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是什么物质(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舍利子真实图片)

7个月前 (04-22)

各位网友大家好,小编现在给大家详细介绍有关“舍利子是什么物质”的核心内容以及“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舍利子真实图片”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到您。

文|科学虫洞

舍利指的是佛、僧人死后留下的骨身,广义的舍利包含3种。种是全身舍利,死后不经火化但肉身不腐,也称“肉身菩萨”;

第二种是碎身舍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舍利子”,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物质,就是舍利子;第三种是法身舍利,指的是佛教的经典。

平时提起舍利,一般都是指舍利子,本文讨论的也是这一种情况。人们认为,舍利子跟功德有关,只有得道高僧的遗体火化才会出现舍利,且功德越高,舍利就越坚硬、数量越多。

但也有人觉得,舍利子只是人体形成的“结石”,是“骗局”。那么,如果从科学角度来分析,舍利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

“舍利子”之谜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623年出生于北印度迦毗罗卫国。

父亲净饭王一直希望释迦牟尼能继承王位,但是后者29岁那年,深感世间无常、人生苦楚,选择出家修行,35岁创立了佛教。

80岁那年,释迦牟尼圆寂。他的遗体火化时,大火烧到第七天才结束。们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一块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指骨舍利,和84000颗舍利子。

释迦牟尼的舍利子被视为圣物,后世修行的高僧圆寂火化时,也有小概率会留下舍利子。

1992年7月2日,中国佛学院苏州灵岩山分院法因法师圆寂,火化后留下无数五颜六色的舍利子,并且舌根完整无损、坚硬清脆,十分罕见。

宣化法师19岁出家,被称为“活菩萨”,是将佛教传入西方的先驱者之一。1995年,78岁的他在美国洛杉矶圆寂,遗体连续焚烧10小时,最终留下各色舍利子共4000多颗。

隆莲法师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钻研佛学,才华横溢,被誉为“西蜀才女”。她32岁遁入空门,此后致力于宣扬佛法、培养佛学人才;97岁圆寂,火化后留下219颗舍利子。

高僧火化后留下舍利子的例子还有很多,以上几位高僧只是一部分,但普通人却很少出现这类情况。

舍利子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除了“功德无量”这样佛学角度的解释外,人们也在好奇背后的科学原理。

舍利子成因的诸多猜测

1、结石说

对于舍利子的成因,坊间说法可谓五花八门,其中最为流行的便是结石说。持该说法的人认为,僧人常年食素和饮山泉水,矿物质数十年积累在人体的各个部位,等高僧圆寂火化时,便会“炼制”出结石。

这个说法乍一听还是颇有道理的,但却不是真正的答案。一方面,普通老百姓中也有不少素食主义者,但他们的遗体火化后并没有出现舍利子。

此外,人体内的结石大多数是的,且结石的熔点只有200℃;但高僧的舍利子却是五光十色,而且经受得住上千度的高温。

2、温度说

该观点认为,古代人焚烧用的材料是木头,温度相对较低,所以会留下一些残留,即“舍利子”;现代人用的是高温炉,焚烧温度高,不易产生舍利子。

其实这个说法也不严谨,因为现代也有高僧在高温炉中火化,却出现了舍利子。例如藏传佛教喇嘛教的召乌力吉高僧,遗体在殡仪馆中火化,留下了数十颗舍利子。

3、饰物遗留说

这种说法认为,高僧经常佩戴玛瑙、玉石等饰品,遗体火化时,饰品颗粒跟人体的骨骼组织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形成舍利子。

从科学角度揭开舍利子的形成原理

科学家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了1岁-97岁人类遗体的骨骼,并抽取样本进行加热研究。

结果显示,温度达到200℃时,骨骼出现碎裂变形和收缩;温度升到400℃时,骨骼中的成分重新结;

600℃时,骨质奇地重新组成晶体,形状多样,有三角形、圆形,也有不规则的形状;600-1200℃,重结晶现象愈发明显,并且晶体增大;1600℃时,晶体变得圆润,形成不同颜色的坚硬珠子,也就是舍利子。

总而言之,就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焚烧,人体会被烧成骨灰,此时若持续升温燃烧,骨质则会发生重组、融化,出现舍利子。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磷酸盐、硅酸盐,此外还有碳酸钙以及氧化物。

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人专门发表“舍利子制作方法”,写明了舍利子的人为制作方法,甚申请了专利。

其过程,则是将骨灰、石英等材料燃烧研磨,再经过一系列工序重新成晶体,还可以做成圆形、心形等形状。

不论如何,舍利子在人们心中是有重要意义的,还被奉为国宝,珍藏在寺庙宝塔、博物馆内。

对于信奉佛教的人来说,舍利子的意义已经超脱了它的外形,而是一种信仰。高僧虽已圆寂,但他们留下的舍利子却继续着后人向善。

————————————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舍利子是什么物质和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舍利子真实图片的全部内容,是由eastit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