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克拉瓦战役 电影(塔拉瓦战役全集视频)
各位网友大家好,小编现在给大家详细介绍有关“巴拉克拉瓦战役 电影”的核心内容以及“塔拉瓦战役全集视频”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到您。
巴拉克拉瓦战役1854年10月,克里米亚半岛上演着如此悲壮的一幕:一支由英军组成的轻骑忘却了他们的生,舍生忘死的从山间的谷地冲向高地的俄军阵地。纵然前面一排又一排的士倒在了俄军炮火和之下,但是他们仍旧前赴后继地踏上战友的尸体,直到战力无几。
要知道,骑从山谷冲向山上高地的步阵地历来都是中世纪骑作战的大忌,那为何英军还选择无视这一错误呢?这一幕的真相还需回溯到当年克里米亚战争中著名的巴拉克拉瓦战役,方能一探究竟。
一、围困俄军,双方僵持18世纪中期,法国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重申了其数百年来对对耶路撒冷的保护权,法国这一行为的实质是想打破自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各国的政治均势,分散列强注意,以谋求法国的崛起。毫无疑问,侵略野心且日益强大的沙皇俄国中了法国的诡计,也意图参与到瓜分土耳其帝国的队伍中。
然而,俄国的贪婪行径挑动了英国的经,在埃及苏伊士运河尚未开凿以前,横跨中东的土耳其成了其控制远东的必要通道,一旦土耳其动荡或者被俄国控制,那英国在印度和中国的利益将会付诸东流。但是俄国依旧置英国停战要求而不顾,甚入侵了两个土耳其的公国,忍无可忍的英国便和向英国示好的拿破仑三世结盟,派遣英法联军支援土耳其。
当英法联军进驻土耳其期间,俄军已经深入土耳其国土。与此同时,俄国边境受到奥军压境,土耳其又久攻不下,便将军队撤回克里米亚。但初来乍到的英军却不愿就此罢手,必须要彻底摧毁俄军黑海舰队,永绝中东地区后患,于是英法土联军发克里米亚,并在阿尔马河战役中重挫俄军,打通了南下俄军重集结的重要港口塞瓦斯托波尔港城的通路。
气势汹汹的联军首战告捷,一鼓作气,分三路,从东部、东南和西南三个方向包围了俄军港城,并在城北布置了工事防御,避免俄援军南下支援港城。此时的联军共计约6万人,俄军虽在阿尔马河一役遭受重挫,但也在联军南下期间再度得到补充,将近四万人,还摧毁部分船舰,将火炮用于防御要塞,一时间,双方陷入僵持,联军久攻不下。
二、俄军勇袭敌营1854年10月24日,俄军打破了联军的包围,取得了主动权。缅希科夫亲王决定把握形势,主动进攻,切断联军总部巴拉克拉瓦城与塞瓦斯托波尔港城间的联系,并试图进攻巴拉克拉瓦。面对联军的不利形势,英军统帅拉格兰勋爵决定驻扎指挥部于巴拉克拉瓦西北部的沙板岭上。
沙板岭以西,沃龙佐夫蜿蜒前行的终点便是港城,但期间需要穿过一片复杂的山地。沙板岭以东,则是被南北两侧高山和中间的丘陵形成的山谷,沙板岭东望,这两道山谷形同草原般空旷。于丘陵的尽头,又是一座平缓的山丘。
根据眼前的地形,拉格兰令土军占领山间的丘陵高地,而他所在的指挥部则负责扼守大道,由此联军从西侧和北侧防御敌军。然而,令盟军未曾想到的是,港城的俄军并未中计,而是进行了长远的迂回,绕过北面和西面的敌军,从东北侧南下,进攻港城西南的巴拉克拉瓦。毋庸置疑,俄军的确用他们惯用的战术打得联军猝不及防。土军丢失了不少被占据的高地,匆忙向南逃往巴拉克拉瓦。
英军司令原本还打算战前再派遣部分部队支援土军,可未曾想到土军溃败得太过迅速,这支军队面临俄军毫无招架之力。与此同时,拉格兰眼睁睁看着东部山地的哥萨克骑蜂拥越过山上的考斯威高地,堂而皇之进军南部山谷,巴拉克拉瓦危在旦夕。气恼的拉格兰勋爵当即下令英军骑师前往火速拦截俄军的部队,避免俄军进攻巴拉克拉瓦,以战局进一步恶化。
三、英军逆袭,放虎归山就在重骑前往之际,英军第93高原团见联军步被夹在巴拉克拉瓦和俄军中间进退两难,于是他竟然决定以自己的步阻拦俄国骑。诚然,他的英雄主义精值得人们钦佩,但不得不说他所率部队力堪忧。
然而,这支部队并未根据传统方式呈方队阻拦俄军,而是采取横队队列,但是不得不说,这种队形的确发挥了新式”米尼枪”的火力优势。纵然在坦途的平地上,英军仍是利用五倍于俄军射程的枪械击溃敌人于百米之外。这便是欧洲战争史上著名的”红色警戒线”。
随后,当骑师重装旅赶到俄军之前后,他们竟然一反常规的迎击占据高地俄国骑。俄军方面自是没有料想到英军的骑竟敢如此大胆,竟敢在俄军优势占尽的情况下冲向高地。英军骑师虽是迎难而上,但击溃高处骑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惶恐之下,俄罗斯骑只能仓皇逃回北部的山谷,英军也通过这两场战事赢得了联军的赞誉。
可是,当俄军向北逃窜时,骑师的轻骑旅却过于谨慎,并未追击俄军逃,于是各自为战、无暇顾及的联军只能坐视轻骑旅防火归山。虽然轻骑旅的统帅卡迪根伯爵是骑师师长的妹夫,但他们素来不和,由于缺乏沟通,再加上拉格兰指令不明,加剧了彼此间的误会。最终卢肯师长将责任归于担任轻骑统帅的妹夫。
四、轻骑的葬歌军官们都未料到,他们会为彼此的行为付出代价,悲剧将于不久后来临。由于轻骑旅放虎归山,以于联军不能彻底驱逐抢占了高地的俄军。为此,拉格兰陆续下达了两项令,分别是”骑前进,利用一切机会收复高地”、”拉格兰勋爵希望轻骑迅速前出到一线,尾随敌并阻止敌夺走野战炮。炮部队可伴随作战。法国骑在你左翼。阿雷将军。立即。”可是,他却犯了个错误,他并未有从高地下军队视角考虑,而是按照自己制高点视角发出指令。
拉格兰勋爵的指令终究是导致了骑师的误会。由于上下级的视角不同,卢肯师长几乎完全理解错了上司的想法。于是,他最终派遣轻骑旅从拉格兰指挥部山下向西穿过平坦的山谷冲击考斯威高地的俄军,而他则负责率领重骑向北出发,夺回俄军抢占的火炮,以维护军队的尊严。
卡迪根伯爵和卢肯师长其实都对于上司的指令都抱有疑问,因为中世纪轻骑最忌讳从平坦的低地冲击高地的步,因为这样将是九死一生的局面。但由于之前的误会和过往的恩怨,卡迪根伯爵拒绝询问他的姐夫,并率领着他的轻骑旅义无反顾地迎敌直上。
很快,随着军官的一声令下,轻骑们长矛直指高地俄军,战马愈发疾驰,开始冲击敌军。然而,俄军的野战炮却以紧密的节奏拦阻射击,而士则等着联军轻骑欺身上前。可是当英军还未抵达俄军阵地,便有数不尽的鲜活生终结于此,就算越过炮火将要靠近的骑也被俄军无情射杀。最终,少数骑得以会同俄军作战,但终究寡不敌众。而愚蠢的伯爵却认为自己战死一刻,已经是为祖国尽忠。
巴拉克拉瓦战役虽然最终成功粉碎了俄军偷袭联军大本营的图谋,但却得益于部分军队舍生忘死和机智勇猛的作战。此次战役中上层军官的令失误和间隙矛盾才导致了很大部分不必要的伤亡。
英军”轻骑的冲锋”虽然让人们看到了中世纪骑悲壮的一幕,但这并无值得骄傲之处,反而应该对军官的行为进行谴责。生是可贵的,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用其他人的生用作自己怄气的资本,可战争却不断让这种悲剧上演。面对横贯古今的战役,我们应该知道,今日我们坐享和平不过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了和平的国度。因此,我们更应该捍卫祖国的和平与繁荣。
参考资料:
《英国红色军服的兴衰史》 陆大鹏
《一场战争与两个帝国:克里米亚战争的始末》 李宁
塔拉瓦战役今天咱们谈谈「塔拉瓦战役」与美国的战时新闻审查。
塔拉瓦是位处太平洋中部的一片环礁,位于夏威夷珍珠港的西南方大约2400英里,也就是大约3800多公里处。现今属于基里巴斯共和国,是吉尔伯特群岛的16个环礁之一。
塔拉瓦环礁
塔拉瓦环礁由24个小岛组成,其中大约三分之二是无人岛,1990年的人口统计数字是不足3万人。
基里巴斯共和国国旗
1943年的11月20号,大约3万5千名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官,对这个大约只有20平方公里的环礁岛发起了进攻,与守岛的大约5千日军血战三昼夜,占领了塔拉瓦。日军只有1名军官和16名士生还。美军海军陆战队阵亡:1,009人,受伤2,296人,海军阵亡:687人。
塔拉瓦战役
塔拉瓦战役
战役造成的重大的人员伤亡,当时在美国招致了广泛批评。因为美国民众无法理解,在一个看似无关紧要而且孤立无援的小岛上,为何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战后,美国海军陆战队霍兰·史密斯将军也认为 ( Holland McTyeire Smith),在塔拉瓦付出的巨大代价是不值得的。他甚认为这件事从一开始就错了。他认为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进攻塔拉瓦就是一个错误。但是其他参与本次作战的一些将领,比如尼米兹海军上将就不这么认为。他说:“拿下塔拉瓦,就如同我们将日本放置于中太平洋的门,给一脚踹开了。”
霍兰·史密斯将军 ( Holland McTyeire Smith)
从军事角度看,美军取得所罗门群岛和阿留申群岛之后,亟需建立一个横越中太平洋的前哨空军基地,以支援日后美军前进菲律宾,甚进攻日本本土的军事行动。所以接下来美军必须占领马里亚纳群岛。但是美军如果想要在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中取得优势,就必须使用陆基战机,而可以提供陆机支援的邻近岛屿只有位于瓜达尔卡纳尔岛东北方的马绍尔群岛,但马绍尔群岛与夏威夷的直接联系,却被塔拉瓦环礁西南方的贝蒂奥岛给切断了。在这个小岛上日本驻有守军与空军基地,因此美军就需先攻占塔拉瓦。
尼米兹海军上将
这是战后军事史家分析的观点,听起来当然很有道理。但是我觉得霍兰·史密斯将军的批评也绝非空穴来风,也一定有他的道理。战场上的态势与选择,本来也不是就只有一种可能性,不同的权衡与判断,就会有不同的选择。我们今天的重点,不是从战略战术的角度分析塔拉瓦战役的得失,而是美国战时的新闻审查。所以我们的重点其实是为什么这次战役,招致了美国国内民众的广泛批评?
塔拉瓦岛的重要战略位置
伤亡巨大是一个原因,但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并不完全是美军士的伤亡人数,而是美国媒体次破天荒地报道了美军士遗体的安葬仪式。
因为美国战时的新闻审查制度,一直禁止美军士的尸体,受伤和葬礼的图片出现在公共媒体。所以在此之前,美国公众只是“抽象”地了解到,美军正在远离美国本土的太平洋的小岛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而在塔拉瓦战役之后,在美国的媒体上,的突然出现了一千多具美军阵亡士遗体的照片,触目惊心。让美国公众次真正“面对”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次真切地感受到了胜利的惨重代价。这种震惊和触动是的。所以引起了公众的不安和怀疑。
一个月以后,罗斯福总统在圣诞夜演讲中“提醒”美国公众:战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和牺牲。通往胜利的道路是艰难的。
但是为什么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开始的节节败退的最艰难阶段,通过新闻审查,过滤信息,向公众“报喜不报忧”;而在已经扭转了局面。甚已经可以说胜券在握的情况下,反而突然“放松”了审查,让公众了解战争的残酷呢?
罗斯福总统
战争不是一直就很残酷吗?为什么之前通过新闻审查,不让公众了解战争的残酷,而这时却又希望公众理解,胜利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和牺牲,通往胜利的道路是艰难的?
虽然我还并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这应该和美国研制的原子弹有关,但是根据各方面信息的汇总,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我认为美国战时新闻审查制度,在塔拉瓦战役之后突然松绑的主要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借此开始为原子弹的使用进行舆论准备。
我们从时间上来看,虽然美国原子弹的正式试爆,是1945年的7月16日,但是其实在1943年春,美国原子弹就已经具备了理论上的成功,距离真正的实弹完成,只是个时间问题了。而且这个时间表显然是可控的。因为在1943年5月5日,曼哈顿计划军事政策委员会,就已经开会讨论是否用原子弹,打击特鲁格群岛的日本联舰队基地的问题了。当时会上也有人提出了用原子弹攻击日本本土的建议。如果原子弹能否成功完全是不确定的,很难想象他们会开这样的会,讨论这样的问题。
可机搭载原子弹的B-29轰炸机
不仅如此从1943年11月起,驻扎在美国俄亥俄州赖特空军基地的美国陆军航空装备司令部就已经开始部署“银盘项目”。所谓“银盘项目”就是用B-29轰炸机搭载原子弹,奔赴战区实施投弹的具体操作。
颗原子弹试爆
同时在加利福尼亚的穆洛克陆军机场和海军武器测试中心也已经开始进行了原子弹投弹演习训练。这说明到1943年的11月份,也就是在塔拉瓦战役之前,原子弹的实战操作演练都已经开始了。
原子弹的实战操作演练
而如果从结果来看,也恰恰是因为新闻审查的“解禁”,让公众充分了解战争的残酷,使公众产生了夺取一个“没人知道”的小岛礁尚且需要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如果进攻日本本土, 将会造成多大牺牲的焦虑与担忧。而这也正是日后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最主要的理由。
波茨坦会议
二战历史的官方叙事通常是这么说的:因为日本拒不接受《波茨坦宣言》,盟国被迫“对日最终一战”。为了迫使日本尽快投降,减少大量伤亡,所以美国使用了原子弹。
《波茨坦宣言》
但是事实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简而言之,德国投降之后,美英认为苏联实际上并没有遵守《雅尔塔协定》中的相关约定,将东欧各国纳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所以美国绝不能让东欧的局面在东亚重演,所以必须要抢在苏联之前,让日本向美国投降。
日本早在《波茨坦宣言》之前,就已经秘联苏联斡旋停战。苏联一方面误导日本,一方面迷惑美国,为自己进攻日本赢得时间。
《日苏中立条约》
所以当《波茨坦宣言》公布时,日本还完全被蒙在鼓里,仍旧寄希望于苏联的斡旋。日本内阁对应该如何回应《波茨坦公告》还在争论不休。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力主严词拒绝,表达日本的严正立场,但是文官内阁并不认同。所以铃木首相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以新闻发布会而不是政府声明的方式,试图模糊表达政府立场。在新闻发布会上,铃木首相使用了一个日文词汇“默杀”。这个词没有完全对应的中文或英文词汇。在日文中有不做评论,不表达意见,或者不予置评的含义。
铃木首相及其内阁
但是「日本同盟通信社」对外发布消息时,将其表述为英文的“Ignore”,意思是 “无视”或者“忽视”。而美联社和路透社的电讯稿,则直接将其翻译成了“Reject”,意思就是“拒绝”。结果媒体等于是“帮助”日本政府向全世界宣布,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宣言》。
其实日本拒绝还是不拒绝《波茨坦公告》并不能改变什么。因为事实上日本在1945年4月份就已经开始透过中立国管道寻求停战议和,德国投降之后又请苏联出面斡旋停战。日本已经清晰的表达了希望停战的意愿,只是一直在寻求一个相对比较体面的停战方式。但是对美国而言,日本停战或者投降虽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何停战和向谁投降还是有很大问题的。
波茨坦会议在1945年的7月26日结束。同日发表了一个会议的法律文件,就是《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但是7月16日,杜鲁门就已经获悉原子弹试爆已经成功。美军也已经获得明确授权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而事实上对日使用原子弹的演习一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所以在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后,美国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其他制裁手段。因为在《波茨坦宣言》发布之前,事实上原子弹攻击日本的授权令就已经下达了。
1945年8月6日美军在广岛投下颗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军在广岛投下了颗原子弹。三天以后1945年8月9日,美国在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按照原计划美国应该在8月19日再进行一次核打击,然后在9月和10月再各投三枚原子弹。当 时已有两枚原子弹弹芯已铸造完成,但的总装要到8月16日才能彻底完工,所以第二轮的攻击计划定在了8月19日。但是8月10日,日本提出停战请求,所以杜鲁门总统下达密令,暂停了第三枚原子弹的攻击。因为日本提出的停战请求没有得到同盟国的明确回复,所以到8月15日,日本以诏书的名义单方面宣布放下武器投降。
1945年8月9日,美国在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战后对是否有必要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这一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反对派的观点主要认为,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完全是不必要的。甚像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总参谋长威廉莱希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这些人都批评杜鲁门总统,认为日本人已经被击败并准备投降了,使用原子弹这种野蛮武器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威廉莱希
麦克阿瑟
艾森豪威尔
事实上在1945年6月,也就是核试爆之前,当时一些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就联名发起了一起反核行动。这就是著名的《弗兰克报告》。因为报告是以撰写该报告的委员会主席詹姆斯·弗兰克(James Franck) 的名字名的,所以叫《弗兰克报告》。报告明确建议美国不要对日本使用核武器。报告明确指出:因为美国不可能对核武器技术永远保密。美国如果使用核武器,会迫使别国也开始研发核武器,从而导致核军备竞赛。
杜鲁门总统
裕仁宣读无条件投降诏书
日本无条件投降诏书
应该说《弗兰克报告》所预见的核军备竞赛后来都发生了。但是这个报告当时却被杜鲁门总统任的“临时委员会”否决了。《弗兰克报告》的内容在1946年上半年解禁,但并不是全部内容,而是按照曼哈顿计划官员的要求,删掉了一些最敏感内容。
詹姆斯·弗兰克(James Franck)
所以从时间上分析,简单说,在1943年的11月,也就是塔拉瓦战役之前,美国已经有了准备对日使用原子弹的计划,并且计划中的一部分前期工作也已经启动了。所以利用塔拉瓦战役报道解禁新闻审查,为原子弹的使用开始进行舆论准备,是完全可能也乎逻辑的。
另外从后来的事态发展也不难看出,如果没有之前充分的前期舆论准备,那些反对使用原子弹的核物理学家和军事指挥官的专家意见一定会在普通民众中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原子弹的使用毫无疑问会带来非常大的争议和批评。事实上美国政府也应该是预见到了可能出现的民意危机,所以提前进行了舆论准备。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巴拉克拉瓦战役 电影和塔拉瓦战役全集视频的全部内容,是由eastit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