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卷的资料简介20字(翁卷的古诗有哪些)

1年前 (2024-04-22)

各位网友大家好,小编现在给大家详细介绍有关“翁卷的资料简介20字”的核心内容以及“翁卷的古诗有哪些”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到您。

翁卷的资料简介

□费蔚

提到浙东,我脑海中跳脱出来的是“水”。

生于浙东,我的生活半径似乎没有离开过水。因此,写浙东之水的想法常常会于心底悄然滋生,但苦于找不到适的表达载体。前不久,完成了浙江文艺出版社《小学生古诗文130篇》约稿,这让我循着语文课本,抽离出了写浙东之水的主线。

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古诗词中,写浙东之水,或浙东诗人写水的寥寥可数。但从中依然能感受到情态不同,气象各异。

《乡村四月》

南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选自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7》

这首诗为浙东诗人翁卷所作。翁卷是温州乐清人,南宋永嘉四灵之一。他一生未有入仕,辗转各地,漂流东西,隐居乡里,结庐山中。“我无资身策,守贫贱居”便是他散淡清贫、行踪无定的真实写照。

走进诗中,如同航拍的画卷渐次展开。那漫山遍野的绿啊,仿佛是水的绿幕,蜿蜒的溪流、交错的河渠、规整的水田便成了绿幕前顾盼生姿、生动有致的“角儿”。

却原来水是有魂儿的呢。如同豆蔻少女,白色的衣袂飘飘,带着灵气儿,在山脚、田里轻点足尖,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白水渺漫,轻轻浅浅,与初夏温和的日光,轻柔的风儿亲昵,娇憨可掬,天真烂漫。

四月的乡间,下起雨来,长烟若素,田野空濛。雨,如雾如尘,虚虚渺渺。在迷蒙的细雨中,传来子规声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于清雅、灵秀、娟美中,增添了一缕轻愁。

四月,一年中情窦初开的时节,连水也是这般清新而有情味,最美不过人间四月。

由于喜好游历,翁卷的足迹曾京都、吴中等地,并在江西临川隐居一段时间,又有短暂的入湘经历,回到故乡。这首诗中所写的“水”,是否是浙东之“水”,不得而知,但诗人不饰雕琢,一派自然的情致却在诗中毫无遮蔽地表露出来。

如果把中国诗歌比作浩瀚星河,永嘉诗派也许只是不起眼的小星星,翁卷甚连生卒时间都无法确定。然而诗人留下的山水诗篇,却成为浙东诗路上一道高高立起的标杆。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选自六年级上册第3课

孟浩然不是浙东人,但他与浙东有着深厚的渊源。孟浩然官场失意,于开元十八年中秋,一路向南前往浙东游历。他沿着曹娥江、剡溪溯流而上,直天台山,沿途写下诸多诗篇,为浙东唐诗之路留下了璀璨的华章。

人们所熟知的是钱塘江流杭州湾这一段,江面渐宽,水势渐急。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涌动,气势浩然,形成了“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世界奇观。然而,我念念不忘的,却是诗人笔下,钱塘江流经建德的一段,即新安江也叫建德江。那一段江,不宽,不窄,水流平缓,青山叠翠,山水相依,宛如画卷。

没有领略过孟浩然诗中日暮、夜晚时分建德江的旷渺,却见过清晨江面的宁静、悠远。那日出差去建德,住江边酒店。清早起来,打开阳台门,便被眼前的景致震慑住了。建德江如一带轻绢铺展在眼前,清透、柔滑。江上笼着薄薄的轻烟,如丝如缕,若起若伏。水气缭绕处,零落的沙渚若隐若现,对面的青山欲说还休。江里倒映着山色、树影,使得江水深沉了些许,更显疏阔、清远。远远望去,对面山脚下、薄雾中有一人在江边作业,是浣洗,是垂钓,还是修筑?……隐隐约约,看不清晰。看不清也好啊,可以生出许多想象来,峰峦叠嶂,江水一脉,天地空阔、万物澄净。人在此间,寂寥、渺小,仿如独钓寒江雪,又似天地一沙鸥。这便是我心中最美的浙东水墨画,是浙东最美的诗篇。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选自六年级下册古诗词选读

王观是江苏如皋人。从资料看,他曾任建昌军参军、单州推官、大理寺丞、江都令等职,并未有浙东为官的经历。然而他所描写的浙东山水,精妙绝伦。

这是一首送别词,但字里行间并未流露出离愁别绪,我更愿意将它解读为对山水丰姿的别样描摹。浙东的水是多么柔美、妩媚啊。春水含情,袅娜多姿,那迷离撩人的眼波,轻轻一“横”,便抛下千万种风情。真真的“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虽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但眉目传情,流水便也有了欲迎还拒的诱人情韵。眉眼盈盈处,青山如黛,江水如练,山水交汇,柔情缱绻。

从词中意象与情调看,后人揣测鲍浩然可能有个情人在浙东。因此,王观在写这首送别词时,已跳出对自然山水的客观描绘,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用来表现他想象中的浙东女子楚楚动人的曼妙情态。词中所呈现的浙东山水,是我所少见的。这究竟是王观由人及景,对浙东山水的想象,还是对真实山水独有的贴己体悟,就不得而知了。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选自四年级下册第21课

这首诗是浙东诗人王冕最广为人知的作品。王冕是绍兴诸暨人,家境贫困,天性聪慧。少时随名儒韩性学习,终成诗、书、画、印俱佳的通才。王冕孤标自傲,狂放不羁,后人称之为“浪人”。据传,著作郎李孝光曾欲他当府吏,王冕称:“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役之使!”王冕晚年在绍兴九里山过着恬淡的隐居生活,种豆植瓜,吟诗作画。据《有明于越三不朽名贤图赞》一载:王元章冕,诸暨人,隐居九里山,种梅千树,名其庐曰“梅花书屋”。这首《墨梅》便是王冕在九里山隐居时所作。诗歌以梅言志,洒脱豁达,气韵天成。诗中“洗砚池”之水,融入了浅浅的墨色,仿佛氤氲着淡淡的墨香。这“水”自然非真正意义上的浙之“水”,而是诗人化用了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的典故。显而见之,这位浙东诗人,对“洗砚池”所代表的魏晋风度推崇备。因此,透过诗句,我们能看到:在延续着魏晋袅袅余韵的“洗砚池”边,梅枝疏影清浅,临水摇曳,枝头绽放出这个世界上最纯粹、最静雅的花朵来。这或许是诗人疏放自然、特立独行、不入常流的人生追求吧。

小学语文课本中描写浙东之水的诗词,放置于浙东诗路长卷中,宛若太仓一粟,实在微不足道。然而,它们似乎也呈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感受浙东特有的气质。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翁卷最有名的诗

南宋时期的永嘉四灵,在诗坛有着极高的地位,可能熟悉宋诗的都知道,早期的南宋的诗人深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这一诗派由于喜欢大量使用典故,讲究无一字无出处,对于创作的要求很高,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诗人的创作,所以并没有多少改变宋朝诗坛,反而是让宋诗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于到了南宋后期,有一些诗人开始摆脱江西诗派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江西诗派是北宋时期兴起的一个流派,领军人物是当时大名鼎鼎的黄庭坚,并且奉杜甫为祖师爷,写诗比较讲究技巧,当时很多的诗人都受到了影响,只是到了南宋后期,永嘉四灵开始在大力改革,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其诗变得更加灵动,作品更贴近生活,也正是这个时期开始,江西诗派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永嘉四灵擅长描写山水,其诗风格多样,他们都是浙江永嘉籍的诗人,分别是赵师秀、翁卷、徐玑、徐照,这四位诗人的作品都有着很明显的个人风格,其中最有名的是赵师秀和翁卷,前者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约客》一诗,后者则有《山雨》、《乡村四月》、《野望》、《舍外早梅》等等名篇;那我个人比较偏爱翁卷的《山雨》一诗,这首生动有趣,短短的几句,便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翁卷,原字灵舒,后改为续古,浙江乐清人氏,其诗清新淡雅,在永嘉四灵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他正是擅长描写山水田园风景,经常是描写生活中一两件极为细小的事情,用很轻快的笔触娓娓道来,所以其诗深受读者的追捧;而这首《山雨》,也是描写了一件极小的事情,描写了夏天夜里的一场雨,全诗虚实结,看似写得很一般,其实句句抒情,读来朗朗上口,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夜晚原本还有一轮明月,正高高地挂在夜空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突出了夏天夜晚不一样的美;诗人写得也是很巧妙,所以在二句中,先是围绕一个身边的事物展现来描写;夜晚的天气很美,星月照耀着大地,但是天上没有一丝云,也没有听到阵阵雷声,这是很寻常的夏夜。这两句着实是很寻常,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所以要结下面的两句,才能够感受到这首诗独特的美。

第三四句并没有再继续描写夜晚的场景,而是转到清晨,这也是为了紧扣主题,“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第二天清晨诗人出门,突然看到屋前的小溪水流很湍急,所以可以断定,昨天晚上别的地方下过了雨,从那山的后边小溪里涌到了这里。虽然昨天夜里自己所住的地方没有下雨,但是在别的地方,却是下了一场大雨。

翁卷这首诗写得非常有趣,虽然诗名是《山雨》,可是并没有围绕雨而展开,反而是虚实结,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这也正是此诗最高明的一个地方,所以写得很巧妙。生活在大山深处,特别是夏天,可能有的地方雷声阵阵,下起了瓢泼大雨,但是有的地方却依旧是明天,夜空中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只有等到第二天,看那屋前的小溪,才会突然之间发现,别的地方原来是下过了雨,并且还是下了暴雨;诗人也正是描写了这样的一种寻常的小事,可是却写得生动有趣。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翁卷的资料简介20字和翁卷的古诗有哪些的全部内容,是由eastit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