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科普小知识
1年前 (2024-04-22)
预防接种科普小知识王金花 按照国家规定,孩子出生后1个月内,就要建立预防接种证,并要长期保存。
给孩子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都要检查预防接种证。
还有,一定要到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颁发格资质的接种单位去接种疫苗。
1、如何看待预防接种反应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
不过疫苗毕竟是一种异物,部分孩子因个体差异会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或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微,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必要时就医。
极少数孩子在接种后可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如无菌性脓肿、过敏反应等,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及时治疗。
另外,如果孩子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的发病前期,或存在某种潜在的,在接种后碰巧发病,被称为“偶症”,与疫苗本身无关,很容易与接种的不良反应混淆。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孩子家长应该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配接种人员,提供孩子的健康状况并了解孩子的接种禁忌等情况。
接种后,孩子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可疑反应可得到及时处理。
2、及时接种疫苗可有效阻断病毒传播 我国是大国,约有9300万病毒携带者。
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血传播。
在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40%携带病毒的母亲可将病毒传染给孩子。
婴幼儿感染病毒后,90%~95%发展成慢性携带病毒状态,而仅为10%左右。
如果孕妇已经明确是病毒携带者,儿的接种时间越早越好,同时还要注射免疫球蛋白,以提高阻断病毒传播的效果。
3、被犬咬伤后的伤口如何处理? 用20%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半小时以上,去除狗的唾液,挤出污血,然后用75%的酒精或者浓碘酒反复涂擦。
伤口尽量不缝或包扎,伤口底部和周围局部浸润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4、接种脊灰疫苗需注意哪些问题 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入中枢经系统,引起脊髓灰质炎,会导致肌肉麻痹,俗称“小儿麻痹症”。
孩子服用脊灰疫苗(俗称糖丸),糖丸采用直接口嚼服或溶于凉开水送服,服苗后半小时内不要喝热水及哺乳,以免降低疫苗活性。
5、疫苗是防控麻疹的最有效的手段 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最有效手段。
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亦可以传播。
麻疹发病最初表现为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第3~7天开始出红色斑疹,首先是面部,而后遍及全身,持续4~7天,出疹前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
6、让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再流行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感染乙脑病毒所致。
给孩子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除了接种乙脑疫苗,还要积极灭蚊、防蚊,预防乙脑的传播。
7、让孩子远离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自然宿主。
腮腺炎主要在孩子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
流行性腮腺炎如治疗不及时,可侵犯中枢经系统和多种腺体,临床上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膜炎和脑炎常见的致病因子,严重者还可导致男性不育和孩子后天性获得性耳聋,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负担。
孕妇感染了流行性腮腺炎可通过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含流行性腮腺炎的疫苗有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
15岁以下孩子、流动人口若既往无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史或接种未满2次应及时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疫苗查漏补种。
其次在发生腮腺炎的地方要做好传染源的管理,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隔离,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三周左右。
对一般接触者可不检疫,但对集体孩子、学校、部队的接触者应检疫三周。
孕妇应避免与腮腺炎病人接触,在腮腺炎流行季节应注意隔离。
如孕妇围产期患腮腺炎,婴儿应隔离,并停止哺乳。
让预防接种为儿童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为我们构建美好的生活。
给孩子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都要检查预防接种证。
还有,一定要到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颁发格资质的接种单位去接种疫苗。
1、如何看待预防接种反应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
不过疫苗毕竟是一种异物,部分孩子因个体差异会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或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微,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必要时就医。
极少数孩子在接种后可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如无菌性脓肿、过敏反应等,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及时治疗。
另外,如果孩子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的发病前期,或存在某种潜在的,在接种后碰巧发病,被称为“偶症”,与疫苗本身无关,很容易与接种的不良反应混淆。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孩子家长应该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配接种人员,提供孩子的健康状况并了解孩子的接种禁忌等情况。
接种后,孩子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可疑反应可得到及时处理。
2、及时接种疫苗可有效阻断病毒传播 我国是大国,约有9300万病毒携带者。
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血传播。
在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40%携带病毒的母亲可将病毒传染给孩子。
婴幼儿感染病毒后,90%~95%发展成慢性携带病毒状态,而仅为10%左右。
如果孕妇已经明确是病毒携带者,儿的接种时间越早越好,同时还要注射免疫球蛋白,以提高阻断病毒传播的效果。
3、被犬咬伤后的伤口如何处理? 用20%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半小时以上,去除狗的唾液,挤出污血,然后用75%的酒精或者浓碘酒反复涂擦。
伤口尽量不缝或包扎,伤口底部和周围局部浸润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4、接种脊灰疫苗需注意哪些问题 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入中枢经系统,引起脊髓灰质炎,会导致肌肉麻痹,俗称“小儿麻痹症”。
孩子服用脊灰疫苗(俗称糖丸),糖丸采用直接口嚼服或溶于凉开水送服,服苗后半小时内不要喝热水及哺乳,以免降低疫苗活性。
5、疫苗是防控麻疹的最有效的手段 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最有效手段。
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亦可以传播。
麻疹发病最初表现为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第3~7天开始出红色斑疹,首先是面部,而后遍及全身,持续4~7天,出疹前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
6、让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再流行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感染乙脑病毒所致。
给孩子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除了接种乙脑疫苗,还要积极灭蚊、防蚊,预防乙脑的传播。
7、让孩子远离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自然宿主。
腮腺炎主要在孩子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
流行性腮腺炎如治疗不及时,可侵犯中枢经系统和多种腺体,临床上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膜炎和脑炎常见的致病因子,严重者还可导致男性不育和孩子后天性获得性耳聋,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负担。
孕妇感染了流行性腮腺炎可通过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含流行性腮腺炎的疫苗有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
15岁以下孩子、流动人口若既往无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史或接种未满2次应及时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疫苗查漏补种。
其次在发生腮腺炎的地方要做好传染源的管理,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隔离,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三周左右。
对一般接触者可不检疫,但对集体孩子、学校、部队的接触者应检疫三周。
孕妇应避免与腮腺炎病人接触,在腮腺炎流行季节应注意隔离。
如孕妇围产期患腮腺炎,婴儿应隔离,并停止哺乳。
让预防接种为儿童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为我们构建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