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时光——拾地圐圙( kū lüàn)菜

10个月前 (04-22)
指尖上的时光——拾地圐圙( kū lüàn)菜壶流老农 (仲夏细雨沥连绵, 烟雾飘渺锁东山。
伏窗细听溅檐雨, 耕笔忧思系田园!)   做为土生土长的沙洼人,俺对家乡的地圐圙 菜情有独钟,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它那柔润的味道,常常悄无声息地融入俺的记忆,   捡地圐圙 菜更是一种寄存在俺心海深处的回忆。
【注:圐圙(kū lüàn),沙洼方言:1引蒙语,如草圐圙。
仓圐圙。
2.圐圙儿:引河南语,“圆圈儿”之意。
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圐圙儿。
)   雨过天晴,沙洼塬野格外清新。
经常能看到东山挂起的彩虹。
  咱沙洼人把彩虹不叫彩虹,而是叫做绛, 每到这时,俺们都会欢声雀跃地喊叫着,“放绛啦,放绛啦”   大人们就赶紧喝怯俺们,千万甭用手指绛! 不知啥原因,大人们把放绛和家里做的豆酱扯在了一起,传说放绛时谁们用手指绛,谁们家的豆酱就会臭的。
  俺小那忽儿,向来精打细算的沙洼人,从来不买酱油,每年全靠用豆子和杂粮自己酿酱,用块盐泡的盐水来做调味品。
酿酱要在三伏天的太阳底下晒,越晒越黑,越晒越香。
  家里的老娘们每天太阳一冒出头,就把盖在酱瓮(weng)上的斗盆挪开, 大晌午,太阳最毒的时候,用一个叫做酱拐子的工具在瓮里搅动,要下雨时,不管手里的活有多当紧,都要一路小跑,赶在雨前,回到院落,用斗盆把酱瓮严严实实地扣上。
雨水要是跌进瓮里,就有可能臭酱,把一瓮酱臭了,在沙洼那可是件大事。
既铺张浪费不说,还影响勤俭持家的口碑,甚还会背上“不会过日子”“败家娘们”的臭名声。
  到这忽儿俺始终也没想通,先辈们为啥把酱和五彩缤纷的彩虹,联系到一起了? 思来想去,俺觉得可能是由于绛与酱同音,绛既然是从天上来的,那肯定是管着地上的酱。
谁要是用手指绛,就是对老天爷不尊重,它不臭你家的酱,臭谁家的呢?究竟是不是这个理儿,这还得俺慢慢地考证。
  拾地圐圙 菜前,小们都互相吆喝,三三两两。
擓(kuai)上毛篮儿,打点行囊,全副武装。
准备得妥妥当当。
   (1,背个军用水壶,灌满糖精水,甜生生的,以备口渴时喝,2那忽儿买不起雨衣,每个人都准备一个塑料布口袋,通常是施完肥的尿素袋,准备下雨时,窝一个角顶在头上,当雨披使。
)   在田间垄陌,俺们就像刚出窝的小鸟欢蹦乱跳,追逐嬉闹着。
一场 阴雨过后,山路两旁的小草,显得格外轻柔嫩绿,泥土清新的气息,一阵阵扑面而来,   出村庄往东南二,三里,有一条沟壑,沙洼人称之为“大水沟”; 俺们这伙泥娃叽叽喳喳的欢声笑语,打破了山沟里往日的静谧。
  雨过天晴,阳光明媚 ,在空旷的阳坡地上,开着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花, 它们被雨水滋润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遍野的花香吸引来了一只只蜜蜂和蝴蝶,它们嗡嗡嘤嘤地从远处飞来,围着娇嫩的花蕾,翩翩起舞。
  这时,俺们哪里顾得上游山逛景,更没空儿去听鸟鸣啁啾(zhou,jiu)。
只顾得埋头去拾捡地圐圙菜了,捡地圐圙菜确实是件苦差事,首先要有扎实低头猫腰,半蹲弓背的基本功;其次也不能性子急,要有耐养性才行。
【注:啁啾(zhou,jiu)引:乳雀啁啾日气浓。
——林逋《初夏》】   在湿湿的山地草丛里,地圐圙菜经过雨水浸泡和滋润,像一朵朵墨绿色的睡莲绽放着笑脸,一簇簇,一片片,边缘卷曲上翘,碧绿厚实,嫩得一掐便能掐出水!   俺们用一只手拔开草从,再用另一只手三个手指小心翼翼地把它捡起,然后再轻轻地放到毛篮里, 因为这时的地圐圙菜晶莹剔透,非常娇嫩,如果不小心弄破了它的表皮肉质,不但很难请洗干净,而且还会影响它的品质,吃起来还会牙碜,这也是捡地圐圙菜的绝技之一。
  小们提溜着篮子徜徉在山野之间,每发现一处就会大呼小叫起来:“哇,快来,这里有好多呀!” 大家就一起围拢过来,弯下腰认真地拾捡起来。
缕缕白云从我们头顶飘过,几只小鸟从我们身边掠过。
幽静的山谷回荡着们的欢声笑语。
  当夕阳隐入西山绮丽的云彩,天边美丽的彩霞映红了俺们的脸庞。
们虽然个个累得腰酸腿痛灰头土脸,走起路来跌跌撞撞拖泥带水,但回头看看毛篮里满满的大朵大朵的地圐圙菜,大家都会有一种收获感,幸福感!   也正是因为这种先苦后甜的过程,才铸就了俺们吃苦耐劳的精。
才给俺们这些泥娃子贫穷的童年,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回忆。
  就这样, 俺们回家的身影被落日的余晖越拉越长,越拉越远,越来越模糊……,   人生如梦,往事如烟,如今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俺们已步入”纵沟横壑头飞雪”的年龄 。
再回白首,慢慢回味童年那份简单透明的美好,就像一杯甘甜浓郁的美酒,愈是久远愈是醇香……。
  捡回的地圐圙菜非常难洗。
有经验的妇人一般会用清水泡上一晚,让它们尽情地发长,褪吐掉外面的雨水和泥沙。
  第二天一大早,再把它们倒在箩筛里,端到井台边上的水池里洗。
全部浸泡在水中的地圐圙菜,只需轻轻揉搓,泥沙就自动分离了。
  反复揉洗的过程中,同时还要细心地剔掉那些隐藏在地圐圙菜里的枯草和杂质。
若洗不干净或过于用力伤了它皮肉的话,是会牙碜的,   洗好的地圐圙菜用开水一焯,配上韭菜辣椒。
油锅烧热后,投之,以生姜葱末和大红尖椒辅之,清亮爽滑一大盘。
墨绿丛中点点红,简单、纯粹、清香无比,它不仅带着农家田园生活的烟火清欢,同时也带着故乡泥土的热恋。
  地圐圙菜炒鸡蛋,黄,白绿搭配,更是润而不滞,滑而不腻,细细咀嚼,还有股家乡淡淡的青草清香。
让人回味悠长……   地圐圙菜做汤,品相更佳。
墨绿色的地圐圙菜,在一碗汤水中浮荡摇曳,袅袅升腾的香气直往鼻孔里钻。
餐前饭后,来碗地圐圙菜汤,连汤带汁,细细品味,滑溜爽口,新鲜清香的味道在齿颊间流连忘返! 同时,咱的心也会被带到旷野幽静地山谷……   香雾缭绕之间,能浮现记起儿时小们的笑脸!   记得俺每次捡完地圐圙菜回来,总是爬在姥姥的膝下,好奇地问她,“山坡地怎么会有地圐圙菜?”姥姥轻轻地摸着俺的头,操着浓厚的山西腔说道,“它是羊粪籽儿变的。
” 姥姥的回答让俺更百思不解,黑豆似的羊粪籽儿咋会拥有这么鲜美的味道?   长大后才知道,地圐圙菜是真菌和藻类的结体,它不仅是大自然给俺们的一种无私馈赠,更是一种情怀的寄托。
有诗曰:地圐圙菜雨中生, 日头一照东山晴。
沙洼泥娃呼大仔, 结伴擓篮走匆匆,田园山色无限好。
只顾捡菜没赏情,半日辛劳篮筐满,西山余辉伴我行回家饱食和衣睡, 酣畅梦香到次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