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个人简介-李河君为什么会败

1年前 (2024-04-22)

可爱的网友们你们好,这篇文章核心内容主要是给大家详细描述关于“李河君个人简介”的核心内容以及“李河君为什么会败”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李河君家族:汉能太阳能经营光伏产业链,曾被曝“中国首富”

李河君家族

145.4亿元/汉能太阳能

年龄:47岁/籍贯:广东省东源县仙塘镇/职务:董事长/公司总部:九龙柯士甸道西一号环球贸易广场/所属行业:信息技术/持股比例:持有汉能太阳能50.76%股权/股东地位:大股东

汉能太阳能董事长李河君持有汉能太阳能50.76%的股份,截理财周报富人资源实验室7月4日统计,李河君家族的股权财富达145.4亿元,位列中国家族财富榜第39位。

李河君,何人?

李河君,现任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2011年12月,被中宣部、全国工商联、统战部推举为“非公经济十大典型人物”之一。

47岁,祖籍广东省东源县仙塘镇,1984年毕业于河源中学,1988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后攻读研究生、博士生。

除了汉能太阳能董事长的身份外,李河君还兼任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作为旗下光伏行业的子公司,汉能太阳能为此次李河君的财富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不少媒体已经大肆报道李河君成为中国新任首富的消息,不过,理财周报富人资源实验室此次仅统计其上市资产,即汉能太阳能。

为何1996年就已经上市的汉能太阳能在2014年才推动李河君登上财富榜?

早在2013年3月初,汉能太阳能公布行使购股权资料,由汉能控股斥资逾11亿元,增持汉能股权50.23%。

根据公布,汉能控股旗下公司,已行使三项已获股东会通过清洗豁免的购股权,分别是19.64亿股(每股0.239元)、3亿股(每股0.1664元)、60亿股(每股0.10元),82.64亿股,共斥资11.19亿元,连同已间接持股,增50.23%股权。

汉能已发行股份在这次完成购股权后,由134.3亿股增加216.9亿股,市值达100亿元。

2014年1月14日,李河君再次增持4980万股,耗资5985.96万港币,成交均价1.202港币,最高成交价1.21港币。变动后持股329.2亿股,持股占比115.15%。

与其持股比例相对应的是,其在汉能太阳能的地位也逐步提高,2014年5月15日,汉能太阳能宣布,委任李河君为公司执行董事兼主席,同时,FrankMingfangDai先生获调任为本公司副主席兼行政总裁。

汉能太阳能集团是全球技术领先的薄膜光伏企业,主要业务包括研发和设计组装薄膜整线生产线,以及开发、运营太阳能发电专案和应用产品。

自2009年进入太阳能行业以来,通过达成薄膜整线生产线及装备供应作协议,并且在2013年将业务模式拓展下游太阳能领域,汉能太阳能公司得到了飞速发展。

2012年3月5日,汉能太阳能获纳入恒生全球综指数成分股、恒生综指数成分股、恒生综行业指数(工业制品业)成分股以及恒生小型股指数成分股。

此外,于2012年5月31日,集团获纳入摩根士丹利资本(MSCI)中国指数。

最终,根据理财周报富人资源实验室7月4日统计,李河君持有财富达到145.4亿元,位列中国家族财富榜第39位。

 

汉能水电发家,欲攻薄膜发电

事实上,做小水电起家的李河君真正意义上的事业起点也是来自他的老家河源。

1988年,李河君靠着向大学老师借来的五万块钱,在中关村(000931,股吧)倒卖电子产品。

到了1994年,李河君手头上已经有了近八千万元的资产,同年李拿出1000多万元收购了河源东江上一座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

汉能官方网站显示,该公司在云南、广东等省份投资建设水电项目,目前,水电权益总装机量超过600万千瓦。

此后,他开始在水电领域频频出手,先后投资了一批中小型水电站,足迹遍布浙江、广东、宁夏、云南、广西等地,其发电量从几万千瓦到几十万千瓦不等。

当然,李河君和汉能进入舆论中心,还是依托了光伏产业。

2009年,李河君选择了技术难度更高的薄膜太阳能行业,并抛出了2000兆瓦的“宏伟计划”。彼时行业老大美国FirstSolar的产能为1800兆瓦。

李河君试图打通全产业链,从上游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生产线装备,到中游电池、组件生产,再到下游光伏电站发电。他认为,通吃的做法能够内部消化掉产能。

2011年,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李河君成为在上市的硅基薄膜太阳能设备制造商铂阳太阳能(现已更名为汉能太阳能)的实际控制人,从而直入上游装备制造。

之后短短三年,李河君勾勒出光伏帝国的蓝图:在国内建造九大光伏制造基地,完成了对德国索力比亚、美国米亚索能以及全球太阳能公司的收购。

不过,在光伏行业,或者说新能源领域,李河君依然还是位新人。

但李河君已经找到了对策。

汉能太阳能近日公布,建议将公司英文名称由“HanergySolarGroupLimited”更改为“HanergyThinFilmPowerGroupLimited”,及将公司中文名称由“汉能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更改为“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认为,凭藉新公司名称加入“薄膜发电”的字眼,将能更好反映公司专注的薄膜技术,全面体现公司目前及未来的业务发展。

在薄膜发电技术方面,汉能的铜铟镓硒(CIGS)组件量产转化率已达15.7%,研发转化率最高已达20.5%,并获得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认证。

而汉能支持的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技术发展最快且应用领域最为广泛,已成为目前薄膜发电的主要技术方向。其具有温度系数低、弱光发电性好、质量轻、柔性可弯曲、色彩可调等优势,可广泛满足于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柔性屋顶、户用发电、汽车等多个领域。

在太阳能光伏领域,薄膜电池与晶体硅电池之争,似乎是一个无止尽的论题。

众所周知,光伏可分为晶硅和薄膜两种电池技术路线。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优点在于光电转换效率较高,缺点是生产过程存在污染,适于强光环境,而在弱光条件下几无发电。

而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其成本低、可柔性化、弱光性好、质量轻等优势,在光伏领域中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近来,随着汉能等企业的推广,薄膜势头有超过晶硅的趋势。

光伏业内关于晶硅与薄膜的不断争论中,汉能一直是薄膜的“盲目崇拜者”。董事长李河君曾放出“未来十年薄膜技术必将取代晶硅光伏电池”、“薄膜化、柔性化是全球太阳能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和方向”的豪言。

汉能通过实际行动为自己支持的薄膜“代言”:收购相关研发制造公司,技术整拥有完全自主产权领先,在晶体硅组件市场“虚弱期”及时抢入。

可以看出,汉能太阳能的薄膜组件战略步伐坚定而明确。而近期又通过改名、上央视宣传等表现出打造“薄膜生态产业链”的决心。

汉能此举欲将薄膜发电与晶硅业者分开。

薄膜能否取代晶硅,就让明年这个时候告诉你。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关于李河君个人简介和李河君为什么会败的全部内容,是由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