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龙江省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原创)

1年前 (2024-04-22)
2018年黑龙江省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原创)节节高   2018年是近几年黑龙江水稻产量较低的一年,而且是小粒品种价格创新低的一年、投入最多效益最差的一年、也是农民最艰难的一年,现将水稻减产原因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下一年的水稻生产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对农民有所帮助、咱们大家都知道水稻的产量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的粒数、千粒重以及空秕率四大因素构成的、咱们所说的前两大因素主要是由品种的特性和水稻的群体质量所决定,也就是说水稻的品种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它每穗粒数相对稳定,而有效分蘖的质量直接影响水稻的群体质量、而2018年是近些年里前期长势最好的一年、群体质量也是相对较好的一年、也就说营养生长期出现问题少、的产量却差强人意,那也就是说后两大因对产量影响大、所以广大农民有反映:今年的水稻秀而不实、空秕率高,容重不行、稻谷偏瘦、千粒重较差、下面简单分柝一下水稻减产原因何在? 一、水稻群体过大、田间郁闭 2018年黑龙江整体大多地区(除齐齐哈尔和农垦的部分地区)下种量大,插秧的基础颗偏多、弱苗插秧密度大、加上前期温度比较适水稻生长、所以在6月中旬就达到封行状态、控水控肥不及时使群过大田间郁闭、 首先、“寒地水稻好苗八成年”、幼苗3叶期、已孕育5个不同时期分蘖芽和原基、高产栽培一定是建立在壮苗的基础上的、所以下种量偏大就不会有壮苗,没有壮苗何谈水稻高产、水稻种子从萌芽出苗到成熟、株与株之间都是恶性竞争,养份、光照、根际氧气竟争、先天个体不壮、后期加剧个体和群体之间矛盾、这样群体不是高产的群体、 再者下种量大,插秧的基础颗偏多、弱苗插秧密度大、水稻不能充分发挥分蘖的作用、也就发挥不了主茎和蘖茎营养相互调节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分蘖才会有足够的茎数、才会有质量根系、足够茎数才保证能有效穗粒数、高质量的根系才能保持叶片光作用强度、使水稻不早衰、持续稳定的供给叶片营养保证后期碳水化物的积累、最终获得高产。
正常年份提前封行、这种质量较差的群体不是高产群体、空秕粒多、品质差、水稻的叶片通过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碳水化物形成生物产量、光照的强弱直接影响水稻生物产量、2018年7一8月低温寡照加剧了对光的敏感程度、可谓“雪上加霜”,所以水稻封行以后的水肥调控很重要、如果措施不得当、产量会大幅度下降。
总而言之、水稻提前封行群体过大会招致水稻贪青、倒伏而且会加剧病虫害、最终影响产量品质、 二、中后期不利气候条件使水稻的空秕粒增加、这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原因 “种在地上、收的天上”这是2018年最形象的写照,黑龙江属寒地粳稻区、寒地水稻对光照温度都很敏感,水稻结实期是生物产量形成关键时期、是决定结实率和粒重的时期、光照、温度等自然条件、病虫害直接影响营养物质的成、运输、从而影响结实率、千粒重、最终影响水稻的产量。
在水稻生育前期、气候条件非常利于水稻的生长、但到生育转换期和生殖生长时期、老天爷开始变脸了、先是高温又是低温多雨、是霜冻、我们农民先喜后悲、百感交集、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太渺小、显的爱莫能助、英雄无用武之地、 首先、六月下旬持续高温、日最高温度超过35℃、西部地区日最高达到了40℃、大家都知道这个时期正是中早熟水稻品种的穗发育期和孕穗期、短时间高温伤害的临界线温度是35℃,日最高温度超过35℃达3天以上就会产生严重的危害,白穗、穗粒减少、抽穗延迟、颖花不育,所以大家会看到龙洋11(龙洋早香2)有白穗现象,而绥粳18会出现大量秕谷、接下来七月上旬这个时期正值中早熟品种的减数分裂期、持续的多雨低温、哈市周边市县影响、出现大量的空秕稻谷,在八月水稻结实期持续半个多月低温寡照多雨,水稻叶绿素成受到抑制,叶片会成花青素提高叶片温度抵御低温、剑叶从绿色转为紫绿色,但是生长停滞、光作用强度下降,千粒重下降,而恰恰香稻抵御低温能力不如普通品种、所以会成更多的花青素抵抗低温、花青素会沉积水稻的上部部位、例如:五优稻四号(稻花香2)沉积到颖壳上、所以低温年份稻花香2稻谷必有有红斑、三江6号、龙洋11等品种花青素会沉积到叶鞘上、而绥粳18、绥粳27和绥香28这类香稻品种花青素不移动、沉积到剑叶上、在这种湿冷的气候条件下,危害性非常大,所以对产量的影响也就很大、 “房漏偏逢阴雨天”9月10日左右较明显的霜害、黑龙江东部地前期干旱少雨、所以这次霜害影响比较大、正常年份9月10日左右,大多的中早熟品种以接近完熟、但水稻经历高温、到低温寡照、水稻的生理平衡系统遭到了破坏,生理机制下降,生育延迟、水稻整体未老先衰、所以这次霜害对水稻的千粒重影响比较大,产量下降也就成为自然。
整体2018年也有风灾致倒伏的、有雨量偏涝灾、有强对流致雹灾,但水稻产量影响的是光照和温度、 三、不正确的水肥管理、水稻严重早衰 前面说过如果苗种下种量过大、插秧的基础颗过多、插秧密度过大、水稻营养生长期肥水管理不理、晚发分蘖、无效分蘖必多、这样的群体质量较差。
地下部分质量和地上的部分的质量不能成为正比、水稻地上部分过分的繁茂、根系输送养分供不应求。
而广大农又没有正确的施肥、理灌水方法养护根系、根系运输的养分不能够满足叶片等的需求、从而加剧根系和叶片供需矛盾、最终导致根叶双衰。
加剧了水稻早衰进程、水稻早衰光效率自然降低、水稻严重减产、 寒地水稻施肥必须得 按照水稻的生长规律、遵循土壤释放肥力的规律进行施肥、我们用叶龄模式对水稻各个生育进程进行标记、根据水稻的叶龄模式施肥必须了解:N指水稻叶片总数、n指水稻的伸长节间数是(黑龙江11、12片叶水稻伸长节间数是4)1.肥效的效应:N十2、例:水稻第5个叶施肥、第7叶见到的肥效最多。
2.盛蘖叶位:N÷2=N2、例:12叶品种的盛蘖叶位是6叶、3.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一n、例:11.12叶水稻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分别为7叶和8叶、11、12叶品种≥7、≥8叶以内分蘖都是有效分蘖、4.主茎出叶和分蘖发生的同伸理论:N一3(Ngt3)一般来说3叶无分蘖产生、第4长出、1叶分蘖开始长出、以后5叶6叶以此类推在水稻而生产上、普遍存在着施氮的总量偏大、不及时、而且使用时期过晚,又不理配、例:正常我们都是在水稻3.5叶进行移栽、在移栽左右2天把返青肥施入、充分缓苗后施入蘖肥、如果分蘖小、苗矮苗黄在6月10日施氮作为调节肥、最晚也不晚于6月12日、分蘖末期进行晒田促下控上、在倒2叶露尖到长一半之時施氮肥和钾肥作为保花肥、这个时期施肥必须群体均匀、无病害、出现拔节黄、才可以施穗肥、而广大农户施肥上有明显的误区、施肥没有针对性、插秧后5一7天充分返青后施返青肥、6月10施蘖肥、在6月20日施水稻把余下的氮肥和钾作为调节肥、而根本不施穗肥和粒肥(如图)   上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11叶、12叶品种6叶施肥、肥效会发生在第8叶上、虽然12叶品种、8叶期间以内分蘖虽然也是有效分蘖,但是它是第四、五、六叶节上的分蘖这个是被称为晚发分蘖、虽然可以正常成熟、但是穗小,和、二、三叶节分蘖不能相提并论。
11叶品种、8叶正处有效分蘖动摇期、在高温时、群体茎不足,可以全力争取;但低温年份、大多成为无蘖、而我们所说的20日施肥、11、12叶品种正是水稻第8叶上、肥效反应全是无效分蘖上这类分蘖多数没有独立的自生根、到了拔节期后会逐渐的消亡、而且还会增加水稻郁闭程度、加大幼穗分化期群体、从而增加病虫害、贪青的机率;而11片叶品种肥效肥效正好反应在拔节期、使节间拉长节壁变薄、增加倒伏的机率。
所以我们要适时及时施返青肥、充分返青后施蘖肥把肥效发生在盛蘖叶位上、培育壮苗、保证第4叶施蘖肥、充分利用叶节位分蘖、这是培育高产群体的前提条件、在抽穗20天施保花肥给水稻塑造一个高光效群体、保证产量、 四、病虫害严重 一般剑叶可以形成产量的52%、倒2叶是22%、倒3是7.7%、倒4叶是17.7%、这是水稻后期获得产量的功能叶片、任何病虫害对上述叶片产生危害、就会影响产量和品质、病害: 2018年由营养不平衡吸收、天气变化较大使水稻新陈代谢、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上年残留病菌、种子带菌加上气候非常适病菌繁殖、细菌性褐斑病、鞘腐病、稻瘟病、特别高温高湿气候纹枯病高发、有甚者齐穗10天左右底部两片就严重枯死、整体2018年注重防治稻瘟病为主、反而稻瘟病是历年最轻的一年,而防治稻瘟病的药剂很多对纹枯病无效、发现纹枯病已经错过了防治期、所以纹枯病是历年最重、地方更甚、根本没有植保防治意识、减产幅度更大、稻曲病、黑粉病重于历年、也是高发病年份、综上所述、不但产量降低而且米质较差、虫害: 2018年早春温度低、先期潜叶蝇后期负泥虫发生严重、特别像香稻品种、黑稻粘稻等特种稻大多叶片组织松软、叶片嫩而薄、干物质含量相对较低,容易受到虫害侵染。
前期防虫保护叶片、促进分蘖、生育后期粘虫、稻螟蛉对功能叶面危害较重、对产有一定的影响。
五、水稻引种上过于盲目、越区严重 2017年细长香粒品种处于高价位运行、今年的稻农在引种上失去理智、大量引进细长品种、由于细长香粒品种大多熟期偏晚、所以水稻越区种植现象严重,例如前锋农场某农户种了583亩某细长香粒品种、80%是在出穗灌浆期倒伏、余下20%成熟不好、最终公顷产量在5吨左右、品质极差、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引进水稻品种必须考虑积温问题、能否安全成熟是要素、二是必须得了解引进品种的基本特点、这样我们才能“因材施教”、不能用小粒和中长粒的种植法种植细长香稻、细长香型优质米品种对光温较中长、小粒品种较敏感、而且与其比较综抗性较差、还要考虑这类品种的出口问题、所以减产、倒伏、卖粮难成为常态(具体引种问题详见本人以前:怎样正确选择水稻品种)   此外、水稻除草剂药害的较重,对于水稻生长发育产量有一定的影响,由于茎叶处理药剂不对症、或者错过除草时期、部分地区草害严重、直接影响水稻产量。
注:原创作品不经本人允许不得、如有必诉诸法律、   最通俗易懂、最实用的文章、原创作品最多、最贴近水稻生产 本人微信二维码、加我进实用的水稻学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