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故事(续三)
8个月前 (04-22)
大山里的故事(续三)青山 我爱唱歌。
我最喜欢 唱的一首歌是《我的父老乡亲》,它曲调优美,唱出了我的心声.....。
新宾县大四平村,是蹉跎岁月里曾为我遮风挡雨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当过农民 ,生活在农民的家里。
我忘不了这里的山 、这里的水 ,忘不了曾经善待庇护过我的父老乡亲 。
他们养育了我 ,也奠定了我一生感恩的情怀。
当年在农村中的生活情景 ,并沒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 ,反而越来越清晰亲切。
那些个凡人小事 ,就象那山泉滴水一样潺潺不息,滋养和伴陪了我五十年。
房东大叔为我磨镰刀 对于我们这些十七丶八岁的学生娃来说 ,次离开家来到到大山里 ,一切还都那么新鲜 、好奇 。
来到农村的第二天,生产队长给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学生娃放了假。
同学们 山里疯跑了 ,玩的挺高兴。
可是到了晚上 ,初一的同学就想家哭鼻子了。
他们最小的才十六岁呀! 我沒有上山去玩 ,一个人躲到屋子里想心 思。
孤独、寂寞 和陌生的环境让我对未来感到迷茫 ,思乡之情由然而生 。
想到送我们的车队连夜离去 和不辞而别的老师, 我感到我们被抛弃了 ,心里空落落的,好似漂浮在湖面的一叶扁舟。
看着扔在墙角里尚未安木柄的镰刀、镐头,想到明天将面临的秋收生产,我 象赤手空拳的新一样不知所措,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我突然被什么声音惊醒了。
抬头望窗外 ,房东大叔在干木匠活 。
我好奇地凑上前去看热闹。
大叔招手把我叫到身旁 ,让我握着一截圆木棒试了试说 : “给你做了一个镰刀把 。
嗯,长短粗细还适 。
" 说着就把镰刀安在了刀把上,又拿出一块磨石,磨起镰刀来。
一边磨一边告诉我 "先把镰刀给你弄好,不然明天开镰会误事”。
我这才明白大叔是在给我准备明天割庄稼的工具。
镰刀是村里铁匠铺新打的 刀把是大叔用柞木精心刨制的 。
看着大叔用碎玻璃片 ,细心地打磨着镰刀把 看着大叔仔细地磨着镰刀 。
突然在那一瞬间, 我茫然若失的心里 ,流过一股暧流 ,人也了,就像那漂泊的小船找到了停靠的岸。
天上工 ,是上山地割玉米。
房东大叔让我傍在他身边,一边割一边教我怎样干 。
歇气时 ,叔又接过我的镰刀,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磨石 ,一边教我磨镰刀,一边给我讲着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
大叔哪沉稳的语气和亲切的笑容,像师长又像亲人。
我像模像样地磨起镰刀来。
一边磨镰刀 ,一边琢磨大叔的话 ,若有所思 :就像这新镰刀一样 ,我也要经受得住痛苦的打磨 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
歇气时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说话,互相间交换各自的镰刀比较着。
我发现房东大叔手艺真的很棒,给我做的镰刀把精巧光滑,握在手里很舒服,不会磨手打泡。
人巧不如家式妙,此后我在生产中用的锄、镐、锹等工具的木柄,都是房东大叔给做的,同学们都很羡慕。
望着远处那连绵起伏的大山和坐在身边的大叔 ,我心里渐渐地踏实了。
妹妹 给我洗衣裳 这段往事 ,多少年来我都记忆犹新。
当年 ,我们知青来到山区后的堂课,就是秋收。
用"痛苦艰辛”四个字,来形容我们当时的感受,一点都不为过。
繁重的体力付出 ,让人腰酸背痛难以忍受 手上旧泡未平新泡又起 身上的衣服被汗浸湿了又干 ,干了又湿 ,留下白白的一层汗渍。
每天晚上收工后,匆匆吃过晚饭就躺在炕上不想动了。
从家里带来的两套衣服, 都轮换着穿过两次沒有洗了。
被我团成了一卷,委屈地圈缩在铺位脚下。
那收工稍微早些,我下定决心要把衣服洗了。
可偏偏却又找不到了待洗的衣裳了。
房东大嬸看到我在翻找衣服 ,笑着对我说 :“ 别乱翻了,我让你大妹妹拿去一块洗了”。
我一听脸就红了 ,心想咋能让妹妹给我洗衣服呢? 我赶紧问清了妹妹洗衣的地点 ,转身跑了出去。
在金色夕阳的辉映下,河水波光粼粼 ,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在洗衣服 ,边洗边无拘无束地笑闹着.....。
这里是专属女人的地方。
还沒跑到河边 ,远远就听到女人们戏闹的笑声 。
我猛的停住脚步 ,醒悟过来 : 这时候去河边,岂不是自找尴尬? 嬸见我回到家里 ,笑着对我说:“ 住在咱家就是一家人 ,你就不用客气啦。
你们男孩子在家时也不会洗衣服吧。
” 我告诉大嬸,母亲早己病故,我七岁后就自己洗衣服了。
只是还不会补衣服。
大嬸说:"你是个苦孩儿,以后衣服破了嬸给你补。
" 从那起,我换下来的衣服马上就洗,再也不敢偷懒了,唯恐让妹妹看见再拿去洗了。
但是 ,大嬸却把缝缝补补的活包了下来,一直到我离开了大四平村。
住在大嬸家的日子里,我又享受到了母爱。
弟弟妹妹们 ,也像对亲哥哥一样亲近我,我仿佛在家里一样。
大嬸 炒的咸菜真香 我喜欢吃炒咸菜 ,好下饭 。
妻子常笑话我,我就给她讲起了当年的故事。
大四平村地处偏僻。
"八山一水一分田”,描述的是当年大四平村土地资源的贫脊 。
村里的大部分耕地 ,都是散布在周围大山里的山坡地 。
离村远的地方 ,中午是赶不回来吃午饭的 ,只能带饭盒 。
六十年代末 ,物资严重匮乏,农村更是很少有副食供应 。
村民们吃菜,靠的是自家那点菜地 。
夏秋两季尚可以,冬天就只能啃酸菜 、咸菜 、土豆过日子了。
到了春天种地时,大多数人家 ,就只能是老咸菜唱独角戏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 春脖子 ” 给上山干活的家人带饭 ,成了家庭主妇头疼的事 。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大嬸为人干净利落 ,做的饭菜好吃 ,在村里是出了名的 。
为了让大叔和我在山上种地时吃的顺口,她可用了不少的心思。
中午时分,随着生产队长的哨声,人们放下工具 ,散坐在坡地边休息吃饭。
我们知青也凑到一块,边吃边聊。
我打开了用毛巾包着的饭盒 金的玉米碴子干饭 ,切的细细的咸萝卜丝里 ,散落着绿莹莹的葱花 ,撒在咸菜上的红辣椒碎散发出糊香气 ,引人食欲。
″李强带了炒咸菜 ! " 话声末落 ,几双筷子就抻了过来 。
同学都称赞大嬸炒的咸菜香 ,都说我好福气。
说我好福气不假 。
上山干活的日子里 ,我从来没有捏着窝头,啃老咸菜疙瘩的时候 。
大嬸变着法做 ,不是炒咸菜,就是把切得细细的咸菜里倒点醋,再拌上用火烤过的干辣椒 苞米碴子干饭或苞米碴水磨面贴饼子轮换着做。
我捧着尚有余温饭菜,眼前浮现出天还没放亮,大嬸在昏暗的灯光下,一边切菜一边烧火贴饼子的身影。
灶膛里的跳动的火光映照在大嬸的身上,化成闪动的光环,真像是一尊慈祥的菩萨,在庇护着一家人。
小事深情 一九七零年八月,我被抽调到县文艺宣传队 ,排演现代京剧《沙家浜》。
学戏、练功、排练、演出,一直忙到春节后才放了几天假 。
想到临来时大嬸的嘱咐 ,我归心似箭 。
用积攒的补贴费给叔买了两瓶白酒 给老弟弟买了条裤子和一双鞋 ,就急匆匆回到家里。
大嬸看到我非常高兴 ,忙着给我张罗饭菜 。
晚饭后我要回青年点(知青住房此时已盖完,同学们已从老乡家搬回到青年点。
)大嬸不让,"你的行李没带回来 ,回到点里怎么住 ?在家住暖和。
"说着转身上炕 ,从炕柜里拿了床新棉被 递给了我 。
看着大弟弟和老弟弟盖的、 补丁摞着补丁的旧被子 ,我迟迟不肯接被子 。
嬸大声说 : “这床被子就留给你回家时盖了。
” 大嬸家孩子多负担重,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可她却把家里的、从沒舍得盖的一床新棉被,毫不犹豫地拿出来给我盖 。
抱着松软的新棉被,我却感到沉甸甸的。
日后 ,我每次从县城回家,都是住在大嬸家,盖的都是这床新被子 。
这床饱含着大叔大嬸一家人浓浓亲情的棉被 ,不仅暖了我的身,几十年来一直温暖着我的心。
回到家的第二天 ,从部队复员回来的大哥请我去他家吃饭。
大哥从部队回来后 ,被分配到邮局工作 。
大嫂也是本村人,在供销社工作。
夫妻俩做了一桌农家饭菜 ,热情招待我。
酒半酣 ,我听到院子里有人叫我,“李强 ,我给你送豆腐脑来了,”我赶紧推门出去一看, 只见大嬸用毛巾垫着 ,托举着大饭盒 。
我赶紧接下来说 :“嬸,我在大哥家吃饭,您还挨这个累干吗?" 嬸说:“我知道你爱吃豆腐脑,昨天你一到家我就把豆子泡下了。
明天你又要回县里 ,这不,我今天一做好 就给你送来啦。
" 哥在一旁笑着说 :“妈就是喜欢你 ,对你比对我们还好。
” 嬸做的豆腐脑真好喝 ,我的心里热呼呼的。
第三天上午 ,我要乘长途汽车回县城 。
大嬸带着老弟弟把我送到汽车站 ,又嘱咐我一番 。
上车前她把十斤粮票 ,塞到我的口袋里 。
我知道推不掉 ,只是使劲地点着头 ,嗓子梗咽着说不出话来。
汽车慢慢地驶出车站。
在凛冽的寒风中 ,大嬸捋一捋被吹散了的花白的头发 ,挥手与我道别 。
我在心里大声地呼唤着 “ 妈妈 ” ! 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在蹉跎岁月里,我所经历的都是些凡人小事 。
但是 滴水情深,我今生不能忘 ,大叔大嬸一家人对我恩重如山 !我耳边又呴起了《 父老乡亲 》这首歌,“.....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 " 今年是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同学们都在议论纪念活动 。
我把当年平凡的故事讲叙出来 ,重读芳华 ,祭奠我们的青春。
(全文结束) 图片来自网络
我最喜欢 唱的一首歌是《我的父老乡亲》,它曲调优美,唱出了我的心声.....。
新宾县大四平村,是蹉跎岁月里曾为我遮风挡雨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当过农民 ,生活在农民的家里。
我忘不了这里的山 、这里的水 ,忘不了曾经善待庇护过我的父老乡亲 。
他们养育了我 ,也奠定了我一生感恩的情怀。
当年在农村中的生活情景 ,并沒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 ,反而越来越清晰亲切。
那些个凡人小事 ,就象那山泉滴水一样潺潺不息,滋养和伴陪了我五十年。
房东大叔为我磨镰刀 对于我们这些十七丶八岁的学生娃来说 ,次离开家来到到大山里 ,一切还都那么新鲜 、好奇 。
来到农村的第二天,生产队长给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学生娃放了假。
同学们 山里疯跑了 ,玩的挺高兴。
可是到了晚上 ,初一的同学就想家哭鼻子了。
他们最小的才十六岁呀! 我沒有上山去玩 ,一个人躲到屋子里想心 思。
孤独、寂寞 和陌生的环境让我对未来感到迷茫 ,思乡之情由然而生 。
想到送我们的车队连夜离去 和不辞而别的老师, 我感到我们被抛弃了 ,心里空落落的,好似漂浮在湖面的一叶扁舟。
看着扔在墙角里尚未安木柄的镰刀、镐头,想到明天将面临的秋收生产,我 象赤手空拳的新一样不知所措,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我突然被什么声音惊醒了。
抬头望窗外 ,房东大叔在干木匠活 。
我好奇地凑上前去看热闹。
大叔招手把我叫到身旁 ,让我握着一截圆木棒试了试说 : “给你做了一个镰刀把 。
嗯,长短粗细还适 。
" 说着就把镰刀安在了刀把上,又拿出一块磨石,磨起镰刀来。
一边磨一边告诉我 "先把镰刀给你弄好,不然明天开镰会误事”。
我这才明白大叔是在给我准备明天割庄稼的工具。
镰刀是村里铁匠铺新打的 刀把是大叔用柞木精心刨制的 。
看着大叔用碎玻璃片 ,细心地打磨着镰刀把 看着大叔仔细地磨着镰刀 。
突然在那一瞬间, 我茫然若失的心里 ,流过一股暧流 ,人也了,就像那漂泊的小船找到了停靠的岸。
天上工 ,是上山地割玉米。
房东大叔让我傍在他身边,一边割一边教我怎样干 。
歇气时 ,叔又接过我的镰刀,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磨石 ,一边教我磨镰刀,一边给我讲着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
大叔哪沉稳的语气和亲切的笑容,像师长又像亲人。
我像模像样地磨起镰刀来。
一边磨镰刀 ,一边琢磨大叔的话 ,若有所思 :就像这新镰刀一样 ,我也要经受得住痛苦的打磨 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
歇气时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说话,互相间交换各自的镰刀比较着。
我发现房东大叔手艺真的很棒,给我做的镰刀把精巧光滑,握在手里很舒服,不会磨手打泡。
人巧不如家式妙,此后我在生产中用的锄、镐、锹等工具的木柄,都是房东大叔给做的,同学们都很羡慕。
望着远处那连绵起伏的大山和坐在身边的大叔 ,我心里渐渐地踏实了。
妹妹 给我洗衣裳 这段往事 ,多少年来我都记忆犹新。
当年 ,我们知青来到山区后的堂课,就是秋收。
用"痛苦艰辛”四个字,来形容我们当时的感受,一点都不为过。
繁重的体力付出 ,让人腰酸背痛难以忍受 手上旧泡未平新泡又起 身上的衣服被汗浸湿了又干 ,干了又湿 ,留下白白的一层汗渍。
每天晚上收工后,匆匆吃过晚饭就躺在炕上不想动了。
从家里带来的两套衣服, 都轮换着穿过两次沒有洗了。
被我团成了一卷,委屈地圈缩在铺位脚下。
那收工稍微早些,我下定决心要把衣服洗了。
可偏偏却又找不到了待洗的衣裳了。
房东大嬸看到我在翻找衣服 ,笑着对我说 :“ 别乱翻了,我让你大妹妹拿去一块洗了”。
我一听脸就红了 ,心想咋能让妹妹给我洗衣服呢? 我赶紧问清了妹妹洗衣的地点 ,转身跑了出去。
在金色夕阳的辉映下,河水波光粼粼 ,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在洗衣服 ,边洗边无拘无束地笑闹着.....。
这里是专属女人的地方。
还沒跑到河边 ,远远就听到女人们戏闹的笑声 。
我猛的停住脚步 ,醒悟过来 : 这时候去河边,岂不是自找尴尬? 嬸见我回到家里 ,笑着对我说:“ 住在咱家就是一家人 ,你就不用客气啦。
你们男孩子在家时也不会洗衣服吧。
” 我告诉大嬸,母亲早己病故,我七岁后就自己洗衣服了。
只是还不会补衣服。
大嬸说:"你是个苦孩儿,以后衣服破了嬸给你补。
" 从那起,我换下来的衣服马上就洗,再也不敢偷懒了,唯恐让妹妹看见再拿去洗了。
但是 ,大嬸却把缝缝补补的活包了下来,一直到我离开了大四平村。
住在大嬸家的日子里,我又享受到了母爱。
弟弟妹妹们 ,也像对亲哥哥一样亲近我,我仿佛在家里一样。
大嬸 炒的咸菜真香 我喜欢吃炒咸菜 ,好下饭 。
妻子常笑话我,我就给她讲起了当年的故事。
大四平村地处偏僻。
"八山一水一分田”,描述的是当年大四平村土地资源的贫脊 。
村里的大部分耕地 ,都是散布在周围大山里的山坡地 。
离村远的地方 ,中午是赶不回来吃午饭的 ,只能带饭盒 。
六十年代末 ,物资严重匮乏,农村更是很少有副食供应 。
村民们吃菜,靠的是自家那点菜地 。
夏秋两季尚可以,冬天就只能啃酸菜 、咸菜 、土豆过日子了。
到了春天种地时,大多数人家 ,就只能是老咸菜唱独角戏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 春脖子 ” 给上山干活的家人带饭 ,成了家庭主妇头疼的事 。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大嬸为人干净利落 ,做的饭菜好吃 ,在村里是出了名的 。
为了让大叔和我在山上种地时吃的顺口,她可用了不少的心思。
中午时分,随着生产队长的哨声,人们放下工具 ,散坐在坡地边休息吃饭。
我们知青也凑到一块,边吃边聊。
我打开了用毛巾包着的饭盒 金的玉米碴子干饭 ,切的细细的咸萝卜丝里 ,散落着绿莹莹的葱花 ,撒在咸菜上的红辣椒碎散发出糊香气 ,引人食欲。
″李强带了炒咸菜 ! " 话声末落 ,几双筷子就抻了过来 。
同学都称赞大嬸炒的咸菜香 ,都说我好福气。
说我好福气不假 。
上山干活的日子里 ,我从来没有捏着窝头,啃老咸菜疙瘩的时候 。
大嬸变着法做 ,不是炒咸菜,就是把切得细细的咸菜里倒点醋,再拌上用火烤过的干辣椒 苞米碴子干饭或苞米碴水磨面贴饼子轮换着做。
我捧着尚有余温饭菜,眼前浮现出天还没放亮,大嬸在昏暗的灯光下,一边切菜一边烧火贴饼子的身影。
灶膛里的跳动的火光映照在大嬸的身上,化成闪动的光环,真像是一尊慈祥的菩萨,在庇护着一家人。
小事深情 一九七零年八月,我被抽调到县文艺宣传队 ,排演现代京剧《沙家浜》。
学戏、练功、排练、演出,一直忙到春节后才放了几天假 。
想到临来时大嬸的嘱咐 ,我归心似箭 。
用积攒的补贴费给叔买了两瓶白酒 给老弟弟买了条裤子和一双鞋 ,就急匆匆回到家里。
大嬸看到我非常高兴 ,忙着给我张罗饭菜 。
晚饭后我要回青年点(知青住房此时已盖完,同学们已从老乡家搬回到青年点。
)大嬸不让,"你的行李没带回来 ,回到点里怎么住 ?在家住暖和。
"说着转身上炕 ,从炕柜里拿了床新棉被 递给了我 。
看着大弟弟和老弟弟盖的、 补丁摞着补丁的旧被子 ,我迟迟不肯接被子 。
嬸大声说 : “这床被子就留给你回家时盖了。
” 大嬸家孩子多负担重,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可她却把家里的、从沒舍得盖的一床新棉被,毫不犹豫地拿出来给我盖 。
抱着松软的新棉被,我却感到沉甸甸的。
日后 ,我每次从县城回家,都是住在大嬸家,盖的都是这床新被子 。
这床饱含着大叔大嬸一家人浓浓亲情的棉被 ,不仅暖了我的身,几十年来一直温暖着我的心。
回到家的第二天 ,从部队复员回来的大哥请我去他家吃饭。
大哥从部队回来后 ,被分配到邮局工作 。
大嫂也是本村人,在供销社工作。
夫妻俩做了一桌农家饭菜 ,热情招待我。
酒半酣 ,我听到院子里有人叫我,“李强 ,我给你送豆腐脑来了,”我赶紧推门出去一看, 只见大嬸用毛巾垫着 ,托举着大饭盒 。
我赶紧接下来说 :“嬸,我在大哥家吃饭,您还挨这个累干吗?" 嬸说:“我知道你爱吃豆腐脑,昨天你一到家我就把豆子泡下了。
明天你又要回县里 ,这不,我今天一做好 就给你送来啦。
" 哥在一旁笑着说 :“妈就是喜欢你 ,对你比对我们还好。
” 嬸做的豆腐脑真好喝 ,我的心里热呼呼的。
第三天上午 ,我要乘长途汽车回县城 。
大嬸带着老弟弟把我送到汽车站 ,又嘱咐我一番 。
上车前她把十斤粮票 ,塞到我的口袋里 。
我知道推不掉 ,只是使劲地点着头 ,嗓子梗咽着说不出话来。
汽车慢慢地驶出车站。
在凛冽的寒风中 ,大嬸捋一捋被吹散了的花白的头发 ,挥手与我道别 。
我在心里大声地呼唤着 “ 妈妈 ” ! 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在蹉跎岁月里,我所经历的都是些凡人小事 。
但是 滴水情深,我今生不能忘 ,大叔大嬸一家人对我恩重如山 !我耳边又呴起了《 父老乡亲 》这首歌,“.....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 " 今年是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同学们都在议论纪念活动 。
我把当年平凡的故事讲叙出来 ,重读芳华 ,祭奠我们的青春。
(全文结束) 图片来自网络