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千世界是什么意思(佛说三千大千世界)
各位网友大家好,小编现在给大家详细介绍有关“佛教三千世界是什么意思”的核心内容以及“佛说三千大千世界”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到您。
三千世界是什么意思歌词里写到:“这世界那么多少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人们也经常说“世事无常,珍惜当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那么问题来了,世界是什么?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今天就来分享下世界一词原产地佛学里的世界观。
先普及几个基础名词:
一、“诸天”
诸天分三界二十八天。
欲界六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欲界除六欲天之外,还包括人界的四大部洲、阿修罗,以及畜生、饿鬼、地狱等五趣。)“六道轮回”里的六道分为三善道与三恶道。三善道:天道、人间道、阿修罗道;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十八天∶此界又分为∶1.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2.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3.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4.四禅九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等。的天虽然没有男女、饮食、睡眠等欲望,但是还有殊胜的形色、精上的爱情、国家的型态、社会的组织等现象,此天以禅悦法喜为食,因此称为。
无四天∶指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等四天。无的天已经完全超越男女饮食、身体形质的障碍,不执著於任何的形色,只有纯粹精的存在,和一样以禅悦法喜及识为美食。备注:三界二十八天的果报虽然各有优劣、苦乐等差别,都属於迷界,仍然难脱生死轮回之苦,因此《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二、“小世界”
一个小世界的范围是以须弥山为中心,矗立在地轮上。高84000由旬,上宽腰细,有一日一月在山腰旁,山根周围有七重金山和七重香水海交互环绕。由内而外分别为持双山、持轴山、持水山、善见山、马耳山、障碍山、持地山。在第七重金山之外有大咸水海,咸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在咸海四方有四大洲:东胜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大铁围山下,紧邻地轮、金轮、水轮、风轮、虚空。诸天中的第二天,忉利天位于须弥山山顶,除了中间住着天王之外,其东西南北四方各有八个天国,一共有33天。诸天中的天,四王天位于须弥山的山腰,四面各有,东边是持国王,南边是增长王,西边是广目网。北边是多闻王。即“四大天王”。在大铁围山地底下1000由旬,是八大地狱及各大小地狱所在处。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位在南瞻部洲上,以上为“地居天”的范围。地居天,顾名思义,依地而住。从诸天中的第三天“夜摩天”开始,为空居天,依云而住,往上依序为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初禅三天。一个小世界的最顶为18天中的初禅三天。概况的说一个“小世界”包含了“欲界六天”及“初禅三天”。“成住坏空”是基础的轮回理论。
三、小千世界
一个“小千世界”就是由1000个“小世界”加上一个中的“二禅三天”组而成。
四、中千世界
一个“中千世界”就是由1000个“小千世界”加上一个中的“三禅三天”组而成。
五、大千世界
一个“大千世界”就是由1000个“中千世界”加上一个中的“四禅九天”和无“四空天”组而成。
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者计来即称为三千世界或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故名“一佛土”,亦称“娑婆世界”。
同时在梵语中,“世界”一词原来含有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意义。《楞严经》说:“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纷扰的人世间里,愿众生皆安!
佛说三千世界的原话文/简言简语
原文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相。如来说一相。即非一相。是名一相。须菩提。一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大意
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为微尘,你觉得如何?那么多的微尘是不是很多啊?须菩提回答说,很多,世尊。为什么呢?如果微尘很多是实际存在的,佛就不说微尘很多。为什么这么说呢?佛说微尘众,并不是微尘众,只是名字叫做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真的世界,只是名字叫做世界。为什么呢?如果世界是实际存在的,就是一相。如来说一相,并不是一相,只是名字叫做一相。须菩提,一相者,就是不可用语言表达的。但是凡夫之人,贪恋执着于这件事。
延伸解读
本品需要延伸解释的词语如下:
1.微尘。佛教用语,常用以指极细小的物质。《佛学大辞典》中的解释是,梵语,即眼根所取最微细之色量,比喻量极小。极微,色法存在之最小单位。以一极微为中心,四方上下聚集同一极微而成一团者,即称微尘。
2.一相。这个词语的解释有很多种,不太统一,大意是说世界是微尘之。
《佛学大辞典》的解释是,梵语,指由众缘和而成之一件事物。以佛教之观点言之,世间之一切法,皆为一相。
《佛学常见辞汇》的解释则是,一个由众多极微分子成的有形物质。如世界是由无数的微尘而成,世界称为一相,人体是由四大五蕴成,人身也是一相。
3.善男子善女人。佛教用语, 佛称呼信佛的男子为善男子,称呼信佛的女子为善女人。
4.实有。指具有恒常不变之实体,即自体为实际存在者,称为实有。
5.不可说。梵语,又作不可言说、不说。谓真理乃可证知而非言语所能诠释者。
感悟
本品相对前几品内容较多,并且“一相”这种佛教专用名词对于我们这些“凡夫”而言,感觉有点抽象,不太容易理解,除此之外,倒也没有难懂之处。佛说法使用的“是..即非…是名”经典句式,本品中反复出现多次,令人印象深刻。我的感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某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达到一致意见。比如,有人说世界很大,有人说世界很小。那么,谁对谁错?其实这两种观点都对也都错。为什么呢?正如佛所言,“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其实就是在告诉人们,看待问题无所谓对与错、高与下,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事情就如此简单。
二是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不肯放手。“贪着”是“凡夫”的根本特征。佛说法,总是这样一针见血,丝毫不留情面。凡是修行之人,或者修身养性之人,均可以以此为标的进行自我观照,自我反思。我认为这也是佛指出了人类痛苦的根源之所在-我执,即贪恋、执着、不肯放手。
当然“执”的对象不同,有执着于钱财的,有执着于权利的,有执着于声名的,有执着于情缘的……其实不管是执着于何物,都是“贪着其事”,皆非圣贤,不过凡夫俗子耳。
当然,凡夫俗子并非不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只不过不能成佛而已。不想成佛的人,如果能够安心做一个凡夫俗子,开开心心生活就很好。不过,有一点切记,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活在当下,感受当下,自然也就不会痛苦了。
于2021.1.28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佛教三千世界是什么意思和佛说三千大千世界的全部内容,是由eastit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