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南画十六观
1年前 (2024-04-22)
(上)
如梦令·南画十六观 (上)李亮之 如梦令 · 南画十六观(上)朱良志原著纲目 李亮之新编词令 序篇本气内质外显,异想真性线串。十六观照点,文人画趣局观。
局观,局观,深思寓贯浅言。
【附一:著作介绍】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今仍引起兴趣、具有研究价值,而其中的"真性"乃是突显文人画精气质的本质因素。
《南画十六观》一书共16章,选择16位画家,以他们的作品和艺术活动为线索,每章集中讨论一个关系文人画全局的关键性问题(如通过明代画家陈洪绶,集中讨论"高古"问题)。
16位画家就是16个观照点,而形成对文人画追求真性的总体表述。
全书寓深邃思想于优美表述之中,深具可读性,也启发了作者在写完《如梦令·隐居十六观》后再续编《如梦令·南画十六观》并成姐妹篇。
【附二:著者介绍】 朱良志(1955~),安徽滁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主任,北京画院外聘专家,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高级研究员。
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古代美学研究,尤长于从哲学角度来探讨中国艺术问题,并注意从艺术中剔发人生智慧。
出版有《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中国艺术的生精》《真水无香》《中国美学十五讲》《曲院风荷》等著作。
一观公望之浑然 性理序浑感,元真在意非山。
荡虚求境全,在山满山满看。
满看,满看,在水满水满念。
【附一:原著目录】一观 黄公望的"浑"一、 序:性与理序二、 真:莫把做山水看三、 全:在山满山在水满水的境界 【附二:画家介绍】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
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今浙江温州苍南县)黄氏为子,居于虞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
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后皈依"全真教",别号大痴道人,在江浙一带卖卜。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赵孟頫指授。
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
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
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
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二观吴镇话水禅界越隐者思范,念除价观。
渔父话题侃,道破天机道玄。
道玄,道玄,冥悟云游水禅。
【附一:原著目录】二观 梅花道人的"水禅"一、"渔父"的话题二、超越"隐者"的思路三、破除""的价值 【附二:画家介绍】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
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署梅道人。
浙江嘉善人。
早年在村塾教书,后从柳天骥研习"天人性之学",遂隐居,以卖卜为生。
擅画山水、墨竹。
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
水墨苍莽,淋漓雄厚。
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
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
与黄公望、倪瓒、王蒙称"元四家"。
精书法,工诗文。
存世作品有《渔父图》《双松平远图》《洞庭渔隐图》等。
三观倪瓒幽绝处幽深曲径通岸,幽远平湖浅滩。
山水寄平远,幽静草笔逸闲。
逸闲,逸闲,幽秀疏林微岚。
【附一:原著目录】三观 云林幽绝处一、 幽深二、 幽远三、 幽静四、 幽秀【附二:画家介绍】 倪瓒(1301~1374),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
江苏无锡人。
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其门。
元顺帝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
倪瓒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
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
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
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
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
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
与黄公望、王蒙、吴镇称"元四家"。
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
著有《清閟阁集》。
四观沈周之平和时逝花落伤感,当下即成兴叹。
平和应态变,自得心对游天。
游天,游天,寂溪静淌暖岸。
【附一:原著目录】四观 沈周的"平和"一、落花下的感伤二、当下即成的感兴三、心与天游的自得四、倪和沈:寂寞的江滨和温暖的溪岸【附二:画家介绍】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绘画,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
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五观徵明之浅寻声寻曲寻念,听竹听玉听弦。
要识己听便,往复无隔心唤。
心唤,心唤,近物真赏明辨。
【附一:原著目录】五观 文徵明的"浅"一、听玉二、往复三、近物四、真赏【附二:画家介绍】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42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因官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
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
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
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其与沈周共创"吴派"。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六观唐寅视觉典故视觉借故出念,寓意以简驭繁。
古说与今典,旧迹真性牵缠。
牵缠,牵缠,用事无事拗掺。
【附一:原著目录】六观 唐寅的"视觉典故"一、关于视觉典故二、古典与今典三、旧迹与真性四、用事与无事【附二:画家介绍】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自称"鲁国唐生",不负父望,16岁中苏州府试入痒读书。
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次年入京应战会试。
因弘治十二年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请继续欣赏中、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