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腊戌人最好这一口,外地人不知道!

1年前 (2024-04-22)
缅甸腊戌人最好这一口,外地人不知道!劳力之士 腊戌,是缅甸北部的重要城市,和密支那的份量差不多。
腊戌在缅甸的城市中虽算不上“北上广”,但在二线城市中也算得上是名声响亮的哦。
最好吃的东西往往隐藏在僻巷,永远只有本地人知道。
说到早点,缅甸腊戌人最好这一口,位于路边棚棚里,完全不起眼。
门外停的汽车、摩托,都是本地老饕的坐驾。
来张正面照,表示郑重其事。
看看这格局,跟其它的路边店没什么区别。
门面右边墙上贴的似乎是招牌,但并不显眼。
门口貌似没几个人,进去就显得热气腾腾。
看上去也就七、八张桌子,每张桌子都围坐着食客,自顾自吃得稀哩嗦啰的。
店内场景侧面拍摄,中间这个中年人面带笑意,不知道是不是吃得太开心。
木头架子铁皮瓦顶棚,墙上的缅文广告可惜看不懂。
掌勺大嫂,看上去是负责煮品。
一摞铁皮碗,前面的套了塑料袋,那是客人准备带走的“便当”。
不长时间里,看到好几个人来带走“便当”。
眼前是厨房的半壁江山,大桶里炖着肉汤,盆子里盛着帽子,有位女士在角落里洗洗涮涮。
君子不入庖厨,这场景,跟昆明的熬糟馆差不多。
忙着装盘的大嫂,忙忙碌碌的。
后面那一桶的稠液是稀豆粉,在广受欢迎的早点里是一个主角,也是我们今天的主攻对象。
玻璃柜里的配料和作料,塑料筐里是油炸食品,注意前面那两捆用芭蕉叶包裹的东西,后面要介绍,其它地方应该吃不到。
上桌了,看上去是不是让人食欲大开啊。
且慢,这是配菜,主力还没驾到呢。
前面金的是油炸豆粉,香软;右边褐色的是牛干巴,韧香。
蒸紫米,上面洒了不知名的提香作料。
紫米因产量很低而显得珍贵,本地紫米无农药、无化肥,是养生佳品,在“黑五类”食品中应排。
闪亮登场:粑肉饵丝。
粑肉量足,肉汤鲜美(不是饲料猪)这一大碗,保守估计相当于昆明早点的一碗半,一般人也被打倒了。
这道凉菜要重点介绍,表面是一层薄薄的鲜红肉卷,肉卷里包裹着类似糯米的东西,就是前面用芭蕉叶包裹的食品。
这是本地傣族最喜欢的美食之一,傣语"乐顺",俗称“酸肉”,有多种做法,可以用猪肉或者小鱼来腌。
吃过后才被告知,是用生肉腌的。
主角:稀豆粉。
上面洒了N种作料,目测有花生碎、芫荽,又是一大碗哦!在腊戌,这家店的稀豆粉品质最好,没有之一。
在云南,稀豆粉也是美食,用上等豌豆制作,可惜昆明人心不古,地道的稀豆粉很难找到了。
端着手机拍照的是昆明人,没见过,大惊小怪。
几个本地华侨大佬十分淡定。
拍完照后开吃。
因为味道确实赞,也因为不辜负华侨大佬的好意,我粑肉饵丝和稀豆粉两大碗都夯下去了,吃了个肚儿圆,相当赞赞👍。
熟门熟路的本地人,吃了个称心如意之后,出门或开车或骑摩托绝尘而去,迎接美好的开始。
如果你会去腊戌,没有本地人带路,你是找不到的,所以要享用美食,一定要请本地老饕指点一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