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树之恋
1年前 (2024-04-22)
桂花树之恋飞锡天风 桂花树之恋 文王德宝 五一假期回老家,看到院里子一块新填补的水泥地,不由得怔了半晌。
虽然在路上有点心理准备,但见此空荡荡的院子,心中还是顿生失落感和一种难言的酸楚。
这块不太规则的“补丁”,与四周长满了青苔呈褐色的水泥地相比,发着浑白的光格外剌眼。
这块“补丁”的地方原有一棵桂花树,是一棵叫金桂的桂花树。
金桂一年只开一季花,花期较长,大概花是金的,所以叫金桂吧。
花开的时候,满院都沁在浓烈的芬芳里,香溢院外远远就能闻到。
花很小,但很多,也很艳,多得将树冠妆扮成一只黄绿相兼的“球”,真是:桂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树叶常年翠绿,像一年四季长在春天里;粉白色的树干有一人抱之围,树皮光洁干净挺拔,整棵树有两层楼那么高。
一人高之上的树叉处,就像伞骨一样,一律向上撑起的数根粗大的桠枝;树冠亭亭如盖,像一柄绿色的大伞,遮挡了半个院子的天空。
家里来的亲友总夸它,桂花树修整的真漂亮,母亲说,从没修整过,它自己长成这样的。
那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生一副俊模样!哈哈……客人也连连赞叹。
每年在仲秋时节,母亲总要端着凳子,採一大堆桂花,盛在竹匾里,放在秋阳下除杂晒干,然后用青花瓷坛装好密封,腊月里家里做年糖年糕时,洒上一些桂花在糖糕上,顿时又好看又喷香。
母亲採桂花时,总忘不了招呼隔壁刘奶奶来一道採摘。
刘奶奶是位老中医,她告诉母亲这桂花还有很多用处呢,春天拿它泡茶喝能养身,秋天桂树皮还能作香料…… 我最喜欢的是在桂花树下,春天的早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静静地翻看着闲书;盛夏傍晚时分,搬出矮方桌和几把竹椅,呼上几位好友喝得微醺;仲秋,闻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味,摘着院内挂满枝头的石榴和杮子,拾起一个个落在地上的板栗;隆冬,仰望桂花树撑着一个巨大的雪球,听小鸟在“雪球”的深处叽叽喳喳筑巢,窥视它们相拥取暖孵化,等待春天的到来。
然而,眼前只有一块浑白的“补丁”,不知桂花树已移向何方。
是进了哪座城市,还是落户哪个公园;是变成了默默无闻的行道树,还是被遗弃一旁,成为与杂树为伍的“流浪树”,还是保管不善,途中被“夭亡”?运难以逆料,我不敢揣测多想。
说起这棵桂花树,那还是三十二年前的事了。
那年元宵节,因家中要来客人,母亲让我去镇上买点菜。
外面天气阴冷,刚下过雪,地湿路滑,只见一对老夫妻俩拉着满满一板车树苗,吃力地爬坡。
可怎么也拉不上去,老汉脚下一滑,重重地在地上摔了一跤,浑身泥水。
我见状,敢紧快步上去帮助推了一把,这才让老俩口摆脱了困境。
二老不停地道谢,并顺手在板车上抽出一棵树苗给我,我说什么也不肯接,最终拗不过老俩口,就带回家,在院里栽种起来。
三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在栉风沐雨中小苗长成了大树,细枝嫩叶,变得金桂飘香。
然而,如今眼前已是一片虚空,桂花树已成为曾经美好的记忆。
这真是应了那句古诗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站在这寂静空旷的院落中,我思绪万千,对这桂花树不舍之情,又不禁由然而生了。
虽然在路上有点心理准备,但见此空荡荡的院子,心中还是顿生失落感和一种难言的酸楚。
这块不太规则的“补丁”,与四周长满了青苔呈褐色的水泥地相比,发着浑白的光格外剌眼。
这块“补丁”的地方原有一棵桂花树,是一棵叫金桂的桂花树。
金桂一年只开一季花,花期较长,大概花是金的,所以叫金桂吧。
花开的时候,满院都沁在浓烈的芬芳里,香溢院外远远就能闻到。
花很小,但很多,也很艳,多得将树冠妆扮成一只黄绿相兼的“球”,真是:桂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树叶常年翠绿,像一年四季长在春天里;粉白色的树干有一人抱之围,树皮光洁干净挺拔,整棵树有两层楼那么高。
一人高之上的树叉处,就像伞骨一样,一律向上撑起的数根粗大的桠枝;树冠亭亭如盖,像一柄绿色的大伞,遮挡了半个院子的天空。
家里来的亲友总夸它,桂花树修整的真漂亮,母亲说,从没修整过,它自己长成这样的。
那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生一副俊模样!哈哈……客人也连连赞叹。
每年在仲秋时节,母亲总要端着凳子,採一大堆桂花,盛在竹匾里,放在秋阳下除杂晒干,然后用青花瓷坛装好密封,腊月里家里做年糖年糕时,洒上一些桂花在糖糕上,顿时又好看又喷香。
母亲採桂花时,总忘不了招呼隔壁刘奶奶来一道採摘。
刘奶奶是位老中医,她告诉母亲这桂花还有很多用处呢,春天拿它泡茶喝能养身,秋天桂树皮还能作香料…… 我最喜欢的是在桂花树下,春天的早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静静地翻看着闲书;盛夏傍晚时分,搬出矮方桌和几把竹椅,呼上几位好友喝得微醺;仲秋,闻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味,摘着院内挂满枝头的石榴和杮子,拾起一个个落在地上的板栗;隆冬,仰望桂花树撑着一个巨大的雪球,听小鸟在“雪球”的深处叽叽喳喳筑巢,窥视它们相拥取暖孵化,等待春天的到来。
然而,眼前只有一块浑白的“补丁”,不知桂花树已移向何方。
是进了哪座城市,还是落户哪个公园;是变成了默默无闻的行道树,还是被遗弃一旁,成为与杂树为伍的“流浪树”,还是保管不善,途中被“夭亡”?运难以逆料,我不敢揣测多想。
说起这棵桂花树,那还是三十二年前的事了。
那年元宵节,因家中要来客人,母亲让我去镇上买点菜。
外面天气阴冷,刚下过雪,地湿路滑,只见一对老夫妻俩拉着满满一板车树苗,吃力地爬坡。
可怎么也拉不上去,老汉脚下一滑,重重地在地上摔了一跤,浑身泥水。
我见状,敢紧快步上去帮助推了一把,这才让老俩口摆脱了困境。
二老不停地道谢,并顺手在板车上抽出一棵树苗给我,我说什么也不肯接,最终拗不过老俩口,就带回家,在院里栽种起来。
三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在栉风沐雨中小苗长成了大树,细枝嫩叶,变得金桂飘香。
然而,如今眼前已是一片虚空,桂花树已成为曾经美好的记忆。
这真是应了那句古诗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站在这寂静空旷的院落中,我思绪万千,对这桂花树不舍之情,又不禁由然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