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真实伤亡情况(《长津湖》不符历史)
各位网友大家好,小编现在给大家详细介绍有关“长津湖战役真实伤亡情况”的核心内容以及“《长津湖》不符历史”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到您。
电影《长津湖》在国庆档上映之后,票房与口碑双双起飞,其中票房仅在三天之内就突破10亿,打破了中国影史战争片票房纪录,并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电影《长津湖》的宣传海报
长津湖一战值得所有溢美之词,英雄浴血,肉身擒熊。在朝鲜零下 30 度的冰天雪地里,上演的是人类勇气与毅力的最高赞歌。
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团长在接受采访时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老团长在战前动员结束后,听到了这么一句请求:“团长,我们都好几天没吃东西了,能不能给我们几个土豆,填填肚子。”
听完这话,身经百战铁骨铮铮的团长立马就绷不住了。连队里都是他带出来的好,个顶个的精锐,怎么连饭都没得吃呢?于是他立马派人去物资处寻找后勤。
当负责寻找食物的战士赶到物资处后,看到的却是空空荡荡的场地——还有穿着单衣,踩着深可及膝的冻雪,背着钢枪深一脚浅一脚赶赴前线的战士们。
这并非虚假的传言,而是真实的历史。
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大部分是从南方调来的部队,由于紧急入朝,因此未能配备足够的御寒冬装,大部分官都只能穿着薄棉服,吃冻成冰疙瘩的土豆,喝漫山遍野的冰雪,导致大量的非战斗减员,例如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第9团冻伤、冻死32954多人,远超于19202人的战斗伤亡,历史上的长津湖,远比电影要悲壮。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冰雕连上海籍战士宋阿毛”
风雪中的冰雕连
勇气与意志的丰碑长津湖,是中国建军史上的一首慷慨悲歌。
中国位战斗英雄杨根思率领三排在小高岭接连打退美军八次进攻,全排血战仅剩杨根思一人,杨根思随即点燃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年仅二十八岁。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将其生前所在连名为“杨根思连”。
在长津湖上映后,杨根思连在部队观赏完电影后喊出杨根思当年的口号,“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场面令人动容。
此外,三个志愿军“冰雕连”成建制的冰冻于阻击美军南逃沿途,面对风雪,他们始终没有动摇,直到牺牲仍然保持着战斗队形与战斗姿态,可以随时投入战斗。这三个冰雕连分别是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以及27军80师242团5连。
当时发往后方的报告如此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勇士和阵地同在,英雄和日月同辉。
长津湖一战朝鲜战争的始末,得追溯到1943年。这年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美国已经表现了他们对于朝鲜的欲望和野心。
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表示“朝鲜还不具备行使和维持一个独立政府的能力,他们少应该经过40年的监护。”只能说,美方说的话还是一如既往地漂亮,会议最终的决定是——由美、英、中三国“在适当时候给予朝鲜自由和独立”。等到1945年,美国向苏联让步,将朝鲜问题的处理方式改为“由美、英、中、苏四国战后托管朝鲜”。
二战结束后,随着美苏冷战的开启,美国更加积极的插手朝鲜事务。
此时的朝鲜被一分两半,但无论是南方的朝鲜,还是北边的朝鲜,他们都有共同的诉求——“成立全半岛统一的朝鲜人自己的政权”。由于美苏两方的镇压,矛盾在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愈演愈烈,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根据苏联解体后公开的苏联档案来看,1950年6月,似乎是在得到斯大林首肯之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下令越过三八线,发动对韩袭击。朝鲜方面战力颇高,或者说韩国军队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一触即溃,最终美国组建“联国军”介入朝鲜事务。
我们的志愿军则在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当然,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当时的美军主将麦克阿瑟误判了形势,他判断中国最多只能派出6个装备落后的师增援朝鲜,因此认为即使中方入场,也不可能有力地抵抗联国军的进攻。为此他制定了“圣诞节攻势”,两线并进,口号是在圣诞节前完成总攻,回家过节。
然而,实际情况是,在第二次战役发起仅后,联国军的右翼就宣告崩溃,联国军被迫全面撤退。战争变成了阻击与突围的生死血战。
在长津湖一线阻敌的是身着单衣的志愿军第九团,其实,往年的长津湖一带气候并不寒冷,通常在零下3度零下5度之间,身着单衣的志愿军在当地作战并不困难。然而,1950年的长津湖受到西伯利亚寒潮影响,气温骤降零下30度。
这就是长津湖战役的背景。
在这一战役中,号称从无败绩的美军陆军第七师“北极熊团”被全歼,另外,该团蓝色的团旗被志愿军班长张积庆缴获当成了包袱皮。
被缴获的“北极熊团”团旗
美军用了足足三十八个小时才逃出去十八公里,很多时候,每小时前进距离甚不足五百米,而且,每公里平均伤亡三十四人,圣诞节回家,成了美军最遥远的美梦。这段撤退之路,也被美军称为“路程最长的退却”。
当时的数场大捷,为新中国在之后的谈判拦足了筹码,但冻毙于风雪之中的士,却永远埋葬在那一年的寒潮之中。
1952年9月,第9团司令员宋时轮归国途中,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脱帽弯腰,并深深地鞠了一躬。当宋时轮抬起头来后,警卫员发现,这位铁骨铮铮的将军已是泪流满面,不能自控。
这就是长津湖战役的尾声。
抗美援朝之战,次让人将新中国和“大国”划上等号。再也不会有人将这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国视作不堪一击的腐朽王朝。旧中国数百年积淀的腐朽气息被一扫而空,中国人真正地在上站了起来。
这是包括长津湖一战在内的整个抗美援朝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遗产,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在七十多年后仍然深切地缅怀志愿军先烈的原因。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长津湖战役真实伤亡情况和《长津湖》不符历史的全部内容,是由eastit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