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八景
1年前 (2024-04-22)
章丘八景夏雨 高耸危山圣井澄,绣江春涨流水声。
百脉寒泉珍珠滚,黉堂夜雪粉妆城。
锦川烟雨时时润,龙洞熏风日日清。
白云棹罢归来晚,卧看东岭晓月明。
章丘八景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境内,分别是:危山、绣江、百脉泉、黉塘岭、女郎山、龙藏洞(又名:龙堂洞,当地人称其为:东龙洞)、白云湖、东岭山。
危山 危山,位于章丘明水城的西部,山后寨村南,地处平原与山区的交接处,面积约四平方公里。
海拔高度约205米。
古代危山古木参天,庙宇成群,碑碣林立,素有“小泰山”之美誉,是济南市颇有影响的风景名胜地 危山风景区逐步恢复了部分古迹景点,辟建圣井广场,元音寺、玉皇阁、汉济南王陵、圣井亭、四贤泉、圣泉池、圣贤桥、碧霞祠小区等名胜景观,开设文化长廊和音乐茶座,形成了山城相连,集休闲、观光、民俗、祭祀、博览于一体的独具特色文化风景游览区。
绣江河 绣江,又叫盲河或盲水,发源于明水诸多泉群,往北流金盘村与西巴漏河流,穿过绣惠街道,流径章丘巨商孟洛川的家乡旧军村,注入小清河。
曾有无名氏吟诗曰:“绣江源头小泉城,奔流直入小清河”。
蜿蜒曲折的绣江河,全程30多公里,是章丘境内的一条河流。
自古以来,源源流长的绣江河水,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哺育着沿河的人民。
漫步绣江河边,宛然置身于江南水乡。
每逢春季到来之后,随着雨量的增多,绣江河水突涨,一派奔腾之势。
两岸绿柳成荫,鸟语花香,景色甚为壮观。
也曾有诗赞曰:“绣江之水清如许,荷花香接稻花香”。
“绣江春涨水流声” 系章丘八大景之一。
"百脉巴漏,喜相逢,绣江河水北流。
故垒那边,人道是,金盘石磨当年。
飞花四溅,玉滴金盘,激起磨旋转。
岁月如歌,湍湍河水诉说。
百脉泉 百脉泉位于明水(济南章丘市驻地)的百脉泉公园内。
以泉水众多而有"小泉城"之称,明水泉群最著名的百脉泉可与趵突泉齐名。
池底涌出数不清的水泡,缓缓地浮上水面,好像滚动的珍珠,"百脉寒泉珍珠滚"。
水中疏疏朗朗的藻体,壁上密密实实的苔藓,把池水染的碧翠。
水中锦鱼戏游,生机盎然。
位于章丘市府所在地明水镇东北隅龙泉寺内。
因“百泉俱出”,故名百脉,是明水诸泉之冠,绣江河的源头,与济南趵突泉齐名。
在原济南七十二名泉中,名列第二。
元代地理学家于钦在《齐乘·卷二·水》中写道:“盖历下众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
“百脉泉寒泉珍珠滚”,为章丘八景之一。
黉塘岭 黉塘岭,位于相公庄街道北约三公里处,是从石龙庵向西平地中隆起的一个高阜。
东北方向既是长北山诸峰。
西临东皋村。
海拔仅60余米。
方圆不过4平方公里。
但却是章丘的一大景观。
远远望去,黉塘岭恰似一只俯卧在地上的梅花鹿。
因此,古人有:“西临漯河真鹿卧”的描绘。
最主要的是这里有一种好似“海市蜃楼”般的奇幻景观,在夏秋之日的拂晓,岭上会升起一道道白霜似的东西。
犹如粉妆素裹的城垣。
漫步其中,脚下会发出嚓嚓的声音,好像行走在雪地上似的。
于是,“黉塘夜雪粉妆城”便成了章丘八景之一。
锦川门👣女郎山 旧章丘城(今济南市章丘区绣惠街道)西门有内外两门,外门叫“通济”门,内门叫“锦川”门。
“锦川烟雨时时润”的意思是:若在春秋佳日之晨,登上“锦川”门,举目北望,旭日曦辉中的女郎山,云蒸霞蔚,如烟似雾;山中的庙殿佛寺,在那烟雨迷蒙中,隐约期间,若隐若现,恰如玉宇琼楼一般,景色十分壮观。
转首西移,但见百川汇集,绣江河水白水似练,蜿蜒曲折,流向白云湖而去,景色十分壮观,令人陶醉。
故“锦川烟雨时时润”成为章丘八景之一。
"锦川带美陂,油壁驻芳时。
雨湿村边柳,花明郭外祠。
绿烟寒不断,红日上犹迟。
风景时时润,前人好句垂"。
据史载,古时候歌咏"锦川烟雨"的诗篇很多,唯有马氏最为脍炙人口。
这是一首不易多得的女诗人的写景诗,她向我们展示了"锦川烟雨"的全部内涵。
龙藏洞 龙藏洞,在章丘明水城东南方,阎家峪乡赵八洞村的南面,天仓岭以东,一个叫四暨山的半山腰中。
又名:龙堂洞;当地人称其为:东龙洞、赵八洞。
它是然形成的溶洞,洞阔8米,进深52米,高5米,进洞不远,在右侧高13.6米处有然洞窗,直径2米左右,可仰望青天白云。
洞内南侧有一平台,高3米,长8米,宽2米,冬春平滑如床,夏秋有山泉流下,这就是所说的“龙床”。
“龙床”向上有一小洞,可以容身,再向前走几米后便狭窄难进,深不可测。
如有灯光照之,便见钟乳嶙峋,水滴泉淌。
洞内共有各时期造像85尊,其中南壁41尊,除洞口内第三组为关羽、关平、周仓外,其余皆为佛像。
北壁共刻有大小佛像44尊,除洞口一组为菩萨外,余者皆为佛像。
刻凿年代自元代明代不一。
进口处一米,有一石匾,上书“通天透地”四个行书大字,落款是明嘉靖已酉岁四月。
白云湖 白云湖,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湖光潋滟,荷红柳绿,是天然的水上乐园。
“白云晚棹”自古就是章丘八景之一。
而今,以其自然恬静的湖光美景,成为济南近郊享有盛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东岭山 山势峻拔,巨石嶙峋,诸如“鸳鸯戏水”、“金龟探海”、“大夫石”等奇峰异石,极富韵味。
山上壑深洞幽,孔窍连通,相传一窍生火,遍山生烟,奇莫测 远望东岭山,仿佛山崖上生出无数的杈岈,故又称“杈岈山”,当地人俗称“茶叶山”,它是进入长白山的座高峰,与摩诃峰遥遥相对,海拔612米,山势峻拔,巨石嶙峋。
东岭山顶北崖,山巅巨岩矗立,犹如南天一柱,蔚为壮观。
诸峰之间,巨岩相倚,其中有一大石窟,每当三五月明之夜,晓月晨星从孔中峰间显露出来,别有一番韵。
相传在旧章丘县衙堂上,开窗东望四十里外的东岭山上,石窟中之朗朗明月,便可看到“东岭晓月的奇观,故古人有:“卧看东岭晓月明”的诗句。
因此,古人将此景列为章丘八大景之一。
现在的东岭山被开矿破坏面目全非当年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保护环境问题刻不容缓。
百脉寒泉珍珠滚,黉堂夜雪粉妆城。
锦川烟雨时时润,龙洞熏风日日清。
白云棹罢归来晚,卧看东岭晓月明。
章丘八景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境内,分别是:危山、绣江、百脉泉、黉塘岭、女郎山、龙藏洞(又名:龙堂洞,当地人称其为:东龙洞)、白云湖、东岭山。
危山 危山,位于章丘明水城的西部,山后寨村南,地处平原与山区的交接处,面积约四平方公里。
海拔高度约205米。
古代危山古木参天,庙宇成群,碑碣林立,素有“小泰山”之美誉,是济南市颇有影响的风景名胜地 危山风景区逐步恢复了部分古迹景点,辟建圣井广场,元音寺、玉皇阁、汉济南王陵、圣井亭、四贤泉、圣泉池、圣贤桥、碧霞祠小区等名胜景观,开设文化长廊和音乐茶座,形成了山城相连,集休闲、观光、民俗、祭祀、博览于一体的独具特色文化风景游览区。
绣江河 绣江,又叫盲河或盲水,发源于明水诸多泉群,往北流金盘村与西巴漏河流,穿过绣惠街道,流径章丘巨商孟洛川的家乡旧军村,注入小清河。
曾有无名氏吟诗曰:“绣江源头小泉城,奔流直入小清河”。
蜿蜒曲折的绣江河,全程30多公里,是章丘境内的一条河流。
自古以来,源源流长的绣江河水,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哺育着沿河的人民。
漫步绣江河边,宛然置身于江南水乡。
每逢春季到来之后,随着雨量的增多,绣江河水突涨,一派奔腾之势。
两岸绿柳成荫,鸟语花香,景色甚为壮观。
也曾有诗赞曰:“绣江之水清如许,荷花香接稻花香”。
“绣江春涨水流声” 系章丘八大景之一。
"百脉巴漏,喜相逢,绣江河水北流。
故垒那边,人道是,金盘石磨当年。
飞花四溅,玉滴金盘,激起磨旋转。
岁月如歌,湍湍河水诉说。
百脉泉 百脉泉位于明水(济南章丘市驻地)的百脉泉公园内。
以泉水众多而有"小泉城"之称,明水泉群最著名的百脉泉可与趵突泉齐名。
池底涌出数不清的水泡,缓缓地浮上水面,好像滚动的珍珠,"百脉寒泉珍珠滚"。
水中疏疏朗朗的藻体,壁上密密实实的苔藓,把池水染的碧翠。
水中锦鱼戏游,生机盎然。
位于章丘市府所在地明水镇东北隅龙泉寺内。
因“百泉俱出”,故名百脉,是明水诸泉之冠,绣江河的源头,与济南趵突泉齐名。
在原济南七十二名泉中,名列第二。
元代地理学家于钦在《齐乘·卷二·水》中写道:“盖历下众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
“百脉泉寒泉珍珠滚”,为章丘八景之一。
黉塘岭 黉塘岭,位于相公庄街道北约三公里处,是从石龙庵向西平地中隆起的一个高阜。
东北方向既是长北山诸峰。
西临东皋村。
海拔仅60余米。
方圆不过4平方公里。
但却是章丘的一大景观。
远远望去,黉塘岭恰似一只俯卧在地上的梅花鹿。
因此,古人有:“西临漯河真鹿卧”的描绘。
最主要的是这里有一种好似“海市蜃楼”般的奇幻景观,在夏秋之日的拂晓,岭上会升起一道道白霜似的东西。
犹如粉妆素裹的城垣。
漫步其中,脚下会发出嚓嚓的声音,好像行走在雪地上似的。
于是,“黉塘夜雪粉妆城”便成了章丘八景之一。
锦川门👣女郎山 旧章丘城(今济南市章丘区绣惠街道)西门有内外两门,外门叫“通济”门,内门叫“锦川”门。
“锦川烟雨时时润”的意思是:若在春秋佳日之晨,登上“锦川”门,举目北望,旭日曦辉中的女郎山,云蒸霞蔚,如烟似雾;山中的庙殿佛寺,在那烟雨迷蒙中,隐约期间,若隐若现,恰如玉宇琼楼一般,景色十分壮观。
转首西移,但见百川汇集,绣江河水白水似练,蜿蜒曲折,流向白云湖而去,景色十分壮观,令人陶醉。
故“锦川烟雨时时润”成为章丘八景之一。
"锦川带美陂,油壁驻芳时。
雨湿村边柳,花明郭外祠。
绿烟寒不断,红日上犹迟。
风景时时润,前人好句垂"。
据史载,古时候歌咏"锦川烟雨"的诗篇很多,唯有马氏最为脍炙人口。
这是一首不易多得的女诗人的写景诗,她向我们展示了"锦川烟雨"的全部内涵。
龙藏洞 龙藏洞,在章丘明水城东南方,阎家峪乡赵八洞村的南面,天仓岭以东,一个叫四暨山的半山腰中。
又名:龙堂洞;当地人称其为:东龙洞、赵八洞。
它是然形成的溶洞,洞阔8米,进深52米,高5米,进洞不远,在右侧高13.6米处有然洞窗,直径2米左右,可仰望青天白云。
洞内南侧有一平台,高3米,长8米,宽2米,冬春平滑如床,夏秋有山泉流下,这就是所说的“龙床”。
“龙床”向上有一小洞,可以容身,再向前走几米后便狭窄难进,深不可测。
如有灯光照之,便见钟乳嶙峋,水滴泉淌。
洞内共有各时期造像85尊,其中南壁41尊,除洞口内第三组为关羽、关平、周仓外,其余皆为佛像。
北壁共刻有大小佛像44尊,除洞口一组为菩萨外,余者皆为佛像。
刻凿年代自元代明代不一。
进口处一米,有一石匾,上书“通天透地”四个行书大字,落款是明嘉靖已酉岁四月。
白云湖 白云湖,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湖光潋滟,荷红柳绿,是天然的水上乐园。
“白云晚棹”自古就是章丘八景之一。
而今,以其自然恬静的湖光美景,成为济南近郊享有盛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东岭山 山势峻拔,巨石嶙峋,诸如“鸳鸯戏水”、“金龟探海”、“大夫石”等奇峰异石,极富韵味。
山上壑深洞幽,孔窍连通,相传一窍生火,遍山生烟,奇莫测 远望东岭山,仿佛山崖上生出无数的杈岈,故又称“杈岈山”,当地人俗称“茶叶山”,它是进入长白山的座高峰,与摩诃峰遥遥相对,海拔612米,山势峻拔,巨石嶙峋。
东岭山顶北崖,山巅巨岩矗立,犹如南天一柱,蔚为壮观。
诸峰之间,巨岩相倚,其中有一大石窟,每当三五月明之夜,晓月晨星从孔中峰间显露出来,别有一番韵。
相传在旧章丘县衙堂上,开窗东望四十里外的东岭山上,石窟中之朗朗明月,便可看到“东岭晓月的奇观,故古人有:“卧看东岭晓月明”的诗句。
因此,古人将此景列为章丘八大景之一。
现在的东岭山被开矿破坏面目全非当年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保护环境问题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