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炼成之地——泰宁状元岩

8个月前 (04-22)
学霸炼成之地——泰宁状元岩LMY 状元岩景区坐落在泰宁县城北郊长兴村。
据县志记载,南宋庆元年间,少年邹应龙读书于此(庆元二年中状元,时年25岁),后人称其读书处为状元岩。
这一带的山水,丹崖悬岩,茂林奇树,幽峡奇洞,飞瀑流泉,风景险绝优美。
沿着中国古代科举之路,追寻状元足迹…… 这是一条状元走过的路,邹应龙16岁从这里走进山谷…………。
据说名臣邹应龙年少时为躲避人世喧嚣,手凿千级石阶,在此面壁五载,潜心攻读,得中状元。
所以,状元岩有了“地灵人杰的丹霞圣地”之美誉。
状元岩岩顶有三个内凹的圆形窟窿,人称”状元帽”。
丹霞洞穴---状元岩:该处岩层为紫红色厚层砾岩、砂砾岩组成,经后期流水侵蚀、风化剥落凹进形成额状洞穴。
洞宽75m,深8m,高6m,岩壁上凿有“状元岩”三个字,因南宋状元邹应龙青年时在此读书而得名。
站在状元岩往北远眺,可见对面海拔约500m的夷平面,反映了地壳间歇性隆升后相对稳定条件下,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面进行剥蚀与堆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近似平坦的地面。
有了这山的灵气,古人才可以静心苦读,成就状元岩的一段传奇。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一路前行,山势陡峭,但见危峰峡道、绝壁陡崖、天然石洞比比皆是。
丹霞巷谷---游龙峡:与潜龙峡相继不远,近于平行排列。
二者是孪生姐妹,有“姐妹峡”之称。
游龙峡亦是在地壳应力作用下,流水沿裂隙冲刷、侵蚀下切、经后期重力崩塌形成的“v”或“u”型巷谷。
总体走向近南北偏西,谷宽0.4--5m,长约1300m,谷深50--150m。
走进游龙侠,就如同进入原始森林。
枝叶萋迷,藤蔓交织。
悬洞游廊:顺层发育的一组洞穴。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此处砂砾岩中有一泥质岩夹层,阻止了渗透的水流,加之泥质岩比砂砾岩更易风化,从而形成顺层岩槽,岩槽进一步风化扩大成洞,今下雨时洞内仍然有水流出。
晒经崖:崖壁上的点点窟窿,就如天书上谁人也看不懂的,传说是邹大状元晒经书的地方。
晒经崖上大的窟窿就是鹰巢。
老鹰还没归巢,或许是在外觅食,或许是去约会忘了归巢。
丹霞洞穴----紫芝岩:崖壁上分布众多的圆形、半圆形洞穴,多因垂直流水自上而下侵蚀岩层、片状风化剥落而形成的。
由于受重力作用,崖壁上岩块、岩屑崩落于坡脚处堆积,现有的洞穴岩槽多已残损不全,崖壁底部有水流侧蚀作用的痕迹。
换骨岭断层:这是地壳变动的构造现象。
山体因受到地壳的挤压或拉张作用,破裂而现宽约1--20cm的裂缝(断层)。
裂缝呈南北向延伸,裂面向西倾斜。
根据两侧对应的岩石对比,西侧山体向下滑移了约3m,该断层属上盘向下滑动的正断层。
丹霞洞---笋状洞穴:此处崖壁主要为厚层粉砂岩、砂岩加砂砾岩组成,崖壁坡面上的流水呈扇形不断浸润、侵蚀崖壁。
由于岩层的风化差异,粉砂岩被侵蚀呈圆弧形内凹,砂砾岩层相对外凸,形成上小下大的“笋状”洞穴。
丹霞洞穴---泉洞藏铭:这是在水流侧蚀在基础上,垂直水流沿崖壁浸润、冲蚀、片状风化剥落,崖壁逐渐侵蚀内凹形成的额状洞。
洞璧岩石由晚白垩世崇安组(距今约6500万年前)红色砂砾组成,洞内藏有泰宁特色的三角灶。
丹霞巷谷-----潜龙峡:这是丹霞地貌中典型的巷谷一线谷景观。
红层盆地形成后,在地壳应力作用下,产生总体走向南北偏西在垂直裂隙(缝),地壳抬升后流水沿裂缝冲刷、浸蚀下切形成“v”型线谷,经后期重力崩塌进一步扩大为巷谷,谷宽0.4----5m,长约1200m,谷深50---150m。
五虎上山——“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
”南北朝诗人谢惠连望着五只虎视眈眈的上山虎,又该有新作《猛虎行 三》了。
重重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峰,尤如一幅淡墨山水画。
眼望连绵起伏的群山,仿佛读懂了李白与敬亭山,产生了“相看两不厌”的情感。
崖壁奇树,贫瘠的石峰之上,生依然郁郁葱葱。
与喧哗的上清溪景区相比,此幽静山林,开一方水土,赏一方天际,闻一林清净,任时光荏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