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是指哪(下元节有什么风俗)

1年前 (2024-04-22)

尊敬的网友们好!这篇文章主要是给大家详细描述关于“下元节是指哪”的核心内容以及“下元节有什么风俗”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往下看。

在古代,时逢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的时刻。道教将这天当作水官的生日。同理,上元节是天官的生日,中元节是地官的生日。天官掌管赐福,地官掌管赦罪,水官掌管解厄。

故而每到十月十五日这,道教门徒都会在家门口外竖起一根天杆,竿上挂着黄旗,每当夜幕降临之时,门徒还要将天杆放下来挂上三盏天灯。都是道教信仰而已,在民国之后随着思想愈发开放,这个习俗倒是荒废了,只有少数地方仍然在坚持着这个旧俗。

时光荏苒,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终有到头的那,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过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下元节”这类传统民俗节日,想来很多年轻一代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去过了吧,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下元节的习俗和讲究。

在早些时候,民间有许多打铁的工匠,现在基本上都变成烟囱林立的工厂了,每逢下元节这,民间工匠就要聚集在一起,祭拜炉,炉便是太上老君,作为道教的典型人物。

虽然人家太上老君用炉子是炼丹用的,但毕竟用的都是炉子啊,这倒是不相冲突。除此之外,像春节要吃饺子,正月十五要吃元宵,端午节要吃粽子一样,下元节也有属于自己的节令食品。当然因为地域差异,各地方吃的东西不一样罢了。

众所周知,只要跟道教扯上关系的节日那必定有吃斋的活动。在道教看来,凡事要仰仗解决的事,比如祈福、谢罪、延寿、超度亡人等等,都需要修斋。“修斋”很有讲究,大致分为两类,一个是设供斋,二便是设立祭坛,供奉斋醮,凭借此来求得幸福安稳,免去灾祸。

在古代,设立祭坛也要分人,一般上三坛都是国家政府才能设立,而中三坛可以为臣子设立,而下三坛就可以是普通百姓,不过这个习俗到今天早已没了这些讲究。

在江苏常州武进一带,每逢农历十月十五日,家家户户都会用新收获的谷子,磨成糯米粉,做成小团子包着素菜,包完之后放在大门外“斋天”。寓意是给灵吃的,当然在斋天之后就可以自己享用了。

在北京,时逢下元节,家家户户都会做豆泥骨朵,“豆泥”自然是用红豆做成的豆沙馅儿,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绿豆,比如北京小吃非常有名的豆沙包,虽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是在几百年之前,这个食品可是下元节的专属节令食物。

除去这些吃的之外,在下元节这,人们也可以享祭祖先,所谓享祭祖先便是准备丰富多样的菜肴,虽然肯定是自家人给吃掉,在饭桌上,古人认为,祖先虽然死去,但是魂灵依然存在,会在这回到家里跟家人共同进餐,因此饭菜一定要丰盛。

在湖南省宁远县,民间每逢下元节都会举行迎赛会。除了祭祖之外,也有祈愿灵的习俗,例如举办一些庙会,在许多地方不胜枚举,可能对于生活在城里的朋友不多见。如此若是想在这旅游的话,不妨去一些古城看看,热闹不说,也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氛围。

,关于下元节其实还有莆仙民间的习俗,可能大多数人都没听过,这也是许多传统节日的悲哀,所谓的“莆仙民间”跟武进地区的习俗差不多,都是在这做一些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然后当作贡品在大门外斋天,笔者就不在此过多赘述了,在下元节这,不知道各位看官的家乡会举办什么活动呢?不妨说出来分享一下吧。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关于下元节是指哪和下元节有什么风俗的全部内容,是由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