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说自己村姑是什么意思(形容村姑的词语)
各位网友大家好,小编现在给大家详细介绍有关“别人说自己村姑是什么意思”的核心内容以及“形容村姑的词语”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到您。
在农村,常听人们这样来形容进城的农村姑娘:“回家成村姑,返城变女”。大致的意思是,农村进城工作的女人,其装扮与行为,在城乡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界”,回到家乡就是一副完全的村姑形象,而返回到城市,又是一副女的作派。形象差距很大,很颠覆常人的想象。
这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突出体现出农村姑娘很强的场景切换能力。真的有点“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感觉。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情况?她们为什么要这样变换着自己的形象呢?其实,这还得从城乡差距的现实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观念上的差距引起的。也折射出这种观念背后,所昭示的先进文化、观念与落后文化、观念之间的冲突。真实表达了当下农村问题的文化源头。
其一,现象与根源。按理,村姑也好,女也好,都是不同生活环境下女人素养与文化本真的一面,也是惯常的表现。村姑的别称便是朴实无华,女则是时尚时髦,两者并不矛盾,但是,如果放到一个人身上,则更容易引起关注。这种情况,在农村极为常见。
那么,是什么原因把这两者看似矛盾的形象,安放在一个人身上呢?这个大致上可以这么理解:农村的确存在着保守思想与妒忌之心。一个女孩子能够走出土地进城工作,不论是考学也还,还是以其他手段也好,都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到的,是“出头鸟”,因此,无论你多么优秀,在外面多么风光,但是,一旦回到农村,你必须低调做人,也就是说,你必须从衣着到言行,都要回到原生态中,这样,你才能与大家没有距离。否则,你按照在城市那一套装扮,哪怕是平时的正常状态,到了乡村就变“洋”了。这说到底,还是乡村中弥漫的浓厚农耕文化和小农意识的影响。当然,也有在这种文化长期熏陶下,农村姑娘骨子里卸不掉乡土情怀,自觉不自觉就顺应着这种舆论场的影响,反映到言行上,便有了这种急剧的场景角色切换。与此说是姑娘的下意识切换,都不如说是潜意识力量的支配。
可以说,“回家成村姑,返城变女”,既有农村姑娘的被动切换,也有姑娘主动的变化,其目的是适应不同的环境。也是在这种文化下,在城乡差距面前的一种自我调适。深层次中,还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其二,城乡一体化发展路还很长。自信来源于实力,来源于文化观念的锻炼。农村姑娘形象言行这样前后的反差,实际上也折射出城乡发展的真实阶段。当然,朴实不是落后的代名词,但是,从时尚返回到朴实,这个行为则代表着不自信,实际上是落后的表现。
在我国建国以来就长期存在的“三大差别”中,几乎每一种差别的主体里面,都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影子。这一方面说明了三农问题是历史的、长期的,另一方面则说明了,三农问题已经潜入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巨大,不是一代人两代人的问题,而是与三大差距并行。
客观的说,当前的城乡差距、工农业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单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发展趋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差距是呈扩大的趋向的。这个过程中,虽然国家把三农问题摆在很重要的位置,包括脱贫攻坚也好、乡村振兴也好以及新农村建设也好,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薄弱,城乡差距短期很难缩小,更不用说一体化的融发展了。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年。小康社会,农村不能迟到,更不能缺席。而只有当城乡一体化发展梦想成真的时候,农民的观念也会随着物质财富和社会文明的变革而转变,这个时候,农村姑娘在回到家乡时,就没有必要刻意把自己从女变成村姑了。
其三,农业文明与城市文明缝隙需要弥。我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农耕文化长期占据着文明的*舞台。城市文明虽然经历时间不长,但是,其生长力强劲,目前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而农耕文化除了存在农村这个特定环境下,在农村发挥着巨大作用外,对城市文明的影响也日渐式微。作为从事三农领域的写作者,在与农村朋友的交流沟通时,明显感觉到观念上的差距以及沟通时的困惑。尽管互联网今天无处不在,其渗透能力很强,但是并没有改变农民兄弟根植于骨子里面的农耕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固执、偏见以及自以为是。这个不是朴实的应有含义。而正是因为如此,阻断了他们对于新的事物的认同、接受,以及对于现状的改变。在那里,明显感到这两种亚文明之间的不协调。这也是为什么有“村姑”、“女”这样的怪相存在。
三农问题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而三农问题不是简单的先进与落后的代名词,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所以,解决三农问题,会一定伴随着观念与认知的改变,只有实现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高度融,才能凝聚起不断前行的力量。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别人说自己村姑是什么意思和形容村姑的词语的全部内容,是由eastit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