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血长津湖

1年前 (2024-04-22)
冰血长津湖秋實 最早了解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我记得还是孩时,从看电影、小人书得知的。
像《英雄儿女》、《上甘岭》、《奇袭》、《烽火列车》等,这些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战争题材的电影。
影片中反映的战斗场面,譬如:王成高呼“向我开炮!”仍记忆犹新。
那时岁数小,懵懵懂懂,男孩子就爱看打战片,只是看个热闹。
等到上了学,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杨根思、邱少云等英雄的故事,理解抗美援朝的意义比较肤浅。
随着年龄、经历和阅历的增长,尤其,最近看了央视6套播出的《冰血长津湖》纪实性纪录片,使我对当年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历史背景〕朝鲜战争最初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背后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
7月7日,联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
9月15日,以美第八军为主的联国包括英、法等16个国家的多国部队在仁川成功登陆,把朝鲜人民军拦腰斩断,开始大规模反攻,占领平壤,逼近鸭绿江边。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中央、毛主席果断决策入朝作战,拉开抗美援朝的序幕。
〔东线战场〕1950年11月17日宋时轮、陶勇率部第9团的20、26和27军约10万大军,由中国南方(战士们尚穿着薄薄冬装,途径沈阳,已经备好冬装都未顾得上换装)就匆匆北上。
为了避开美机侦查,夜里行军,白天休整,日夜兼程,隐蔽入朝,在柳潭里附近接替了(换防)第42军。
第9团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将美军王牌陆战师引入长津湖一带。
〔作战环境〕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长津湖周围地势崇山峻岭,海拔在1000~2000米。
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夜间温度接近摄氏零下40度,正逢50年不遇的严冬。
〔冰血之战〕因长津湖区域狭长,迫使美军只能沿湖边,分散扎寨宿营。
这期间,志愿军9团迅速完成了对美军的穿插分割包围。
于11月27日发起围歼总攻 ,长津湖战斗持续多日,远比想象中打的艰苦,战斗进入相持阶段。
在此情形之下,宋时轮向彭老总提出建议,集中优势力,先围歼新兴里驻守的师北极熊第31团(代号RCT-31)。
随即指派27军80师詹大周,(时任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17岁参加红军,现仍健在96岁高龄。
)率部4个团突然偷袭。
美军还在睡梦中,大炮连炮帽、炮栓衣都未解下来,就成了战利品。
一举全歼了美军成团建制的整团人马,击毙了上校艾伦.D麦克莱恩团长,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以及该团的军旗。
据采访当年参战的老讲述:战斗打响之前,战士们说:“我们不怕打战也不怕死,只向团首长提出一个请求,给几个地蛋(土豆),补充一点热量。
”就这么一点要求,团首长却无能为力兑现,目送可爱战士流下眼泪!......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作家魏巍,才有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部书。
这场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士气,这是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初期成建制歼灭美军一个团,给予美军重创,让傲慢的麦克阿瑟将军改变原计划,开始转入战略退缩。
原本目的是歼灭之,却成了击溃战。
志愿军在追堵伏击的过程中,预先准备伏击,却未能打响,踏冰卧雪整连的官一个个活活冻死在战场上,仍保持着卧姿射击状态,成为冰雕塑像,冰血长津湖,悲壮而惨烈!凡是看过电影《奇袭》都会想起炸毁康定桥情景:电影里显示炸康定桥是一次,其实是“三建三炸”。
为了阻截溃退的美军,预先炸掉旧桥,美军搭起浮桥,又被炸毁;美军建成钢混桥,再被炸掉;美军只好让日本三菱重工制成钢架桥,这才退回碣隅里。
虽然未能完成既定的目标,但长津湖战役对扭转整个朝鲜战局起到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原因〕⑴ 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严重劣于美军,力量悬殊巨大,是一场完全不对称战争。
美军派出500余架各种飞机,对中朝边境鸭绿江一带,进行狂轰滥炸,企图割断中朝联系,阻止志愿军入朝,严重破坏我军后勤保障线。
而美军这边派出大型C47运输机支援,不断的空投力和运输武器弹药物资补给。
美国大住的帐篷能取暖,能吃上饼干加罐头。
采访当年参加那场战役的原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时,他回忆说:“我们就靠着小米加步枪(其实,只能吃炒面、地蛋),却打败武器装备精良的美军飞机加坦克的。
”⑵ 后勤保障跟不上。
长津湖正时严冬季节,冰雪覆盖,天寒地冻,志愿军战士仍穿着薄薄的冬衣,部队出现大面积的冻伤减员,饥寒交迫,更是雪上加霜。
据不完全统计志愿军冻伤减员3万余人,战斗伤亡减员17000人。
⑶ 军事情报有误。
原以为美军师约3~4千人,其实约3万之多,武器装备精良。
〔战争结局〕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
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观后之感〕⑴中国有句成语唇亡齿寒,众所周知,其中讲的道理。
当年美帝国主义打到中国的家门口,刀架在你的脖子上,已不是应不应战的问题,而是敢不敢打。
不打谈和,签下屈侮的不平等条约。
美军常年驻扎朝鲜,永远是悬在中国头上的一把利剑。
时间是历史的最好印证,证明了毛主席决策英明正确。
虽然中国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但是换来近70年来和平发展时期。
我们正是抓住了这个和平发展的机遇,先是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化体系;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打下基础;又经历40年几代的拼搏奋斗,才有了现在取得的伟大成就,才有了今天中国的崛起!没有站起来,就不会富起来,更谈不上强起来!⑵ 央视6套播放这部《冰血长津湖》纪实性的纪录片,给现在的年轻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用铁的事实诠释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回敬某些人对抗美援朝该不该参战的质疑。
⑶ 现代战争是全方位的立体化战场,打赢一场战争,真正比拼得就是后勤保障,战略投送能力的强弱。
历史的经验教训,必须有战略大飞机作后勤保障,这也是现在我国研制生产大飞机的重大意义。
⑷ 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美作是正确选择,则双赢,斗则两败。
有诚意谈,大门敞开;打贸易战,奉陪到底。
在霸凌面前,中国从未屈服过!(2019.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