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集团创始人杨廉安儿子(华润集团历任董事长简历)
各位网友大家好,小编现在给大家详细介绍有关“华润集团创始人杨廉安儿子”的核心内容以及“华润集团历任董事长简历”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到您。
华润集团创始人为了查一些华润燃气的资料,我上百度去搜索,无意间发现,华润集团连同它的创始人竟然传承了80多年来的红色基因,这些传奇故事如果文笔好足足可以写一部书。
华润,应该是名次靠前的全球500强企业之一,可以和中石油、烟草公司、茅台、这些知名企业相娉美,它的行政级别为正部级,就它的名字那也是让人肃然起敬,”华”代表中华,“润”取自毛爷爷的一个字。
华润集团创始人是杨廉安,说起他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而别一个人,他的兄长博古那可是写进教科书的一个大人物,就是秦邦宪,而杨廉安原名叫秦邦礼。
在抗战的战火销烟中,杨廉安仅靠着组织拨给的两根金条起家,一手打造了华润前身的”联和行”,既为组织筹集经费,又在建立地下交通站。
1948年后,”联行”改组更名为华润公司。1952年隶属“*贸易部”(现为商务部)
1983年,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华润公司又改组成立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此后,华润集团和新中国一起迈入盛世的气象,它一路谱写辉煌的诗篇。它的主营业务包括消费品制造与分销,地产及相关行业,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三块领域,旗下共有几家一级利润中心,在拥有6家上市公司:华润燃气、华润啤酒、华润电力、华润置地、华润水泥、华润医药。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处处都有华润的身影,它有多个知名品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怡宝、雪华啤酒、华润万家等等。
照片来源于百度搜索
华润集团历任董事长傅育宁正式结束了在华润集团近6年的任期。
7月28日,华润集团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宣布了*关于华润集团董事长调整的决定:免去傅育宁华润集团董事长职务,由王祥明接任。
63岁的他,已超过央企退休法定年龄,退隐是时间问题。
年营业额高达6500多亿元,净利润515亿元,中国TOP10房企,在最负盛名的央企之一……
华润集团走过了82年辉煌的日子,也成就了12位掌舵人的传奇。
这些历任董事长们,有创业一代的深谋远虑与人生无奈,有入关谈判一代的视野开阔与舌战群儒,有宁高宁一代的并购扩张和纵横捭阖,而如今迎来第13位董事长的功成身退。
有人说对比前任宋林,傅育宁太过低调沉稳,有人说傅育宁当年放弃万科的昏招,让华润失去了进入房企TOP5的最好机会。
而在炸房团看来,傅育宁有的掌控欲和狠劲,沉默的表面下暗涌着可怕的商业野心。
01
傅育宁主掌华润开始于2014年的一场意外,当时原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贪腐案爆发,傅育宁临危受,从招商局集团董事长调任为华润集团董事长。
之所以傅育宁被挑中以“救火队长”领导华润,有分析认为华润与招商业务结构类似,都是多元化企业,两个集团都在拥有重要资产,比如,华润在有5个上市公司,而招商的经营总部就位于。
对于傅育宁来说,这是一次突如其来的任,也是一副沉重的担子。
从企业体量来看,截2013年年底,华润集团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分别为招商局集团的2倍、5.6倍和1.7倍。前者主业多达7个,所处领域比仅有3个主业的后者复杂得多。
更重要的是,现在华润集团正处在风口浪尖,人心浮动,不少员工把原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视为“教父”一样追随,如何斩断这些的滋生,重回正轨,傅育宁势在必行。
傅育宁赴任天,先整顿企业文化,在华润官网首页新开辟了一个“傅博士观察”专栏,刊登自己在企业内部的讲话及关于企业发展的思考。
截2020年7月28日,该专栏共刊登70篇文章,“塑德”“反思”“铸魂”“问心”“规防线”“文化重塑”“反腐”等关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词汇高频出现。
同时,傅育宁开始对华润旗下业务“开刀”重组,与宋林的疯狂生长不同,他只做减法。
首先,剥离上市平台华润创业旗下零售饮品等业务仅保留啤酒业务,并更名为“华润啤酒”,此后从百威英博回购了华润雪花啤酒剩余的49%股权,将雪花啤酒进一步打造为国内的啤酒集团。
他还将华润医药、华润医疗与华润微电子三个板块带向资本市场,这些都是华润八十余年历史中涉足时间较长、有改革创新之功的产业,2019年,华润医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044.54亿港币,年内净利润50.98亿港币,是华润集团的重要利润来源。
他深谙产融结的优势,在华润设立产业基金,连通华润产业与金控平台,并积极向“+互联网”转型,与腾讯签署战略作协议,在医疗健康、云和大数据、智慧城市与智慧零售等领域展开作。
在华润最备受关注,也是最重要的地产开发业务,被称为“救火队长”的他也不甘让接手后的华润置地趋于平庸。
于是他开始连续使用组拳,先是继续“孵化注资”,用母公司华润集团的项目不断输血。
年报数据显示,2014-2019年间,华润置地拿地面积、拿地金额保持上涨态势,尤其2017年后拿地金额更是破千亿。
销售方面,得益于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的快速攀升,华润置地2016年正式站上千亿阵营
然后是推行金融+地产,从产业角度来挖掘其金融需要,比如华润去外面收购了一个项目,在有资金需求情况下通过发行信托等方式,把融资所得运用到项目上。
产业基金事业应运而生。
2016年,华润置地联华润资本、中心银行共同发起设立300亿元境内住宅地产基金的计划。
2017年,华润置地计划启动35亿元写字楼基金;
2018年联南宁投资、华润投资创业、世博土地控股与中国人寿保险共同设立150.01亿元。
中国地产行业无论在土地开发模式,还是在融资模式上,都受到了与新加坡这两个弹丸之地的深刻影响。
而他在嘉德置地董事会里的独董经历,以及商界的从业历程,正好助他去实现更强烈的野心。
02
抛开这些整之举,在这6年间,最让傅育宁更受外界关注的事,却是宝万之争中沉默的他。
2015年7月发生了轰动业内的“万科股权大战”,开始之初,华润位列万科大股东。
而到2017年1月,华润将所持全部万科股票以每股22元共计作价372亿元卖给深圳地铁,彻底撤出万科,结束了对万科长达16年的大股东之位。
期间,有内幕消息爆料以王石为代表的万科管理层少找傅育宁12次,请求支援阻击宝能系成为大股东,但是傅育宁不支援,不增持,一直缄默。
有说法称,2015年底在宝能之战最为焦灼之时,华润正忙于与百威英博的啤酒业“双雄对决”。
也有说法称,华润在纷争中谋求的不仅是大股东的地位,而是能够控股和控制万科。
彼时华润和万科内部出现了巨大罅隙,就如同一华润人爆料那样,以前双方老板见面时,可以称兄道弟把酒言欢;而傅育宁接手华润后,郁亮再去华润时次次西装笔挺庄而重之。上来点点头:汇报吧。
傅育宁慢慢失去了对万科的把控。
2015年12月19日,万科董事会在不告知华润董事的情况下,以自己名义突然发出停牌。
2016年3月12日,以郁亮为主的万科管理团队与深圳国资委旗下的深圳地铁集团签署作备忘录,预备重组,而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傅育宁前晚上才得知如此重大的消息。
即使傅育宁发出“通牒”,并明确告诉王石,“希望万科不要再次不尊重华润的意见,如果你们执意还要这样做的话,你们将失去华润对你们的信任。”而王石早已去意已决。
王石曾经作为万科管理层,在宝万之争中的表现,则被傅育宁评价为,“是价值观的问题”。
在那么强势的万科职业经理人面前,强势的傅育宁岂能听之任之,甘当绿叶?
集团架构内,控制不住的板块,就不是自己的主营与核心资产。
如果真成为万科想要的那个甩手大股东,万一如果输了就是国资流失责任人。
在体制内,不犯错就是的成功。
傅育宁只是不想犯错。
03
傅育宁卸任了华润董事长职位,而继任者能否再现华润置地“黄金时代”呢?
先说近些年来,华润置地交出来的成绩单不尽如人意。
华润以住宅地产+商业地产的双轮驱动格局,一方面商业地产业务如火如荼,在母公司华润集团注资以及金融平台的帮助下,华润置地的商业地产发展迅速,2019年的租金收入达120.3亿元,成为继万达商业后第二家租金收入突破百亿的内地房企。
而在住宅开发上的表现却略显落寞,从2014年销售增速降冰点4%,接下来四年里增速回温,15.3%、27%、40.8%、38.5%。
但2019年却回到15.1%,与2015年基本持平,实现约销售额2425亿元,勉强维持住“行业规模前十”的底线。
在毛利率上,2019年为37.9%,比2018年同期的43.4%有所下降。
不仅销量、利润增速放缓,管理层人事变动也是华润置地不愿提起的痛。
2019年2月,任职达26年、被媒体成为华润置地“灵魂人物”的吴向东正式离职,他曾一手打造了以万象城为代表的商业地产体系。
此外,高级副总裁迟峰,副总裁、华北大区总经理蒋智生,董事局副主席、华北大区董事长张大为等核心高管均传出离职消息。
或许于傅育宁来说,关于华润置地的更多已然无暇顾及。
央企一把手正式退休之前,为了顺利过渡,*组织部往往会提前一年安排好接班事宜,王祥明即是在此情况下进入华润集团。
王祥明长期在建筑领域任职,2016年8月担任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此次,空降到华润仅一年半的他,接替傅育宁出任华润集团董事长,华润历史中,董事长兼任置地主席尚属首例,这也为傅育宁在万科事件中留下的遗憾,提供想象空间。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华润集团创始人杨廉安儿子和华润集团历任董事长简历的全部内容,是由eastit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