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三绝与几个有趣的传说

5个月前 (04-22)
晋祠三绝与几个有趣的传说去留无意518 背景音乐 郭兰英《人说山西好风光》 早就听人这样说过:“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到太原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
” 我虽然1995 年到过太原,去了乔家大院,去了阎锡山故居,去了五台山,而近在咫尺的晋祠却擦身而过,实在是有点可惜。
这次亲临,方知此言不虚。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二十五公里处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是为纪念西周时晋国首任诸侯叔虞(周武王次子)及母后邑姜而兴建的奉祀祠堂。
后经历朝历代的重修与扩建,逐步形成了今天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
目前这里有几十座古建筑,以环境幽雅、风景秀丽,以及高超的塑像艺术而闻名,是一个很值得一看的去处。
太原火车站对面的马路边上有三条公交线路可以直达晋祠,我乘坐的是308路,全程大约行驶了一个来小时。
到达终点的停车场以后,还要沿着马路继续向前步行五分钟的样子,然后向右一转,就来到了晋祠公园。
  ▲01 晋祠公园大门口的牌坊。
  很多外地游客一来到这里,往往以为这就是晋祠了,其实不然,这不过是在晋祠门前开阔地上修建的一个免费公园而已,穿过了这个公园,才能到达真正的晋祠。
虽说这里只是一个休闲公园,但它是在解放前三个私家花园的基础上扩建发展而成的,规模宏大、风景优美,更何况还依托着晋祠,楼台亭榭、九曲回廊和群雕假山一并掩映在绿树丛中,也别有一番韵味。
  ▲02 走过牌坊,就来到了晋祠公园的大门。
  ▲03 “晋祠”二字为唐太宗李世民御书。
  ▲04 进门是福禄寿三星影壁墙。
  ▲05 福禄寿三星的砖雕相当精美。
  ▲06 后面的花园被名为“唐园”。
  ▲07 纪念李渊父子在太原发迹的群雕“龙兴晋阳”一一唐太宗和他的文臣武将们。
  ▲08 巍峨挺拔的“飞龙阁”。
  穿过了晋祠公园,真正的晋祠终于呈现在我的面前。
  ▲09 掩映在杨柳丛中的晋祠。
  ▲10 十足的气派。
  走进晋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株高大的槐树,据说是唐朝的时候栽种的。
虽说有1300多年的历史,但现在依然是生机勃勃、枝繁叶茂,委实令游人赞叹不已。
  ▲11 高耸入云的唐槐。
  ▲12 历经千年,依然生机勃勃。
  ▲13 虬曲盘绕,叶茂枝繁。
  沿着唐槐旁边的道路一直向里走,越过水镜台、会仙桥,就来到了一个游客比较集中的景点——金人台。
  ▲14 集中国古建楼、台、亭、阁于一身的水镜台。
  ▲15 不起眼的会仙桥居然是明朝的遗物。
  ▲16 金人台上的四个铁人,除右手个是民国时期补铸的以外,其余均为宋朝的杰作。
  说起金人台的铁人,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
相传,这些铁人在金人台上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天长日久,承日月之精华,渐渐地就有了灵性。
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忽见从上游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
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看看有无旁人。
”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一只船不止装一人,你能有多重?除非你是铁铸的。
” 由于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话一落音的瞬间,铁人就立在河边纹丝不动了。
船家抬眼一看,好眼熟啊,这不是晋祠的铁人吗?于是不敢怠慢,急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了金人台。
圣母闻听大怒,勒令手下将领在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
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呢!   ▲17 这就是传说中西南隅的那尊铁人。
  据有关资料记载,这尊 两米多高的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不但今保存完整,而且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虽然经历了九百多年的雨雪风霜,依然睛明眼亮、闪闪泛光,被后人戏称为宋朝的“不锈钢”。
铁人的肚子上铸有铭文,据说抚摸铁人的肚子可以百病全消,故而更是被游客摸得锃亮了。
继续前行,穿过了对越坊和献殿,一个宏伟的大殿呈现在游人的面前,这就是晋祠的主要建筑圣母殿了。
  ▲18 闻名遐迩的圣母殿。
  ▲19 圣母殿与鱼沼飞梁。
  圣母殿门前的鱼沼飞梁,指的是这里的石桥。
“鱼沼”为晋水的第二泉源,“飞梁”系沼上的石桥之意。
这座呈十字形的石桥为北宋时期所建,桥面东西平坦,南北两面下折,视之如鸟之双翼,翩翩欲飞、典雅大方,结构奇特而又别致。
著名的建筑学者梁思成(梁启超之子)曾经这样评价说:“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
”故而此桥也被列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今日得见,也算是开了眼界。
  ▲20 鱼沼飞梁建于北宋天圣元年。
  后来,我在安徽肥著名景点包公园里的“清风阁”前,再次见到了现代版的鱼沼飞梁,估计就是仿照晋祠里的这一座修建的。
  ▲21 这就是肥包公园现代版的“鱼沼飞梁”,登上清风阁鸟瞰,纵向平坦、侧翼下折的十字型结构特别明显。
  扯点有点远了,还是回到晋祠。
鱼沼飞梁后面的圣母殿供奉的是周武王之妻、周成王和叔虞的母亲邑姜,其实这里最著名的除去殿宇本身以外,便是里面的宋代彩色泥塑。
尤其是其中的33尊侍女像,身体的丰满与俊俏、脸庞的清秀与圆润、态自然、口目传,呈现出极不相同的个性特征,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可惜这里不对外开放,游客只能隔着门窗远距离地观赏。
赞叹之余,感到把这里称为“晋祠三绝”之一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
  ▲22 态庄严、雍容华贵的圣母邑姜。
  ▲23 女官的造型丰满而又圆润。
  ▲24 头戴官帽的女官不失清秀。
  ▲25 态各异的侍女。
  ▲26 面露羞涩的红巾侍女亮点。
  说到晋祠的三绝,另一个就是圣母殿旁边的“周柏”了。
相传,这棵柏树为周朝初年所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虽说树干已经与地面倾斜达45度,但枝叶依然繁茂,苍劲挺拔如一条横卧的巨龙,故而又称卧龙柏。
  ▲27 状如卧龙的周柏依然苍劲挺拔。
  晋祠还有一绝,那就是圣母殿南边紧挨着的难老泉了。
难老泉为晋祠主泉,以《诗经》中“既饮旨酒,永锡难老”的含义名。
自古以来,难老泉清泉畅涌、长流不息,给晋祠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只是近些年由于过量开发地下水,难老泉汩汩喷涌的盛况已经不再,有时居然要人工补水才能维持景观的需要,不禁令人扼腕。
  ▲28 难老泉上方被一座亭子所覆盖。
  ▲29 泉涌如注,汨汨不息。
  ▲30 旁边是泉水的出口。
  游客来到这里,除了观赏难老泉之外,恐怕更感兴趣的是难老泉亭上方的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因为这里与一个凄婉美丽的民间故事有关。
传说水母姓柳,生性贤良,家住晋祠附近的金胜村,嫁到这里为媳。
不幸的是,她嫁过来以后横遭婆母虐待,每日要到远方去挑水。
婆母为她打造的水桶桶底是尖的,因而路上无法停下歇息,而且辛辛苦苦挑回家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说是嫌脏。
,柳女挑水归来途中,一骑马人要借水饮马,柳女欣然应允。
等柳女返回重挑时,那人送给柳女一条金丝马鞭,让她回家后把马鞭放在瓮中,只要轻轻向上一提,水即满瓮。
柳女回去一试,果然灵验,从此就不必再到远方去挑水了。
不久,这个秘密就被柳女的小姑子发现了,一次她趁柳女回娘家不在,从瓮中提起了马鞭,顿时水从瓮中奔涌而出,而且很快就要淹没附近的村庄。
柳女正在娘家梳头,闻讯顾不上把头梳好就急忙赶来,一坐在了瓮上,水势小了,人们得救了,从此水母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水瓮…… 小时候我曾经看过这个故事的连环画,其中的情节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今天来到了故事的发生地,面对束发未竟、态自若,而且是端坐瓮上的水母塑像,居然像是看到了多年的老朋友一般,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奇妙了。
  ▲31 端坐瓮上的水母。
  难老泉的南面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建筑群——奉圣寺,相传这里曾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的别墅,老远就能看到寺内巍然耸立的七级舍利塔。
而我感兴趣的却是奉圣寺附近的一棵老槐树以及与此相关的一段典故。
民间传说原来这株槐树早已干枯,到了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的农历三月廿一奉圣寺,人来人往熙攘非凡。
一个老道士在枯槐下叫卖膏药,口里喊着:“膏药灵应、能治百病,有福来买、无福不信。
”叫卖了半晌也没人理会,这位老道长叹一声,说道:“如此仙药,来购无人,凡人无福,枯槐宜生。
”说罢便将膏药贴于枯槐之上,拂袖扬长而去。
说来也怪,不到一个月,这株枯槐死而复生,展枝生芽、甚为茂盛。
人们见状,都惊呼这株枯槐为“复生槐”。
  ▲32 圣母殿后的枯树(非复生槐也)。
  ▲33 老槐新枝(亦非复生槐)。
  怀着满腔的好奇,我在奉圣寺的前前后后转了又转,始终也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复生槐身影,只好失望地离开了这里。
也许这就仅仅是一个离奇的传说而已。
离开晋祠的时候再一次穿越晋祠公园,看到众多的游人在这里流连忘返,尽情地享受着难得的悠闲,我也受到极大的感染,情不自禁地又在这里逗留、游玩了一番,直到下午两点多钟才登上了返回市区的公交车。
  ▲34 老藤盘绕。
  ▲35 虬曲苍劲。
   旅游小贴士: 1. 太原火车站对面的马路边上有三条公交线路可以直达晋祠,分别是308路、856路和804路,车程大约要一个来小时; 2. 晋祠门票70元,现役军人、学生、60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半票,70岁以上老人免票。
去留无意518 2011.11.28 旅游记录 2022.10.23 修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