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之旅
1年前 (2024-04-22)
北极之旅平常心 北极圈(Arctic Circle),是北纬66°34纬线圈,是北半球上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最南的界线。
北极圈内有北冰洋、岛屿、陆地,它们分属8个国家: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冰岛、挪威、瑞典、芬兰。
北极圈内岛屿很多,的是格陵兰岛。
要去北极旅游,最适是趁北半球夏季的时候去,气温大约是0摄氏度左右。
而当北半球冬季的时候,气温是零下40到50摄氏度,不太适去。
D1: 2018年7月29日我们从巴黎搭乘🚢公司的包机飞抵格陵兰岛的Kangerlussuaq门户机场(原来是二战美国空军基地),飞行时间约5个小时,格陵兰岛和北京的时差是10个小时。
然后直接从机场到Evighedsfjord港口上游轮(PONANT公司的LE SOLEAL号)开起环绕巴芬湾(Baffin Bay)的航行。
登船后,除了领取冲锋衣、防水靴、救生衣、安排房间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外,重中之重就是每个游客必须参加怎么穿救生衣等安全演习,这也是启航前的规定动作,安全永远是位的。
D2: 7月30日,西西缪特(Sisimiut),她是格陵兰岛的第二大城市(说说是第二大城市,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小镇),格陵兰岛首都是努克(Nuuk),在Sisimiut的南面。
西西缪特位于北极圈以北75公里,是格陵兰最北的不冻港,也是饲养格陵兰雪橇犬最南端的小镇。
它以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为主,人口约5600。
因纽特人是北极的原住民,世代生活在这里,并能适应恶劣的环境。
在这里,所有的房屋都是彩色的,仿佛亲临一个童话世界。
下图的石头屋,是炼🐳炉遗址,据说是欧洲捕鲸者在400年前在这个小岛上建立的,在此捕鲸提炼鲸脂,就是那是留下的遗址。
D3: 7月31日戴维斯海峡(Davis Strait ),是巴芬岛和格陖兰岛之间的海峡,南接拉布拉多海(the Labrador),北连巴芬湾,该海峡得名于英国探险家约翰.戴维斯,他于1585年发现了这条海峡。
上午阳光☀️灿烂(一般在北极圈阳光灿烂的日子不太多的)次登陆无人岛(Landing in Akugdleq) D4:巡航塞尓米亚冰川(Perderfiup Sermia Glacier), 波澜壮阔的大冰川,远望是浮冰,近看是冰山,冰楼,冰塔,冰雕…一片啧啧声道出了大家对北极大自然的无限敬畏。
D5: 登陆Pond Inlet,位于加拿大巴芬岛的北部,北纬72.42、西经77.57,这里以前被爱斯基摩人叫做Tununiq。
我们上岛前加拿大官上🚢来检查我们的护照。
D6: 巡游Devon Island amp Philpot Island, Croker Bay Canada D7: Coburg Island(加拿大),北极熊在陆地上奔跑的时速约40码,在水里的时速约20码,所以探险队员不允许我们乘皮艇时靠近北极熊,巡游和登陆时,每个探险队员都背一把枪,以防北极熊的出没。
北极熊在浮冰上走来走去,时不时小🐻还能翘着,趴在冰上不肯走,憨态可掬,萌萌哒!!!如今随着全球暖化,越来越多的海冰在夏天到来之前就已经消融,大大减少了北极熊的栖息地和觅食机会。
在一片细碎的浮冰中,北极熊妈妈带着宝宝费力的向前游着,她试图趴上其中的一块冰,但这些浮冰都太小了,无法承受她们的重量……!上11点半Baffin Sea所见 D8: Nirjutiqavvik National Wildlife Area, 据探险队员介绍,黑海鸥通常都在垂直的陡峭的悬崖上做窝。
作为北极的代表性鸟类之一,黑海鸥还蛮有故事。
黑海鸥的孵化期只有31天,在父母哺育3个星期后,还不会飞的小鸟就必须要做出一个非常勇敢的举动从高大的岩壁上跳下来,跳到水里 ,6个星期后才学会飞翔。
它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躲避北极熊或者 北极狐的捕食。
为了提高群体存活率,降低被捕获几率,所有黑海鸥会在同集体跳窝,因为这样,即使中有再多的捕食者来也只能捕捉一部分,大部分能存活下来。
黑海鸥主要是吃小鱼,捕鱼可以飞100公里,翅膀帮助它们潜水,最深可达到200米。
身体小翅膀有力,水下扇翅膀下潜,很像企鹅。
然而这些可爱的黑色精灵的生存正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由于冰川崩裂后撤,海水温度提高,鱼类远离了原来的生活区域,鱼类的减少直接导致黑海鸥食物的减少,进而导致数量减少。
D8: 下午徒步Elleere Island大峡谷,据说维京人在10世纪时己到访过这里。
1616年被航海家巴芬(Williarn Baffin)发现,是加拿大北极群岛地势最崎岖的地方,有耸立的群山,大片冰原和曲折的海岸线。
如果没有登陆,很多人会问那不是很无聊的,不过想象一下,站在邮轮七楼的观景平台上,假如手捧一杯来自杭州的龙井茶,清新缥缈的香气,透过袅袅的雾气看着远处的冰川……,这次同伴中有5个是茶仙,他们通过品茶,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朋友们都很乐意和我们一起喝茶、聊天。
加上🚢上的娱乐节目也很丰富(钢琴演奏,show, 电影,北极动物科普,酒吧,书吧…)同时也可以在甲板上欣赏冰川美景,一座座大小冰山浮冰从眼前移过,如船长发现前方有鲸鱼等会及时广播,大家都会冲出船仓寻找捕促位置。
我们这次同伴中有3位是摄影发烧友,每天分享大片也是很激动的,且也很费时间,所以感觉每天都在冲进打出挺忙乎着。
要特别介绍一下这位来自南京的老先生,他87岁了,老伴81岁,他听朋友说这家🚢公司不错,自己在网上搜索到的,己是一个尾单房间了,就直接向船公司下单了。
他们二老己走了96个国家,今年3月份去巴林的时候,由于一个意外,老伴被骆驼🐫撞到了,腿骨折,当时就在巴林开刀(住了一个星期)回家,这次去北极老伴的腿还是有点痛, 但还是一起出发了,状态超棒。
D9: 徒步Etah Fjord, 踏上北极苔原,如同踩在一层厚地毯上软绵绵的。
碎石的山坡上时不时能看见稚嫩的小花绽放,尽管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但能在北极这个冰雪世界绽放美丽,强大的生力就足以令人赞叹。
同时看到了北极🐰和麝牛。
D10: Nares Strait 浮冰上的Party(北纬78.30;西经72.38)也是我们此次到达的最北点。
D11: Siorapaluk amp Steens by land, 晚上12点左右的阳光。
D12: Savissivik, 徒步3公里多的乱石区到达大冰盖区,途中4个队友摔到了。
Scorey Sund峡湾是世界上最壮观最美的峡湾之一,也是世界、最狭长广阔的峡湾,有壮丽的冰山和奇特的地貌。
探险队员告诉我们这里就是“浮冰坟墓”。
之所以是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个峡湾比较浅,而且上游有格陵兰岛第二大冰川,所有断裂的大片浮冰来到这里都搁浅下来,也就“死”在这里了,所以被称为浮冰的坟墓。
我们的橡皮艇穿梭在形态各异的冰山⛰️之间,如天气好,可以清晰的看到冰山在水中的倒影,常常说冰山一角,探险队员说一般冰山露出水面部份最多是10-20%。
我们那天雾很大(能见度很低)犹如海市蜃楼,下图有几个冰拱,据探险队员说,他送后面一组游客去的时候了,这组冰拱己坍塌,,所以橡皮艇不能靠冰山太近,以防万一冰山坍塌造成巨浪🌊掀翻橡皮艇。
老外们在Meteorit O湾划皮划艇🚣♀️并下海游泳🏊♀️ D13: Kullorsuaq 原住民送来新鲜的鱼,现烤中… 参观原住民岛Kullorsuaq,这个岛是探险队长的故乡,同时邀请一部分原住民上船来表演节目并参观我们的船,对他们来说有那么多远方的客人来,是他们盛大的节日一样。
D14: Nussuaq, 登陆无人岛,翻过一山又一山,岛上的蚊子又大又多,所以好多队友都带上面纱。
北纬72的子夜霞光 D15: 早上抵达格陵兰岛心脏—伊卢利萨特(Ilulissat),她位于格陵兰西岸的中部,北纬69度,北极圈以北200公里。
按格陖兰语直译是“冰山”,是格陵兰岛的第三大定居地,人口约4000人,据说雪撬犬有6000只,这里有2004年被UNESCO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Ilulissat峡湾。
这些雕刻般的冰山在这里屹立了千万年,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巨大的冰层时而从冰山断裂,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作为流速最快、最活跃的冰川之一,每天都在发生冰裂活动。
面对巨大的冰山,眼前的世界仿佛一切静止,却时而听到缓缓消融的流水声。
冰裂时溅起的水雾,更是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蔚为壮观。
在这里看冰川主要有三种方式:徒步,坐船,直升机。
我们是前二种,沿着Ilulissat冰峡湾徒步,当冰山像画卷一样慢慢在眼前展开时,沿途两旁都是绿色的苔原植被,时不时也能看到前方的🐳在戏水,终于站到山顶时,会被巨大的冰山震撼,在冰山面前我们实在是太渺小了。
下午坐小的破冰🚢(就是坐12人的小船)开到冰川附近时,与冰山的距离触手可及,近距离观察🐳鱼喷水、翻腾、高举尾巴、跃出水面做一个漂亮的旋转。
经验丰富的船长总是配🐳的速度调整船速和方向,尽可能地做到不打扰它们(甚关了发动机)又能方便我们观赏拍照。
D16: 冰与海之间的因纽特人狩猎场阿斯维斯尤特-尼皮萨特(Aasivissuit—Nipisat Inuit Uunting Ground between Ice and Sea),201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也是我们此行的一次登岛(此岛船长和探险队队长也是次登陆) 在格陵兰岛,不仅可以看到七彩的房子,壮观的冰川,还能邂逅北极的霸主—北极熊;北极🐰;麝牛;北极训🦌;🐳;黑海欧…,他是极富传奇色彩的地方,今依然保持着自然的姿态,在那里看到的每一座山都是几万年的,浮冰更是千万年的,晶莹剔透闪烁的冰川地带,诡异的冰山,无限的苔原,极地的寒冷,大部分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村落还保持原始的生活方式。
夏季正值北极的极昼,欣赏难得一见的灿烂的子夜阳光,此等感觉非亲历无以领会。
北极圈内有北冰洋、岛屿、陆地,它们分属8个国家: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冰岛、挪威、瑞典、芬兰。
北极圈内岛屿很多,的是格陵兰岛。
要去北极旅游,最适是趁北半球夏季的时候去,气温大约是0摄氏度左右。
而当北半球冬季的时候,气温是零下40到50摄氏度,不太适去。
D1: 2018年7月29日我们从巴黎搭乘🚢公司的包机飞抵格陵兰岛的Kangerlussuaq门户机场(原来是二战美国空军基地),飞行时间约5个小时,格陵兰岛和北京的时差是10个小时。
然后直接从机场到Evighedsfjord港口上游轮(PONANT公司的LE SOLEAL号)开起环绕巴芬湾(Baffin Bay)的航行。
登船后,除了领取冲锋衣、防水靴、救生衣、安排房间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外,重中之重就是每个游客必须参加怎么穿救生衣等安全演习,这也是启航前的规定动作,安全永远是位的。
D2: 7月30日,西西缪特(Sisimiut),她是格陵兰岛的第二大城市(说说是第二大城市,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小镇),格陵兰岛首都是努克(Nuuk),在Sisimiut的南面。
西西缪特位于北极圈以北75公里,是格陵兰最北的不冻港,也是饲养格陵兰雪橇犬最南端的小镇。
它以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为主,人口约5600。
因纽特人是北极的原住民,世代生活在这里,并能适应恶劣的环境。
在这里,所有的房屋都是彩色的,仿佛亲临一个童话世界。
下图的石头屋,是炼🐳炉遗址,据说是欧洲捕鲸者在400年前在这个小岛上建立的,在此捕鲸提炼鲸脂,就是那是留下的遗址。
D3: 7月31日戴维斯海峡(Davis Strait ),是巴芬岛和格陖兰岛之间的海峡,南接拉布拉多海(the Labrador),北连巴芬湾,该海峡得名于英国探险家约翰.戴维斯,他于1585年发现了这条海峡。
上午阳光☀️灿烂(一般在北极圈阳光灿烂的日子不太多的)次登陆无人岛(Landing in Akugdleq) D4:巡航塞尓米亚冰川(Perderfiup Sermia Glacier), 波澜壮阔的大冰川,远望是浮冰,近看是冰山,冰楼,冰塔,冰雕…一片啧啧声道出了大家对北极大自然的无限敬畏。
D5: 登陆Pond Inlet,位于加拿大巴芬岛的北部,北纬72.42、西经77.57,这里以前被爱斯基摩人叫做Tununiq。
我们上岛前加拿大官上🚢来检查我们的护照。
D6: 巡游Devon Island amp Philpot Island, Croker Bay Canada D7: Coburg Island(加拿大),北极熊在陆地上奔跑的时速约40码,在水里的时速约20码,所以探险队员不允许我们乘皮艇时靠近北极熊,巡游和登陆时,每个探险队员都背一把枪,以防北极熊的出没。
北极熊在浮冰上走来走去,时不时小🐻还能翘着,趴在冰上不肯走,憨态可掬,萌萌哒!!!如今随着全球暖化,越来越多的海冰在夏天到来之前就已经消融,大大减少了北极熊的栖息地和觅食机会。
在一片细碎的浮冰中,北极熊妈妈带着宝宝费力的向前游着,她试图趴上其中的一块冰,但这些浮冰都太小了,无法承受她们的重量……!上11点半Baffin Sea所见 D8: Nirjutiqavvik National Wildlife Area, 据探险队员介绍,黑海鸥通常都在垂直的陡峭的悬崖上做窝。
作为北极的代表性鸟类之一,黑海鸥还蛮有故事。
黑海鸥的孵化期只有31天,在父母哺育3个星期后,还不会飞的小鸟就必须要做出一个非常勇敢的举动从高大的岩壁上跳下来,跳到水里 ,6个星期后才学会飞翔。
它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躲避北极熊或者 北极狐的捕食。
为了提高群体存活率,降低被捕获几率,所有黑海鸥会在同集体跳窝,因为这样,即使中有再多的捕食者来也只能捕捉一部分,大部分能存活下来。
黑海鸥主要是吃小鱼,捕鱼可以飞100公里,翅膀帮助它们潜水,最深可达到200米。
身体小翅膀有力,水下扇翅膀下潜,很像企鹅。
然而这些可爱的黑色精灵的生存正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由于冰川崩裂后撤,海水温度提高,鱼类远离了原来的生活区域,鱼类的减少直接导致黑海鸥食物的减少,进而导致数量减少。
D8: 下午徒步Elleere Island大峡谷,据说维京人在10世纪时己到访过这里。
1616年被航海家巴芬(Williarn Baffin)发现,是加拿大北极群岛地势最崎岖的地方,有耸立的群山,大片冰原和曲折的海岸线。
如果没有登陆,很多人会问那不是很无聊的,不过想象一下,站在邮轮七楼的观景平台上,假如手捧一杯来自杭州的龙井茶,清新缥缈的香气,透过袅袅的雾气看着远处的冰川……,这次同伴中有5个是茶仙,他们通过品茶,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朋友们都很乐意和我们一起喝茶、聊天。
加上🚢上的娱乐节目也很丰富(钢琴演奏,show, 电影,北极动物科普,酒吧,书吧…)同时也可以在甲板上欣赏冰川美景,一座座大小冰山浮冰从眼前移过,如船长发现前方有鲸鱼等会及时广播,大家都会冲出船仓寻找捕促位置。
我们这次同伴中有3位是摄影发烧友,每天分享大片也是很激动的,且也很费时间,所以感觉每天都在冲进打出挺忙乎着。
要特别介绍一下这位来自南京的老先生,他87岁了,老伴81岁,他听朋友说这家🚢公司不错,自己在网上搜索到的,己是一个尾单房间了,就直接向船公司下单了。
他们二老己走了96个国家,今年3月份去巴林的时候,由于一个意外,老伴被骆驼🐫撞到了,腿骨折,当时就在巴林开刀(住了一个星期)回家,这次去北极老伴的腿还是有点痛, 但还是一起出发了,状态超棒。
D9: 徒步Etah Fjord, 踏上北极苔原,如同踩在一层厚地毯上软绵绵的。
碎石的山坡上时不时能看见稚嫩的小花绽放,尽管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但能在北极这个冰雪世界绽放美丽,强大的生力就足以令人赞叹。
同时看到了北极🐰和麝牛。
D10: Nares Strait 浮冰上的Party(北纬78.30;西经72.38)也是我们此次到达的最北点。
D11: Siorapaluk amp Steens by land, 晚上12点左右的阳光。
D12: Savissivik, 徒步3公里多的乱石区到达大冰盖区,途中4个队友摔到了。
Scorey Sund峡湾是世界上最壮观最美的峡湾之一,也是世界、最狭长广阔的峡湾,有壮丽的冰山和奇特的地貌。
探险队员告诉我们这里就是“浮冰坟墓”。
之所以是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个峡湾比较浅,而且上游有格陵兰岛第二大冰川,所有断裂的大片浮冰来到这里都搁浅下来,也就“死”在这里了,所以被称为浮冰的坟墓。
我们的橡皮艇穿梭在形态各异的冰山⛰️之间,如天气好,可以清晰的看到冰山在水中的倒影,常常说冰山一角,探险队员说一般冰山露出水面部份最多是10-20%。
我们那天雾很大(能见度很低)犹如海市蜃楼,下图有几个冰拱,据探险队员说,他送后面一组游客去的时候了,这组冰拱己坍塌,,所以橡皮艇不能靠冰山太近,以防万一冰山坍塌造成巨浪🌊掀翻橡皮艇。
老外们在Meteorit O湾划皮划艇🚣♀️并下海游泳🏊♀️ D13: Kullorsuaq 原住民送来新鲜的鱼,现烤中… 参观原住民岛Kullorsuaq,这个岛是探险队长的故乡,同时邀请一部分原住民上船来表演节目并参观我们的船,对他们来说有那么多远方的客人来,是他们盛大的节日一样。
D14: Nussuaq, 登陆无人岛,翻过一山又一山,岛上的蚊子又大又多,所以好多队友都带上面纱。
北纬72的子夜霞光 D15: 早上抵达格陵兰岛心脏—伊卢利萨特(Ilulissat),她位于格陵兰西岸的中部,北纬69度,北极圈以北200公里。
按格陖兰语直译是“冰山”,是格陵兰岛的第三大定居地,人口约4000人,据说雪撬犬有6000只,这里有2004年被UNESCO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Ilulissat峡湾。
这些雕刻般的冰山在这里屹立了千万年,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巨大的冰层时而从冰山断裂,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作为流速最快、最活跃的冰川之一,每天都在发生冰裂活动。
面对巨大的冰山,眼前的世界仿佛一切静止,却时而听到缓缓消融的流水声。
冰裂时溅起的水雾,更是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蔚为壮观。
在这里看冰川主要有三种方式:徒步,坐船,直升机。
我们是前二种,沿着Ilulissat冰峡湾徒步,当冰山像画卷一样慢慢在眼前展开时,沿途两旁都是绿色的苔原植被,时不时也能看到前方的🐳在戏水,终于站到山顶时,会被巨大的冰山震撼,在冰山面前我们实在是太渺小了。
下午坐小的破冰🚢(就是坐12人的小船)开到冰川附近时,与冰山的距离触手可及,近距离观察🐳鱼喷水、翻腾、高举尾巴、跃出水面做一个漂亮的旋转。
经验丰富的船长总是配🐳的速度调整船速和方向,尽可能地做到不打扰它们(甚关了发动机)又能方便我们观赏拍照。
D16: 冰与海之间的因纽特人狩猎场阿斯维斯尤特-尼皮萨特(Aasivissuit—Nipisat Inuit Uunting Ground between Ice and Sea),201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也是我们此行的一次登岛(此岛船长和探险队队长也是次登陆) 在格陵兰岛,不仅可以看到七彩的房子,壮观的冰川,还能邂逅北极的霸主—北极熊;北极🐰;麝牛;北极训🦌;🐳;黑海欧…,他是极富传奇色彩的地方,今依然保持着自然的姿态,在那里看到的每一座山都是几万年的,浮冰更是千万年的,晶莹剔透闪烁的冰川地带,诡异的冰山,无限的苔原,极地的寒冷,大部分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村落还保持原始的生活方式。
夏季正值北极的极昼,欣赏难得一见的灿烂的子夜阳光,此等感觉非亲历无以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