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儿

1年前 (2024-04-22)
兰儿凌波微步 解放前, 在华北大平原上,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
村里有户人家姓胡,胡姓夫妇生有三子一女,最小的是那可爱的女娃,取名兰儿,夫妻二人视若掌上明珠。
不幸的是,在兰儿两岁的时候,母亲撒手西去,随后没两年,父亲也离开了人世 ,留下年幼的兰儿跟着后奶奶和哥嫂度日。
由于哥嫂嫌弃,兰儿自小便和外婆一起生活,后来,兰儿渐渐长大,出落的花儿一般。
到19岁的时候,媒人给她介绍了十里地以外的一户人家,男人比她小一岁,长得高大英俊,与兰儿十分般配。
经过三媒六聘,很快便定下这门亲事。
过门的时候,兰儿身穿红色绣花旗袍,一双软底红绣鞋,修长苗条的身姿,的脸蛋,明亮聪慧的双眸,十分的娇俏可人,如戏中的娇娥,惹人怜爱。
兰儿出嫁时,正是解放初期,经过多年的战争,百姓家的生活都很贫困,不过是勉强度日。
兰儿婆家在解放前是当地的财主,解放后,田地充公,日子也就拮据起来。
家里只有一座三院,北、西、东屋各三间,其中北屋东间住着兰儿公婆和刚出生的小叔子,西间住着丈夫的奶奶,中间一间是灶房。
东配房三间由大伯一家暂住,西配房三间靠南两间是牲口房,兰儿的新房就在靠北边的一间。
成亲那天,一早便开始下雨,婆婆嘴里不说啥,心里却是十分不高兴。
在农村人的眼里,大喜的日子下雨,说明新媳妇不好。
热闹了半天,中午的时候,人们喊新娘子出来吃饭,由于刚下过雨,地面湿滑,兰儿不小心仰面摔了一跤,不幸摔到了腰椎,但由于年轻,全没当回事。
婚后,小夫妻甜蜜和美,不久,丈夫外出做活,留下兰儿照看家里。
兰儿是个开朗活泼的女子,她勤快、善良,能吃苦耐劳,白天下地干活,洗衣做饭,晚上还要做一家人的针线活,从无怨言。
在日夜的操劳中,兰儿的腰椎开始显出不舒服的症状,但兰儿自小没有爹娘,坚强是她的性格,加上公婆对她一直有成见,所以,她勤于劳作,从不敢懈怠。
后来,兰儿了,此时的她由于腰椎和的缘故,走路已经很吃力,但仍然咬牙坚持着干婆婆吩咐的这样那样的家务,从来都不喊苦和累。
结婚一年之后,兰儿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文龙,这给兰儿枯燥繁累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丈夫闻讯也匆忙赶了回来,一家人欢喜团聚,此时,是兰儿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不久,丈夫又外出做工了,临行前他曾嘱咐爹娘少让兰儿干些家务。
丈夫一去,婆婆依旧不断的吩咐兰儿做这做那。
就这样,她的腰椎越来越严重,走路已经渐渐直不起腰来,每日除了洗衣做饭,推碾子,还要照看牲口。
昔日那美丽的容颜日渐憔悴,苗条柔美的身姿变得骨瘦如柴。
这些都被丈夫的奶奶看在眼里,但老人家在儿子媳妇面前敢怒不敢言,无奈,只好暗地里悄悄帮助这个孙媳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这对于病骨支离的兰儿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兰儿被外婆接回家住,在那里,兰儿得到比较好的休息和照顾,人也胖了一些,气色渐渐好起来。
后来,婆家捎信儿让她回去,在临行之前,兰儿回娘家去父母坟地祭拜了一番,临走时对后奶奶说想吃顿白面饼。
于是,奶奶壮着胆子舀了一瓢白面准备做给她吃,结果被嫂子发现,走过来不由分说又倒上几瓢高粱面,恨恨的说:吃什么白面饼,白面这么稀缺,就馋死你吧。
兰儿无奈,只好含泪吃了顿高粱面饼,便带着孩子回婆家了,谁知此一去便成了永别。
自从兰儿回到婆家,便又开始拖着病体劳作。
昔日那柔软挺拔的腰肢已经弯成了九十度,如花的容颜变的枯槁没有生机。
正如一台不停运转的旧机器,得不到及时的修护和保养,没有人体谅她,更没有人疼惜她,很快,她便被熬的油尽灯枯。
冬天来临的时候,终于挣扎不起,在无助和绝望中,抛下不足两岁的儿子,撒手西去,一个未满21岁的女子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兰儿的灵床就停在牲口房的外间,有人抱着她的儿子问:文龙,你娘呢?孩子用小手指着兰儿说:那里。
那人说:你娘死了。
孩子也学着说:喜(死)了。
那场景十分的凄惨可怜。
兰儿出殡的那天,孩子的舅舅抱着文龙打着魂幡,东向对着棺材跪下,年幼的孩子不知这便是与母亲的永别,在舅舅怀里尚在嬉笑, 看到这些,满街的人都流下了伤心和同情的泪水。
为兰儿凄惨的一生,为她尚在年幼的孩子,更为那年轻美丽的生这样早早的凋零。
后来,兰儿的丈夫辗转从天津转到北京,被一家国企招了工,并续娶了一个做教师的女人,女人也生了个儿子,不幸在一岁多的时候夭折,兰儿走后三年多的时候,丈夫也因一场事故不幸去世,后娶的女人也随之改嫁,留下小文龙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在小文龙十多岁的时候,奶奶也离开了他。
家里接二连三的死人,爷爷坐不住了,他找来了风水先生,说他家的房屋布局不理,大门是正阳门,房子的外观俨如庙宇,实在是大不吉。
于是,动工拆除了已经闲置的东屋,改正阳门为西南门,重新调整了布局。
自此之后,小文龙渐渐长大,后来,爷爷为他娶了一房媳妇。
如今,文龙已是子孙满堂,日子过的红火异常,每年清明他们都会去兰儿的墓地烧纸钱,以此来祭奠他的母亲。
文龙对自己的母亲没有丝毫印象,却常听村里的叔伯大婶们讲述母亲的事情,他深感母亲短暂的一生实在不易,无奈,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只好在每年的纸钱中寄托哀思了。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好几次我的泪水打断了讲述者。
尽管我不曾见过那位善良美丽的女子,但她的运却紧紧牵动着我的心,为她短暂却坎坷的一生,为她坚韧不拔的性格,为她的孤苦无依。
唉!可怜的兰儿,我想,活在那样的时代,挣扎在那样冰冷的封建家庭,离开这个人世,对她来说应该是最好的归宿和解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