞枯。
星迎宝锷孤光动,赤帝篆文留其肤。
天地相视忽改色,树木惨怛风号呼。
空山日暮熊兕走,蛟腾鲸骇翻江湖。
黄云古垒结不散,寒䲭啸雨愁荒芜。
忆昨边烽接天起,关城不守失边鄙。
天子忧惶费经理,今虽扫逐犹未已。
国无守臣国之耻,刘侯刘侯莫轻拟。
元也关中豪杰士,只今契会风尘里。
酒酣击剑哀歌起,扬眉结义从此始,万里同行报天子。
刘麟在云南勤于政事,体恤边民疾苦,制边安民,颇有政声,但因水土不服,公务繁忙,积劳成疾,只好上奏朝廷,请求辞官回家调养身体,获朝廷恩准。
孙一元和吴甘泉得知刘麟辞官回家的消息,计算行程,在湖州备好酒宴,为他洗尘。
可惜刘麟身体欠佳,归途遥远,路上多有耽搁,急坏了孙一元等人。
孙一元借《闻刘元瑞按察使弃官与甘泉山人候久不》一诗,表达自己内心急切的情感:南国有高人,弃官万里道。
晨夕问音书,相候青林杪。
岁暮悲风尘,会晤苦不早。
何日入门来,捋须倾怀抱。
东山吴居士,况汝平生好。
朅来同幽栖,笑拾金光草。
正德十六年(1521),身体康复后的刘麟回到朝廷,起为太仆寺卿。
嘉靖初,召拜太仆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
此时刘麟官居从二品,身居要职,很想有所作为,报效朝廷。
南京守备耿忠不受约束,肆无忌惮,鱼肉百姓。
刘麟弹劾耿忠,并上奏世宗,使耿忠受到处罚。
天津三卫的屯田原属荒地,耕种难收成低,但要供给河间三卫军的军饷,赋税很重。
刘麟上奏朝廷减免他们的赋税,拿出国库中储存的银两给河间三卫军作军饷,征收欠交的赋税来归还国库,这些建议都得到朝廷的许可。
世宗并因此告谕户部,京中京外未发给军饷的军队,全部补发给他们。
嘉靖三年(1524)七月,由于血溅左顺门事件,刘麟再次托病辞官,以太仆卿致仕。
嘉靖四年(1525)三月,朝廷再次起用刘麟,改任大理寺卿,升工部尚书,官居正二品。
刘麟这时已是知天之年,但为国为民仍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锦衣卫指挥使骆安援引红盔军的成规请工部发给锦衣卫衣服鞋子,刘麟认为不可。
官司打到世宗那儿,世宗下诏工部酌量给银两让锦衣卫自己添制衣服鞋子,以后五年拨给一次作为常例。
宫中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等四司财物全都贮存在后堂大库,司官出纳多从中侵吞牟利,刘麟请求特授一郎官来主管后堂大库,世宗称赞这个建议非常好,并赐名“节慎库”。
刘麟见这些建议都被世宗采纳,过了一些时间,又上奏节约财用的十四件事情。
其中有删削内府各监局冒领破钱费一项,断了宫中太监的一条财路,宫中一些太监非常恼恨他。
嘉靖六年(1257)十二月,世宗决定将在湖广安陆的父亲兴献王坟按帝陵规制升级改建,修葺宝城、宝顶并重建享殿,增建方城明楼、睿功圣德碑楼、大红门等,由工部尚书刘麟主持。
嘉靖七年(1528),显陵改建工程结束,参加了这项工程的太监和差役们都想得到官职,刘麟却止拟赏赐财物给他们,使得这群小人更加怨恨他。
恰逢世宗接受谏官的建议,停止宫中宫外正常税役以外各种摊派的工役,身为工部尚书的刘麟于是下发公文,停止浙江、苏州、江宁松各地供宫中衣料及制帛诰敕彩缯应用的丝织品的供给,而上供给皇上的袍服也在停止供给中。
于是太监总管吴勋借此向世宗进谗言,世宗强制刘麟以工部尚书致仕。
刘麟这年止五十四岁,任工部尚书也仅一年余,为朝廷惜财谨费,却招来中官太监等小人的怨恨而被迫致仕,令人惋惜。
诗人顾璘时任南京刑部尚书,以《寄刘元瑞》一诗安慰他道:苕水清如许,怜君得洗心。
暂辞朱绂贵,来卧白云深。
芝涧多灵药,茅庐一素琴。
王程愧余急,相望阻相寻。
嘉靖十年(1531) ,湖广安陆大雨,显陵殿宇渗漏。
刘麟因为显陵改建时主持工部,被追论落职闲居。
居住在湖州郊外南坦,与唐枢、蒋瑶、顾应祥、孙承恩、张寰、吴珫、陆昆等结成“湖南雅社”,互相倡和,赋诗自娱。
通判汤世贤等人出资在岘山顶修建的逸老堂,成为刘麟等人结社聚会的固定场所。
刘麟学问渊博,善于写文章,与顾璘刘麟学问渊博,善于写文章,与顾璘、徐祯卿称“江东三才子”。
有《清惠集》一部,诗二卷,奏疏、杂文九卷,《附录》一卷,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別集类》。
《惠清集》由刘麟曾孙刘憌阶所编,万历丙午年间湖州知府无锡人陈幼学出钱刊印,中书舍人、长兴人朱凤翔为序。
朱凤翔称其“文出入秦汉,诗则骎骎韦杜”,“标格高入云霄,胸中无一毫芥蒂,故所发皆盎然天趣,读之足消鄙吝。
” 《四库全书》的编纂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也认为刘麟的《清惠集》是文章关乎人品最好的例验 。
刘麟有些小诗非常有情趣,如《山居》: 十年山馆始围墙,竹里开门笋正长。
但著小车行得过,不嫌春露湿衣裳。
有些赠别诗写得情景交融,富有情感,如《留别孙太初》一诗:夕灯蛩语上空堂,门外芙蓉系野航。
逸兴逐鸥常作侣,离魂入雁不成行。
黄花伴客年年雨,短鬓雕秋夜夜霜。
歧路渐多乡国异,天涯戎马又重阳。
刘麟的书法师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醇古简足,可砭今人好古作异之弊病。
有作品行书《彰南八咏诗》传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家居三十余年,廷臣多次选拔,但张璁、夏言、严嵩先后把持朝政,刘麟无缘复出。
朋友来了,就摆上文房四宝,舞文弄墨以为娱乐。
假如问以天下时事,则一言不答。
湖州郡县政事无论大小,一概不问。
朝中大臣交章举荐,也一概不知。
明朝藏书家张寰在《工部尚书刘麟传(实录)》中评价他说:“居浙之东长兴三十余年,闭戶读书,足跡不入城市,貌恂恂长者。
其自守介然而不为畛域,以是人尤敬爱之。
”刘麟湖州居室潮湿,晚年向往楼居,但财力不足,无法建构,只好将竹制的坐椅悬挂在屋梁上,曲卧在坐椅中。
刘麟的朋友文徵明为此特意画了一幅画赠送给他,刘麟把这幅画挂在北面的墙壁上,名之为“楼”,并自《楼》一诗,诗云:天生楼上翁,百年浑是病。
遭时或振步,颠沛干吾正。
中岁幸投簪,有物如造。
择栖苦不早,乞湖何必镜。
吴兴逸老成,春秋迭觞咏。
从此作行窝,东南称独盛。
契哉文内史,绘楼孤且夐。
谓我居其中,怀葛失其静。
从此不复下,得酒歌明圣。
问余何所得,楼中有真性。
之后又写下《楼漫咏》二首,诗文如下:其一青嶂隐澄潭,钟灵自太古。
结楼翠微间,云中启朱户。
风帘半在钩,月射人高步。
安期不可期,沾濡惜多露。
其二七十已无友,百岁谁知心。
独往日欲暮,悲歌天地阴。
卜居谢人境,结楼深复深。
残残躯幸有托,安得挥黄金。
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此时仍谪戍于云南永昌卫,听闻“楼”一事,写下《后楼曲》以寄之:安期昔制楼散,射陂今作楼曲。
楼主人南坦翁,欲往从之限空谷。
吾闻仙家五城十二楼,樊桐方丈绕瀛州。
长风引舟不可到,环中根像空游。
坦翁元是仙流,何年飘然下丹丘。
天庭摛藻掞鸾鹤,云軿立仗鸣华骝。
北斗南宫不肯住,挂冠归来营莬裘。
碧澜罨画开苕霅,紫烟萦带彩云夹。
新波菱榜泛青翰,过雨蘋风爽乌帢。
人间九罭播声诗,天上五龙传睡法。
青李遥看尺牍来,雀罗净扫昏眸开。
尻轮马驰万里,坐我赤明龙汉台。
一气孔存中夜,手翳华芝海若诧。
中有真人巾金巾,授以灵文老复姹。
玄珠累累苍玉鸣,烽沉柝阒歌太平。
丰屋天翔鬼瞰室,庙谟何用谈佳。
游仙梦觉闻清啸,载赓清润连清调。
愿从广成顺下风,肯许襄童窥末照。
咸池濛汜纷如驰,扶起混沌须医。
他年遇楼散,约公海上寻安期。
刘麟操行洁美,守正不阿,当官不挠贵势,执贫不阿所私。
张廷玉评论他“清修直节,当官不挠”。
父亲去世后,侍奉继母、礼遇异母兄弟。
年过八旬,每年清明仍回安仁赤塘刘家祠堂中祭祀先祖,拜谒祖坟。
享年八十七岁,赠太子少保,谥清惠。
入安仁县孔庙乡贤祠,为十二名正祀乡贤之一。
安仁县士民为其立功德牌坊于县衙前,名尚书坊。
2013年7月22日星期一初稿 2019年元月4日星期五 修改 2019年1月7日星期一 三稿 2019年1月8日星期二 四稿 作者简介: 胡祖荣,余江一中语文教师,中共员。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鹰潭市文化名人。
余江县地方文化研究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鹰潭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龙虎山道家养生文化促进会秘书长。
编撰《余江县文物志》近二十万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文化散文集《云锦水》十二万字,即将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另发表文化散文、人物传记、文学评论六十多篇,计十八万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