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陇县产业扶贫工作十大亮点

1年前 (2024-04-22)
2018年陇县产业扶贫工作十大亮点生态八渡 1.《内参选编》深度报道陇县产业脱贫 2018年,陇县认真贯彻省市脱贫攻坚及产业扶贫工作的战略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抓建、兴产业、促脱贫、争一流”为目标,围绕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减贫任务,聚焦产业、创新模式、健全机制,打造大产业、构建大板块、实现大覆盖。
  产业扶贫工作形成了“1265”的新格局(“1”是一张“菜单”,到户;“2”是双百基地,嵌入承载;“6”是六大板块,统筹推进;“5”是五大新兴业态,全面突破),产业扶贫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18年全县4989户、15965人通过产业扶持顺利脱贫。
  新华社《内参选编》2018年第36期从“菜单式”扶贫立足到户、“双百”产业扶贫实现规模、六个产业板块助推长期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度报道。
2.陇县产业技术帮扶被《人民日报》报道 陇县坚持产业项目到户、技术服务到人,全县104个行政村全覆盖,按照“服务到村、指导到户、到人”的原则,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
确保了农业技术服务空间上无盲区、时令上无空挡,确保贫困群众需要农技服务时,可以随点随有、随叫随到。
  一是建平台,建立产业脱贫技术脱贫110体系,开通0917-4589110的“报警”求助电话。
二是定计划,进村入户走访培训需求,制订村级技术服务计划,建立技术服务台账。
三是能,指挥中心对群众技术服务满意度实行回访制,结果纳入年度考核,承担技术服务任务的单位既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又随时接受110指挥调度,平台接到贫困户的紧急需求后,时间给群众送技术、送点子、解难题。
  3月21日《人民日报》“一个电话、专家上门”为题,以陇县为例对全省产业技术服务110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3.“菜单式”产业扶贫模式入选《陕西脱贫研究报告(2018)》陕西蓝皮书。
  陇县通过顶层设计规划政策体系、财政资金撬动多元化资金投入、推广先进技术支撑产业持续发展、提高政治站位选拔激励机制保障等举措,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点、县域经济发展的契点、推动追赶超越的发力点,实践探索形成“莱单式”扶贫模式,全县优势特色产业能力明显,生产经营主体带动能力明显,贫困群众持续发展能力明显。
  推进“菜单式”产业扶贫,力促扶贫化。
依托陇县核桃、烤烟、苹果“老三篇”产业,羊乳、中蜂、食用菌“新三篇”产业,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种植、养殖等产业菜单,实行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部门上菜、考核评菜。
2018年产业直补6512户,兑付补助资金1653.2万元,编制“菜单式”脱贫目录和补助标准,4989户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户均落实产业项目1—2个。
《陇县:多方共赢的“菜单式”产业扶贫模式研究》收录在《陕西脱贫研究报告(2018)》陕西蓝皮书案例汇编案例篇。
4.“借袋还菇”模式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扶贫十大模式   陇县“借袋还菇”扶贫模式是在省、市农业部门的大力指导下,陇县宏盛农牧有限公司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产业扶贫工作中探索出的一种产业投入“零成本”、经营“”的脱贫模式,有效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该模式对有发展食用菌产业意愿的贫困户,与企业签订利益共享协议,实行“三免一借两保障”(即免费提供生产设施大棚、免费提供生产用水用电、免费提供生产全程技术培训;毎棚先借食用菌菌袋8000个;出菇后企业按每斤3元保底价回收销售,保障每季每座大棚收入不少于8000元,一年收入不少于1.6万元,低于保底收入由企业补差给贫困户),以此来解决贫困户缺乏资金、技术和销路的问题。
目前,全县4个食用菌企业建成基地11个,种植规模3000万袋,全产业链带动4068户贫困群众。
  在湖北省利川市召开的第三届全国食用菌产业扶贫经验交流会,陇县“借袋还菇”产业扶贫模式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扶贫十大模式之一。
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茂林在会上做了题为《食用菌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分析的报告》,对陕西省陇县以建设中国西部食用菌之乡为目标,大力推广“借袋还菇”产业扶贫模式,脱贫质量作了高度评价。
5.陇县产业扶贫典型经验被中省肯定推广 陇县立足县情、通过创新多模的扶贫机制,形成了具有陇县特色且富有成效的多元化扶贫产业格局,探索出了一个利于产业发展、企业获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扶贫经验。
  2018年以来,陇县先后承接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及现场教学16余次。
12月15日,陇县产业脱贫工作得到陕西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批示。
  9月25日—26日全省产业扶贫脱贫现场推进会在宝鸡召开,与会代表莅临陕西和氏乳业全产业链扶贫基地、温水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现场观摩。
  9月3日—5日全国食用菌绿色生产与栽培技术培训班在宝鸡召开,与会代表莅临陇县温水现代农业园区、固关镇苟家沟食用菌扶贫示范基地现场观摩。
  10月31日,全国蜂业扶贫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宝鸡召开,与会人员莅临陇县丰田蜂业作社中蜂养殖示范基地观摩,交流学习陇县 “支部+作社+示范基地+贫困户+全程服务”的扶贫模式。
6.陇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陇县以全省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在陇召开为契机,以创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县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推进会议精,县委、县政府召开常委会、常务会专题研究,先后印发了《陇县国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8-2020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规划》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
大力推进“千村试点”行动,举办专题培训班11期,培训镇村干部460人次;清査集体资产839149万元,确定成员20.3万人;曹家湾镇流渠村等16个村被确定为省级“三变”改革试点村,固关镇殿咀村被确定为市级“三变”改革示范村。
  全县共清查集体资产5.627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173亿元,非经营性资产4.453亿元。
资源性资产134.4万亩,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2万人,颁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104本,发放股权证5.1万本,全县股份经济作社累计分红438万元。
  5月7日《陕西日报》“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报道了我县农村集体产制度改革的典型事例;6月12日农业农村部确定陇县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陇县“产权制度改革”模式被《陕西农业情况通报》刊发。
7.“陇州五宝”唱响全国走向世界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陇县坚持走生态路、打特色牌,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已逐步迈上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新时代。
在陇县这片奇的土地上,孕育着享誉全国的“陇州五宝”特色农产品——“绿水青山好羊乳、绿色富硒好核桃、出口创汇好苹果、‘山珍之王’好香菇、百花精华好蜂蜜”。
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农产品附加值,增加群众收入,2018年先后组织“陇州五宝”农特产品多次在北京、南京、厦门、西安、长沙、徐州、、杨凌、郑州等地进行推介。
  6月25日-26日,县委杜长生作为陕西县(区)同来自全国其他11个贫困县市的、县(区)长登上央七台《每日农经)“产业扶贫在行动——2018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大型公益活动”的舞台,推介了陇县特色农产品。
并参加了由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和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组织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推介座谈会,对陇县农产品生产、销售和品牌建设作了发言。
  4月11日,县长赵甲宏,副县长李彩芳参加了苏陕协作2018陕西特色农产品南京宣传推介会--陇县特色农产品暨生态旅游推介会(全省县区专场推介会),现场推介了“陇州五宝”特色农产品及生态旅游产业。
  12月28日,陇县在西安举行产业扶贫在行动·陇县“关山草原”公共品牌发布暨“陇县五宝”推介会,标志着陇州农特产有了统一冠名,进入了品牌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
8.媒体聚焦,产业扶贫再写新篇章 陇县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和发展机遇。
产业是强县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是开发式扶贫的主渠道,是巩固脱贫成效、脱贫质量的主要抓手,把产业扶贫作为核心举措,以建为,以产业脱贫为根本,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突出质量效益导向,强力推进“菜单式”产业扶贫、“双百”产业扶贫基地、六大特色产业板块建设。
按照“支部+X+贫困户”产业扶贫组织形式,强化利益联结,动员群众充分参与。
探索总结出了生态羊乳全产业链扶贫模式、“借袋还菇”扶贫作模式、园区带动模式、能人帮带模式、入股分红模式、旅游、光伏、电商等新兴业态扶贫模式,通过入股、土地流转、劳务务工、托养代管等方式做实产业扶贫利益联结,促进贫困户“抱团”脱贫。
  11月13日-15日,陕西电视台来我县开展产业扶贫工作采访活动,对陇县“菜单式”产业扶贫、“双百”产业扶贫基地等典型模式进行了即时报道。
  12月17日-18日,陕西农业科技报、宝鸡电视台、西部网等多家省市级媒体来我县开展“嵌入式”产业脱贫示范基地采访活动。
9.苏陕产业作不断加深成果丰硕 苏陕扶贫协作以来,陇县与徐州市铜山区结成扶贫对口协作县区,双方领导互访11次、召开联席会议3次,各选派1名县级领导异地挂职,铜山4镇与陇县4镇结对协作,我县10个深度贫困村与铜山10镇结对帮扶。
双方共同编制“十三五”扶贫协作规划,拟投入援助资金4600万元,17、18年已落实2770万元,其中实施产业作项目12个,总投资2660万元,带动2972户群众实现增收;围绕食用菌产业扶贫,安排资金950万元,全力支持宏盛农牧、罡星食用菌等4户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强化扶贫带动,建成食用菌设施大棚564座。
同时,铜山区选派10名食用菌专家,定点包抓我县10个食用菌扶贫基地,定期来陇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生产,全力支援陇县脱贫攻坚。
  借力铜山区招商渠道,陇县在南京、徐州等城市设立陇县农特产品销售平台,成功举办了陇州年货节和陇县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周,签订香菇、苹果、核桃、蜂蜜代销协议4个、总额4亿元。
10.陇县产业扶贫典型范例在全省交流 扶贫、产业扶贫做为全县头等大事,陇州大地处处涌动着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滚滚热潮,“菜单式”扶贫模式日趋成熟,“双百基地”提质增效,六大特色产业板块推进,脱贫举措、政策落实到位,产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在产业扶贫的浪潮中涌现出了一批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新型农民和敢于创业、不怕艰难、依靠科学、勤劳致富的脱贫标。
  陇县宏盛农牧公司负责人李晓宏入选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候选人及宝鸡市入选全省产业扶贫先进个人,在省产业扶贫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介绍了经验,并将产业扶贫模式在全省巡回报告推广。
9月21日,陇县首届农民丰收节表彰王凯鹏、罗鸿福等首届新时代“十佳”农民   9月27日,陕西卫视大型爱心助农类人物访谈节目《脱贫路上》,报道陇县“借袋还菇”扶贫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