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游记

1年前 (2024-04-22)
九寨沟游记淡泊人生    2014年4月中旬,中国教育报在成都举办了一期“新闻写作高级研修班”,我被选派参加了此次难得的研修活动。
研修分两阶段,前一阶段是主题讲座,后一阶段是九寨沟实地采风。
  主题讲座都是些专业知识,比较枯燥,而九寨沟实地采风却让人兴趣昂然。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中国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沟内有树正寨、荷叶寨、则查洼寨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
游览九寨沟,我期盼已久。
这次如能所愿,的确是意外之喜! 沿途见闻 4月14日清晨,我们登上了去九寨沟的专车。
沿途风景没有想象中的美丽,专车载着我们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一头扎进了群山的怀抱。
岷江一路伴随着我们,就是这条看起来并不大的河,不知已经流淌了几千、几万年,并仍将亘古不变地继续流淌下去,汇向长江,流进大海。
  上午10时50分,专车进入茂县羌族人聚居区。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又称“云朵上的民族”。
传说5000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战败后炎帝率其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形成华夏族(汉族)。
少部分西迁、南迁,与青海、四川、重庆等地的原住民融,形成藏族、彝族以及今天的羌族。
故羌族与汉族、藏族、彝族等民族一样,都具有一部分炎帝部落血统,为兄弟民族。
  经历千百年的风吹雨打,仍然伫立于茂县山间的羌碉,是羌文化的象征之一。
现在完好的羌碉在茂县比比皆是,顶天立地,雄奇壮观,能屹立几个世纪,是人类建筑史的骄傲,是羌民族闪光智慧的结晶。
法国建筑学家称羌碉是东方建筑的明珠。
  我们走进茂县,漫步幽深的栈道,手抚沧桑的碉楼,静静地走进那千年的风雨;走进茂县,畅饮羌家特酿的青稞酒,聆听天外籁音的羌族多声部民歌,品味着羌家千年文化底蕴的博大;走进茂县,在岷江的涛声里,倾听五千年璀璨营盘的倾诉,让思绪在时空里任意穿梭,在古老的羌寨里寻梦、寻梦……   下午2时50分,我们来到了松潘的牟尼沟景区。
牟尼沟景区主要由扎嘎瀑布和二道海两部分组成。
  扎嘎瀑布是中国最高钙化瀑布,位于松潘县西南牟尼乡境内,是牟尼沟现有两大景观之一,号称“中华钙化瀑布”。
扎嘎瀑布高93.2米,宽35米。
众所周知,瀑布的上游是一个湖泊,为瀑布补充水源,而下游呢,扎嘎瀑布的下游是一串阶梯式的河床,上百个层层叠叠的钙化环形瀑布玉串珠连,经过钙化台阶跌宕而下,冲击在巨大钙化面上,形成了朵朵巨大白花,瀑声如雷,声形兼备,那磅礴的气势,让人为之动容。
  扎嘎瀑布还有非常奇而又秘的一处。
据地质学家鉴定,该瀑布即为液体瀑布,又为固体瀑布。
大家一定很奇怪为什么会有“固体瀑布”一说吧。
其实,是由于扎嘎瀑布的整个瀑布河面是钙化体,所谓钙化体呢,是高寒岩溶作用的产物,属于泉水堆积类型碳酸盐建造,也就是说,它是被钙化,或者说被石灰化了。
扎嘎瀑布的这个钙化体就像是彩色的液体飞流直下,而钙化体上的水却又清澈明亮,这两者的搭配与兼容,也就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道磅礴又亮丽的风景。
  下午4时30分,我们来到松潘县城,远远就看到松潘古城门上的“松州”二字。
大家觉得好奇怪,不是松潘古城吗?那为何城门上只写着“松州”二字呢?潘字去哪儿了呢?其实,松潘原是唐朝的两个边陲重镇松州和潘州。
但这里实际上是古松州,因为松潘在若尔盖,宋朝时中央政府才将潘州迁到了此处。
所以称松潘。
但主体仍是松州,所以招牌上还是写的松州。
  松潘古城始建于明洪武12年,也就是公元1379年。
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虽然历经风雨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使人们无法观瞻整个全貌,但仅从残存的城墙,城门洞上那巧夺天工的龙凤鹏石雕,我们不得不对松州人的聪明和气魄心生敬佩之情。
  九寨沟不仅白天美丽似仙境,而且夜间也如梦如幻,满天繁星映秀在水中,让人分不清那边是天上那边是地下。
下午6时许,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一下车,我们连忙吃罢晚餐,急急忙忙赶去观看晚7时的九寨沟富有藏族民族特色的歌舞晚会 高原红。
  “九寨印象·高原红藏羌歌舞晚会”是由九寨印象高原红艺术团经过精心设计打造以高亢原生态的歌声、优美的藏羌舞蹈,从歌舞中展现藏羌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
优美而秘的藏羌歌舞带你进入穿越时空之旅,辉煌的大唐皇宫展现了文成公主汉藏和亲的壮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来自乡间地头的藏族男子,他们手上弹着六弦琴嘴里唱歌的同时,脚上还要跳着踢踏舞,这种独特的表演方式堪称一绝。
游九寨沟 九寨沟的接待已经非常成熟,沟内有300余辆的环保客车,采用公交方式营运,一次性购买车票后,在每个景点都可以上下车,十分方便。
第二天清晨8点,我们乘坐公交车进入了景区。
  九寨沟森林覆盖率超过80%,拥有泉、瀑、河、滩108个海子;长海、剑岩、诺日朗、树正、扎如、黑海六大景观;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蓝冰“六绝”。
九寨沟景区就是“Y”字形的三条沟,左上叫做则查洼沟,右上叫做日则沟,下面叫做树正沟,精华在日则沟。
  我们先进则查洼沟,终点是长海,而长海正位于则查洼沟的顶端,在九寨沟海拔最高,有3100米,是九寨沟海拔最高、湖面最宽的海子,也是九寨沟的母亲海,长海湖面宽阔,景色美丽,水清澈见底,但是奇怪的是,偌大的海子却不长一条鱼,而且此海无出口,多不溢少不干,自在这深山峡谷中保留着一份秘,海子四周都是高耸的群山,层层叠叠的倒影印在海子里,似真似幻,大概是武侠书看多了,于是总怀疑这样的地方是否隐居着世外高人。
  长海旁有很多出租藏族服饰的,爱美的女性都可以租一套来留个影,也有一些卖皮毛帽子的。
  离开长海,随着栈道到了五彩池。
九寨沟的水有很多种,但最妖娆的非五彩池莫属,池不大,水也不满,但颜色变幻莫测,上半部呈碧蓝色,下半部则呈橙红色,左边呈天蓝色,右边则呈橄榄绿色,用一池碧水来形容都有点不恰当了,应该是一池果冻,蓝得妖艳,碧得不可思议。
  游完则查洼寨后,一车坐到“Y”字形右上角的原始森林。
“Y”字右上角的日则沟是九寨沟的精华所在,箭竹海、熊猫海、熊猫海瀑布、五花海、金铃海、珍珠滩瀑布、镜海等一字排开,虽总数上没有树正沟多,但漂亮过树正沟的海子和瀑布。
  箭竹海位于九寨沟中日则沟的上部,因为湖岸四周长满箭竹而得名。
这片箭竹海据说是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中湖面打斗的拍摄地,不过看起来似乎和电影里的不太一样。
箭竹海湖面开阔而绵长,水色碧蓝。
倒影历历,直叫人分不清究竟是山入水中还是水浸山上。
海子那头靠着山,上面全是竹子,长得十分茂盛,海子的水底下横亘着高大的树木,已经附上了一层厚厚的海泥,露出水面部分却长了不知名的草和灌木,蓬勃地散发着生机,水清得无丝毫杂尘,一眼就能望穿湖水,这水真是天上来的么?   五花海的海水颜色有点类似于五彩池,也叫孔雀海,但比五彩池大得多,湖面整体呈绿松色,不同区域,颜色变换从到绿色,又到蓝色,展现出湖水五彩的美艳。
这样的地方,每张照片都可以作电脑的屏幕,每个角度都是绝妙的风景画。
  五花海也是九寨沟的骄傲,同一水域,可以呈现出鹅黄、墨绿、深蓝、藏青等色,斑驳迷离,色彩缤纷。
到了秋季这里更是犹如梦境,我们没能感受,好在有一棵树小小地给我们展示了一下红叶映衬下的五花海会有多美。
  终于到了珍珠滩,一条木制栈道穿过水滩,水流被遍布河床的微小孔隙所阻,生出成千上万的水珠,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夺目,像是满坡滚动着晶莹的珍珠,让你可亲近水,亲近滩,水欢快地从上游跳下来,穿过长在水中的水生木,水底铺着一层滑如丝绸的苔藓,有的明黄,有的脆绿,有的则是黑色,但都明晃晃,亮堂堂,伸手掬一捧水,呵,好凉啊,水一路欢腾着奔向下面的悬崖,毫不犹豫地冲向崖底,势不可挡,这就是珍珠滩瀑布。
也许你会觉得这里似曾相识非常熟悉,其实这就是家喻户晓的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片尾师徒四人走过的瀑布,“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的歌声仿佛又响起。
  离开九寨沟之前,我们顺便看看这个九寨之一的藏族寨子。
的房子都可以参观,远远看去,在村寨的周围插有很多五颜六色的彩色旗帜,在藏族地区这些旗帜被藏族同胞称之为“经幡”。
经幡有五种颜色:红、蓝、白、绿、黄。
它每种颜色所代表的意义也有所不同:红色是权利和信仰的象征;代表收获和财富;蓝色是世俗生活的理想和生活的寄托;白色的就代表着纯洁和高贵等等。
他们插在不同的地方也代表不同的意思,如果插在路边或者桥边,就代表着祝过路游人一路顺风!一路平安!插在房前屋后,村寨里面就表示为村寨里的人祈求平安,健康与长寿:如果在一面山上插有密密麻麻的经幡就代表这座山是藏族人心目中的山,他们每年都会来这里朝拜、转山。
返程风景 4月16日,我们返程回成都。
专车途径九寨沟县和松潘县交界的弓杠岭,我们下车徒步来到岷江源头。
这源头的水似乎只是一捧而已,几乎看不出它在喷涌了。
但就是它源源不尽,奔流千里,越过高山峡谷,容纳百川,形成滔滔滚滚之势,浇灌成都平原,直走宜宾,于宜宾市江门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279千米。
流域面积13.54万千米,天然落差约3650米,是长江流域水量的支流。
那里垭口海拔3480米。
  漫步在岷江源头的小小水面周围,无论如何也与浩荡的岷江联系不起来。
水的力量真的奇,大自然真的伟大,爱护自然、和谐共处才是人类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