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出朝鲜的艰难抉择

8个月前 (04-22)
中共中央出朝鲜的艰难抉择九里松人 1950年6月25日,朝鲜在苏联默许下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爆发。
6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讲话,谴责美国干涉朝鲜内政、阻挠中国人民的侵略行径。
毛泽东出朝鲜的决策异常艰难,其过程是从“不期而遇”到“出其不意”。
不期而遇是指中国原本并不想跟美国打这一仗。
不想打又不得不打,决策非常艰难!周恩来曾说:毛泽东下这个伟大的决心,是根据科学的预见、实际的分析。
彭德怀说过:这个决心不容易定下,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对复杂事物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
中国对朝鲜半岛没有任何企图,建国伊始,百废是,不愿意也不想与美国对抗。
解放战争时期尽管美国支持蒋介石,中国共产一直避免与美国正面对峙。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毛泽东就对35军占领南京后擅闯司徒雷登住宅提出批评。
解放上海时,又把“没有中央令不得向外国军舰发炮”作为“要要”告诫部队。
虽然一直避免跟美国发生冲突,但毛泽东对帝国主义的本性有清晰的认识。
在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中国革胜利后,国外矛盾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上,毛泽东又指出: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中国反动派对于他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失败,是不会甘心的。
他们还会要互相勾结在一起,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反对中国人民。
因此,决不可因为胜利,而放松对于帝国主义分子及其走狗们的疯狂的报复阴谋的警惕性,必须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粉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中国反动派的任何一项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
朝鲜战争爆发第3天,美国总统杜鲁门立即宣布派空军和海军支援南朝鲜,同时令美第7舰队入侵台湾海峡,操纵联国通过谴责北朝鲜侵略的决议,随后,组成以美军为主、16国参加的“联国军”入侵朝鲜。
7月初,美军地面部队入侵朝鲜后,毛泽东立即洞察到朝鲜战争有扩大和持久的可能。
尽管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美李军“节节败退”,毛泽东还是未雨绸缪,从最坏处着想,预做了战局逆转的准备。
根据毛泽东提议,7月13日,组建东北边防军,随后立刻将驻河南等地的战略预备队第13团(下辖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加上建国初调齐齐哈尔参加农垦、准备集体转业的第42军和炮第1师、第2师、第8师及空军3个团等共255000人,调往安东(今丹东)、辑安(今集安)和本溪。
8月上旬,东北边防军完成集结并开始整训。
9月下旬,第50军从湖北调到东北编入东北边防军。
毛泽东后来说:战争开始后,我们先调去3个军,后来又增加了2个军,总共有5个军,摆在鸭绿江边。
所以,到后来当帝国主义过三八线后,我们才有可能出。
否则,毫无准备,敌人很快就要过来了。
还说:可惜那时候只有5个军,那5个军火力也不强,应该有7个军就好了。
8月,朝鲜战争呈胶着状态,毛泽东敏锐觉察到,美国有可能在朝鲜侧后海岸登陆,截断人民军退路,提醒金日成应在仁川地区构筑坚固的防守阵地,以抗击敌人登陆。
8月4日,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
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用志愿军的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适当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
8月18日,毛泽东致电高岗,要东北边防军务必在9月30日以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
随后根据聂荣臻建议,决定将第9团和第19团分别调到津浦、陇海铁路沿线地区,策应东北边防军。
9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作出了“朝鲜战争持久化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增大”的重要判断。
出准备进入倒计时。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局逆转。
9月29日,美军进抵三八线。
就在这,毛泽东参加完国庆大典回到中南海已是深夜,周恩来急忙送来一封金日成的救援电报。
毛泽东接过电报,仔细看了两遍,意识到事态严重性。
毛泽东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以朝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主义阵营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其目的不仅是阻止李承晚集团崩溃,而且要借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先占朝鲜半岛,继而进攻中国及其他国家,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唇亡齿寒,户破堂危,我们不能不出;而且朝鲜人民发出紧急求援的呼吁,我们亦不能见死不救!毛泽东清楚,出朝鲜意味着的中国要与头号帝国主义美国较量,风险极大。
但他更清楚,战争的胜负还取决于战争的指导者能否在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着眼战争的特点和发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把美国的军事优劣概括为“一长三短”。
“一长”是指“铁多”,“三短”是指①战线太长,从德国柏林到朝鲜;②运输路线太远,隔着两个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③战斗力太弱。
毛泽东深知敌“钢多气少”,要战胜敌人,就要扬我之长。
毛泽东说:我们中国人民是打惯了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打败你。
中国出朝鲜,毛泽东有个底线,就是美军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如果过三八线,我们一定要过去打。
因为这个时候,从政治上、道义上讲,志愿军都师出有名,在世界上更站得住脚。
而美国的判断是:中国如果出,时机是在美李军队节节败退的七、八月份,以后就不会出了。
后来的战争实践证明,毛泽东是正确的,不但政治上站得住,军事上也出其不意,收到了效果。
美军进抵三八线的第二天,周恩来就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0月3日凌晨1时,周恩来对麦克阿瑟向朝鲜发出“通牒”一事,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再次对美国当局提出强烈警告: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
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
然而,美国当局把中国的严正警告当作恐吓,不予理睬。
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
彭德怀曾回顾道:美军一过三八线,我就知道不打不行了。
虽然派遣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决心很坚定,但是当金日成请求中国出时,毛泽东的决策是相当艰难的。
出国与美军作战是一件牵动全局的大事,需要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确定。
1950年10月2日下午,中共中央处开会研究援朝问题。
毛泽东认为出朝鲜已是万分火急,会前也已经亲自起草了给斯大林的出作战的电报,但会上多数人不赞成出,有的对出存有疑虑。
毛泽东搁置电报未发给斯大林,而是将多数人的意见通过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转告斯大林,同时决定10月4日召开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继续讨论志愿军入朝作战问题。
会上,毛泽东在听取不同意见后说: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
会议进行到一半时,彭德怀从西安赶到北京。
10月5日上午,彭德怀来到毛泽东办公室,表示拥护毛泽东出援朝的提议。
当毛泽东提出让其挂帅出征时,彭德怀说:我服从中央的决定。
毛泽东感慨地说:这我就放心了。
现在美军已分路向三八线冒进,我们要尽快出,争取主动。
下午,在扩大的政治局会议上,彭德怀鼎力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出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出朝鲜的决议。
10月8日,毛泽东签署令: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11日,因苏联不能兑现提供空军掩护的承诺,抗美援朝决策又出现波折,没有空军的掩护能不能跟美军较量?13日,毛泽东与彭德怀等政治局委员再一次商量后,取得一致意见:既然美国已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即使苏联不出动空军支援,我们仍然出援朝不变。
10月18日,毛泽东又一次主持会议,把志愿军渡江作战的时间敲定下来,于当日21时电令志愿军,按预定计划19日晚入朝作战。
第二天傍晚,中国人民志愿军4个军在天黑后渡过鸭绿江。
接到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的汇报后,已经几天几夜没睡觉的毛泽东对卫士说了一句话:睡觉!对于决策抗美援朝,毛泽东当时曾和王季范、周士钊说:不错,我们急需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
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
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比日本搞得还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脚上。
天下有变,它就从三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
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其如意算盘得逞。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20年后,毛泽东对金日成说:我们虽然摆了5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这么一翻,那么一翻,嗯!还是决定了。
这是对当年中央出援朝决策的形象描述。
摘转自《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