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美院培训总结(一)

1年前 (2024-04-22)
清华美院培训总结(一)糊涂虫 --四川昭化 张菊蓉 求学清华 三生有幸。
时代在不断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有幸参加2019清华伟新教育扶贫乡村美术教师素描与创作专题培训,倍感荣幸。
Nothing is impossibe .在堂团队建设一课中,刘艳萍老师的精彩课堂使我更加明白团队力量的重要性,也通过多种活动让我们每组的成员都凝聚在一起,相信自己,相信队友,战胜困难,勇跃高峰。
什么是素描?封帆老师的素描静物课上,让我对“什么是素描”有了更确切更全面的认识:素描不单单是对动作过程的记录,更是记录对当下的感受和情感。
封老师教会我们打破传统陈旧的素描手法,试着去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将自己的感受转化成抽象的不同的线条。
物体不同,感受不同,线条不同。
例如:土地的柔软和凹凸、金属的冰冷和坚硬、桌面有规律的肌理……就算是同一物体触感也有不同的变化,手握轻一点重一点的线条的变化,要相信感觉到的比视觉到的更真实。
所以越简单的东西我们越要采用丰富的方式去画去表达。
《我和我的绘画故事》是清华美院博士生于婉莹老师的精彩讲座。
让我对素描的认识和理解又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她的作品——《清华藤语》教会了我们对素描艺术创作中“思维性”的认识,从“再现性素描”到“表现性素描”,从“素描的形象性思维”到“素描的抽象性思维”,再从素描的“基础性”到素描的“创作性”的转变……让我明白了“非彩为素,摹画为描”的深刻含义。
教学观摩——昌平区马池口小学。
听了《彩墨游戏》和《易碎品的包装》两堂美术课。
从课前准备直到课后收拾工具都井然有序,轻松活跃。
老师有句话让我感触特别深:我更愿意给孩子们上常态课,向观众展示真实有效的课堂,因为这样我可以更好地跟着孩子们的节奏走,好过展示课里“拉着孩子们赛跑”似的,孩子们多累啊!有这样一位有经验有爱心的老师,哪个孩子会不爱呢? 乐器、书法、绘画才艺展示。
马池口小学浓郁的文化和多彩的艺术令人震撼。
尤其是小学生演奏的民乐交响乐令我心中激起千层浪,热泪盈眶,真的是被一个个“小小音乐家”的实力所折服。
可是谁又能想到这台上“一分钟”的背后,他们又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和汗水?老师们又付出了多少的心血,牺牲了多少的休息时间?让我更加坚定了以后的工作态度和! 这一周以来,虽然每天的学习都是排得满满的,充实中夹杂着一点点应接不暇。
但正因为我们有着对艺术的渴望与追求,我们会利用难得有的一点空余时间去听沙龙,看画展,听着老师的讲解,使我们一点一滴地吸收着所听所见所领悟的艺术精华,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但同时也是满足和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