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剪报本吗

1年前 (2024-04-22)
你有剪报本吗八月桂花 (拒闲聊) 当夜幕降临,人们或围坐在电视机旁欣赏轻歌曼舞,或三三两两漫步街头,或围坐一圈摆龙门阵,兴趣各异,各有各的去处。
我则坐在灯下开始我的工作一一准备剪刀、胶水、老花镜,旧报纸、旧杂志……开始剪贴报纸。
剪报的兴趣何以经久不衰?这与我的工作经历有关。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单位成天和笔墨纸砚打交道。
但那时二十出头,初中文化底子薄,想驾驭文字谈何容易?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在成长的道路上也吃了不少苦头。
一直觉得作者的文章能登在报纸上,那就是好文章。
没有老师面授,只能笨鸟先飞,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好多的好文章当作一位位好老师,努力读书向报纸“请教”、跟报纸那里“充电”。
慢慢摸索中,久而久之学会了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也养成了读书读报的习惯。
但有时工作忙了也顾不上摘抄做笔记,况且也不可能全抄在自己本子上。
所以,时间一久,把读过的东西就忘的差不多了。
那些已读过的报纸,在办公桌上堆积的越来越多,准备当废品处理时,突然心生一念:几分钱一斤当废纸卖,这未免太可惜了,不能把身边的“老师”都卖了呢。
征得头儿的同意,我留下一部分,有空时再浏览搜集一遍,发现对工作有用的,就筛选出来给它开了“天窗”。
再往后,凡同事们已读过的报纸,经我手后对需要和喜欢的内容,便操把剪刀左剜右裁,如此,整张报纸就被剪得“体无完肤”,有的甚“粉身碎骨”了。
时间一长,剪下来的报纸碎片积攒了一摞,当需要找一篇再看时,眼前摆满一桌子,竟然费很长时间都找不着。
咋办?“车到山前必有路”,“实践出真知”。
我把它们铺摆在桌子上,大致相同的内容分别归类,然后把它们一一整齐地粘贴在寻来的旧杂志上,予以保存。
这是粘贴在剪报本里的报纸 粉碎“四人帮”以后,剪报本中那些多是文革历史留下的痕迹,也随着文革的结束,觉得工作上用不着,被我一把火烧掉了。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重新拿起剪刀,拾起剪报的爱好,继续与报纸“天窗”打交道。
对剪裁下来报纸上的条条、块块,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时事政策类,用于指导工作;二是评论杂文类,用于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辩论水平;三是轶闻历史类,用于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四是百科知识,包括家事偏方、育儿、医疗、、厨艺等等,用于闲时消遣、欣赏、玩味。
根据粘贴报纸上文字的内容,我给它们取了相应的名字。
比如:《时政观点》、《百科知识》、《成功之道》、《尘寰感悟》、《思路花语》、《人生解析》、《处世箴言》、《育儿指南》、《史海撷英》、《健康顾问》、《家庭医生》……这是九十年代粘贴过的旧杂志 把旧报纸变废为宝,它们真成了我写作用的“资料库”、生活中的“后花园”、茶余饭后的“休闲处”了。
这手心里不可多得的宝,让我获益匪浅,着实让我开心了很多年。
退休后,报刊、杂志就更是我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每年订阅的报纸,依然经常“天窗”大开,剪完了,粘好了,翻看着剪刀下的缤纷,真有一番妙不可言的情趣呢。
部分剪报本 长年累月的剪报,内容丰富、整齐统一的剪报本我已拥有近百本。
本子里的文章大到整版,小到豆腐干,精彩无限。
其中一些名句做为了座右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修养,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陶冶了情操,真的感到如同拣到宝贝般欣喜。
剪刀下的缤纷格外吸睛,其作用不可小覷,相信它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有道是“知识在于积累”,一把剪刀打开的“报窗”,“窗里窗外”的世界很精彩,怎可错过?!分别归类的剪报本 可以说,剪报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也与剪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几十年过去,如今剪报已成为我每天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庆幸科技的进步,我们老年人也可以随时上网浏览、查询各种消息资料,然而记忆力衰退也让我们扭头就忘。
做剪报,这条渠道是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
我们虽然退出了工作上的舞台,但人生的舞台上还有我们夕阳红的身影,活到老也得学到老才行。
因此及时收集粘贴自己感兴趣和有价值的资料,是一项很有意义值得去做的事情。
你有剪报本吗?身边有旧报的话,抽点时间做几本吧,变废为宝,增长知识,一举两得,真挺好的。
部分剪报本 文字、编辑八月桂花图片八月桂花+网络音乐情深无边 感谢丨欣赏🌹点赞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