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演进的视角看待中国股权——36氪专访原始会创始人陶烨_详细解读_资讯_热点事件

7个月前 (04-22)

随着JOBS法案在美国落地,行业迎来了的生机。硅谷孵化器500 Starups通过股权平台SeedInvest,部分完成了新一轮1亿美元募资。地产网站Fundrise,今年5月收获了3100万美元首轮融资,当时每周的金额已经超过100万美元。而国内这边,从去年到现在已连续有多家股权平台成立,从天使汇,到原始会,到大家投,到我们的36氪加。

作为网信金融成员机构,原始会是去年国内股权市场的大玩家,全年1.5亿股权金额中原始会独占1.2亿(数据来自清科)。对于股权在国内落地的问题,我一直有着不少困惑。幸运的是,前不久我与原始会创始人陶烨的一次交流让这些困惑部分得以解答。以下是我们交流内容的整理,部分文字有所调整:

一、以互联网创投为例,中国的问题是好项目太少,钱太多。好项目在线下也不太缺钱,没必要。而不那么好的项目,通过线上又容易变成“坑”——股权在国内是否是伪题?

陶烨认为,这应该取决于我们看待股权的角度。现实来说,好项目太少诚然是一个问题,但以演进的视角来看,这也是一个需要市场培育的过程。中国的创业土壤正在改善,国内无论是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在逐渐成熟,而且越来越多来自成熟创投市场的海归精英正在回国创业。同时,很多项目并不是不好,而是以前由于渠道限制,融资中不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让好的项目得到更理的估值,这也是股权的意义。

,你要如何界定一个项目的好坏?在陶烨看来,单纯以上市退出、获取超额经济回报为标准是很狭隘的界定。投资人的投资需求多种多样,不一定非要有上市潜力的企业才值得投。在回报形式上,不少平台也设计了“消费权+收益权”的结构(奖励和股权的结)。一些聚焦在TMT领域的股权,能提供的回报形式或许比较少,但原始会做的是泛平台,消费领域的企业能提供的回报形式要丰富得多。

二、早期投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工作,附着在金钱上的是投资人的专业能力和资源,普通人单纯以金钱入股,对企业是否有价值?同时让普通人承担与能力不相匹配的风险是否适?

陶烨表示,这个问题目前主要依靠投资人准入、项目筛选、“领投+跟投”三重机制来把控。

股权的初衷,是给予中小投资人平等接触早期项目的机会,正常情况下不会向一般大众开放。目前活跃在原始会平台上的主要是三类人:1、专业机构和个人 2、超高净值人群,包括企业家或创业者 3、大量的小微天使(包括中高净值人群)——这三类人从抗风险能力、收入和投资能力上,基本符早期投资的要求。

在项目筛选上,平台会提供专业投资团队进行项目审核,但不做实质判断,主要是形式、规上的审查。而“领投+跟投”的机制设计,让专业投资人的投资能力和小微天使的资金能力结。

原始会上的领投方,一般都是专业投资机构和著名投资人,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对项目做尽职调查、评估以及投后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领投人会参与企业治理。而跟投人虽然不会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但作为股东行使投票权,类似上市企业的董事会+股东大会制度。

三、本质来说,大家纷纷押注股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陶烨强调了两点:一是传统的线下投资市场存在着显著的信息不对称和效率损失,很多投资人找不到项目,而很多项目又融不到钱;二是从资本的角度出发,也迫切需要这样的股份流通市场。

效率方面毋庸赘言。就资本方需求方面,股权的意义可能不是作为一个一级市场来存在。它对资本的诱惑力,在于其为私募股权投资打开了更灵活的退出渠道。我们未来可以预期,中国将会形成一个从天使、VC、PE到IPO的多层次的股权流通市场,覆盖企业的整个成长周期。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股权将会充当小微创业板的角色。这有利于风险资本的退出和再投资,使得专业投资人找项目、培育项目的能力快速滚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