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感悟》

1年前 (2024-04-22)
《清明节感悟》孔之见 图 文 :孔之见   清明节的主题是缅怀先祖,寄托哀思,是一个让人牵肠挂肚、魂牵梦绕的日子。
历代文人墨客为此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
当中,给人印象最深,最脍炙人口的要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其之所以给人印象最深,最脍炙人口,一是因为“雨纷纷”是大多数年份清明时节的天气;二是因为清明时节的凉风细雨把人们心中那种“欲断魂”的哀愁与悲凉烘托得愈加强烈!偶尔,也有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年份,宋代程颢的“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也会时不时地会火一把!祭祖扫墓,天经地义,但也要“莫忘归”! 清明那天,放眼望去,南来北往的祭拜者大都行色匆匆,一群群祭拜者聚集在被杂草覆盖的坟墓旁,挥舞锄头、镰刀,与时俱进者用割草机,除去杂草、挂上祭纸、洒上祭酒、燃起香烛、摆好东道、燃放鞭炮……。
仰望着飘向远方的缕缕白烟,寄托着对先祖的哀思,而那响彻山谷的声声炮竹则驱走了后辈心中的惆怅。
回过来,双手十,三鞠躬后,许上一个心愿,让天地永存,让死者安息,祈祷在逝者的护佑下,实现心中的愿望。
如果把清明看作是宗脉延续的省略号,那么,老人的白发就是个问号。
一次生前的孝敬,胜过身后百次扫墓;清明烧万堆纸钱,不如在世熬一次汤药。
孝顺、赡养、善待家中老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炎黄子孙对清明节的诠释,只有这样,才不于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清明节,站在先祖坟墓前,面对冰冷的墓碑暗自愧疚与悲伤! 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背起行囊,继续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