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1年前 (2024-04-22)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优化生活。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就是培养学生数感,把孩子们具有的这种对数字之间关联的意识以及灵活地解决数字问题的能力称为其对数字的“感觉”或“数感”。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结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建立良好的数感。
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
又比如:认识“0”时,启发学生自己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上见过”“在温度表上见过”“电话上有0”“我的格尺上有0”……使学生直观体会“0”。
除了表示没有以外,在尺上表示起点在日历上表示日期在电话、车牌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
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样,在生活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在现实生活中初步地建立了数感。
     动手操作,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是儿童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起点,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展现,是经验不断内化、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
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理解数的意义和作用,建立良好的数感。
在南明教育中我们我们通过让孩子大量的操作,如棋子游戏,通过黑白棋比多少,蒙氏操作:认识彩色串珠,也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感知数与量的对应。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数感。
  在加减法中,加减法的计算形式只是孩子们体验数字的一种形式,例如,6是3加3组成,由2加2加2组成,有2加4组成。
这种重组的练习会培养孩子们的数感。
  数感指一个人对数字和运算的一般理解力,以及灵活应用这种理解力的倾向和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