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秋收

1年前 (2024-04-22)
春种秋收海棠依旧美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不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忙碌的季节,也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
春天里,老牛是耕地犁田的好帮手,在农民的吆喝声里,一层层的梯田在它的身后焕然一新。
春耕开始了,农民们种下了种子,也播种了丰收的希望......   彝家女儿薅秧忙   对于农民来说;到了收获的季节无论再辛苦再累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毕竟这是一家人生活的口粮。
  打谷子的时候几乎都是全家一起上阵,顶着烈日炎炎的夏天,偏远山区没有收割机都是靠人工把谷子收回去。
  抬着打谷机下田,有的割谷子,有的递谷子,一家几口人分工协作。
  他们收获的不是满满的幸福么?   没有打谷机的农民还拿着半桶,手里拿着稻谷使劲砸半桶边缘。
这样费时费力的打谷方式一般都是农村年老体弱家庭困难的农户。
老伴,我来了!   小孩子最有乐趣的还是打谷子的时候,一边打谷子还可以一边捉田里的稻花鱼。
稻花鱼一般在种完水稻以后放下去,到了谷子收获的时候基本就可以吃了!   半桶打下的谷子再装袋背回家里去。
窄窄的田埂上留下了农民们坚实的脚步。
  割谷子的时候如果长袖的衣服,很容易被谷叶给割伤,68岁的婆婆抽空捋一下被汗水浸透的头发。
老公在外打工独自一人在家打谷子的妇女。
老伴儿子生病独自一人打谷子的75岁的大爷。
  收回来的谷子得把水分晾干,这样不容易发霉。
80岁的婆婆在帮忙晾晒稻谷。
  晾干水分的谷子还要用风车将坯谷吹掉,再打包保存。
  事实上,各类农作物价格偏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种地。
农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家里就剩下老年人。
坚持种地的农民,通常是没有其他出路可选,即便种地已经挣不了多少钱,但也只能按部就班,图个安心。
而一旦遭遇极端天气,个体农户很难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当年的经济收入就成了更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