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中国女装的演变史

1年前 (2024-04-22)
你不知道的中国女装的演变史甜岛呀哈 服饰是思想的形象,它记载了时代的发展与人们思想意识的颤动。
在中国近代这样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女饰发生了深刻的变迁,透过女饰的变迁我们可以解读出近代女性意识的变化。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汉时期。
衣着以深衣为主,直裾和曲裾不仅是男式服饰,也是女式服饰常见类型。
襦裙之类也是有的。
宋朝:由于宋朝推行“程朱理学”,服装一改唐朝的华贵特点,服装造型封闭,颜色严肃淡雅,色调单一。
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在上衣外再套一件对襟的长袖背心。
此时开始有女性缠足的习惯,俗称“裹小脚” 元朝:元朝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所以此时期的服装也融了蒙古风格。
此时服装称为“质孙服”,采用较短的长袍,紧身是其一大特点,腰部有很多皱褶,这种服装最方便骑射。
明朝:明朝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浅淡颜色。
此时盛行宽大的裙子,样式大部分仿唐宋。
清朝: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的一个朝代,女装上一扫数千年宽袍大袖的风格。
贵族妇女一般穿长脚踝的长袍为主,而后来的旗袍就是从这延续而来。
民间女性则延续明朝的风格,但有明显的上下衣之分。
民国:民国是新旧思想强烈冲击的的时期,使得当时妇女在思想上已有求新求变。
在衣着上仍保留上衣下裙的形式,但袖口窄小且剪裁很短,没有腰身的曲折变化以方便活动。
旗袍在此时也甚为盛行,但在剪裁上进一步采用西式服装的方法,如荷叶领、开叉袖等,多显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段。
旗袍是民国的国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
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中国各地。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
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名媛,高级交际花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
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曲线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
时今日,女装早已多种多样,无论中式还是西式都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