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在安哥拉(一)拼搏在安哥拉的中国人与带去的文化

1年前 (2024-04-22)
回忆在安哥拉(一)拼搏在安哥拉的中国人与带去的文化狐仙 说起来,我要安哥拉上班虽然挣的只是死工资,相比起自己做生意的人来少的太多了,可是,上班有上班的好处,做生意有做生意的难处。
这个地方叫:。
是“海山”被查封了后马上开起来的一家中国城,当然,与现在的各中国城相比起来是小了很多。
不过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开起来也算是有门路了。
光看牌子,都几乎不能确定这是在国外,只有牌子上的电话号码与汽车的牌照才暴露了一点点这是在国外。
停在中国城门口右侧的两辆汽车。
这个超市是各公司的小超市进货的地方,也是我买烟的地方,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再也没有开过门 这两个饭店,其实在这个大院里最多的还是饭店,是呀,出门在外就想吃一口家乡菜。
这是挂在墙上的辣椒,我真不知道这是国内发过来的还是自己在这边种的。
不过,就是这样挂着才透出了家乡的味道。
春联、门口的招牌、门头的招牌,处处透出中国风格与味道,单独这样看,这那里能分的出是国外?不过仔细看电话号码。
走进这家饭店,墙上一排的许可证表明了有多少部门在管,坐椅与墙上放的CCTV4的电视让人感觉恍惚。
仿佛在置身国内。
点了一个牛内,这一碗要了我8000,在2013年左右就是80美元,八十美元,八十美元。
挨千刀的奸商。
当时我想,既然这么贵,我就多拍几张相片吧。
我与司机只要了一个菜,又占了两盘饺子,饺子多少钱给忘记了。
顺手一拍,得,小全景。
再来一个带他们许可证与电视、桌椅的。
精致的小酒柜。
来一张上了桌的饺子与牛肉,在我记忆中,这一顿要了我一万多。
就是100多美元。
没错,就两盘饺子与一碗牛肉。
天杀的。
在外,在安哥拉,黑人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公司里上班的黑人也学会了过我们的重大节日。
也在吃中国菜。
一开始的时候,每到周六日商店呀超市呀什么的都关门,根本买不到任何东西,到了2014年的时候,中国人的商店多了,黑人周六日也开门了。
曾经在2011年前后,多次去中国人开的超市里买东西,那时的超市说起来更像是隐藏在居民区的地下工作者,要七拐八拐的才能到,我问过司机,一开始是怎么找到的?人家告诉我去公司发过小广告。
嗯,这就对了,我曾经在公司大门口中国人保安屋里发现过无数张发廊的名片。
这就对了。
在2011年前后,由于没有一个正规的中国城,所以这些人都隐藏的居民区时卖东西,主要是建材什么的。
因为每一个公司不可能把所有的材料都备齐了,所以,补充性的就存在了。
其实他们就是隐藏在黑人居民区中也好找,那些有高高的围墙、铁丝网或电网的就是中国商人的。
往往一个行业是一个家族,当时我找胸牌,人家就说去他二叔那看看,上次他要的多。
估计他们是和着进货,到了安哥拉后再分吧?我曾问过他们,一年能被抢几次,有一个小伙子说如果只抢钱,大概三四次吧。
再问,这一年下来能剩多少钱,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