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理解应用

10个月前 (04-22)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理解应用风生水起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理解应用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出自晋代郭璞的《葬经》 非常有趣的是,这句话,几乎人人都能看懂,但是极其少数的人能用。
郭璞告诉人们气被风吹就会散掉,风水要“藏风聚气”。
可是就不告诉你古人是如何“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
我们先知道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这句名句里面的,风、水、气,其实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动的时候是风、是水。
静下来就成了气(明白这点的时候内心很激动)。
这点很重要,我就不重复写三遍了。
风、水、气。
到底是什么玩意,《葬经》开篇也说到了“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
”说明了风水气指的是阴阳之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而我们真正应用的时候,是让风或者说是水,转换成气,为我所用。
就好比人体,体外是风,吸到身体里面成了气(动到静),滋养自己的身体。
我们看一些店面或者住宅,前通后通,为什么会生意不好或者住的不如意,就因为风进来了没有静止下来成为气,前面进来直接后面出去,风还是风。
人的身体是高度智能的,吸进来的氧气,到身体变成二氧化碳排出去,从鼻子进去从鼻子出来,用的是同一个通道,一瞬间就完成了风水气的转换的过程。
然而,我们的建筑居住空间,没有这么智能,需要在一些地方设置窗户,才能完成换气的过程。
风水上谈之色变的“路冲”,其实就跟“气乘风则散”是一个概念的。
路是动,是风,是水,这样的建筑,乘风则散,气被冲散了,就不利于使用,不同的人居住在里面会发生不同的事情,比如有的人居住会发生车祸,有的人居住没有车祸但是生意冷冷清清,有的人居住会发生火灾等等。
人和建筑不同,人可以直接把风吸进去变成气。
而建筑居住空间,需要把风变成气,再加与使用。
我们了解了这个概念以后,在风水上就明白了,为什么同样是路冲,有的发财,有的确灾难不断。
并非使用的人硬弱的原因。
而是,这个使用空间,是“乘风”,还是让动的变成静的才使用。
建筑的前面有很大的空间。
明白了吗,就是在这里,风或者说是水,成了气。
一条河道,水很急(动),流到一个突然变得很宽的空间,速度是不是就会缓和下来了呢(静),也就是说,动变成了静,这就是“行之使有止”的方法。
乘风而来,到面前就转换成了可以使用的气。
阴阳是相对的,动静也是相对的,一条河流到宽的地方变得平缓,相对于窄流速很快的地方,他就是静。
同样,我们房间的气,缓和下来,也是静,并非是全部密闭密不透风死气沉沉才是静。
如果死气沉沉的地方,相反的,就让这些气动起来。
只有风(动)变成的气(动变静),才是我们要的风水,才是鲜活的。
死气臭气脏气阴气,是不好的。
所以,“藏风聚气”真的非常的描述,是把风藏住,意思就是把风静下来,动的变成静的,才变成了“聚气”(龙脉到头结穴一模一样道理,也是动到静,在此不展开来讲),藏风和聚气是不可分割的,(恍然大悟了吧)。
死气脏气臭气阴气,也是是聚气,但是,确不是“藏风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