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国平的《妞妞》有感

1年前 (2024-04-22)
读周国平的《妞妞》有感Annexie(安妮) 也许是因为情感不够细腻,也可能是由于泪点偏高,我很少被图片、文字、歌曲或影视剧感动到流泪,即使心中泛起阵阵涟漪,也通常会被理智控制,不于泪眼婆娑。
而周国平的纪实作品《妞妞》,却让我几次泣不成声,甚非得放下书本擦干眼泪出去走走,平复心情以后才能继续阅读。
(注:本图片来自网络)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作家。
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主要作品是哲学专著、随笔散文集和诗集。
他的部分哲理散文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及教辅资料,他的无数精美短文被《读者》、《意林》及《青年文摘》等颇为流行的报刊和杂志登载。
《妞妞》是周国平先生的诸多作品中最受读者好评的一本纪实作品,相比其它学术性的哲学专著及类似心灵鸡汤的随笔散文,《妞妞》因为细腻温柔的父爱而更加打动人心。
在这本书里,周国平先生不再是著名的哲学家,而是一位平凡的父亲。
妞妞,是周国平先生四十二岁时和他的第二任妻子雨儿生的孩子。
妞妞出生一个月就被查出患上了先天多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瘤,主要原因是雨儿孕期感冒高烧不退,无良医生给她照射了X光。
可怜的小妞妞被病痛折磨了一年多便夭折了。
周国平先生以一位父亲的视角,将初为人父时的欣喜若狂、得知爱女患病后的焦虑纠结、目睹妞妞成长中的惊喜连连、痛失爱女后的悲伤自责、对于运无常的感叹及人性善恶的反思等等,用时而絮絮叨叨时而冷峻深刻的文字直达读者的内心。
对妞妞的成长,周国平先生恨不得将妞妞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记录下来:妞妞说话比较早。
八个月,她会喊“爸爸”。
九个月,会喊“妈妈”。
一周岁,会自呼“妞妞”。
一岁一个月,会说二、三十个词,包括若干双音节和三音节词。
一岁二、三个月,会说包含二四个词的完整句子,会说“不”,因而能够相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了。
一岁四个月,会准确地使用人称代词“你”、“我”、“他”和疑问代词“谁”,几乎能自由地表达她想表达的任何意思了。
我到厨房开水龙头。
“妞妞,这是水。
”她学:“水。
”一会儿,我又抱她去,开水龙头。
她听见水声,立即说:“水。
”她学会了一个新词,那样入迷,自个儿不断地重复:“水,水……”在周国平先生笔下,妞妞是一位聪明早慧、顽皮可爱、能说会道的小天使,可惜,她来到人间仅仅十八个月就被上天召回了。
周国平先生说,所谓“感同身受”,从来不过是表达一种心情罢了。
可我要说,《妞妞》之所以如此打动我,就是因为“感同身受”。
作者对孩子到来的感恩、对孩子患病的无助、对医院做法的无语、对家庭关系的解读、对生意义的感悟……都是我曾经有过却无法准确表达的情感,周国平先生轻而易举地说出来了,说得那么地恰如其分。
他字里行间的浓浓父爱掺杂着失女之痛,让人情不自禁为之动容。
读着《妞妞》,我记起了我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因为黄疸比较严重,进行的照蓝光和高压氧治疗的情形,当时我的心情就像本书中描述的一样:照射只持续了几分钟,可是我觉得那么漫长。
照射一结束,我便飞奔回她身边,把她紧紧抱在怀里,如同经历了一回生离死别。
我儿子三岁半时因为吃了一把兰花豆,引起重度贫血(症状:精状态很好,但是脸色和嘴唇突然变得苍白,没有血色),我们忐忐忑忑带着儿子住院查因。
主治医生在收治问诊之后,应该就知道了发病原因,却一再对我们隐瞒,给孩子做各种血液检查,甚安排几个实习生给孩子做胸部穿刺,说是要排除白血病的可能,让我们经历了几天痛不欲生的日子。
那几天,我几乎整日整夜都无法眼。
摸着儿子留置着针头的小手、看着儿子澄澈无邪的双眼、听着儿子稚嫩无助的哀求:“妈妈,我们为什么要住在这里?我不想,好痛!妈妈,我们回家吧……” 我泪如雨下,我不敢想象,假如儿子有事,我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
幸运的是,儿子没事。
出院前,院方才将G6PD缺乏症(俗称蚕豆病)的检查结果给了我们,并叮嘱道:他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只是不能进食蚕豆及相关食品,不能随便用药。
感谢上苍,我以泪洗面的结果只是虚惊一场。
可想而知,眼看着对妞妞步步紧逼的病魔,周国平夫妇是何等的痛心和无奈!我常常会想,运真的难以琢磨,而且很多时候,并不是人力可以违抗得了的。
我们行走在人生道路上,谁也不知道哪就会和病魔或者死撞个满怀。
那么,就让我们感恩运之的眷顾,好好珍惜拥有的一切吧! 这些天暖风频吹,唤醒了沉睡的草木,河畔随风摇曳的柳条吐出了细嫩的绿芽,路边的芒果树枝头挂满了一穗穗的黄花,后山的那棵木棉树身披满树火红的花朵,山上的鸟儿也开始欢叫起来。
我时常拿着从哈尔滨买回来的望远镜,一棵树一棵树地找寻鸟儿的踪迹,一看就是大半个钟。
人们经常追问人生的意义,这些天,我也在一直追问自己写作的意义。
周国平先生在后记中说:我们没有任何办法留住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只能把它转换成所谓文本,用文本来证明我们曾经拥有,同时也证明我们已经永远失去。
过去的事情无法重来,但是不管怎样,尽我所能地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它会给自己一个回到过去的途径,能让我回忆起,那天我哭过、我笑过、我被感动过。
我想,这就是我写作的意义。
感谢周国平先生,他将自己对妞妞的爱和妞妞经历的苦难化作了人类的财富,让妞妞活在了读者的心中,也让读者对生、对家庭、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完~~~ 🌷🌷🌷🌷🌷🌷🌷🌷🌷🌷 今天早上,我家的鸢尾花开了,漂亮吗? 唐菖蒲花语:一、代表怀念之情、爱恋、用心、长寿。
二、代表节节上升、福禄、富贵、坚固。
🌷🌷🌷🌷🌷🌷🌷🌷🌷🌷 附:周国平《妞妞》精彩摘录gtgt 有我突然发现,我们的衣柜里已经塞满小被褥、小衣服和一包包尿片,酒柜里陈列着一排晶莹闪光的奶瓶,一双色彩鲜艳的小布鞋喜气洋洋地开进我的书柜,堂而皇之地驻扎在我的藏书前面。
gtgt 雨儿接着向我宣布三条决定:一、她要躺着喂奶;二、孩子满月后就断奶;三、夜里让保姆带孩子睡。
孩子生下来后,她把这些决定忘得精光。
gtgt 后来我问她许了什么愿,她有点不好意思,但终于悄悄告诉我:“求佛保佑我生的孩子不缺胳膊少腿,不是三瓣嘴六个指头。
”gtgt 我怀着怎样虔诚的感激和新鲜的喜悦,守在妞妞的摇篮旁,写下了登陆个月的游记。
我何尝想到,当时的妞妞已经身患绝症,我的新大陆注定将成为我的凄凉的流放地,我生中的永恒的孤岛……gtgt 你的摇篮放在爸爸的书房里,你成了这间大屋子的主人。
从此爸爸不读书,只读你。
gtgt 你是爸爸妈妈写的一本奇妙的书。
在你问世前,无论爸爸妈妈怎么想象,也想象不出你的模样。
现在你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么,仿佛不能改动一字。
gtgt 我宁愿错过一千次出国或别的什么好机会,也不愿错过你的每一个笑容和每一声啼哭,不愿错过和你相处的每一刻不可重复的时光。
如果有人讥笑我没有出息,我乐于承认。
在我看来,有没有出息也只是人生的细枝末节罢了。
gtgt 此刻你闭眼安睡了。
你的小身子信赖地倚偎在我的怀里,你的小手紧紧抓住我的衣襟。
闻着你身上散发的乳香味,我不禁流泪了。
你把你的小生无保留地托付给我,相信在爸爸的怀里能得到的安全。
你怎么知道,爸爸连他自己也保护不了,我们的生都在上帝的掌握之中。
gtgt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
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
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
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gtgt 养育小生是人生中的一段圣时光。
报酬就在眼前。
于日后孩子能否成材,是否孝顺,实在无需考虑。
那些“望子成龙”、“养儿防老”的父母亵渎了圣。
gtgt 初为人父人母确实是人生最奇妙的经历之一。
那些日子里,仿佛有一种奇的魔力笼罩着我们,小生的存在是一个每时每刻都在显示的奇迹。
无论走到哪里,那张像百花一样开放的光洁可爱的小脸蛋总是浮现在我眼前,召唤我回家去,立即回家去。
gtgt 我们抱着妞妞走出医院大门,站在街上,满面泪水。
我们不知道该去哪里,还有什么必要去哪里。
街上行驶着纸人纸马。
顷刻之间,那个随妞妞一起诞生的新的世界已经崩塌,那个在她诞生前存在过的老的世界也无从恢复。
世界多么假。
gtgt 她流着泪,仍然强忍悲伤,喝下了一大碗鸡汤。
“我一定要保证妞妞吃到充足的奶水,迎接治疗的消耗。
”gtgt 在婴儿中,其发病率为一万二千分之一。
不足万分之一的厄运,偏偏落在我们头上,成了我们在劫难逃的百分之百。
gtgt 我想象着长长的针头妞妞小脖子的情景,仿佛看见可怜的妞妞被孤零零地遗弃在那张祭坛一样的大桌子上,宛如献祭的牺牲。
gtgt 在父母眼里,孩子的小小身体是无价之宝,每一个细微变化都牵动心扉。
然而,别的父母在育婴时怀着一个极平凡的希望,知道孩子会渐渐长大,我们却被剥夺了这个极平凡的希望。
gtgt “长这么大,还是觉得养孩子最有味,比恋爱、出国都有味,叫人没脾气。
我这个人原来不想结婚,结了婚,觉得结婚真好。
原来不想要孩子,有了孩子,觉得有孩子真好。
让我一辈子养孩子,我也愿意。
夜里起来喂奶,睡眼朦胧地到摇篮边抱起她,一点儿也不烦。
”gtgt “何必让她再受这些苦!既然注定要去,迟去不如早去。
现在她毕竟还不懂得留恋生。
” “在懂得留恋生的时候死去,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运。
”gtgt “上帝向我们撒了一个美丽的谎,故意逗得我们如痴如醉,然后又把它戳穿。
我们看清这个阴谋,就不会悲痛欲绝了。
”gtgt “陷在哪里,就在哪里找意义。
以后我们还会陷在别处的。
” “回过头看,和妞妞在一起的日子最有意义。
那些恋爱、调情什么的,都很轻飘。
” “人生无非是一堆体验。
比起不育,我们毕竟多了许多体验。
” “我宁肯不育。
现在这样,真受不了。
”gtgt “让她受苦有什么意义?” “不让她受苦有什么意义?意义已经背叛我们,我们不要再问意义。
”gtgt 建造得如此精美的一座小宫殿,却在建造时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我明明知道它在那里,可是竟然没有任何人间的力量能够把它取出,阻止它爆炸。
gtgt 世人频频说着“扼杀在摇篮里”的比喻,唯有守着空摇篮的父母才知这句话的悲惨含义。
gtgt 我曾经想,我的女儿,等你稍稍长大,会走路了,我要带你去小河边,指给你看鱼,看鸟,看花,看草。
但你不会有那了,所以,让我们今天就出发。
gtgt 我自己也惊奇,这么一个小东西,竟会让人爱得不知如何才好。
只要一见你,爱就“扑鼻而来”。
gtgt 当病痛开始猖狂折磨你的时候,我们却不能替你分担一丝一毫,你的弱小的身躯独自承受着成年人也无法忍受的剧痛。
尽管你是我们的亲骨肉,病痛却只在你的身上,我们始终在你的病痛之外,只能从旁判断,不能亲身感受。
所谓“感同身受”,从来不过是表达一种心情罢了。
gtgt 这个世界上,又有谁不是在捱日子?我们人人注定要死,但我们并不因此对自己失去耐心,为什么我却要对你失去耐心呢?有一千条理由让你早走,只有一条理由把你挽留,这条理由胜过那一千条理由,它就是我对你的爱。
gtgt 然而,别的女儿迟早会身兼其他角色,做妻子和母亲,你却仅仅是女儿,永远是女儿。
你是一个永恒的女儿。
gtgt 每当她长久入睡,我就感到寂寞,不停地去看她,等她醒来。
她一醒,我们都像久别重逢一样高兴,我笑,她也笑。
gtgt 这是快满一周岁的妞妞,她完全失明了,她的眼睛在强光直射下也不再有反应。
有时她仍抬眼使劲朝上看,但再也找不到一线亮光了。
gtgt 这是一种内视,她的灵魂通过盲眼出色地倾听,倾听这昙花一现的世界上的动人的细微差别。
当她这样倾听着的时候,她会时而笑一声,仿佛想起了什么,也许是很久以前看见过的一片光亮。
gtgt 习惯,疲倦,遗忘,生活琐事……苦难有许多貌不惊人的救星。
人得救不是靠哲学和宗教,而是靠本能,正是生存本能使人类和个人历尽劫难而免于毁灭,各种哲学和宗教的安慰也无非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自勉罢了。
gtgt 古往今来,天灾人祸,留下过多少伤疤,如果一一记住它们的疼痛,人类早就失去了生存的兴趣和勇气。
人类是在忘却中前进的。
gtgt 着眼于过程,人生才有幸福或痛苦可言。
以死为背景,一切苦乐祸福的区别都无谓了。
因此,当我们身在福中时,我们尽量不去想死的背景,以免败坏眼前的幸福。
一旦苦难临头,我们又尽量去想死的背景,以求超脱当下的苦难。
gtgt 听到自己的孩子头一回清清楚楚地喊你一声“爸爸”,这感觉是异乎寻常的。
这是造物主借孩子之口对你的父亲资格的确认,面对这个清纯的时刻,再辉煌的加冕也黯然失色了。
gtgt 我对自己说,在这世界上,苦难和死亡是寻常事,人人必须接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让我接受苦难,接受死亡,接受人生惨痛的真相。
可是,宿的解释岂能涂抹掉你在我心中刻下的栩栩如生的记忆。
正是你的不可泯灭的可爱,使得你的永不存在成为一种不可接受的荒谬。
gtgt 于是我向你许下谎言和诺言:我要为你写一本书。
我迫使自己相信,你将收到这本书,那时你会像从前随手抓起一本什么书那样自豪地喊道:“妞妞的书!”gtgt 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
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
🌷🌷🌷感谢您的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