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故居
1年前 (2024-04-22)
邓拓故居茶友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邨、邓云特,福州人,曾在道山小学、福州一中上学,乌山东北脚下的山房是其故居。
1961年春,《北京晚报》编辑部请邓拓写一些知识性杂文。
邓拓考虑到“北京”二字和“晚报”二字的特点,就把栏目定名为《燕山夜话》。
是年夏天,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也请邓拓开辟杂文专栏。
邓拓感到力不胜任,就约北京市副市长、史学家吴晗、北京市委统战部长廖沫沙作,文责自负。
栏目定名为《三家村札记》;署名吴南星(吴晗的吴字,邓拓笔名马南邨的南字,廖沫沙笔名繁星的星字)。
1965年11月批判吴晗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之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也被批判并且升级为反中共集团,1966年5月18日,文革的标志文件“五一六通知”发表后第三天,邓拓身亡,1979年被。
进门花园边两个题刻 邓拓诗题刻当年风雨读书声,血火文章意不平。
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自明明。
艰辛化作他山石,赴蹈从知壮士情,岁月有穷愿无尽,四时检点听鸡鸣 二层楼故居 故居内是生平展览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
193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赴晋察冀边区任《抗战报》社长兼主编。
后任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
1945年主持编印《毛泽东选集》。
1949年秋,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同年冬,受聘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1958年,调离人民日报社,任中共北京市委处,分管思想文化战线工作;主编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
二楼大厅是邓拓诗词书法
1961年春,《北京晚报》编辑部请邓拓写一些知识性杂文。
邓拓考虑到“北京”二字和“晚报”二字的特点,就把栏目定名为《燕山夜话》。
是年夏天,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也请邓拓开辟杂文专栏。
邓拓感到力不胜任,就约北京市副市长、史学家吴晗、北京市委统战部长廖沫沙作,文责自负。
栏目定名为《三家村札记》;署名吴南星(吴晗的吴字,邓拓笔名马南邨的南字,廖沫沙笔名繁星的星字)。
1965年11月批判吴晗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之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也被批判并且升级为反中共集团,1966年5月18日,文革的标志文件“五一六通知”发表后第三天,邓拓身亡,1979年被。
进门花园边两个题刻 邓拓诗题刻当年风雨读书声,血火文章意不平。
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自明明。
艰辛化作他山石,赴蹈从知壮士情,岁月有穷愿无尽,四时检点听鸡鸣 二层楼故居 故居内是生平展览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
193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赴晋察冀边区任《抗战报》社长兼主编。
后任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
1945年主持编印《毛泽东选集》。
1949年秋,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同年冬,受聘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1958年,调离人民日报社,任中共北京市委处,分管思想文化战线工作;主编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
二楼大厅是邓拓诗词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