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36位军事家排名与评定(组图)
1年前 (2024-04-22)
新中国36位军事家排名与评定(组图)洪哥敬影 △五五式陆海空军将帅礼帽帽徽 △55式元帅礼服肩章 △55式元帅常服领章 △55式军衔制大元帅制服(局部)新中国36位军事家简介与排名文章来源:环球新军事网 2015-09-13图片选辑:洪哥警影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军委两次审议确认了36位军事家的名单。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过程中,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主持下,有关部门对中国人民建军60多年来众多高级将领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正式确认了33位军事家。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基础上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过程中,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又确定增补3人为军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这样,被称为军事家的共计36人。
中国人民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军以来,在革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多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统帅,更有许多身经百战、战功的高级将领。
仅1955年1965年新中国实行军衔制期间,就有1614位开国元勋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其中,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
在众多将领中,享有“军事家”称号的只有36人,可谓凤毛麟角。
那么,究竟谁有资格能成为军事家呢?这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36位军事家排名是按以下顺序:1.统帅级人物 2.元帅 3.大将 4.牺牲的先烈。
中央军委公布了三十六位军事家,批公布了三十三位,第二批又补了三位,公布时的名单顺序如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致、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杨尚昆、李先念、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林彪、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林彪应排在彭德怀之后,但由于政治原因,林彪排在了批名单的。
△翻拍本人阅藏《中国百年军服》55式大元帅、元帅军衔标志图片毛泽东(1893-1976)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家、战略家、理论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领导人。
他领导秋收起义,创立人民军队,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领导革新道路。
遵义会议,确定了他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指挥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1936年12月7日起担任中共中央革军事委员会主席这个职务,直逝世。
毛泽东制定了正确的抗战路线、方针、政策,发展壮大了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力量,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人民打败了蒋介石国民军队,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保卫国防和建设强大的国防军等一系列军事思想,领导指挥人民打败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和挑衅,巩固了国防,维护了国家的和领土完整。
周恩来(1898-1976)中国人民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他创建了共产领导的支人民军队,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
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反动统治的枪。
任中共苏区中央时,与朱德一起领导军民粉碎敌人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长征途中,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后,与毛泽东一道指挥红军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参谋长的作用,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在领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早年入滇军参加辛亥革的云南起义,后加入中国共产。
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后又领导湘南起义,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一道开辟了中央革根据地。
任红军总司令,粉碎了敌人一、二、三、四次“围剿”,长征途中支持毛泽东,维护和红军的团结。
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总指挥,坚持敌后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总司令,对全国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建立后,为人民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邓小平(1904-1997)中国人民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军事家。
邓小平早年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立了左右江革根据地。
抗日战争中,他与刘伯承一道开辟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
在解放战争中,他与刘伯承一起,指挥了上、邯郸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战略反攻的序幕。
指挥了淮海、渡江战役,实施了战略追击,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屡屡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49年10月任中央军委委员,1954年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任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在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上作出了贡献。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他作为三军统帅,为人民和国防事业的现代化作出了的贡献。
△55式将帅帽徽与大元帅领章肩章(品) △55式将帅帽徽与元帅领章(品) 彭德怀(1898-1974)中国人民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早年参加湘军,并在此基础上,扩编为红三军团,为开辟中央革根据地和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立下了的战功。
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副总指挥,为坚持敌后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解放战争中,彭德怀任西北野战军(后为野战军)司令员兼,率军保卫中央。
经三年转战,解放了大西北五个省。
1950年,他又被任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指挥抗美援朝作战,打败了美国侵略者。
任国防部长后,领导国防建设和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刘伯承(1892-1986)中国人民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早年参加川军,后参加国民革军。
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后到苏联学习。
回国后任红军总参谋长,为根据地建设和长征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师长,开辟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指挥上、邯郸战役,配毛泽东在重庆的谈判。
1947年6月率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并实现战略展开,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后又领导了淮海、渡江战役,指挥进军大西南,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建立后,主要领导军事教育和军队训练工作,是新中国军事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
贺龙(1896-1969)中国人民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贺龙早年参加国民革,任二十军军长。
大革失败后,接受中国共产领导,举行南昌起义,任总指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反动统治的枪。
后开辟了鄂西、湘鄂川黔边根据地。
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120师师长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为抗击日寇,保卫陕甘宁边区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中,为北击雁门,保证大西北战场的后方巩固和后勤供应,解放四川建立了功勋。
新中国建立后,为解放西南、和平解放、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毅(1901-1972)中国人民创建人领导人之一、军事家。
早年留学法国,后加入中国共产。
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率领部队上井冈山,为中央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
红军长征后,坚持南方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开始后,率新四军支队奔赴苏南抗日前线,后到苏北,取得黄桥决战的胜利,打开了华中抗日的新局面。
皖南事变后,陈毅任新四军代军长、军长,为巩固华中根据地,打击敌寇,收复失地,英勇作战。
解放战争中,指挥部队先后取得了鲁南、宿县、莱芜大捷,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又取得孟良崮大捷,粉碎敌人重点进攻。
不久,挥师豫皖苏边,与刘邓、陈谢大军一道大举进攻中原,揭开战略反攻之序幕。
后参与指挥了淮海、渡江、上海战役和向东南进军。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贡献。
罗荣桓(1902-1963)中国人民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国民革失败后,领导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从事军队政治工作,为人民军队各项制度的创建做了大量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主要在山东工作,1943年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八路军115师兼代师长,为建立巩固和扩大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功勋。
抗日战争胜利后,率山东部队进入东北,与林彪一道领导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指挥辽沈和平津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建立后,主要负责部队政治工作,为人民的革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呕心沥血,功勋。
△翻拍本人阅藏《中国百年军服》55式大元帅、元帅军衔标志图片徐向前(1901-1990)中国人民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早年入黄埔军校,国民革失败后,参加广州起义,后到鄂豫皖根据地,扩大了红军,巩固了根据地,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从鄂豫皖根据地突围后,又开辟了川陕革根据地,迎接红军北上,实现了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师。
在长征途中,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了长征,以后又进行了西征。
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领导开辟冀南根据地。
解放战争中,指挥人民解放太原及山西全境。
解放后,为新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
聂荣臻(1899-1992)中国人民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早年留法勤工俭学,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军事。
回国后到黄埔军校任教官,参加北伐战争。
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中央革根据地后,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开辟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参与组织正太、清风店、石家庄诸战役,参与指挥了平津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领导国防科技工业,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都有聂帅的功劳,是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叶剑英(1897-1986)中国人民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早年入云南讲武堂,后参与办黄埔军校,参加了北伐。
大革失败后,参与领导广州起义。
后到中央苏区,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八路军和人民总部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
新中国建立后,随军进入广东,为广东的解放和华南地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后来到中央军委工作,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文化大革”中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粉碎江青反革集团的斗争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叶挺(1896-1946)中国人民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军事家。
叶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任孙中山卫队营营长。
北伐中为开路先锋,攻打汀泗桥、贺胜桥,占武昌,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革失败后,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为复兴中国革,创建人民军队,立下了赫赫功勋。
任新四军军长期间,为组建、发展新四军,扩大抗日根据地呕心沥血。
皖南事变后,历经磨难,对忠心不贰。
抗战胜利后,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杨尚昆(1907-1998)中国人民领导人、军事家。
杨尚昆是一富家子弟,背叛自己的阶级参加了革,在苏联接受了系统的马列主义教育。
回国后,到红三军团任政治委员,与彭德怀一道取得了许多胜利,湘江战役中,掩护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转移。
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正确路线。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反对张国焘篡夺权阴谋。
主持北方局工作,扩大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央和国委的好参谋。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协助邓小平为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李先念(1909-1992)中国人民领导人、军事家。
李先念早年参加黄麻起义,率红三十军征战川陕,在懋功迎接中央红军。
到陕甘宁边区后,又奉西征,在西征失败的危急关头,带领几百名将士回到延安,保存了革火种。
抗日战争时期,创建新四军第五师,坚持了中原地区抗日斗争。
中原突围中,率部突出重围,并开辟了陕南根据地,为解放中原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南军区军员会副主席、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关心和支持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粟裕(1907-1984)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参加南昌起义,反击敌人“围剿”,后坚持浙南三年游击战。
抗战时期率领新四军健儿,首战日寇于韦岗,获胜,后歼敌顽,巩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首先在苏中七战七捷,又挥师苏北、鲁南,取得一系列胜利,并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接着与陈毅率大军出击豫皖苏,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主张打淮海战役,取得大胜。
又挥师东南,解放中国半壁河山。
新中国成立后,曾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为新中国的国防和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贡献一生。
徐海东(1900-1979)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参加黄麻起义,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1934年11月率红25军长征,克服千难万险,先于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做好了迎接中央红军的准备。
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参加平型关战役,后转到苏皖敌后根据地。
因长期作战,积劳成疾,1941年后,离职长期休养。
黄克诚(1902-1986)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参加湘南暴动,在土地革时期一贯反对“左”倾路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三师师长,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首先建议中共中央出东北,并率师北上,在东北又建议林彪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以后负责东北人民的后勤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为人民的正规化、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庐山会议上,他因仗义直言而获罪。
粉碎“四人帮”反革集团后,他力主公正评价毛泽东,并用法律手段审判林彪、江青两个反革集团。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入黄埔军校,参加北伐。
大革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后到中央特科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取得了头岭、响堂铺战役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率太岳纵队,在上地区打击敌军。
1947年8月陈谢团渡过黄河,与刘邓、陈粟两军在中原地区成“品”字形型展开,把战争引向了敌占区。
后入广东、广西,完成了解放华南国土的任务。
新中国建立后,先赴越南,指挥部队进行援越抗法,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和代理司令员,打击侵略者。
创办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为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谭政(1906-1988)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参加国民革。
大革失败后,参加秋收起义,在井冈山任毛泽东的首任秘书,为古田会议决议的起草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起草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被誉为古田会议后,我军军队工作的又是一里程碑。
解放战争时期,主持东北野战军的政治工作,对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负责人民政治工作,为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和国防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肖劲光(1903-1989)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师代表,后到苏联学习。
大革失败后,先任红军学校校长,后奉改造宁都起义后改编而成的红五军团。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对陕甘宁边区的防务、安全、大生产都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为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向全国进军立下了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海军司令员,为国防尤其是人民海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云逸(1892-1974)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参加北伐战争,是百色、龙州起义和左右江革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后率红七军千里转战来到中央苏区。
到陕北后,奉南下在两广军阀中谋求团结抗日。
抗日战争中,任新四军参谋长,后又任副军长,对新四军的发展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立下了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主要负责华东野战军的地方武装的筹建和后勤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曾主政广西,并迎接李宗仁归来。
罗瑞卿(1906-1978)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科。
大革失败后,继续革,任红军师。
到陕北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为我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组织进行了清风店和石家庄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公安部长、人民总参谋长,为国家的安宁和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王树声(1905-1974)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后来参加黄麻起义,在攻打黄安、苏家埠、新集等战斗中屡立奇功,成为鄂豫皖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后又创立川陕根据地,长征到陕北后又进行西征,西征败,回到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进入大别山,发展了抗日武装。
解放战争时期,胜利实现中原突围。
后又入大别山,对建立根据地、剿匪都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军械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为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
许光达(1908-1969)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入黄埔军校。
大革失败后,进入湘鄂西根据地,负伤后去苏联学习军事。
抗日战争期间,任延安卫戍司令,对保卫抗日大本营和中央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后出雁门,中央和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期,保卫中央,有中央和毛主席的“保护”之称。
新中国建立后,任装甲司令,是人民装甲的奠基人。
许继慎(1901-1931)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许继慎早年入黄埔军校,在两次东征和北伐中屡建奇功,攻打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有他,平夏斗寅叛乱更有他。
大革失败后,他致力于开辟鄂豫皖革根据地,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军,两次远征皖西,粉碎了敌人对鄂豫皖根据地的两次“围剿”。
1931年11月3日,被张国焘秘密勒死于白雀园,时年30岁。
蔡申熙(1906-1932)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早年入黄埔军校,参加了东征和北伐。
大革失败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到江西主持军事工作,曾策动罗炳辉起义。
1930年10月在鄂东南组建了红十五军,坚持了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后又任红二十五军的军长。
作为鄂豫皖苏区和军队的主要负责人,对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作出了杰杰贡献。
1932年10月8日,在掩护红四方面移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7岁。
段德昌(1904-1933)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早年入黄埔军校。
大革失败后,他领导了公安暴动,后进入洪湖地区,任独立师师长,又任红六军副军长、军长,开辟了洪湖革根据地。
红二军团退出洪湖地区后,遭到重大损失,段德昌带领军队,杀回洪湖,基本上恢复了原根据地。
段德昌同以夏曦为首的“左”倾错误路线进行了坚决斗争,完成了发展襄北苏区,迎接红三军反回洪湖的两大任务,并取得了龙王集和文家墩大捷。
1933年5月1日段德昌在金果坪被杀害,年仅29岁。
1952年,毛泽东为他签署了号烈士证。
曾中生(1900-1935)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早年入黄埔军校。
受到系统的军事政治训练。
大革失败后,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地工作。
1930年赴鄂豫皖革根据地主持、政、军工作。
对鄂豫皖革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后受到张国焘的排挤。
鄂豫皖根据地丢失后,又领导开辟了川陕革根据地。
张国焘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长期监禁。
在狱中,他写了《与“围剿赤军”作战要诀》一书,总结了红军作战的经验。
1935年8月,被杀害于卓克基。
彭雪枫(1907-1944)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早年进行学运和运工作,后入中央苏区,参加了第四、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途中屡经恶战,为攻占娄山关立下了汉马功劳。
抗日战争开始,在阎锡山部从事统战工作,为我军出师抗战,进入山西境内开了先锋。
后到豫皖苏敌后,开辟了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又协助陈毅进行陈道口战役,反击了敌顽进攻,接着横扫运河两岸之敌,使淮北、淮南、淮海抗日根据地连为一片。
1944年8月19日为敌军俘虏所伤,牺牲,时年37岁。
罗炳辉(1897-1946)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一个从隶到将军的传奇式人物。
早年参加军阀部队,1929年在吉安起义,后任红九军团军团长。
在长征中充当先锋,打开通道,抢占要点,为掩护中央和主力红军长征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抗日战争中,坚持敌后抗战,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作出了贡献。
抗战胜利后任新四军第副军长。
1946年6月21日在山东兰陵镇病逝。
黄公略(1898-1931)平江起义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早年入湘军,参加北伐,后又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
大革失败后,曾参加广州起义。
1928年7月与彭德怀一道领导平江起义,创建工农红军第五军,后坚持湘鄂赣根据地的斗争。
后又任新六军、红三军军长,在历次反“围剿”作战中,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1931年9月15日在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遭敌机轰炸,壮烈牺牲。
刘志丹(1903-1936)西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者,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早年入黄埔军校。
大革失败后,回到陕北从事武装斗争,先后领导渭华起义,又从事运工作。
参与组织、建立、领导陕北红二十六军的工作,开辟了陕甘宁根据地,并统一了陕甘宁边和陕北根据地,建立了陕北工农沁主政府,粉碎了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多次“围剿”,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建立中国革大本营创造了条件。
刘志丹在东征时壮烈牺牲,为革事业奉献出了宝贵的生,流尽了一滴鲜血。
林彪(1907-1971)军事家。
早年入黄埔军校。
大革失败后,先后参加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上井冈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115师师长,指挥平型关战役,取得大捷,提高了我、我军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
解放战争中,领导建立东北根据地,指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向中南地区的大进军,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文化大革”中,图谋夺取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乘机外逃,机毁身亡。
(上文完) 三十六位“中国当代军事家”评定始末 作者:徐 平来源:今古传奇·纪实版 2011-11-21图片选辑:洪哥警影【核心提示】“中国当代军事家”的评定是以“大将资格”为基线的,这从没有一位上将进入36人名单的事实可以印证。
当然,“大将资格”不是标准,不是所有够“大将资格”的都能评为军事家,还要结其他条件,最主要的是军事实践和实际军职。
文章摘自《今古传奇·纪实版》2008年第06期 作者:徐平原题为《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评定始末》【正文】“中国当代军事家”的评定是以“大将资格”为基线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是当代军事家的主体。
中国人民自“八一”南昌起义建军以来,在革的洪流中涌现出了多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统帅,更有许多身经百战、战功的高级将领。
在众多将帅中,享有“军事家”称号的仅有36人,可谓凤毛麟角。
那么,究竟谁有资格成为军事家呢?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过程中,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主持下,有关部门对中国人民建军六十多年来众多高级将领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正式确认了33位军事家。
1989年11月30日,报刊登一篇文章《中央军委确定33位军事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名列其中》,引人关注。
文章写道:在史诗般的中国人民革战争中,涌现出多少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载入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军事人物分册》。
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有8位军事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他们是中国人民创建人叶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罗炳辉。
还有林彪。
在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过程中,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又确定增补3人为军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这样,被称为军事家的共计36人。
这36位军事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有5人,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两位国家主席杨尚昆、李先念。
二是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共20人。
也就是说1955年被授予大将以上军衔的20名将帅全部入选。
三是在新中国成立前献身的高级将领,有11人。
可见,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是当代军事家的主体,而作为统帅和领袖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当属元帅级人物。
1955年评衔时,毛泽东任的主席、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是全国人民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在领导全国武装力量进行革战争中居功伟,是大元帅衔的人选,这也是众望所归。
只是由于他本人的意见,大元帅衔最终没有授。
而周恩来、邓小平当时则是元帅候选人。
元帅军衔的评授条件非常高,1955年2月8日通过的《军官服役条例》中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在战争时期,周恩来曾任南昌起义前委、红军总兼方面军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邓小平是百色起义领导人,曾任刘邓大军、淮海战役总前委。
两人在革战争时期,对创建人民军队,领导武装力量对敌作战,参与战略决策等方面功勋彪炳,授予元帅军衔当之无愧。
李先念1955年评衔时曾是大将人选,与周、邓一样,都已在政府工作。
毛泽东提出已到地方工作的就不评衔了,所以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等已在政府任职的原高级将领就没有参加评衔。
杨尚昆在革战争时期曾任红三军团、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以这样的任职,授大将衔是不成问题的,但他解放后即不担任军职,1955年也没有参加评衔。
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11位高级将领中,叶挺将军是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和新四军首任军长,仅此两条便足以有资格评为元帅。
另外10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黄公略是红军初创时期的军长(),方志敏、刘志丹、罗炳辉为土地革中后期的军团领导,左权、彭雪枫为八路军、新四军师以上高级将领,他们对于创建和领导人民革武装、指挥军团和团作战功勋,比照1955年的评衔条件也都基本够“大将资格”。
可见,“中国当代军事家”的评定是以“大将资格”为基线的,这从没有一位上将进入36人名单的事实可以印证。
当然,“大将资格”不是标准,不是所有够“大将资格”的都能评为军事家,还要结其他条件,最主要的是军事实践和实际军职。
比如,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几位新四军高级将领,1955年与李先念一样曾被列为大将人选;滕代远、程子华等,按战争时期的军事履历,也够“大将资格”。
但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不搞军事工作。
而李先念则不同,“九一三”事件后担任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77年任中央军委常委,位居军队领导中枢,参与军队和国防建设决策,因而被列入军事家之列。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的排名有讲究。
林彪被评定为36位军事家之列,体现了对他军事才能的客观评价。
36位军事家是怎样排名的?根据中国军网公布的军事家名单,是按以下顺序:1.统帅级人物;2.元帅;3.大将;4.牺牲的先烈。
毛泽东以其无可争议的地位名列榜首。
周恩来是人民军队创建人之一,战争时期任军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国务院总理,对军队和国防建设贡献极大,因而位列次席。
朱德是十大元帅之首,长期担任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总司令,被列入统帅级人物,排在第三位。
第四位是邓小平。
1955年中央曾考虑给当时的军委委员11人均授予元帅军衔,邓小平位列第七,排在陈毅之后,罗荣桓之前;而在军事家排名中,他以军委主席的身份列为统帅级人物,排在朱德之后,在其他9位元帅之前。
除朱德、林彪之外的其他元帅排名是按1955年授衔时的顺序,8位元帅依次为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叶挺排在元帅之后、大将之前,显然他是被当元帅看待的。
如果1955年授衔时叶挺健在,他在元帅中排名肯定比较靠前,但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
为了不打乱元帅们的顺序,叶挺排在一名元帅叶剑英元帅之后。
叶挺之后,是杨尚昆和李先念。
李先念如果当年授了大将衔,肯定不能排在粟裕之前。
但在军事家中,杨、李二人能排在十大将之前,与他俩都担任过国家主席不无关系。
杨尚昆1982年后曾任10年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所以能排在曾任中央军委常委的李先念之前。
接下来是十位大将,排名也是按授衔时的顺序: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大将之后是10位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将领(叶挺已列入元帅级)。
这10人又分为两部分:前7位是1989年公布的,后3位是1994年增补的。
可以看出,这两部分分别按他们牺牲的前后次序排名的,即牺牲得越早排名越靠前。
前7位:许继慎(1931年)、蔡申熙(1932年)、段德昌(1933年)、曾中生(1935年)、左权(1942年)、彭雪枫(1944年)、罗炳辉(1946年);后3位:黄公略(1931年)、方志敏(1935年)、刘志丹(1936年)。
黄公略虽然牺牲最早,但因是1994年增补的,所以排在前7位之后。
林彪在十大元帅中名列第三,仅次于朱德、彭德怀,只不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给放到了。
不过,他被评定为36位军事家之列,体现了对他的军事才能的客观评价,同时也说明中央军委对他评价的历史公正性。
除了以军委正式确认的36位军事家,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一些去世的开国上将在新华社正式刊发的讣告或悼词中也被称为“军事家”。
根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在悼词中被称之为军事家的开国上将有董其武、王震、李达、杨得志、李聚奎、王平、叶飞、陈锡联、张爱萍、杨成武、洪学智、萧克、吕正操等13人。
开国中将、1988年上将、国防部长秦基伟在悼词中也被称为“军事家”。
悼词中称为军事家的还有几位“无衔将军”:邵式平、何长工、伍修权、耿飚。
这4人按战争时期的资历,1955年可评为上将。
但他们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就离开军队,到中央或地方工作,而没有参加评衔。
何长工、伍修权、耿飚后来回到军队,正处于两次军衔制之间,因此被称为“无衔将军”。
我军高级将领的悼词是经过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审定的,是盖棺论定的权威评价。
因此,从这种角度看,中国当代军事家的范围不仅限于36人。
(上文完) △55式将帅礼服佩戴: 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55式军衔制一并颁发: 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颂扬新中国军事专家, 弘扬光荣传统!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过程中,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主持下,有关部门对中国人民建军60多年来众多高级将领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正式确认了33位军事家。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基础上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过程中,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又确定增补3人为军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这样,被称为军事家的共计36人。
中国人民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军以来,在革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多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统帅,更有许多身经百战、战功的高级将领。
仅1955年1965年新中国实行军衔制期间,就有1614位开国元勋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其中,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
在众多将领中,享有“军事家”称号的只有36人,可谓凤毛麟角。
那么,究竟谁有资格能成为军事家呢?这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36位军事家排名是按以下顺序:1.统帅级人物 2.元帅 3.大将 4.牺牲的先烈。
中央军委公布了三十六位军事家,批公布了三十三位,第二批又补了三位,公布时的名单顺序如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致、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杨尚昆、李先念、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林彪、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林彪应排在彭德怀之后,但由于政治原因,林彪排在了批名单的。
△翻拍本人阅藏《中国百年军服》55式大元帅、元帅军衔标志图片毛泽东(1893-1976)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家、战略家、理论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领导人。
他领导秋收起义,创立人民军队,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领导革新道路。
遵义会议,确定了他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指挥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1936年12月7日起担任中共中央革军事委员会主席这个职务,直逝世。
毛泽东制定了正确的抗战路线、方针、政策,发展壮大了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力量,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人民打败了蒋介石国民军队,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保卫国防和建设强大的国防军等一系列军事思想,领导指挥人民打败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和挑衅,巩固了国防,维护了国家的和领土完整。
周恩来(1898-1976)中国人民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他创建了共产领导的支人民军队,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
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反动统治的枪。
任中共苏区中央时,与朱德一起领导军民粉碎敌人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长征途中,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后,与毛泽东一道指挥红军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参谋长的作用,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在领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早年入滇军参加辛亥革的云南起义,后加入中国共产。
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后又领导湘南起义,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一道开辟了中央革根据地。
任红军总司令,粉碎了敌人一、二、三、四次“围剿”,长征途中支持毛泽东,维护和红军的团结。
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总指挥,坚持敌后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总司令,对全国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建立后,为人民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邓小平(1904-1997)中国人民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军事家。
邓小平早年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立了左右江革根据地。
抗日战争中,他与刘伯承一道开辟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
在解放战争中,他与刘伯承一起,指挥了上、邯郸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战略反攻的序幕。
指挥了淮海、渡江战役,实施了战略追击,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屡屡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49年10月任中央军委委员,1954年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任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在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上作出了贡献。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他作为三军统帅,为人民和国防事业的现代化作出了的贡献。
△55式将帅帽徽与大元帅领章肩章(品) △55式将帅帽徽与元帅领章(品) 彭德怀(1898-1974)中国人民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早年参加湘军,并在此基础上,扩编为红三军团,为开辟中央革根据地和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立下了的战功。
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副总指挥,为坚持敌后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解放战争中,彭德怀任西北野战军(后为野战军)司令员兼,率军保卫中央。
经三年转战,解放了大西北五个省。
1950年,他又被任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指挥抗美援朝作战,打败了美国侵略者。
任国防部长后,领导国防建设和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刘伯承(1892-1986)中国人民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早年参加川军,后参加国民革军。
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后到苏联学习。
回国后任红军总参谋长,为根据地建设和长征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师长,开辟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指挥上、邯郸战役,配毛泽东在重庆的谈判。
1947年6月率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并实现战略展开,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后又领导了淮海、渡江战役,指挥进军大西南,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建立后,主要领导军事教育和军队训练工作,是新中国军事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
贺龙(1896-1969)中国人民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贺龙早年参加国民革,任二十军军长。
大革失败后,接受中国共产领导,举行南昌起义,任总指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反动统治的枪。
后开辟了鄂西、湘鄂川黔边根据地。
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120师师长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为抗击日寇,保卫陕甘宁边区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中,为北击雁门,保证大西北战场的后方巩固和后勤供应,解放四川建立了功勋。
新中国建立后,为解放西南、和平解放、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毅(1901-1972)中国人民创建人领导人之一、军事家。
早年留学法国,后加入中国共产。
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率领部队上井冈山,为中央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
红军长征后,坚持南方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开始后,率新四军支队奔赴苏南抗日前线,后到苏北,取得黄桥决战的胜利,打开了华中抗日的新局面。
皖南事变后,陈毅任新四军代军长、军长,为巩固华中根据地,打击敌寇,收复失地,英勇作战。
解放战争中,指挥部队先后取得了鲁南、宿县、莱芜大捷,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又取得孟良崮大捷,粉碎敌人重点进攻。
不久,挥师豫皖苏边,与刘邓、陈谢大军一道大举进攻中原,揭开战略反攻之序幕。
后参与指挥了淮海、渡江、上海战役和向东南进军。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贡献。
罗荣桓(1902-1963)中国人民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国民革失败后,领导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从事军队政治工作,为人民军队各项制度的创建做了大量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主要在山东工作,1943年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八路军115师兼代师长,为建立巩固和扩大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功勋。
抗日战争胜利后,率山东部队进入东北,与林彪一道领导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指挥辽沈和平津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建立后,主要负责部队政治工作,为人民的革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呕心沥血,功勋。
△翻拍本人阅藏《中国百年军服》55式大元帅、元帅军衔标志图片徐向前(1901-1990)中国人民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早年入黄埔军校,国民革失败后,参加广州起义,后到鄂豫皖根据地,扩大了红军,巩固了根据地,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从鄂豫皖根据地突围后,又开辟了川陕革根据地,迎接红军北上,实现了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师。
在长征途中,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了长征,以后又进行了西征。
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领导开辟冀南根据地。
解放战争中,指挥人民解放太原及山西全境。
解放后,为新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
聂荣臻(1899-1992)中国人民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早年留法勤工俭学,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军事。
回国后到黄埔军校任教官,参加北伐战争。
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中央革根据地后,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开辟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参与组织正太、清风店、石家庄诸战役,参与指挥了平津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领导国防科技工业,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都有聂帅的功劳,是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叶剑英(1897-1986)中国人民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早年入云南讲武堂,后参与办黄埔军校,参加了北伐。
大革失败后,参与领导广州起义。
后到中央苏区,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八路军和人民总部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
新中国建立后,随军进入广东,为广东的解放和华南地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后来到中央军委工作,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文化大革”中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粉碎江青反革集团的斗争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叶挺(1896-1946)中国人民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军事家。
叶挺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任孙中山卫队营营长。
北伐中为开路先锋,攻打汀泗桥、贺胜桥,占武昌,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革失败后,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为复兴中国革,创建人民军队,立下了赫赫功勋。
任新四军军长期间,为组建、发展新四军,扩大抗日根据地呕心沥血。
皖南事变后,历经磨难,对忠心不贰。
抗战胜利后,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杨尚昆(1907-1998)中国人民领导人、军事家。
杨尚昆是一富家子弟,背叛自己的阶级参加了革,在苏联接受了系统的马列主义教育。
回国后,到红三军团任政治委员,与彭德怀一道取得了许多胜利,湘江战役中,掩护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转移。
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正确路线。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反对张国焘篡夺权阴谋。
主持北方局工作,扩大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央和国委的好参谋。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协助邓小平为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李先念(1909-1992)中国人民领导人、军事家。
李先念早年参加黄麻起义,率红三十军征战川陕,在懋功迎接中央红军。
到陕甘宁边区后,又奉西征,在西征失败的危急关头,带领几百名将士回到延安,保存了革火种。
抗日战争时期,创建新四军第五师,坚持了中原地区抗日斗争。
中原突围中,率部突出重围,并开辟了陕南根据地,为解放中原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南军区军员会副主席、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关心和支持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粟裕(1907-1984)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参加南昌起义,反击敌人“围剿”,后坚持浙南三年游击战。
抗战时期率领新四军健儿,首战日寇于韦岗,获胜,后歼敌顽,巩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首先在苏中七战七捷,又挥师苏北、鲁南,取得一系列胜利,并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接着与陈毅率大军出击豫皖苏,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主张打淮海战役,取得大胜。
又挥师东南,解放中国半壁河山。
新中国成立后,曾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为新中国的国防和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贡献一生。
徐海东(1900-1979)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参加黄麻起义,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1934年11月率红25军长征,克服千难万险,先于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做好了迎接中央红军的准备。
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参加平型关战役,后转到苏皖敌后根据地。
因长期作战,积劳成疾,1941年后,离职长期休养。
黄克诚(1902-1986)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参加湘南暴动,在土地革时期一贯反对“左”倾路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三师师长,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首先建议中共中央出东北,并率师北上,在东北又建议林彪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以后负责东北人民的后勤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为人民的正规化、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庐山会议上,他因仗义直言而获罪。
粉碎“四人帮”反革集团后,他力主公正评价毛泽东,并用法律手段审判林彪、江青两个反革集团。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入黄埔军校,参加北伐。
大革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后到中央特科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取得了头岭、响堂铺战役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率太岳纵队,在上地区打击敌军。
1947年8月陈谢团渡过黄河,与刘邓、陈粟两军在中原地区成“品”字形型展开,把战争引向了敌占区。
后入广东、广西,完成了解放华南国土的任务。
新中国建立后,先赴越南,指挥部队进行援越抗法,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和代理司令员,打击侵略者。
创办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为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谭政(1906-1988)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参加国民革。
大革失败后,参加秋收起义,在井冈山任毛泽东的首任秘书,为古田会议决议的起草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起草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被誉为古田会议后,我军军队工作的又是一里程碑。
解放战争时期,主持东北野战军的政治工作,对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负责人民政治工作,为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和国防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肖劲光(1903-1989)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师代表,后到苏联学习。
大革失败后,先任红军学校校长,后奉改造宁都起义后改编而成的红五军团。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对陕甘宁边区的防务、安全、大生产都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为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向全国进军立下了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海军司令员,为国防尤其是人民海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云逸(1892-1974)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参加北伐战争,是百色、龙州起义和左右江革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后率红七军千里转战来到中央苏区。
到陕北后,奉南下在两广军阀中谋求团结抗日。
抗日战争中,任新四军参谋长,后又任副军长,对新四军的发展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立下了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主要负责华东野战军的地方武装的筹建和后勤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曾主政广西,并迎接李宗仁归来。
罗瑞卿(1906-1978)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科。
大革失败后,继续革,任红军师。
到陕北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为我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组织进行了清风店和石家庄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任公安部长、人民总参谋长,为国家的安宁和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王树声(1905-1974)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后来参加黄麻起义,在攻打黄安、苏家埠、新集等战斗中屡立奇功,成为鄂豫皖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后又创立川陕根据地,长征到陕北后又进行西征,西征败,回到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进入大别山,发展了抗日武装。
解放战争时期,胜利实现中原突围。
后又入大别山,对建立根据地、剿匪都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军械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为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
许光达(1908-1969)中国人民高级将领、军事家。
早年入黄埔军校。
大革失败后,进入湘鄂西根据地,负伤后去苏联学习军事。
抗日战争期间,任延安卫戍司令,对保卫抗日大本营和中央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后出雁门,中央和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期,保卫中央,有中央和毛主席的“保护”之称。
新中国建立后,任装甲司令,是人民装甲的奠基人。
许继慎(1901-1931)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许继慎早年入黄埔军校,在两次东征和北伐中屡建奇功,攻打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有他,平夏斗寅叛乱更有他。
大革失败后,他致力于开辟鄂豫皖革根据地,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军,两次远征皖西,粉碎了敌人对鄂豫皖根据地的两次“围剿”。
1931年11月3日,被张国焘秘密勒死于白雀园,时年30岁。
蔡申熙(1906-1932)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早年入黄埔军校,参加了东征和北伐。
大革失败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到江西主持军事工作,曾策动罗炳辉起义。
1930年10月在鄂东南组建了红十五军,坚持了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后又任红二十五军的军长。
作为鄂豫皖苏区和军队的主要负责人,对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作出了杰杰贡献。
1932年10月8日,在掩护红四方面移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7岁。
段德昌(1904-1933)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早年入黄埔军校。
大革失败后,他领导了公安暴动,后进入洪湖地区,任独立师师长,又任红六军副军长、军长,开辟了洪湖革根据地。
红二军团退出洪湖地区后,遭到重大损失,段德昌带领军队,杀回洪湖,基本上恢复了原根据地。
段德昌同以夏曦为首的“左”倾错误路线进行了坚决斗争,完成了发展襄北苏区,迎接红三军反回洪湖的两大任务,并取得了龙王集和文家墩大捷。
1933年5月1日段德昌在金果坪被杀害,年仅29岁。
1952年,毛泽东为他签署了号烈士证。
曾中生(1900-1935)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早年入黄埔军校。
受到系统的军事政治训练。
大革失败后,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地工作。
1930年赴鄂豫皖革根据地主持、政、军工作。
对鄂豫皖革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后受到张国焘的排挤。
鄂豫皖根据地丢失后,又领导开辟了川陕革根据地。
张国焘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长期监禁。
在狱中,他写了《与“围剿赤军”作战要诀》一书,总结了红军作战的经验。
1935年8月,被杀害于卓克基。
彭雪枫(1907-1944)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早年进行学运和运工作,后入中央苏区,参加了第四、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途中屡经恶战,为攻占娄山关立下了汉马功劳。
抗日战争开始,在阎锡山部从事统战工作,为我军出师抗战,进入山西境内开了先锋。
后到豫皖苏敌后,开辟了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又协助陈毅进行陈道口战役,反击了敌顽进攻,接着横扫运河两岸之敌,使淮北、淮南、淮海抗日根据地连为一片。
1944年8月19日为敌军俘虏所伤,牺牲,时年37岁。
罗炳辉(1897-1946)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一个从隶到将军的传奇式人物。
早年参加军阀部队,1929年在吉安起义,后任红九军团军团长。
在长征中充当先锋,打开通道,抢占要点,为掩护中央和主力红军长征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抗日战争中,坚持敌后抗战,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作出了贡献。
抗战胜利后任新四军第副军长。
1946年6月21日在山东兰陵镇病逝。
黄公略(1898-1931)平江起义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早年入湘军,参加北伐,后又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
大革失败后,曾参加广州起义。
1928年7月与彭德怀一道领导平江起义,创建工农红军第五军,后坚持湘鄂赣根据地的斗争。
后又任新六军、红三军军长,在历次反“围剿”作战中,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1931年9月15日在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遭敌机轰炸,壮烈牺牲。
刘志丹(1903-1936)西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者,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
早年入黄埔军校。
大革失败后,回到陕北从事武装斗争,先后领导渭华起义,又从事运工作。
参与组织、建立、领导陕北红二十六军的工作,开辟了陕甘宁根据地,并统一了陕甘宁边和陕北根据地,建立了陕北工农沁主政府,粉碎了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多次“围剿”,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建立中国革大本营创造了条件。
刘志丹在东征时壮烈牺牲,为革事业奉献出了宝贵的生,流尽了一滴鲜血。
林彪(1907-1971)军事家。
早年入黄埔军校。
大革失败后,先后参加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上井冈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115师师长,指挥平型关战役,取得大捷,提高了我、我军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
解放战争中,领导建立东北根据地,指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向中南地区的大进军,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文化大革”中,图谋夺取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乘机外逃,机毁身亡。
(上文完) 三十六位“中国当代军事家”评定始末 作者:徐 平来源:今古传奇·纪实版 2011-11-21图片选辑:洪哥警影【核心提示】“中国当代军事家”的评定是以“大将资格”为基线的,这从没有一位上将进入36人名单的事实可以印证。
当然,“大将资格”不是标准,不是所有够“大将资格”的都能评为军事家,还要结其他条件,最主要的是军事实践和实际军职。
文章摘自《今古传奇·纪实版》2008年第06期 作者:徐平原题为《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评定始末》【正文】“中国当代军事家”的评定是以“大将资格”为基线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是当代军事家的主体。
中国人民自“八一”南昌起义建军以来,在革的洪流中涌现出了多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统帅,更有许多身经百战、战功的高级将领。
在众多将帅中,享有“军事家”称号的仅有36人,可谓凤毛麟角。
那么,究竟谁有资格成为军事家呢?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过程中,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主持下,有关部门对中国人民建军六十多年来众多高级将领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正式确认了33位军事家。
1989年11月30日,报刊登一篇文章《中央军委确定33位军事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名列其中》,引人关注。
文章写道:在史诗般的中国人民革战争中,涌现出多少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载入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军事人物分册》。
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有8位军事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他们是中国人民创建人叶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罗炳辉。
还有林彪。
在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过程中,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又确定增补3人为军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这样,被称为军事家的共计36人。
这36位军事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有5人,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两位国家主席杨尚昆、李先念。
二是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共20人。
也就是说1955年被授予大将以上军衔的20名将帅全部入选。
三是在新中国成立前献身的高级将领,有11人。
可见,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是当代军事家的主体,而作为统帅和领袖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当属元帅级人物。
1955年评衔时,毛泽东任的主席、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是全国人民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在领导全国武装力量进行革战争中居功伟,是大元帅衔的人选,这也是众望所归。
只是由于他本人的意见,大元帅衔最终没有授。
而周恩来、邓小平当时则是元帅候选人。
元帅军衔的评授条件非常高,1955年2月8日通过的《军官服役条例》中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在战争时期,周恩来曾任南昌起义前委、红军总兼方面军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邓小平是百色起义领导人,曾任刘邓大军、淮海战役总前委。
两人在革战争时期,对创建人民军队,领导武装力量对敌作战,参与战略决策等方面功勋彪炳,授予元帅军衔当之无愧。
李先念1955年评衔时曾是大将人选,与周、邓一样,都已在政府工作。
毛泽东提出已到地方工作的就不评衔了,所以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等已在政府任职的原高级将领就没有参加评衔。
杨尚昆在革战争时期曾任红三军团、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以这样的任职,授大将衔是不成问题的,但他解放后即不担任军职,1955年也没有参加评衔。
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11位高级将领中,叶挺将军是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和新四军首任军长,仅此两条便足以有资格评为元帅。
另外10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黄公略是红军初创时期的军长(),方志敏、刘志丹、罗炳辉为土地革中后期的军团领导,左权、彭雪枫为八路军、新四军师以上高级将领,他们对于创建和领导人民革武装、指挥军团和团作战功勋,比照1955年的评衔条件也都基本够“大将资格”。
可见,“中国当代军事家”的评定是以“大将资格”为基线的,这从没有一位上将进入36人名单的事实可以印证。
当然,“大将资格”不是标准,不是所有够“大将资格”的都能评为军事家,还要结其他条件,最主要的是军事实践和实际军职。
比如,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几位新四军高级将领,1955年与李先念一样曾被列为大将人选;滕代远、程子华等,按战争时期的军事履历,也够“大将资格”。
但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不搞军事工作。
而李先念则不同,“九一三”事件后担任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77年任中央军委常委,位居军队领导中枢,参与军队和国防建设决策,因而被列入军事家之列。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的排名有讲究。
林彪被评定为36位军事家之列,体现了对他军事才能的客观评价。
36位军事家是怎样排名的?根据中国军网公布的军事家名单,是按以下顺序:1.统帅级人物;2.元帅;3.大将;4.牺牲的先烈。
毛泽东以其无可争议的地位名列榜首。
周恩来是人民军队创建人之一,战争时期任军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国务院总理,对军队和国防建设贡献极大,因而位列次席。
朱德是十大元帅之首,长期担任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总司令,被列入统帅级人物,排在第三位。
第四位是邓小平。
1955年中央曾考虑给当时的军委委员11人均授予元帅军衔,邓小平位列第七,排在陈毅之后,罗荣桓之前;而在军事家排名中,他以军委主席的身份列为统帅级人物,排在朱德之后,在其他9位元帅之前。
除朱德、林彪之外的其他元帅排名是按1955年授衔时的顺序,8位元帅依次为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叶挺排在元帅之后、大将之前,显然他是被当元帅看待的。
如果1955年授衔时叶挺健在,他在元帅中排名肯定比较靠前,但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
为了不打乱元帅们的顺序,叶挺排在一名元帅叶剑英元帅之后。
叶挺之后,是杨尚昆和李先念。
李先念如果当年授了大将衔,肯定不能排在粟裕之前。
但在军事家中,杨、李二人能排在十大将之前,与他俩都担任过国家主席不无关系。
杨尚昆1982年后曾任10年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所以能排在曾任中央军委常委的李先念之前。
接下来是十位大将,排名也是按授衔时的顺序: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大将之后是10位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将领(叶挺已列入元帅级)。
这10人又分为两部分:前7位是1989年公布的,后3位是1994年增补的。
可以看出,这两部分分别按他们牺牲的前后次序排名的,即牺牲得越早排名越靠前。
前7位:许继慎(1931年)、蔡申熙(1932年)、段德昌(1933年)、曾中生(1935年)、左权(1942年)、彭雪枫(1944年)、罗炳辉(1946年);后3位:黄公略(1931年)、方志敏(1935年)、刘志丹(1936年)。
黄公略虽然牺牲最早,但因是1994年增补的,所以排在前7位之后。
林彪在十大元帅中名列第三,仅次于朱德、彭德怀,只不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给放到了。
不过,他被评定为36位军事家之列,体现了对他的军事才能的客观评价,同时也说明中央军委对他评价的历史公正性。
除了以军委正式确认的36位军事家,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一些去世的开国上将在新华社正式刊发的讣告或悼词中也被称为“军事家”。
根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在悼词中被称之为军事家的开国上将有董其武、王震、李达、杨得志、李聚奎、王平、叶飞、陈锡联、张爱萍、杨成武、洪学智、萧克、吕正操等13人。
开国中将、1988年上将、国防部长秦基伟在悼词中也被称为“军事家”。
悼词中称为军事家的还有几位“无衔将军”:邵式平、何长工、伍修权、耿飚。
这4人按战争时期的资历,1955年可评为上将。
但他们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就离开军队,到中央或地方工作,而没有参加评衔。
何长工、伍修权、耿飚后来回到军队,正处于两次军衔制之间,因此被称为“无衔将军”。
我军高级将领的悼词是经过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审定的,是盖棺论定的权威评价。
因此,从这种角度看,中国当代军事家的范围不仅限于36人。
(上文完) △55式将帅礼服佩戴: 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55式军衔制一并颁发: 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颂扬新中国军事专家, 弘扬光荣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