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亡羊补牢》

1年前 (2024-04-22)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大玉儿 亲爱的同学们,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全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和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成语的来源大致分为六大类。
类:寓言成语,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守株待兔、自相矛盾...... 第二类:话传说中的成语,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牛郎织女...... 第三类:历史故事成语,汉语成语中,来源于历史事件名人传闻佚事的有很大的比例,如草木皆,完璧归赵,纸上谈,破釜沉舟,指鹿为马...... 第四类:名言警句成语,如,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切磋琢磨......第五类:来源于宗教的成语,与佛教相关的——立地成佛、借花献佛、降龙伏虎、当头棒喝;与道教相关的——鸡犬升天、点石成金、灵丹妙药、脱胎换骨、长生不老......第六类:来源于民谚俗语的,如投鼠忌器、唇亡齿寒、 城门失火,秧及鱼池...... 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这个寓言成语“亡羊补牢”来自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战国策》,这本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亡羊补牢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
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洞,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洞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多此一举。
”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洞口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
从此以后,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因为羊圈的破损羊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看来,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成语意思: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 看完了这个故事,大家得出了哪些启示呢?通过这个故事,老师也收获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呢!一、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可能连自我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二、“补牢”的时候,先看看羊圈里的羊是否因耽搁时间太久已经全部死亡,如果不及时补救,那么即便补救了也无济于事了。
学习寓言成语,我们不仅要知道其本身的意义,还要体会出成语的内在道理,如果能知道它的近义词、反义词就更好啦!通过思考,大家知道“亡羊补牢”的那些近、反义词呢?近义词语:知错就改、迷途知返、回头是岸、 知过则改 、浪子回头反义词语:知错不改 、一错再错、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屡教不改 大家知道了亡羊补牢的故事和道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事例呢!例如:1.地震发生后,大家才重视逃生的方法,各种演习。
2.家里被盗后,爸爸把锁换成了防盗锁。
3.我们把考试时不理解的知识点反复地学习巩固,终于不再因此失分。
请大家仔细思考一番,你们的身边有没有什么“亡羊补牢”的事情呢?赶紧去跟老师互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