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的英文-互联网医疗名词解释
可爱的网友们你们好,这篇文章核心内容主要是给大家详细描述关于“互联网医疗的英文”的核心内容以及“互联网医疗名词解释”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人们只有在生病后才会去医院检查自己身体在哪里出了问题,医院会给患者检测一系列的指标,通过指标的高低判断患者得了什么样的。
如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已经远远超出过去的基本需求。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成为现代人对健康的基本需求。
什么叫Vital Signs?
“Vital Signs”即“生体征”,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判断病人的病情轻重和危急程度的一个生指征。换句话说,生体征的相关数据监测能很好的帮助医生客观的去评估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通过对生体征数据的研究分析还可以为的诊断提供必要的线索。
此外,生体征能很好的帮助医生判断病人的身体康复情况,从而不断地调整出最适病人的治疗方案。一个人的生体征数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年龄、体重、性别和总体健康状况而不断发生变化。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分析的话,对生体征的分类大致有如下三类:
1、四大生体征
人的生体征通常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分别是呼吸、体温、脉搏和血压。这四大生体征是维持人类机体正常活动的基本支柱,缺一不可,不论哪项生体征发生了异常都会导致人类严重或致的。同时,某些的发生发展也会直接导致人体的四大生体征的相应变化。简而言之,四大生体征与人类健康是密切联系,互为因果的关系。
2、第五生体征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体征的相关医学定义也增添了新的元素。
2001年,Lynch M教授在知名医学杂志J Intraven Nurs上发表了一篇阐述疼痛应作为人体第五大生体征的文章。文章指出,长久以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是被大家都忽略的一个重要指标,临床医生很有必要把疼痛作为第五个重要生体征进行检测。
只有通过对患者疼痛的客观评估和有效管理,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和护士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治疗方案。文章还明确地指出,一个成功的疼痛控制计划应当包括建立疼痛诊断,疼痛的产生原因分析,优化镇痛剂使用方案以及非药物干预等措施。通过这些举措限度地患者的治疗体验。
早在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 James Campbell 就提出应该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反应。在2001年亚太地区疼痛论坛中,广大的临床学者达成共识,他们认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在2002年第10届疼痛研究协会(IASP)大会上,明确指出疼痛是一种。
我们都知道疼痛是患者的一种主观体验,所以需要使用疼痛分数进行客观的评估:0分是无痛,10分是可以想象到的最剧烈的疼痛。根据欧洲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疼痛史超过6个月、过去一周内疼痛发作两次以上且强度超过5分的成年人占19%,46%呈持续疼痛,56%有间歇性疼痛,49%疼痛超过两年,21%确诊为因痛抑郁,61%工作能力降低,13%因疼痛而调整岗位,19%因疼痛导致失业。综上,疼痛作为第五大生体征是理所当然且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3、第六生体征
美国PLOS医学杂志的调查数据显示,1/3以上的患者都具有严重的心理,但是这些患者中能够很好地得到心理治疗的人却少之又少。如今癌症已成为人类的,癌症的病痛及高死亡率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心理痛苦(Distress)已成为人类的第六大生体征。为指导临床专科医师评估并处理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美国国立综癌症网络NCCN 制定了特定的临床工作指南,用于对所有类型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生体征检测设备
生体征数据是如何采集的呢?在传统医学中,我们或许都知道生体征数据的采集绝大多数在医院完成。医院的各个科室会有相关的生体征检测仪器,例如心电监控仪、血压测量仪、温度测量仪等,这些设备的几个共同特点是体积庞大、操作专业化。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体征检测仪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设备变得更加便携、操作也更加简单。以于很多生特征数据监测可以不用到医院就能完成准确检测。比较有代表性的移动医疗检测设备有以下几种:
1. 智能健康扫描仪ScanaduScout
这个智能健康扫描仪只有孩子的手掌大小,操作也非常简单,通过手机APP便可以完成相应的检测指令。人们只需在额头接触10秒钟,所有的这些参数就都被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并传送到手机上。这款移动医疗自助医学诊断仪让人们重新开始审视和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人们只需要简单的几步操作,便可以很准确的获取心率、表皮温度、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压、心电图以及情绪波动等关键的生体征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就能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这款移动医疗设备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让人们通过生体征数据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其次,减少人们去看医生的次数,避免小题大做。,这些数据可以给你的私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体征信息帮助其对你的进行全面的诊断。
2. 移动心电监测仪ZIO Patch
移动心电监测仪ZIO Patch是由美国的旧金山公司iRhythm开发出来的,经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ZIO Patch是一款无危害性的具有防水功能的移动心电监测设备,可在胸前连续佩戴近两周。
美国的斯克利普斯应用科学研究所比对了146位病人的ZIO Patch与Holter心电图仪数据(这些病人的病情同时适ZIO Patch与Holter的监测)。在此,需要格外介绍的是在过去半个世纪中,Holter一直是移动心率监测的标杆性设备。研究结果发现,ZIO Patch总计识别出了96位心率失常患者,而Holter只识别出了61位心率失常患者。进一步证明了ZIO Patch在心电监测的优势。
3. 无线血压监测仪
美国的Withings公司在2015年推出了一款无线血压监测仪,这款移动医疗产品可以随时随地检查及记录血压变化情况,并且可以通过无线蓝牙方式将测量的血压数据传输到智能移动设备终端上。这款血压监测仪可以自动充气,每分钟心脏速率的测量范围在40次~180次。
可以把原来的汞柱通过专门的应用程序显示在iOS和Android智能移动设备的屏幕上。这款血压监测仪可以与iPhone、iPad、iPadtouch等智能移动设备相连接,连接后便可自助测量用户的血压、脉搏、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使用相当便利。
移动医疗设备存在的问题
移动医疗已是全球发展的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和医疗设备公司都在开发自己的APP和可穿戴医疗检测设备。近期,《英国医学期刊》(BMJ)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就明确指出了现在的移动医疗APP及其设备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 移动医疗数据安全及隐私问题
移动医疗终端会大量记录消费者的生体征、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会诊信息、影像数据等,这些数据一旦泄露便会对移动医疗产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2. 移动医疗设备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不一
目前移动医疗设备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设备检测的数据其实并不准确,甚可能是错的。如果用户按照这些错误的数据去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将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3. 移动医疗市场混乱法律监管缺失
因为缺少法律的必要管理和规定,除存在误诊、误治和延误病情外,移动医疗APP还存在APP本身欠规范、不科学和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导致移动医疗市场秩序的混乱,形成了法律监管缺失的“灰色”地带。
展望:现代化移动医疗
一直以来,如何检测患者的生体征是医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随着诸如苹果公司推出的iWatch等可穿戴设备的兴起,科学家们在这一领域已经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这并不是研究人员努力的终点。是否能够开发出更多人性化的生体征检测设备来更好地监测患者的重要生指标,已经成为医疗器械研发的热点之一。
现在的移动医疗设备在检测四大生特征领域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对第五大生体征(疼痛)和第六大生特征(心里痛苦)的检测还非常的薄弱,需要更多的投入和研究。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关于互联网医疗的英文和互联网医疗名词解释的全部内容,是由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